中国有数千年的茶文化,茶已经嵌入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之中,包括我们的语言。今天百科君就来和大家细数中国成语中的茶元素!
粗茶淡饭
常用指数:★★★★
出处:宋·黄庭坚《四休导士诗序》:粗茶淡饭饱即休,补破遮寒暖即休,三平二满过即休,不贪不妒老即休。
我们请客时常以粗茶淡饭不成敬意来自谦,其实在古人看来这是一种很健康的饮食习惯(现代观点亦是如此)。
北宋著名文学家和书法家黄庭坚晚年与孙君昉比邻而居。而孙君昉以前做过太医,年龄大了退休回到家乡后,他过着俭朴的生活,自称为“四休居士”。黄庭坚则请他解释,他笑着回答:“粗茶淡饭饱即休,补破遮寒暖即休。三平两满过即休,不贪不妒老即休。”
孙君昉的意思是指:吃饭的话,粗茶淡饭就可以了,不要顿顿追求鲍参翅肚山珍海味。穿着暖和就行,日子过得平稳就好,在精神上无欲无求,不要有过多的私心杂念。
连太医都这样说,我他喵还能说什么呢?可见“粗茶淡饭”真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呀!
三茶六礼
出处:三茶六礼作为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婚俗,最远可以追溯至西周时期。在《礼》中对此都有记载。
最近一朋友正准备结束爱情马拉松,竟然跑来问我:“结婚时要的‘三茶六礼’,这‘三茶’你得给我准备好啊!什么红茶、绿茶、普洱茶的都来点!”我一口血差点吐出来,这智商怎么娶到媳妇的!
我国古代的婚俗,婚嫁以茶为礼。所谓“三茶”,指的是订婚时的“下茶”、结婚时的“定茶”、以及同房时的“合茶”!其中“下茶”的全意就是“受聘定之茶”。男方去女方家里下聘时,无论身价多少家境如何,都得有茶具(卖茶具的阴谋哈哈)。女方父母收下茶具等聘礼,就代表认可这段婚姻。所以三茶六礼进行到“下茶”时,女方就已经是男方家的人啦!
不过还有一种说法则是特指婚礼时的三道茶的仪式:第一道为白果、第二道是莲子或枣、第三道为茶。饮的方式也颇有讲究:前两道是接杯之后,用双手捧着,深深作揖,然后将杯子与嘴唇触碰一下即可,第三道茶需作揖后才能喝下。
所以“三茶六礼”是一件非常非常严肃的事,若是在古代不懂这个,连媳妇都娶不到!不过现在就不太讲究啦,意思意思就行。
浪酒闲茶
常用指数:★★★
出处: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二折:你浪酒闲茶,卧柳眠花,半世禁害杀,自矜自夸。
元·李元蔚《燕青博鱼》的第一折也有关于此的提及:我揣巴些残汤剩水,打叠起浪酒闲茶。
浪酒闲茶的意思是指在风月场中(你懂得~)的吃喝之事,就有点像“喝花酒”的意思。所以千万记住哦,约朋友喝茶时别说:“咱们一起出去喝些浪酒闲茶吧……”如果正好被朋友有文化的老婆听见,哈哈真真是坑煞了好友啊!
以茶代酒
常用指数:★★★★☆
出自:晋朝陈寿所著的《三国志·吴志》:(孙)皓每飨宴,无不竟日,坐席无能否率已七升为限,虽不悉入口,皆浇灌取尽。曜素饮酒不过二升,初见礼异时,常为裁减,或密赐荈(茶)以当酒。
在各种饭局之中,经常能听见某某说:“开酒不喝车,喝车不开酒(笑),今天要开车没办法了,唯有以茶代酒敬大家一杯!”
乍一看没啥问题,大家平时都是这么用的嘛!但其实“以茶代酒”这个成语颇有些历史了,可它诞生之初的用法并非如此。
据《三国志》记载,吴国君主孙皓嗜酒如命,但这哥们喝酒是有原则的:那就是每个人以7升为限,无论会不会喝,能不能喝,7升酒必须见底!其中有位大臣名叫韦曜,这人是孙皓他爹的老师,但是酒量很差。孙皓为了让大家喝得尽兴,同时又不失面子,于是便悄悄地使出“以茶代酒”这招。
其实所以一开始这个成语就有点偷龙转凤的意思,不过后世用习惯了就变成现在“不方便喝酒喝茶凑合凑合”的意思。
不久后吴国被西晋所灭,孙皓亡国,随后病故于洛阳,唯有这个“以茶代酒”的典故却被沿用至今。所以呢喝酒误国(也误事),大家记得切勿贪杯咯!
茶饭无心
常用指数:★★★☆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4回:忙的凤姐茶饭无心,坐卧不宁。第48回:香菱听了,喜的拿回诗来,又苦思一回作两句诗,又舍不得杜诗,又读两首。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
茶饭无心与茶饭不思的意思相近。这说来有趣,茶饭无心原意为没有心思喝茶吃饭,形容心情焦虑不安。而这样的情绪就如分隔两地的情侣一般,所以这个成语现在也常见于各种情书之中。
茶余饭饱
出处:元·关汉卿《斗鹤鹊·女校尉》曲:茶余饭饱邀故友,谢馆秦楼,散闷消愁。
茶余饭饱的意思就是吃过饭、喝过茶的闲暇之时。“饭饱”的意思当然是用餐之后,而“茶余饭饱”才算作“闲暇之时”,看来在古代喝茶与吃饭一样,都是非常重要之事,基本上就是每天都有的“习惯”。
不过,古时娱乐方式与现在不同,“茶余饭饱邀故友,谢馆秦楼,散闷消愁。”后半句的意思是约上几位亲朋好友,上个青楼来个散闷消愁。虽然那时候出外也仅为喝喝酒、聊聊天,没有羞羞的事情,但如今想要效仿古风去嘿嘿嘿,还是提早给家里“备案”才是……
挑茶斡刺
常用指数:★★☆
出处: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三折:非是我挑茶斡刺,则问你,李美人生下的孩儿,要说个丁一卯二,不许你差三错四。
挑茶斡刺这个成语在我们生活之中不太常用,它的意思是寻事生非,但却带褒义!好奇怪的样子,所以就不常用了.....或许有时候对待工作或事业就要挑茶斡刺吧,力争最好!
三茶六饭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六回:你却要好生服侍我师父,逐日家三茶六饭,不可欠缺。
《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绝对是耳熟能详。现在听到“你却要好生服侍我师父,逐日家三茶六饭,不可欠缺。”这句台词,是不是已经自行脑补了猴哥和师傅的生动形象?
三茶六饭,各地有不同的解释:三茶可视为早茶午茶晚茶,六饭可视为某些人的“多餐”。当然,另外也可将“三、六”理解为多数泛称,指饮食周到,这解释应该是最准确的了。不过,对于出家人却有所不同,和尚出家一日常只2餐甚至1餐,3时茶而6时饭,凡俗的饭吃得少点,茶却多喝一点,极为简朴,却利于修行。
榷酒征茶
出处:明·陈汝元《金莲记·射策》:草野抒忠告,榷酒征茶太纷扰。
榷酒征茶的意思是征收酒茶税,也可代指苛捐杂税。约公元783年的唐朝中晚期,饮茶的风气逐渐在社会中盛行,户部侍郎赵赞向唐德宗提议征收茶税,十税其一,百分之十啊,真他喵的高.....从此之后茶税律法被沿袭下来,经过历朝历代逐步修订,趋于完善。
有句名言叫:人生中有两件事不可避免,死亡,和交税....
新中国成立后,旧茶税制度废除,茶叶成为货物税——工商税的一个税目。之后工商税分解为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和盐税以后,茶叶成为产品税中的一个征税范围。所以说,榷酒征茶可谓历史深厚,由来已久。
当然,在此之外关于茶的成语还有很多很多,例如茶余饭后、残茶剩饭、人走茶凉、波士倾茶等等(最后一个什么鬼?)。由此可见,在很久很久之前我们的祖先们对这种“好喝的树叶”投入了非常多感情。有的寄托哀思、有的代表礼仪、还有以茶明志。学会这些成语,以后“浪酒闲茶”时再也不担心没有谈资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