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茶业】之十八|千年古都邯郸|茶话1584个的成语之都
河北省茶产业促进会「茶产业专业团队」服务京津冀11个省辖地级市,7月9日。
邯郸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3100年的建城史。战国邯郸为赵国都城,魏县为魏国都城;汉代与洛阳、临淄、南阳、成都共享“五大都会”盛名;邯郸临漳县先后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都城;北宋,大名府成为北宋陪都;清代,大名府为直隶省第一省会,出自邯郸或与邯郸有关的成语典故达1584条,被誉为“中国成语典故之都”。
邯郸市,简称“邯”,是河北省辖地级市,Ⅱ型大城市,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河北省南部地区中心城市。截至2022年末,全市下辖6个区、11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总面积1206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928.1万人。
邯郸市位于河北省南端,西依太行山脉,东接华北平原,与晋、鲁、豫三省接壤,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中原经济区区域性中心城市,也是国家重点建设的老工业基地。邯郸是东出西联、通南达北的重要节点,京广铁路、京广高铁纵贯南北,邯长铁路、邯济铁路横跨东西,邯黄铁路直通港口;京深高速公路、大广高速公路、太行山高速公路贯穿南北,青兰高速公路、邯大高速公路横跨东西。
明太祖洪武元年(1年),在全国设置十三省,邯郸县属北直隶省广平府。清朝因袭明制称直隶省,邯郸县仍属广平府管辖。
明清时期邯郸一带的政治、经济中心是在广平府城(今永年老城)。
民国初,废广平府,邯郸县属直隶省冀南道,1928年,直隶省改为河北省,邯郸县直归省辖。民国初,邯郸县属直隶省冀南道。民国十七年(1928年),直隶省改为河北省,邯郸直归省辖。
抗日战争时期,邯郸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了英勇的民族革命战争,不断发展自己力量,打击敌人,立志要把侵略者赶下海。解放战争时期,涉县是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和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所在地。刘伯承、邓小平率八路军129师转战千里太行,创建了晋冀鲁豫解放区。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在此创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前身华北新华广播电台在涉县诞生。
《庄子·秋水》载:战国时有个人到赵国邯郸去,看到那里的人走路的姿势很美,就跟着别人学,结果不但没学会,连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了。后来用“邯郸学步”比喻一味地模仿别人,不仅没学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了。
战国时期,齐宣王非常喜欢听人吹竽,而且喜欢许多人一起合奏给他听,所以齐宣王派人到处搜罗善于吹竽的乐工,组成了一支三百人的吹竽乐队。而那些被挑选入宫的乐师,都能拥有特别优厚的待遇。当时,有一个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浪荡子弟,姓南郭。南郭先生听说齐宣王有这种嗜好,就一心想混进乐队,于是设法求见宣王,向宣王吹嘘自己是一名了不起的乐师,博得了齐宣王的欢心结果宣王把他也编入吹竽的乐师班里。
可笑的是,这位南郭先生根本不会吹竽。每当乐队给齐宣王吹奏的时候,他就混在队伍里面,学着其他乐工的样子,摇头晃脑,东摇西摆,装模作样地在那里“吹奏”。
由于南郭先生学得维妙维肖,而且几百个人一起吹奏,齐宣王也听不出什么异样。就这样,南郭先生滥竽充数,混了好几年,不但没有露出一丝破绽,而且还和其他乐工那样,领到一份优厚的赏赐,过着舒适的生活。
后来,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mǐn)王继位,湣王同样爱听吹竽。只有一点不同,他不喜欢合奏,而喜欢乐师一个个单独吹给他听。
南郭先生得知这一消息之后,吓得浑身冒汗,成天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南郭先生心想,这回要是露出马脚,丢饭碗还是小事,要是落个欺君犯上的罪名,恐怕连脑袋都保不住了,不如溜之大吉。所以,趁着湣王还没叫他演奏,南郭先生就赶紧溜走了。
邯郸成语赏析|与邯郸有关的成语典故有哪些?
(据文史专家考证,邯郸作为成语典故之都,1584条成语与邯郸有关,其中直接出自邯郸的200余条。了解邯郸成语文化,下面罗列了部分与邯郸有关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