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非法渠道销售药品的形式更加隐蔽
(一)形式特点:
1、个别药品经营企业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采取出租柜台、代开税票等形式,为无证经营者提供了“合法”平台,严重存在着销售假劣药品的隐患。
3、一些流动药贩,以零售药店或诊所为主要目标,采用售完结帐方式,把药品放在这些诊所或药店销售。其特点是价格高、品种少、数量小。一旦查处,案值较小,以此逃避法律制裁。又因流动药贩居无定所,查处非常困难,且多数难以追根溯源。
4、药品经销商与医疗机构联合,开办所谓的“专科门诊”。看病是假,售药是真,专科门诊用药大多不经过医院药房,一般由科室直接开方售药,具有很强的欺骗性。
(二)稽查要点:
1、出租柜台、代开发票的违法行为。重点通过检查药品购销记录进行核实。
2、销售人员的违法行为。检查供货方提供的发票、清单、帐号、开户行及用印是否与委托企业一致,必要时与委托企业联系、查证。
3、流动药贩的违法行为。流动药贩一般不给购货方留存资质证件,多是白条收据(仅列清单)。
4、“专科门诊”的违法行为。注意重点检查“专科门诊”处方的流向,看是否在医疗机构的药房取药,并检查核实药房的购进、验收记录。
(三)典型案例:
二、制售假劣药品的手段在逐步升级
1、假冒名厂名药。以贱充贵,以此充彼的成份做假,转向假冒名牌畅售品种。这类假冒药品仅靠药品检验机构的检验报告尚不足以认定(有时检验结果可能是合格的)。从药品外包装及药品本身上难以识别真假。
2、中成药添加化学药品成份。以补肾、降糖药为多。补肾类主要以假冒合法企业的厂名、厂址、盗用正规药品批准文号,或者虚构厂名、厂址、乱编批准文号等,其特点是包装过分豪华,价格奇高。
3、通过扩大宣传保健食品成份含量、功能主治、疗效,把保健食品宣传成药品销售,以欺骗群众。
1、说明书疑点多。假冒药品的说明书一般存在纸质质量较差、裁切不规范、印刷不清晰、标点符号使用错误、错别字等疑点。
2、夸大功能主治。利用人们对中草药“使用安全”及藏药、蒙药的好奇心理,虚列名贵中药材品种,夸大功能主治,且说明书用语不规范。
三、典型案例:
作为衡量发展的三个维度,工业化、市场化和城市化可以有效地解释和说明目前我国社会贫富差距问题。不难看出,我国目前的社会贫富差距的形成和拉大是发展的结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中国过去30年所经历的这个阶段是与库兹涅茨关于收入分配的“倒U形曲线”理论相吻合的。这个阶段及其所带来的阵痛将随着在经济、社会发展种种问题不断得到解决而逐渐消除。
1.国产棉花“三丝”现象比较普遍。由于我国棉花大部分是人工采摘,棉农挑拣“三丝”意识差,导致棉花中不同程度地含有“三丝”。即使有很少一部分新疆机采棉,也因种植棉花多年连续大量使用地膜,废旧地膜被风刮到棉花植株上面,使加工后的皮棉中含有碎小废旧塑料薄膜。棉纺厂要接受对染色性要求严格的订单,只有选择澳棉、美棉和巴西棉。“三丝”已经成为我国棉花最大的质量问题。
2.我国棉花品种单一,无法满足棉纺厂多种纺织品种的需要。我国目前以种植细绒棉为主,新疆有少量长绒棉。我国种植的细绒棉纤维长度大多集中在28mm左右。而进口棉的品种涵盖了粗绒棉、细绒棉和长绒棉,纤维长度覆盖23mm至38mm,马克隆值高的可达到7.0,可选性强。
3.我国棉花主产区棉纤维的强力很低,不能满足我国纺织企业生产高档纺织品的需要。2014年,我国西北内陆棉区的棉花产量将占全国棉花总产量的70%以上,但大多数棉花的断裂比强度在28cN/tex以下,有的甚至为24cN/tex,严重制约着我国棉花的可纺性。澳棉、印度棉和部分美棉的断裂比强度在31cN/tex以上,西非棉的断裂比强度也都在28cN/tex以上。
4.我国棉花长度不能满足纺高支棉纱的需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密高支纺织品以轻柔舒适特性为广大消费者所青睐,但生产60支以上的棉纱需要31mm以上长度的棉纤维,如果改用长绒棉会大幅增加成本,所以纺织企业只有选用长度1-7/32的澳棉或MCU5印度棉;为了降低成本,生产高档气流纺棉纱又不得不用长度23mm到26mm的进口棉,例如印度的V797。
5.我国皮棉中掺杂掺假现象时有发生。受利益驱使,一些不法企业在棉花加工时掺入精梳落棉、水洗棉等,并有200型棉花加工厂向400型棉花加工厂发展的趋势。2012、2013棉花年度收储期间,我国主要港口的进口精梳落棉比不收储时价高1000多元/吨仍供不应求,收储一旦结束,马上滞销价落。本人在一储备库看到入库的棉花,短纤维率之高,前所未有。我国棉花标准没有短纤维率指标的限制,从而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进口棉除了印度棉偶尔发现有在皮辊棉中掺入棉短绒外,其他国家的棉花几乎没有发现此类现象。
6.人为混级加工问题突出。主要表现在收储这3年,一些棉花加工厂为了使低马克隆值的后期棉花交储,把后期的霜黄棉和拔秆剥桃棉与前期的高马克隆值籽棉混级加工,严重影响了棉花的染色性和强力。
7.个别棉花加工企业诚信度差,在加工棉花时伪造产地,甚至将高含糖的苏丹棉和墨西哥棉重新打包后刷上了中国的产地标识,造成了严重的质量隐患。例如有一家棉花加工企业,因转圈棉被发现后退回了所交售的储备棉,该企业在网上公开说明自己退储的棉花是由澳棉加工而成,由于诚信度原因,虽然该批棉花确实接近澳棉的质量指标,但没有棉纺厂愿意按澳棉的价格购买和使用该厂的棉花。这就是诚信缺失的代价。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1.调查对象。本次问卷从动物伦理及学生的实验心理出发,对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和金山学院食品安全与质量专业的学生进行了调查。
二、结果分析
2.屠宰经历对学生实验心态的影响。
观看屠宰及解剖教学视频是目前高校进行教学预习的主要手段,为进一步研究观看教学屠宰视频是否能减轻学生实验的心理压力,我们通过调查,分析了教学预习视频对学生实验心理压力的缓释程度。结果表明:是否看过屠宰视频对学生的心理压力影响不大,有压力的学生比例都保持在70%左右,起不到较好的缓释作用。
3.学生对动物实验的看法。
4.学生对待受试动物的心态情况。
5.性别对学生实验心态的影响。
经过数据比较后,我们发现性别因素对实验心态有较大影响,83%的女生都对动物实验存在心理压力,而相比之下,男生在这方面则好得多,比例不到一半。因此设法克服女生在实验中胆小的天性是解决学生实验心态的一大重点,也是一难点。
6.学生对动物实验预备措施的看法。
7.实验人员对动物实验与考试成绩取舍的看法。
将毒理学动物实验与最终成绩相挂钩,经过调查后发现,84.67%学生会因为成绩而进行动物实验,为了获得更高的成绩,57.66%的学生会选择触碰、抓、捏等相对简单且较为缓和的实验步骤,43.07%的学生接受处死解剖小白鼠。从数据中显示,实验成绩对实验的开展具有较强的驱动力。实验成绩是一种学习需要,对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学习应激,得到的结果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力[5]。
三、结论与启示
通过调查综合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2.实验操作过程的血腥残忍是造成心理压力的主要原因。
3.现行的实验前默哀及实验预习对学生恐惧心理的消除影响不显著。
4.成绩对顺利开展动物实验具有较大的驱动力。
关键词:城镇居民收入耐用消费品消费函数实证分析
城镇居民收入层次差距与耐用消费品拥有量的基本分析
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直接带动了城镇居民收入和耐用消费品购买量的普遍提高。但在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和耐用消费品购买量大幅度提高的同时,城镇居民收入和耐用消费品购买量差距也达到比较高的水平。
城镇居民收入差距。近年来,我国城镇居民收入普遍提高,1995―200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4282.95元提高到9421.6元,增长119.98%。但城镇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增大,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基尼系数1994年为0.370,2004年上升到0.469,上涨近1个百分点。基尼系数是国际通用衡量贫富差距的方法,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0.4至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且0.4为国际公认的警戒线。我国基尼系数已经突破了警戒线。依据我国统计年鉴的城镇家庭收入分组方法,将所有调查户依户人均可支配收入由低到高排队,按10%、10%、20%、20%、20%、10%、10%的比例依次分成:最低收入户、低收入户、……直至最高收入户等七组。如果依据这种分组方法来测算,差距则更为直观。200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收入组25377.17元与最低收入组2862.39元之比为7.87倍,高于世界平均3.29倍的水平。2004年,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最高收入组16841.82元与最低收入组2855.15之比为4.66倍,这一数字大大超过了上世纪90年代初的水平。
城镇居民耐用消费品拥有量。1995―200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按照分组平均倍数分别为0.39、0.79、……直至4.68;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按照分组平均倍数分别为0.29、0.57、……直至3.02;从这组数据比较看出:随分组排序倍数差逐步扩大,人均可支配收入比消费支出倍数差扩大更快。从代步工具平均百户年底拥有量按照分组平均倍数的情况看,自行车分别为0.07,升为0.10,后又降为0.05;摩托车分别为从0.31到1.20;汽车分别为从1.17到21.48;自行车差距小、摩托车适中、汽车差距大,与人均可支配收入比较,自行车和摩托车差距小于人均收入差距,汽车则大于人均收入差距。从新旧四大件平均百户年底拥有量按照分组平均倍数的情况看,洗衣机、冰箱、彩电差距小,例如洗衣机为从0.08仅升到0.26;空调适中,其倍数为从0.65到5.98;家用电脑、摄像机、微波炉、健身器材差距大,例如健身器材为从0.43到12.58;与人均可支配收入比较,洗衣机、冰箱、彩电差距小于人均收入差距,空调基本持平,家用电脑、摄像机、微波炉、健身器材则大于人均收入差距。
耐用品消费函数的经济模型建立
C=α+aβ1Y+bβ2Y+cβ3Y+
dβ4Y+eβ5Y+fβ6Y+gβ7Y
其中C为总消费;Y为总收入;α为常数,表示其他生活必需品的消费;β1、β2、……β7分别表示最低收入户、低收入户、……最高收入户的边际消费拥有量倾向,a、b、……g分别为各收入阶层的比例系数。
C1=0.2265Y-4.8435(R2=0.8728D.W=0.8511)
C2=0.2956Y-6.2300(R2=0.9103D.W=0.7670)
……
C7=0.4723Y-8.9508(R2=0.8925D.W=1.0149)
如果将(2)至(8)函数中的aY、bY、……gY分别用各组人均可支配收入Ya、Yb、……Yg代替,消费变量C仍然是某耐用品的平均每百户年底拥有的消费数量,可以计算出各组边际消费倾向(MPC),仍以摩托车为例得到:
C1=1.5792Ya-30.5096(R2=0.8195D.W=1.9648)
C2=1.0385Yb-24.0783(R2=0.8914D.W=1.6712)
C7=0.1324Yg-2.2548(R2=0.8581D.W=0.7951)
收入差距影响耐用消费品需求的实证分析
将建立在以收入差距为基础的耐用品消费函数应用于我国城镇主要耐用消费品的实证分析,并选取较有代表性的新旧代步工具和新旧四大件进行比较,可列出边际分析表1和R2、D.W表2。
边际消费拥有量倾向变化趋势分析。边际消费拥有量倾向变化趋势反映了耐用消费品市场受居民收入层次差别影响的强度不同。边际消费拥有量倾向小于零为劣等品,大于零为正常品,小于1为必需品,大于1为奢侈品,见表1。从代步工具看:自行车的边际消费拥有量倾向小于零,摩托车和汽车则大于零,反映了摩托车和汽车为正常品,自行车为劣等品,将成为城镇居民不使用的代步工具而退出市场。摩托车和汽车的边际消费拥有量倾向随着居民收入从低到高排列而不断增加,其中汽车特别显著,最低与最高收入户倍数为23.254,反映了它主要是最高收入户的代步工具。从新旧四大件看:所有商品均为正常品,边际消费拥有量倾向随着居民收入从低到高排列而不断增加,其中最低与最高收入户倍数,洗衣机最低为1.3598,健身器材最高为93.226。反映了洗衣机和彩电是城镇居民普遍使用的耐用消费品,微波炉、空调和家用电脑已经普及,摄像机和健身器材主要是最高收入户使用。冰箱的边际消费拥有量倾向随着居民收入从低到高排列而先增后减,反映了冰箱是城镇居民普遍使用的耐用消费品,但高收入户已经减少了对它的消费偏好。
边际消费倾向变化趋势分析。边际消费倾向总是表现为递减的趋势。宏观经济学的原理告诉我们,随着人们的收入或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增加的消费占增加的收入的比例总是递减的,见表1。
解释变量的拟合度分析。解释变量的拟合度R2反映了模型对因变量拟合程度。R2越接近1,其拟合值与实际值越接近。见表2。从代步工具看:自行车最低到最高收入户基本相同,大约在0.9097~0.9289之间,反映各类收入差距变化较小。摩托车最低户和最高户较低,中等户较高,大约在0.9157~0.9574之间,反映了中等收入户变化较小,而最低和最高收入户的变化较大。汽车最低户低到0.7849,最高户高到0.9961,反映了各类收入差距下变化由大到小的状况。从新旧四大件看:彩电、微波炉的最低户和最高户都低,中等户较高,例如彩电大约在0.9347~0.9422之间,反映了中等户变化较小,而最低和最高户的变化较大。冰箱、空调、洗衣机、家用电脑、摄像机由低到高变化,摄像机低到0.5529,家用电脑高到0.9657,反映了各类收入差距下变化由大到小的情况。健身器材低收入户基本不拟合,中收入户基本拟合,高收入户则拟合较好,反映了高收入户变化较小。
参考文献:
1.张艳华,李秉龙.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消费需求的定量分析[J].农村经济,2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