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爱情诗歌范例6篇

其后的朗诵和表演为现场气氛带来。民谣歌手戴星宇将横行胭脂《就为了一点爱情》谱曲并演唱。马铃薯兄弟、陈卫新、罗拉拉、梁雪波、巩儒萍、陆漫漫、罗羽、黄砉、王雁雁等都朗诵了诗选中的作品。另有观众朗诵了黄梵的《爱情挽歌》,几位90后编辑也积极要求朗诵并针对新诗阅读提问。

一、爱的执着与爱的舍弃共存

闻一多最早的诗歌创作开始于清华求学时期。他出生于一个质朴的旧式家庭,早年的求学生活是平稳安逸的。这种生活造就了青年闻一多的单纯、浪漫与热情。有学者认为早年的闻一多是一个唯美主义者、浪漫主义者,他热诚地追求美、赞美美。

从闻一多早期的爱情诗中对爱情的憧憬与想像,到后期爱情诗中对爱情的渴望与克制,闻一多的爱情诗充满了情感的张力,让读者感受到一种矛盾的张力。“闻一多的诗与郭沫若、徐志摩都不相同。郭沫若的诗带来的是畅通无阻猛烈宣泄的,徐志摩的诗带来的是舒徐从容宣泄的。闻一多的诗则不在宣泄而在蓄积,他将情绪以诗的形式聚集并储积起来,只给以有限的宣泄,但这宣泄似乎也是为了储积。所以他的成熟期的诗读了令人感到满闷,而不感到痛快或愉悦。这是一个自我的意志和愿望不得周围环境所理解的人的情感表现。”爱情诗中闻一多对爱情矛盾的态度,体现出闻一多精神世界的构成特质,其中交织着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与斗争,充满了忍耐与不忍耐之间的矛盾与抉择。

二、对婚姻的依恋与对婚姻的遗憾共存

对自身婚姻的描述与体验构成了闻一多爱情诗歌的重要内容。在这些以作家的婚姻生活为题材的诗歌中,同样充满了诗人情感的矛盾,那就是既屈从于父母的安排又不甘于这种安排既依恋于这种包办婚姻所给予的温馨又清醒地意识到这种婚姻的不合理。

在清华期间的闻一多虽然对爱情没有真实的体验,但是他对爱情已经有了自己独立的认识。清华推崇的美式教育理念让闻一多较多地接受了民主与自由的思想,在他的认知中,婚姻应是建立在爱的基础上的,是灵与肉的结合。但现实中的闻一多却不得不面对家人给他包办的婚事,这也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悲哀,他们的思想往往是先进的,但行为上却是软弱的,鲁迅等皆是如此。闻一多和他妻子的婚姻是儿时就定下的,对于这桩婚事,结婚前的闻一多的态度也是暧昧的,一方面他不满于这桩婚事,因此不愿提及这桩婚事,采取了逃避的态度;但另方面他又没有直接反抗这桩婚事,内心默认了这桩婚事的存在。实际上从闻一多在婚前对存在的包办婚姻的态度就能感受到闻一多对现实既妥协又抗争的矛盾心态。

参考文献

[1][4][6][9]梁实秋.谈闻一多[A].梁实秋怀人丛录[c].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7:57,82,82,85.

[2][8][12]王富仁.闻一多诗论[A].闻一多名作欣赏[c].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93:23,4,22.

【关键词】关雎;给所爱;审美风貌;对比

一、审美观念的诗性表征:爱意取题相同而情恋对象有别

然而,此时,处于异域文化中的《给所爱》,描写的却是同性之间的爱恋,即一个女诗人对另一个女子的真挚爱恋。该诗是一首献给新郎新娘的新婚颂诗,是萨福唱给一位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女学生的爱情诗,坦率地流露出一位女诗人对一名女学生的同性之爱。希腊古风时代,萨福为年轻女子开办一所学校,专门教授她们诗歌、艺术和化妆等,在她们结婚离开时送给她们满满的都是爱慕的诗歌。而这样的同性之爱,尤其是师生间的同性之爱在当时的希腊文化中非常普遍。《给所爱》的同性之爱的表达,使得这样的主题在古希腊文学和其后世艺术传统中留存很多,如若柏拉图式的爱恋一样贞洁,却无关乎性道德的规范。因而这些大胆描写爱情的诗歌不但未遭禁止反而广为传颂。

二、审美表现的形式创造:情感基调相同而抒情方式迥然

三、审美体验的音韵谱写:音画意味相同而韵律节奏相异

中西方诗歌在语言的音韵选择和形象画面的意义承载两方面,通过音画同感的方式,让音韵和画面相结合,从而赋予诗歌巨大的艺术张力,来提升诗歌的音韵美并展示诗歌的爱情主题,给读者带来多重审美感受。然而两首诗歌中差异性的音韵手法的选择,使两部作品的音韵旋律风格相去甚远。

《关雎》符合周礼的节数,其音韵整齐而温婉,可以说音韵如君子,斯文与品质彬彬。从音韵之美的艺术角度来看,《关雎》是一首紧凑而精致的、具有民歌特色的四言诗;每四字一行,吟诵起来都富于悠扬婉转的音乐感。尤其是文中大量使用重叠拟声词,使声音韵律的描写生动逼真,令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诗歌起始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中“关关”这一拟声词的发音,既是鱼鹰叫声的模仿,又是重言的使用,如同民间乐队打击乐发出的器乐之音,这极大地增强了该诗语言的节奏感。同时,双声叠韵字的使用,也有效地增强了诗歌音乐的绵延韵味。如“雎鸠”、“参差”是双声,“窈窕”叠韵,“辗转”既是双声又是叠韵;这些语词的发音使本无拘束的爱情,获得了音韵规整的礼节,从而实现了情意、节制、音乐三者的完美契合与动态平衡。“窈窕淑女”在诗中重复了四次,“参差荇菜”重复了三次,这让诗歌读来琅琅上口,韵味悠长,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拟声传情的生动性,表达了主人公深切的爱慕之情,给读者留下余音绕梁的审美共鸣。由此,《关雎》的这种诗歌形式的音韵谱写,对魏晋时期的骈体文和唐代的律诗形式书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给所爱》是一首典型的萨福体四行诗,每四行一节诗,且前三行每行十一个音节每行五个音步,第四行半行五个音节。如“他就像//天神//一样//快乐//逍遥,他能够//一双//眼睛//盯着//你瞧,他能够//坐着//听你//絮语//叨叨,好比//音乐。”这样有韵律的诗歌听起来欢快明亮。这种富含元音的诗行被冠之于“萨福体”。萨福这种诗性地表达爱情的方式被欧洲著名诗人贺拉斯、庞德等学习运用。《给所爱》运用了首字母押韵、谐音和短句重复,尤其是希腊语连词的重复使用,让连词发音本身悠长的声音,形成一种类似吟唱仪式咒语的韵律感,音调高亢昂扬而美妙;随之诗歌爱情的倾吐也激情似火而肆意喷发。

概而言之,上述中西两首古老的爱情诗,反映了古代诗歌追求爱情的自由体验和诗歌创作的朴素的审美风貌。《诗经关雎》展示了华夏先民对爱情和幸福婚姻的勇敢追求,奠定了中国诗歌以抒情为主的基本美学特征。萨福的《给所爱》真实热烈地描摹人类纯洁自然的爱恋情感,为西方诗歌文化开创了个体化抒情的审美历程。因此,两首诗分别从不同维度,合力展示了人类情感文明和诗歌文化的多样化的审美风貌。

参考文献:

[1]刘毓庆.关于《诗经关雎》篇的雎鸠喻意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2004,41(2):71

[2]SapphoIsBurning[M].Chicago:UofChicagoP,1997

[3]经本植.中国古典诗歌写作学[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9:174175

[4]李泽厚.美的历程[M].北京:北京文物出版社,1981:55

为让徐朝清安全出行,刘国江一辈子都忙着在悬崖峭壁上凿石梯通向外界,这一凿就是半个世纪,凿出六千多级“爱情天梯”。50年深情不移,6000级坚硬石梯,刘国江与徐朝清以一介布衣之身,平静而温暖地进入山水,用生命的“长度”和“高度”,编织出一幅精美绝伦的爱情画卷,诠释着爱在坚守、爱在忠诚之真谛。他们的故事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被评为2006年“中国当代十大经典爱情故事”。

如今,“爱情天梯”的两位主人公虽然双双离世,但这份感人的情怀却并未离开。而延续这份情怀的最佳载体便是江津区举办的一年一度的中国七夕东方爱情节。

中国七夕东方爱情节:

将爱情进行到底

江津已经连续六年举办了中国七夕东方爱情节活动,将“真正爱情”的感觉传递给所有参与者。

第一届中国七夕东方爱情节以“爱的见证”为主题,邀请了99对金婚夫妇在“世界第一心”前举办婚礼;第二届则以“爱的攀登”为主题,56个民族的情侣齐聚;第三届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吸引了全国34个省市区情侣来到江津;第四届以“四面山水,情醉江津”为主题,吸引了50位单身男女前来参与相亲之旅;第五届以“牵手江津,相爱一生”为主题,举办了真实盛大的婚礼仪式参与爱情节系列活动。

七月,第六届中国七夕东方爱情节如约而至。爱情主题露营地、爱情主题汽车影院、情诗大赛、爱情宴、爱情花田游、婚博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江津的迷人山水间如火如荼地举行,一场关于爱情的盛宴徐徐启幕。

全国首个爱情主题汽车影院和露营基地:

山水为幕,清凉入怀

感动世界的“爱情天梯”故事发生在四面山大山深处,景区以这个经典的现代爱情故事为线索,将传播中国传统爱情文化与景区打造相结合,全国首个爱情主题汽车影院与露营基地由此而生。

四面山爱情主题汽车影院与露营基地均位于四面山景区内。四面山景观以原始森林为基调,众多溪流、湖泊、瀑布点染于苍山绿树之间,丹霞地貌丰富其自然色彩,目不暇接的动、植物更为景区增添盎然生机。游客们纷纷驾车来到四面山文家寨景区,头顶星空,惬意地观看着电影,现场还搭起了大大小小上百个帐篷,看完电影后可以在星空下扎营安睡。

香港纪实电影《天梯》在中国七夕东方爱情节开幕式上举行了大陆首映。片中讲述了四个男子一路追寻真爱的故事,感动了所有在场的有情人。2010年,香港四人歌唱男子组[私声团(CAllstar)]被爱情天梯故事所感动,创作了歌曲《天梯》,在香港四大乐坛颁奖礼获得了多项大奖,他们前来江津寻找传说中的爱情天梯和两位老人,拍摄的同名纪实电影《天梯》于2012年12月10日在香港金钟太古坊ADM戏剧院首演成功,获美国加州电影金奖。

由于露天电影院设在文家寨景区。坐在广场上,清风拂面,经受了多日高温考验的重庆市民享受到了阵阵清凉,有的人甚至在短衫外面披起了一件小外套。直到开幕式结束,现场数千名慕名而来的游客还没有去意。“走这样快干嘛,这里这么凉快。”“再呆一会,看看星空再回去”……广场上不时可以听见这样的交谈。

“城里面高温难耐,这里的气温却只有22℃左右,完全不用空调。享受着大自然的清风,就这样和家人一起看看月亮聊聊天,感觉特别爽!”带着姐妹3家10余人从沙坪坝区赶来的黄女士说出了游客的共同心声。

情诗会,在龙潭湖畔吟咏爱情

七夕夜,一场山水实景诗歌诵读会在四面山龙潭湖畔举行。

住在四面山镇上的“资深文青”刘海听说了这场与爱情有关的山水实景诗歌诵读会,下班后,便一直守在龙潭湖边练习。他说:“我知道,两位老人已经相继去世,但我感觉他们的真爱仍在四面山延续。”而将与刘海一样来倾听、朗诵这些爱情诗歌的同伴,来自全国各地。

诵读会在四面山龙潭湖畔如期举行。这次诗会以诵读、舞蹈、民谣等多种艺术形式,演绎了20余首原创爱情诗歌,为现场观众奉献了一场荡气回肠的情诗视听盛宴。

傅天琳、梁平、蓝野、金铃子等数十位著名诗人,在牛郎、织女星的映照下,在如诗如画的山水中,与现场观众一同吟咏真爱、品味浪漫,用炽热的爱情诗句守护鹊桥两边的牛郎、织女,共同讴歌“天梯”上永恒的爱情主题。

爱情是什么?爱情就是等到《八十岁》《我已经老了》也要和你《在一起》;爱情就是《我想和你虚度时光》,感觉《逝去的一天多么漫长》;爱情就是《四面山的鸢尾花》开满《爱情天梯》……天梯连着白云,天梯写着爱情,天梯感动世界,天梯牵动人心,《见与不见》、《逝去的一天多么漫长》、《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一次次饱含深情的诵读,把爱的真情“秀”满湖光山水之间。

品味爱情宴,“朝圣”爱情天梯

中山古镇是“爱情天梯”的故事发生地,浪漫的气氛自然造得格外足。

古镇、石桥、流水——古香古色的中山古镇,一顿独特的“爱情宴”迎接着天下有情人。所有的菜品都与爱情有关:“初识君面”、“爱情天梯”、“天长地久”……吃在嘴里,甜在心上。

品尝了“爱情宴”,向南30公里,和爱人一起攀登“爱情天梯”吧。6000多步的“爱情天梯”既是对情侣之间爱情的小小考验,又是见证一个真实的爱情传奇。尽管坡高梯陡,但仍有无数痴心男女前来攀登,执着地追寻或坚持着那种纤尘不染的真爱。据重庆市江津区中山镇负责人介绍,如今每天都有数以百计的游客登上“爱情天梯”,以这样一种朝圣的方式,铭记着、憧憬着一份属于自己的美好爱情。

金之灿爱情花田游

七至八月,重庆(江津)现代农业园区入驻企业重庆金之灿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雅农自耕园”成功举办了两次金之灿爱情花田游活动,在9至10月,还将陆续推出2次爱情花田游主题活动。

关键词:卞之琳;诗歌特点;哲思

论及现代诗派,在30年代现代派诗人群中,卞之琳算不得是最为耀眼的明星,但却是非常有个性且富有韧性的一位,他对于新诗有着自己的见解和追求。尤其是1930至1937年间的诗歌创作,如《三秋草》、《鱼目集》、《装饰集》等中的诸多诗作,彰显出明显的个性特色。

1.小处落笔

卞之琳诗中的题材和主题带有更多的私人性和偶然性。当然这些作品毕竟没有对那些更具普遍意义的、重大的时代课题作出正面的、应有的回答,甚至没有表现出应有的关心,担当起作为一个国民应尽的责任。从这个角度上讲,卞之琳的诗作更像是诗人的诗而不是战士的诗。当中国大地涌动着革命潮流的时候,刻意回避时代巨澜,其局限性是不言而喻的,诗人的美学追求与时代对于诗的要求确乎保持了相当的距离。然而正是这种距离又使它们获得了某种纯诗的价值,那是战鼓喧嚣,热血喷涌中一方宁静的土壤,在这方土壤中,人们可以反观自己的内心。而从另一方面讲,这又客观反映了部分知识分子时代激流中矛盾纠结的情怀。

2.淡然诗韵

优秀的诗人,必扎根于现实的土壤,遵从自己真实的生活感受和体验,惟其如此,诗歌才能有真实感和可信度,否则诗歌只会沦为语词的堆积,即使辞藻华美,也无非空中楼阁罢了。卞之琳能在诗歌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恰在于他将真情实感注入诗作之中。但他同时又是独特的,既无郭沫若的奔放,也无戴望舒的幽怨,他在诗坛是个冷静的智者。读卞之琳的诗,总是会感觉到一股冷静深沉,朦胧凝练的诗风。他的诗,总是很小心的拉开诗与读者的距离,让读者超脱其外,隔着一段距离在审视、体味其诗中传达出来的情绪。

2.1含蓄节制美。尼采在其作品《曙光》中说"一切激动的、吵闹的、不连贯的神经质行为都与伟大的激情毫无共同之处;伟大的激情在人心深处静静地燃烧,吸收了人身上的全部光和热,使他外表看上去平静而冷漠。"[2]这段话恰恰可以用来概括卞之琳诗歌创作的含蓄节制美.诚如卞之琳自己所言:"人非木石,写诗的更不妨说是'感情动物'。我写诗,而且一直是写的抒情诗,也总在不能自已的时候,却总倾向于克制,仿佛故意要做'冷血动物'"。又说:"我始终只写了一些抒情短诗。但是我总怕出头露面,安于在人群里默默无闻,更怕公开我的私人感情。""诗是诗,人是人,我写诗总想不为人知。"[3]

即便是爱情诗,卞之琳的情感也多隐晦、含蓄。综观卞之琳的整个创作过程,爱情诗并不多。在其诗作中,只有《无题》五首是他自己认可的真正的爱情诗。《无题一》,吐露心曲欲语还休,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欲对心上人倾吐爱意却又不敢说出口的微妙心理。"南村外一夜开齐了杏花",表现了心上人归来时难以言表的欢欣愉悦之情。这种强烈美好的感情,作者没有直接抒发宣泄表达,而是借杏花一夜开齐这样一个热烈绽放的场景来渲染。极具古典意味的矜持含蓄。这集中体现了卞之琳的一种创作观:他一向怕写自己的私生活,面对重大的历史事件不会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激情,私生活中越是触及内心的痛痒处,他越是不想写诗来抒发。

2.2韵律和谐美。卞之琳诗歌主张最重要且始终坚持的一点,就是主张新诗要有新的格律形式。这可以说是对闻一多新格律体诗歌主张的一种继承。但在新诗格律的具体内涵上,卞之琳的观点与闻一多又有所不同。闻一多对新诗格律的要求是视觉与听觉效果并重,卞之琳则特别看重口语基础上的"顿"的处理。

在《雕虫纪历自序》中,卞之琳总结他自己的看法:"用汉语白话写诗,基本格律因素,像我国旧体诗或民歌一样,和多数外国语格律诗类似,主要不在于脚韵的安排而在于这个'顿',或称'音组'的处理。"他还举例分析,说有的诗字句很整齐,但"顿"处理得不好,仍然很别扭。这似乎也证明了"顿"在新诗格律中的重要性。其实,闻一多、孙大雨、何其芳等都对"顿"或音步有过充分的重视,但把音步或"顿"的作用提到如此之高的还只有卞之琳一人。

2.3意蕴深刻美。卞之琳向来被认为是中国新诗坛"主智"诗人的杰出代表。作为从后期新月派过渡而来的诗人,他从西方象征主义引入新的诗艺,同时吸取了里尔克、叶芝、艾略特、等世界诗歌巨子的精华,再吸取中国传统诗歌精华和佛道两家的玄理,使诗歌具有蕴藉深厚的知性美,从而开启了现代派诗歌新的表现领域,成就了自己独辟蹊径的亲切、智慧、富有哲理的诗风。他的作品被认为是现代诗派前期和后期的分界点。

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卞之琳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他的诗也许难有广泛的读者,但你不得不承认它们是艺术的巧构。读他的诗,特别是早期的诗,我们恰如在星光下置身在散布着碑、石、占城堡的荒漠,有些冷清,有些朦胧,甚至会觉得有些平淡,有些枯涩,但只要我们稍加品味,就会感到其中包含着的许许多多值得我们沉思、给我们以启迪的东西。

[1]孙玉石.中国现代主义诗潮史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王文彬.卞之琳的贡献[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3,(3):139-153.

关键词:中英古典情诗女性形象对比手法

1.牡丹与玫瑰——两国情诗中不同的花样女子

中英两国的古典情诗都有以鲜花作为意象代表爱情的传统,诗人们拿鲜花馈赠女子或以鲜花比拟所钟爱女子。不同的是,在两国诗歌中,承载情思的鲜花分别是牡丹和玫瑰。

1.1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色——牡丹花一样的中国女子。

中国古诗中有许多借牡丹来描摹爱情与女子的诗句。《诗经·郑风·溱洧》如此记载:“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美丽的姑娘为表达自己的爱情,对意中人“赠之以芍药”。据考证,芍药就是牡丹。东晋画家顾恺之在其名作《洛神赋》图上,也用盛放的牡丹花来表现曹植对洛神的爱慕。后世吟咏牡丹的诗作层出不穷,尤以唐代为盛。诗人们将之比作美丽的女子,极力描绘其美丽之姿。温庭筠有诗云:“欲绽似含双靥笑,正繁疑有一声歌。”《牡丹二首(之二)》周繇在《看牡丹赠段成式》一诗中写牡丹:“金蕊霞英叠彩香,初疑少女出兰房。”诗人们还充分发挥想象力,将牡丹与历史传说中的美貌女子联系起来,创造出优美的意境,引人遐思。唐代徐凝在《牡丹》中赞道:“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唐彦谦也有诗曰:“颜色无因饶锦绣,馨香惟解掩兰荪。那堪更被烟蒙蔽,南国西施泣断魂。”洛神、西施,都是中国历史上家喻户晓的美貌绝伦的女子,并且两者都有着曲折动人的爱情故事。

如此一来,在中国,牡丹与女子的爱情有关。

1.2六月里初吐芳菲——红玫瑰一样的英国女子。

在古典英诗中,拿玫瑰赞情人、寄情思的诗作比比皆是。英国十六世纪的诗剧大家、以“壮丽的诗行”(mightyline)著名的浪漫奇才克里斯托弗·马娄(ChristopherMarlowe),在其《热恋的牧羊人》(ThePassionateShepherdtoHisLove)一诗中,就大胆奔放地歌咏道:“我将用玫瑰花瓣为你铺床”(AndIwillmaketheebedsofroses),以此来表达其浓浓的爱意。而以玫瑰比喻爱人最脍炙人口的诗作当推十八世纪苏格兰大诗人罗伯特·彭斯(RobertBurns)的《一朵红红的玫瑰》(ARed,RedRose)。诗人在该诗前两行便饱含深情地吟咏道:呵,我的爱人像一朵红红的玫瑰;六月里初吐芳菲(O,myLuve’slikeared,redrose/That’snewlysprunginJune)。除此之外,英国情诗中托玫瑰言情的诗歌俯拾即是,比如威廉·布莱克(WilliamBlake)和克里斯蒂娜·罗塞蒂(ChristinaRossetti)等诗人的作品中玫瑰的形象就屡见不鲜。

可以说,英国的玫瑰与恋爱中的女子结下了不解之缘。

2.中英情诗中不同性格与命运的女性形象

从整体上来看,中诗中的女子多温婉恬静、忠贞不阿,而英诗中的女子多热情奔放,薄情轻浮者为数不少。这些形象在量和质上的差异折射出两个民族各自的历史文化特色。

2.1千呼万唤始出来,悔教夫婿觅封侯——中国情诗中娇羞与幽怨的女子。

中国古诗中也有大胆热烈的女子,《诗经》中就有女子爱慕男子而“赠之以芍药”的描写。但总体而言,中国诗歌中的女子自《关雎》和《蒹葭》起,就像笼罩在一层水汽下面一样,朦朦胧胧,躲躲闪闪,若即若离,不胜娇羞。即使有“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中这样感情炽热的女子,相比之下,表达方式也是曲折委婉,不够大胆。

2.2冰一样的情人,她霸占了爱人的朋友——英国情诗中傲慢与轻浮的女子。

与中国女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英国情诗中有许多主动追求爱情、漠视追求者,甚至移情别恋的女子,倒是许多男子为爱神伤,不知所措。

早在苏格兰民谣《两只乌鸦》(TheTwaCorbies)中,就有位女子在丈夫尸骨未寒之时另交新欢:Hislady’sta’enanothermate.”(他的妻子跟了别人)。在英国诗歌之父乔叟的诗集《坎特伯雷故事集》(CanterburyTales)中,也记述了磨坊主的妻子背着丈夫和一名穷书生的故事。在“诗人的诗人”埃德蒙·斯宾塞(EdmundSpencer)的笔下,有一位“像冰一样”的女子,面对“像火一样”的追求者不为所动。

英国诗歌中的女性之所以呈现如此纷繁的形象,根源于英国的社会文化有着强烈的时代特色。虽然和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英国社会中的女性也不能享有和男性平等的权利,但和中国相比,她们已拥有相对的自由。在对英国文学有着重大影响的古希腊神话传说中,在宙斯以下,众多女神中就有诸多风流女子,比如维纳斯。她们毫不掩饰自己的爱意,大胆追求爱情,甚至为了爱情争风吃醋,复仇不息,毫不顾忌身份地位,按照中国的伦理来度量,甚至出现了现象。这说明“婚外情”是不受谴责的。正是古希腊神话中的这种自我解放的人文主义精神深深地影响了英国文学。在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中,人文主义精神得以重振,其宗旨是反对中世纪的禁欲主义和宗教观,摆脱教会对于人们思想的束缚,打倒以神学和经院哲学为思想基础的一切权威和传统教条。

3.中英两国情诗中拥有不同爱情观的女性形象

爱情因为其美妙珍贵而让人难忘,而正因其珍贵而让人心生留恋。今生相爱,来世可以相守么?对待这个问题,中英两国诗歌中的女子有不同的观点。

3.1和你一起慢慢变老——中诗中追求现世爱情的女性。

在中国情诗中也有关于生死的话题。在《诗经》中便有“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诗句。但这些凝重低沉的告谕更像坚守爱情的誓言,而不是对生死和爱情的关系进行抽象明确的思辨。

上述女子形象折射出中国文化对死亡这一生命现象缺乏哲学思索,对死亡后的世界缺乏宗教上的认同。中国原始宗教的死亡观与季节相联系,如认为冬季黑暗、严寒,大雪冰封,万物肃杀,和阴间的景象相同,是死亡的季节。“未知生,焉知死”。由此看来,对于死亡并没有一个完美的超现实的描绘。由于缺乏浓郁的氛围,一般的中国人即使接受了死亡这一事实,也很难相信死后的世界会是美好的。

在中国,“死”及与死有关的很多联想都是绝对的禁忌,所以中诗中很少有直接、热烈地表达对死后爱情的希冀。沉浸在甜蜜爱情中的中国女子只相信今生今世的相爱,并没有郑重其事地对来生的相守寄予太多的希望。

3.2死后我将更爱你——英诗中宗教气息浓厚的女性。

与中国情诗不同的是,英国情诗中爱情与死亡的结合很普遍,方式也更多样。诗歌之父乔叟诗云:“Uponmyword,Itellyoufaithfully/Throughlifeandafterdeathyouaremyqueen,/Forwithmydeaththewholetruthshallbeseen.”(ARondleofMercilessBeauty,《无情美女回旋曲》)。另一位女诗人克里斯蒂娜·罗塞蒂(ChristinaRossetti)也写了许多有关爱情与死亡的诗歌,其中以《歌》(Song)最为有名。

英国情诗中出现大量的“死亡“与“灵魂”等字眼,源于基督教的信仰的核心观念:个体灵魂不朽。英国居民多信奉基督教新教,主要教派有英格兰教会和苏格兰教会。作为基督教的核心教义,“天国和永生”这一理念对英国人的影响无疑是非常深远的。他们相信人的生命虽然有限,但人的灵魂会因信仰而重生,并可得上帝的拯救而获永生,在上帝的国度——天国里得到永恒的幸福。

4.结语

中英两国古典情诗中的诸多女子既有相似之处又有迥异的地方。相似之处相对稳定;而迥异的地方有可变性。如今,随着全球化趋势的愈演愈烈,各国文化不可避免地会碰撞和交流,期间就发生了各种各样的变化。比如,随着中国妇女地位的日益提高,中国现代女性已经相当自由与开放,不再像古典女子一样内敛保守……只有深入地了解过去,才能更真切地认清现实。情诗中的女性是社会文化的缩影。深入了解这些女子形象,有助于更客观地辨别当今社会中诸多变化的优劣,从而在保持民族文化特色与去粗取精、与时俱进之间保持完美的平衡。

[1]何光沪,许志伟.对话:儒释道与基督教.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

[2]天津市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古代室编.古典诗词百科描写词典.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7.

[3]王步高,丁帆(主编).大学语文.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王佐良.英诗的境界.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1991.

[5]王佐良(主编).英国诗选.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

[6]陈兰玉.中英古典爱情诗歌比较.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VOL13,(2):160-162.

THE END
1.“燕帘风裹茶烟外”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燕帘风裹茶烟外”出自宋代缪鉴的《解嘲》,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yàn lián fēng guǒ chá yān wài,诗句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燕帘风裹茶烟外”全诗《解嘲》宋代 缪鉴 莫笑诗翁懒出门,诗公乐事在山村。莺啼杨柳金歌舞,蝶宿梨花雪梦魂。罨书丹青分曙色,压醅醽醁涨溪痕。燕帘风裹茶烟外,自选http://m.ouf.cn/ju/1022380
2.茶酒烟诗词(十五首)“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吞云吐雾浓,皆物渐熏黑。为了体健康,请与香烟别。嗜烟者俗称烟民、烟枪,贬称烟鬼,没有尊称和雅称。 (网络图片)五绝·抽烟玲珑三寸许,点着便成灰。几缕青烟散,缠绵又复回。 2019.4.18 (网络图片)五律·嗜烟随意一支烟,呼之数个圈。吞云风卷地,吐雾气冲天。https://www.meipian.cn/2u3m65tg
3.一字诗‖烟酒茶书笔一字诗‖ 烟-酒-茶-书-笔 五律‖ 烟 文/唐风 我有一支烟,神交已十年。 下乡挥日月,进厂划方圆。 东院吞青雾,西窗吐黑圈。 嘴刁何毒物,总是不堪传。 五律‖ 酒 文/唐风 我有一壶酒,为谁慰世尘。 举杯邀月饮,即兴夜风巡。 作别三秋隔,相逢几夏珍。 https://www.zgshige.com/c/2020-08-24/14728337.shtml
4.生活雅兴茶余饭后的诗句1. 关于茶余饭后的诗句 关于茶余饭后的诗句 1.形容“茶余饭后”的闲谈成语可以用什么 1、茶余饭后 释义:泛指休息或空闲的时候。 读音:[chá yú fàn hòu] 例句:我们要抓紧茶余饭后的时间,多学一些科学文化知识。 2、三茶六饭 释义:比喻招待客人非常周到。 http://juzi.yuer51.com/etagid118206b0/
5.钱月龄的名句,钱月龄的诗句第2页钱月龄的诗句有"太古苍茫色,长江昼夜声。","暮烟横北固,晓日近东瀛。","玄武昭灵胜,行宫焕紫清。","乱鸦枯木夕阳村,野客寻诗远到门。","石径逗烟茶正熟,地炉连榻酒重温。","寒泉写意琴三尺,午夜论心月半痕。","一别忽经三十载,喜君生子又生孙。","古今灵异此https://www.gushiciqu.com/zuozhe/qianyueling-ju-2.html
6.与茶的句子(精选11篇)篇4:与茶的美丽诗句 清茶静心壶 一壶冲古意, 千秋有同心。 常论是非者, 不作饮茶人。 一胃知足壶 日日把玩知足壶, 绿茗香菡一胃舒。 弱水三千非吾饮, 君子恬啜石瓢露。 归隐壶 倦鸟归深林, 清泉入壶中。 茶饮有仙趣, 南山自在翁。 铭自制壶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1wsjjnzg.html
7.实用范文推荐品茶的诗句精彩61、烟酒是亲家,烟茶是冤家。 62、大抵,茶的妙处,抑或能够从中品出一种人生的滋味! 63、雅倩樊蛮诵长恨,饮茶亦可拟芳斟。 64、本为饮茶妨睡早,强寻诗句拟寒山。 65、人生就是在品茶中思索,在品茶中感悟,在品茶中成长。 66、轻涛松下烹溪月,含露梅边煮岭云。 https://www.ilede.com.cn/a/lrwz2q5.html
8.关于茶经典句子文本共享网做一个好的简单的文本共享网站12客从远方来,多以茶相待。 13茶是露水财,不肥自己来。 14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 15吃茶吃味道,看戏看成套。 16陆羽摇头去,卢仝拍手来。 17烟酒是亲家,烟茶是冤家。 18吃饭靠禾蔸,用钱靠茶蔸。 19春共山中采,香宜竹里煎。 20香分花上露,水吸石中泉。 75http://wap.wbgxw.com/a/8/36876/
9.关于茶的诗句与俗语;茶的俗语或诗句?来客无烟茶,算个啥人家。 人熟好办事,烟茶不分家。 人走茶就凉。 酒满敬人,茶满伤人。 茶逢知已千杯少,壶中共抛一片心。 君子之交淡如水,茶人之交醇如茶。 客来敬茶。 好茶敬上宾,次茶等常客。 客从远方来,多以茶相待。https://www.edusy.net/66314.html
10.包含“茶”字的诗句不嫌茶作祟,何待醉为乡。杰上人房午睡 徐照 蕊浮茶鼎沸,色染道衣黄。菊 病去茶难废,诗多石可镌。寄筠阳赵紫芝推官 赵汝燧 筹贯壶双耳,鼎烹茶一旗。范园避暑 洪咨夔 花信雨担阁,睡魔茶破除。春行 饱饭茶瓯罢,闲观万物情。观物 其一 刘克庄 https://www.sou-yun.cn/CharInClause.aspx?c=%E8%8C%B6&p=2&t=WuLv&page=1
11.关于茶的诗句意境优美关于茶的诗句意境优美 导读1、云暖采茶来岭北,月明沽酒过溪南。2、携茶腊月游金碧,合有文章病茂陵。3、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4、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5、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6、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http://m.how234.com/eamyzfeff.html
12.喝茶交友的诗句.docx喝茶交友的诗句大全 每天都有不同的诗句,以下是喝茶交友的诗句资料是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学习吧! 1.描写“茶和伴侣“有关的诗句有哪些 1.《山泉煎茶有怀》 唐代:白居易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 无由持1碗,寄与爱茶人。 2.《琴茶》 唐代:白居易 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1生间https://m.book118.com/html/2023/1110/8126131116006004.shtm
13.喝茶伤感诗句喝茶的优美句子网络文章1、本为饮茶妨睡早,强寻诗句拟寒山。2、日长知道游车倦,自汲新泉唤饮茶。3、人生就像一杯茶,不https://bbs.openke.cn/thread-377575-1-1.html
14.炊字开头的诗句炊字开头的诗句是查字典诗句网提供的炊在第一个字的诗句,有关炊的诗句,带炊的诗词。更多诗句查询请关注查字典诗句网。https://www.chazidian.com/zisj-%E7%82%8A/1/?page=1
15.唐伯虎有哪些名句唐寅的经典诗词名句唐伯虎的经典诗句? 江南才子唐伯虎在江南一庙宇偶遇前来进香的秋香,一见钟情,遂生共结连理之意。为此,他一路跟踪秋香到太师府,又想方设法以伴读书僮的身份混进府,谋得了接触秋香的机会,后在府中多次接触秋香并表心意,均被秋香拒绝。有一次竟被秋香锁进柴房,但唐伯虎并不气馁,又请来好友祝枝山帮忙,在好友的指点https://tang.zupu.cn/gushi/612450.jhtml
16.邀请朋友喝茶话语邀请喝茶语句9、烟酒是亲家,烟茶是冤家。 10、茶为万病之药。 关于茶的经典语句 我国既是“茶的祖国”,又是“诗的国家”,因此茶很早就渗透进诗词之中,从最早出现的茶诗到现在,历时一千七百年,为数众多的诗人,文学家已创作了不少优美的茶叶诗词。 我国狭义的茶叶诗词是指“咏茶”诗词,既诗的主题是茶,这种茶叶诗词数量略https://www.xdyy8.com/juzi/5582.html
17.描写茶的优美句子38、竹雨松风琴韵,茶烟梧月书声。关于茶的唯美诗句 39、明前茶的香气和口感较其他季节来说会更浓,泡开后,茶芽是肥且较短 40、见月连宵坐。闻风尽日眠。室香罗药气。笼暖焙茶烟。 41、兀兀醉翁情,欲借斗杓共酌杯。 42、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 https://www.yjbys.com/youmeijuzi/3292032.html
18.中国诗歌被一些“著名”诗人带进“堕落”的沟中乍看之下,我还以为那位写出著名诗句“远看泰山黑糊糊,上头细来下头粗”的民国诗人张宗昌穿越到了现在。但凡词牌,总有固定的词律。这种顺口溜式的白话,假以《玉楼春》这样的大雅词牌,也只好骗骗四六不通的大赛评委。周啸天不愧是通过打油获得鲁迅文学奖的大师,他慧眼识珠,终于找到了打油的知音。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伪劣https://bbs.mala.cn/thread-1583472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