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规则(2007年11月修订)
第一章概述
第二章创新大赛的组织办法
第三章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
第四章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科幻画评选与展示活动
第五章全国科技辅导员科教创新竞赛
第六章优秀科技辅导员评选
第七章科技辅导员论坛
在全国大赛期间设立科技辅导员论坛。一、论坛宗旨为科技辅导员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二、论坛主办单位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与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共同作为主办单位。三、参加人员主要为各省(区、市)按要求推荐参加全国大赛的科技辅导员。
第八章附则
第七届“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评审规则(2007年3月)
为了保证第七届“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公开、公平、公正的进行,实现本活动长期、稳定、健康的发展,特依据第七届“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实施办法制订本评审规则,现予公布。评审委员会依据此规则制订评审实施细则。
一、评审目的
1.发现具有科学精神和科学潜质的优秀中学生,鼓励其立志从事自然科学研究事业,努力成长为未来优秀的科学家。
2.为高校选拔和推荐优秀学生,培养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贡献。
二、评审资格
1.申报者必须为2008年毕业的高中在读学生(申报时为高中二年级学生),品学兼优,有独立完成的科学研究成果。
2.申报者按照活动实施办法完成全部申报工作,所提交申报材料通过资格审查。获得评审资格学生以组委会办公室正式公布的资格审查合格名单为准。
3.申报者所提交申报材料如被发现存在弄虚作假情况,经核查属实,组委会办公室将立即取消其评审资格。
三、评审委员会组成
1.评审委员会包括初评评审委员会、复评评审委员会和终评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会由主办单位聘请100位左右自然科学领域的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人员名单不对外公布。
2.评审委员会设主任一名,副主任两名,均由两院院士担任;评审委员会设秘书长一名;在复评和终评阶段,每个评审组设组长一名。
3.在充分考虑地域性、学科性、延续性、更新性的前提下,按一定比例选聘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
4.所聘请评委均为来自全国重点大学或著名研究机构的教授或研究员,具有相当的专业素养,态度端正,为人正直,治学严谨,对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选拔充满热情和责任感,能够积极、客观、公正的开展工作。
5.评审委员会下设秘书处,在秘书长领导下,负责评审期间的具体组织服务工作。
四、评审工作的基本原则
2.评审实行回避制度,评委不参与由本人辅导或与本人有亲属关系的学生评价工作。最终评审结果发布前,所有参与评审工作的人员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向除组委会以外的任何人透漏有关评审的情况和结果。
3.评审坚持每位评委应对所负责评价的每名学生以书面形式发表独立客观意见,同时保证每名学生在每一评审阶段获得不少于三名专家的独立评价。学生评价结果最大限度量化,学生成绩由本组所有评委意见综合平均确定。
4.评审的根本是通过审阅材料、现场测评、综合考察,由评委利用其学识和经验来判断申报学生所具有的能力、素质和潜力,发现和选拔未来的科技后备人才。
5.坚持评价标准统一,评审程序严谨,评审结果量化,最大限度实现评审结果的科学和公正。以独立评价为基础形成集体决策,避免个人主观意志影响评审结果。
6.评审委员会依据评审工作实施细则开展工作,秘书处负责评审工作实施细则的解释和修订。评审结果由评审委员会主要负责人或全体签字后生效,评审委员会对评审结果负责,并拥有最终解释权。
7.为鼓励和促进女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终评阶段,在同等条件下,女性申报者应优先考虑。
五、评审程序
1.初评:通过资格审查的学生获得初评资格,评审采取背靠背方式进行。初评评委通过审阅申报材料,对其所负责学生进行独立客观评价和推荐,每名学生同时接受本学科组其他评委的评价和推荐。根据初评综合成绩排名,确定前150名申报者入围复评。因成绩排名相同而无法确定的名单,优先依次参考研究报告平均成绩、推荐意见、学习成绩。
2.复评:入围复评的学生必须向评审委员会秘书处另行提交研究日志和实验数据等原始证明材料。复评采取集中评议方式,评委将通过独立评价、交流讨论、综合评定的方式对入围复评学生进行复审。在初评成绩基础上形成复评综合成绩,根据成绩排名确定前60名参加终评。
3.终评:参加终评的学生必须亲自参加在北京举行的终评活动,终评采取评委与学生面对面进行交流和考察的方式。通过现场的研究项目问辨、知识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考察,评委将更加全面深入了解申报学生的意识、能力、素质和潜力,并进行独立评价和推荐。结合复评成绩形成终评总成绩,根据总成绩排名确定一等奖10名,二等奖30名,三等奖20名,复评成绩第61名至100名的40名学生直接记为三等奖。三名“明天小小科学家”称号获得者由终评评审委员会全体专家在一等奖获得者中投票产生。入围终评但未能参加终评活动的学生将获得三等奖,同时,终评学生名额因故出现空缺时,将在未入围终评学生中,按复评成绩排名顺序递补。
六、公示和质疑
1.颁奖典礼结束三天内,全部获奖名单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服务平台”(www.xiaoxiaotonig.org)上公示,自发布日起30日内为公示期。公示内容包括学生姓名、就读学校、辅导机构、辅导教师、研究项目、获奖等级。
3.所有获奖名额为最高数量,公示期内因取消资格而空缺的名额不再递补。
附则:组委会办公室负责本规则的解释和修订。
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学大奖赛概述
一、什么是IntelISEF?IntelISEF是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学大奖赛(IntelInternationalScience.andEngineeringFair)的英文缩写。这是一项有54年历史的国际性青少年科学研究项目比赛。它也是世界上唯一的面向9-12年级(初三-高三)的学生,竞赛学科涵盖了所有自然科学学科和部分社会科学内容的科学比赛,因而被称为中学生科学竞赛的"世界杯"或"奥林匹克"。
二、ISEF的组织者和赞助者国际科学与工程学大奖赛是由科学服务社(ScienceService)于1950年创办的美国中学生科学博览会发展而来。科学服务社是设立在美国华盛顿的一个公益组织,其宗旨是推动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该组织在组织竞赛的过程中,联合大企业作为活动的合作者。作为对支持赞助ISEF的企业的回报,科学服务社把竞赛的冠名权授给领衔赞助的企业。1996年以前,这项比赛由美国西屋(Westinghouse)电子有限公司赞助冠名。1996年,英特尔(Intel)公司投入巨资来发展并推广这一比赛,因而成为竞赛的领衔赞助商。竞赛接受Intel公司的赞助后,给予学生的奖励、教师的项目以及ISEF的活动都有很大的提高和改变,竞赛的影响和知名度显著扩大。
三、IntelISEF的规模和组织结构每年有300-500万学生提交参赛的科研项目,其中大约1200名获得参加IntelISEF的资格。全世界每年大约举办500个IntelISEF的附属竞赛。附属赛相当于ISEF的网络的会员,分布在美国及世界40多个国家。附属竞赛可以是省或州级竞赛、地区竞赛或国家级规模的竞赛,但要求参赛学校不少于5个,参赛选手为9-12年级学生,并且不少于50名。每个附属赛可以选派2个优秀的个人项目和1个集体项目参加国际竞赛。根据协议,IntelISEF的附属竞赛要遵守IntelISEF的国际规则,并且每年向科学服务社注册,竞赛结束后报告竞赛的基本情况。
五、IntelISEF的奖项设立IntelISEF奖项分大奖(又称学科奖)、专项奖和政府奖,共计600多个个人和集体奖项。每个参赛项目至少要接受四次评审。每个学科的大奖项分为一、二、三、四个等级,奖金分别为3000、1500、1000、500美元。此外,还有由Intel、科学服务社和近70个赞助企业、科学社团和政府提供的价值超过150万美元的奖学金、暑期见习研究、野外科学考察机会和实验设备。每年还有2名竞赛的优胜者获得去瑞典斯德哥尔摩观摩诺贝尔奖颁奖典礼的资助。
七、lSEF中国选手推荐选拔过程1、竞赛分区和附属竞赛根据IntelISEF的国际规则,参赛选手必须为一个地区科技竞赛的优胜者。目前,根据我国地理分布和青少年科技活动发展水平,全国共划分为8个赛区,作为IntelISEF的附属竞赛,按各赛区来选拔选手参赛。2、参加IntelISEP项目推荐的基础参加国际竞赛的项目主要来自于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但由于IntelISEF的规则限制,因而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取得最好成绩的项目不一定能被推荐参加IntelISEF。
八、国内选手推荐选拔规则国内竞赛分区北京赛区CASTICBEIJING:北京市上海赛区CASTICSHANGHAI:上海市华南赛区CASTICHUANAN:福建湖南江苏海南华东赛区CASTICHUADONG:安徽浙江湖北江西西南赛区CASTICXINAN:广东四川贵州云南广西重庆西北赛区CASTICXIBEI:陕西宁夏青海甘肃新疆西藏东北赛区CASTICDONGBEI:天津黑龙江吉林辽宁华北赛区CASTICHUABEI:河南河北内蒙古山西山东
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创新实践活动参赛规则
一、参加范围
第一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小学(含特殊教育)、中等职业技术和师范院校的在校师生均可报名参加。
第二条: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各界人士也可以报名参加。
二、报名办法
第三条: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分设地方组委会。有意参与者可根据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所确定的内容,本着自愿的原则报名参加活动。
第六条:通过各地组委会报名的参赛选手应首先报名参加第一阶段必选项目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考核,以取得参加第二阶段自选项目竞赛的资格(教师除外)。
第七条:各地通过第二阶段自选项目选拔赛,入围决赛的各地参赛队伍及选手,要根据自己报名参加的竞赛项目积极做好参加全国决赛前的培训、答辩等准备工作。
第八条:通过各地初赛后进入全国决赛阶段的参赛队伍一律采取网上报名。
第十条:请各地(市)组委会将作品及作品申报表统一寄至: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25号北京汽车大厦601“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组委会办公室”。
第十一条:组织宣传阶段
1.第五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启动新闻发布会。
2.讨论通过《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章程》等文件,并以组委会文件形式下发。
3.各地(市)组委会制订工作方案并在当地进行广泛的宣传发动、组织工作。
第十二条:报名培训阶段
1.各地(市)组委会根据活动方案接受参赛选手报名,组织当地参赛选手进行培训辅导工作。
2.利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各地现有资源,在全国中小学生中推广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考核。
第十三条:各地初赛、初审阶段
1.2006年10月至2007年4月为各地第一阶段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考核和组织第二阶段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初赛阶段。
2.各地(市)组委会组织参赛者报名并提交作品,组织专家进行地区作品评审。
第十四条:报送参评作品阶段
1.各地(市)组委会于2007年5月1日前(以邮戳为准)向全国组委会报送参评作品,全国组委会将对各地(市)上交作品进行评审。
2.全国组委会于2007年6月1日公布入围名单。
第十五条:决赛报名暨表彰阶段
1.2007年6月1日至6月15日全国决赛报名阶段。
2.2007年7月在重庆市举行全国决赛暨表彰大会,公布获奖情况,并向获奖单位及个人颁奖。
四、申报程序
第十六条:竞赛活动分为各地区初赛和全国决赛。全国决赛是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初赛的基础上进行的。参赛选手和参赛作品首先要参加基层的竞赛,经过省(自治区、直辖市)级的竞赛选拔出优胜选手和优秀作品参加全国决赛。
第十七条:所有参加全国决赛的选手必须参加各地组委会组织的初赛,并在获奖选手中进行选拔,未参加初赛的选手不得直接参加全国决赛。
第十八条:所有参加全国评审的参赛作品必须参加各地组委会组织的初赛,由当地组委会组织专家进行初审后,上报到全国组委会。
第十九条:地方评委会须参照全国组委会制定的评审规则,对当地参赛作品进行评审。
第二十条:各地方组委会必须对参赛作品进行资格审核,并依据全国组委会各单项活动所要求的名额和标准上报全国组委会。
第二十一条:各地申报参加全国评审作品的办法
1.网上作品申报:原则上由各地组委会统一办理,申报表应按作品的推荐顺序填写,如有申报条件不符合申报要求时,全国评审委员会将按推荐顺序由后至前取消其参评资格。
4.各地组委会要认真填写参加全国终审作品的申报表,确认后由地方组委会负责人签字、盖章。所有参加全国评审的作品(大于8MB或不适合网络上传)须由各地组委会统一刻录光盘并附作品清单,于2007年5月1日前(以邮戳为准),将参加全国评审的作品、申报表及申报材料(详见附件各单项活动实施细则)用快件寄往全国组委会。凡逾期或者作品申报表无地方组委会负责人签字、盖章的不能参加全国评审。
第二十二条:各地组委会应于2007年6月15日前,将参加全国决赛活动选手的报名表通过网上报送全国组委会办公室进行资格审核。
五、作品评审
第二十三条:“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评审将实行地(市)和全国两级评审方法。各地组委会负责地方一级组织和评审工作。全国组委会负责决赛阶段的组织和评审工作。
第二十五条:学生类作品不收取任何评审费用,教师类评选项目评审费用另行通知。
第二十六条:为了使评选更加客观、公平,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全国组委会将在活动的官方网站上对各地部分入围作品进行展示和交流。
第二十七条:全国决赛成绩仅公布名次,不公布原始总分。参赛队员的最后成绩将于全国决赛活动结束后进行统计,各代表队如有疑义,可以申请查询。获胜队伍名单将在表彰大会上进行公布。全国组委会将向获奖单位及个人颁奖。
第二十八条:全国组委会官方网站将于全国决赛暨表彰大会举行期间,同步公布参加决赛活动选手的获奖情况。
六、奖励办法
第二十九条:各地组委会可自行按照相应的比例确定出地方一级的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进行鼓励和表彰。
第三十条:全国决赛阶段的奖项设置分为团体奖和个人奖两大类:团体奖设置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团体奖是根据各参赛队所获得的总成绩(参赛队积分、参赛项目百分比等)确定的;个人奖设置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个人奖是根据参赛选手所获得的个人成绩确定的。
第三十一条:决赛阶段,各等级奖项将根据单项作品数量和参赛选手数量,按一等奖15%、二等奖25%、三等奖50%的比例确定。
七、组织奖项
第三十二条:全国决赛阶段的组织奖项设置有以下内容。
1.组织工作先进单位
评选对象:全国组委会将根据地方组委会全年开展活动的情况进行评定和确认。
评选数量:若干名。
评选条件:
(1)获得该奖的单位必须是在全国活动中,组织参与竞赛选手人数在全国各地名列前茅的单位。
(2)获得该奖的单位应该是在全国活动决赛期间团体总分名列前茅的单位。
(3)获得该奖的单位应该有别于其他地方组委会的组织办法并取得特别经验与成果的单位。
2.组织工作先进个人
评选对象:该奖项从全国活动各地组委会工作人员中评选。
(1)获得该奖的个人应该是在全国活动中组织参与竞赛选手人数在全国各地名列前茅的单位中的组织者。
(2)获得该奖的个人应该是在全国活动决赛期间团体总分名列前茅的单位中的工作人员。
(3)获得该奖的个人应该是在地方组委会的组织过程中作出突出贡献的。
3.组织工作示范单位
评选对象:该奖项从参与全国活动的各地教育行政主管单位中评选。
(1)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直属全国组委会管辖的活动组委会所在单位设“组织工作示范单位”。
(2)组织工作示范单位由全国组委会根据活动全过程中组委会工作情况记载评定。
(3)组织工作示范单位评选条件:①参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考核”的学生不少于开课学生的60%(以注册人数为准);②“信息技术作品评比活动”决赛作品获一等奖的奖项较多;③活动全过程中能严格按照全国组委会要求进行操作并且操作严谨、运作规范。
(4)对活动过程中获奖学生制定有特殊政策或经全国组委会认为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富于创新的活动运作举措。组织工作示范单位不受评选限制。
4.2007中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应用示范学校和创新管理校长
评选对象:该奖项从参与全国活动的各地方学校中评选。
评选数量:若干名
(1)在教育信息化和新课程改革进程中,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和设备,积极鼓励学校师生在教育教学中进行信息技术有效应用、创新应用的研究与实践,能在所属地区同类学校中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
(2)积极执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中小学信息技术开课的要求,在开课年级按课时要求开足信息技术课程并认真实施教学。
(3)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等信息技术应用展示和竞赛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特长、汇报学习成果的舞台和环境。
(4)积极开展教育管理数字化、网络化、标准化工作,从设备、培训及激励机制等方面对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给予支持和倾斜。
(5)具备开展信息技术有效应用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资源。
5.优秀指导教师
评选对象:该奖项从参与全国活动的各地的指导教师中评选。
(1)获得该奖的个人是在全国活动决赛期间获得了单项竞赛一等奖的竞赛选手的指导教师中评选。
(2)获得该奖的个人应该是在所参加竞赛项目的指导选手过程中作出突出贡献的。
6.热心支持信息技术教育突出贡献奖
评选对象:该奖项从支持全国活动的企、事业单位中评选。
(1)获得该奖的单位应该是在全国活动组织开展中,曾经给予活动大力支持的单位。
(2)该奖项同时包括各地方政府、企业等。
7.热心支持信息技术教育先进个人
评选对象:该奖项从支持全国活动的企、事业单位的热心参与者中评选。
(1)获得该奖的个人应该是在全国活动组织开展中,曾经给予活动大力支持的个人。
8.组织工作特别贡献奖
评选对象:该奖项从协办活动决赛的企、事业单位当中评选。
(1)获得该奖的单位应该是在全国活动决赛组织工作过程中给予大力支持的单位。
(2)该奖项同时包括承办地地方政府、企业中的先进单位等。
9.个人组织工作特别贡献奖
评选对象:该奖项从协办、承办活动决赛的企、事业单位的组织者中评选。
(1)获得该奖的个人应该是在全国活动决赛组织工作开展过程中,曾经给予活动大力支持并有突出贡献的个人。
(2)该奖项同时包括活动承办地地方政府、企业当中的个人等。
10.承办单位纪念奖
评选对象:本届活动的承办单位。
11.其他若干单项奖
八、表彰鼓励
第三十四条:在全国决赛中获奖的单位和个人,全国组委会将以文件的形式通知各地组委会进行表彰,并在指定的媒体、网站和活动纪念册上予以宣传报道。
第三十六条:凡在全国决赛中获奖的学生名单、单位介绍将同时刊登在本届活动纪念册及配套纪念VCD光盘上,获奖作品将在《网络科技时代》杂志和活动网站上发表。
第三十七条:凡在全国决赛中获奖的教师名单、单位介绍将同时刊登在本届活动纪念册及配套纪念VCD光盘上,获奖作品将在《信息技术教育》杂志和活动网站上发表。
第三十八条:凡在全国决赛中获奖的、符合专利申报条件的作品,全国组委会办公室将协助发明者办理专利申请和技术转让等事宜。
第四十条:全国组委会将部分优秀作品,在书面征得作者同意的基础上,将编辑、加工后制作成《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优秀作品集锦》(光盘),供广大中小学师生交流学习。
九、作品公示
第四十三条:参赛作品评审结果自公示之日起的3个月内,如发现参赛资格不符合规定者、剽窃他人成果者、弄虚作假者,经核实后将取消其获奖资格,收回其所获奖励并在指定网站和指定媒体上公布。
第四十四条:有参加信息技术发明创新奖的参赛作品,根据民法通则第118条的规定,受法律保护。
十、作品展览
第四十五条:参加“全国教育科技发明创新作品展评活动”的获奖作品,要在全国决赛期间进行为期四天的展览活动。展览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在专设的展区内举行。
第四十六条:全国组委会为参加“全国教育科技发明创新作品展评活动”的获奖作品,免费提供展位。
第四十七条:全国组委会负责提供展览场地、电源照明等。各代表团负责本团所有参展项目的布展工作,特殊布展要求及必要的防护设备均需自行解决。易燃、易爆等危险品不得在展位上展出。参展作品的携带、保管和维修工作由各代表团负责。
十一、决赛费用
第四十八条:经过各地初赛选拔出的学生选手,将根据全国组委会分配的名额组成代表团参加全国决赛。代表团选手从当地至决赛地的往返费用自理。在全国决赛期间须交纳会务费(含住宿费、餐费、资料费、组委会统一组织的活动交通费及在抵达目的地后参赛期间的团体人身保险费),不足部分由全国组委会补贴。
第四十九条:经过各地初赛选拔出的教师选手,将根据全国组委会分配的名额组成代表团参加全国决赛。代表团选手从当地至决赛地的往返费用和活动期间的住宿费自理。在全国决赛期间须交纳会务费(含餐费、资料费、组委会统一组织的活动交通费及在抵达目的地后参赛期间的团体人身保险费)。
第五十条:参加评比活动的代表,将根据全国组委会分配的名额组成代表团参加全国决赛。代表团选手从当地至决赛地的往返费用和活动期间的住宿费自理。在全国决赛期间须交纳会务费(含餐费、资料费、组委会统一组织的活动交通费及在抵达目的地后参赛期间的团体人身保险费)。
第五十一条:参加全国决赛的领队和指导教师,将根据全国组委会分配的名额组成代表团参加全国决赛。从当地至决赛地的往返费用自理。在全国决赛期间费用,按照组委会的统一规定执行。
第五十二条:其他随团参会人员的收费标准由全国组委会办公室与当地承办单位共同商定后另行通知。
十二、附则
学科奥林匹克竞赛
高中数学竞赛大纲(修订稿)
在“普及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的方针指引下,全国数学竞赛活动方兴未艾,特别是连续几年我国选手在国际数学奥林匹克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使广大中小学师生和数学工作者为之振奋,热忱不断高涨,数学竞赛活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为了使全国数学竞赛活动持久、健康、逐步深入地开展,应广大中学师生和各级数学奥林匹克教练员的要求,特制定《数学竞赛大纲》以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
本大纲是在国家教委制定的全日制中学“数学教学大纲”的精神和基础上制定的。《教学大纲》在教学日的一栏中指出:“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励学生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学好数学的积极性”。具体作法是:“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通过课外活动或开设选修课等多种方式,充分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要重视能力的培养......,着重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要使学生逐步学会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概括、抽象、类比等重要的思想方法。同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学的能力”。
《教学大纲》中所列出的内容,是教学的要求,也是竞赛的最低要求。在竞赛中对同样的知识内容的理解程度与灵活运用能力,特别是方法与技巧掌握的熟练程度,有更高的要求。而“课堂教学为主,课外活动为辅”是必须遵循的原则。因此,本大纲所列的课外讲授内容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分阶段、分层次让学生逐步地去掌握,并且要贯彻“少而精”的原则,这样才能加强基础,不断提高。
一试
全国高中数学联赛的一试竞赛大纲,完全按照全日制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教学要求和内容,即高考所规定的知识范围和方法,在方法的要求上略有提高,其中概率和微积分初步不考。
二试
1、平面几何
基本要求:掌握初中数学竞赛大纲所确定的所有内容。
补充要求:面积和面积方法。
几个重要定理:梅涅劳斯定理、塞瓦定理、托勒密定理、西姆松定理。
几个重要的极值:到三角形三顶点距离之和最小的点--费马点。到三角形三顶点距离的平方和最小的点--重心。三角形内到三边距离之积最大的点--重心。
几何不等式。
简单的等周问题。了解下述定理:
在周长一定的n边形的集合中,正n边形的面积最大。
在周长一定的简单闭曲线的集合中,圆的面积最大。
在面积一定的n边形的集合中,正n边形的周长最小。
在面积一定的简单闭曲线的集合中,圆的周长最小。
几何中的运动:反射、平移、旋转。
复数方法、向量方法。
平面凸集、凸包及应用。
2、代数
在一试大纲的基础上另外要求的内容:
周期函数与周期,带绝对值的函数的图像。
三倍角公式,三角形的一些简单的恒等式,三角不等式。
第二数学归纳法。
递归,一阶、二阶递归,特征方程法。
函数迭代,求n次迭代,简单的函数方程。
n个变元的平均不等式,柯西不等式,排序不等式及应用。
复数的指数形式,欧拉公式,棣美弗定理,单位根,单位根的应用。
圆排列,有重复的排列与组合,简单的组合恒等式。
一元n次方程(多项式)根的个数,根与系数的关系,实系数方程虚根成对定理。
简单的初等数论问题,除初中大纲中所包括的内容外,还应包括无穷递降法,同余,欧几里得除法,非负最小完全剩余类,高斯函数,费马小定理,欧拉函数,孙子定理,格点及其性质。
3、立体几何
多面角,多面角的性质。三面角、直三面角的基本性质。
正多面体,欧拉定理。
体积证法。
截面,会作截面、表面展开图。
4、平面解析几何
直线的法线式,直线的极坐标方程,直线束及其应用。
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区域。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圆锥曲线的切线和法线。
圆的幂和根轴。
5、其它
抽屉原理。
容斤原理。
极端原理。
集合的划分。
覆盖。
物理竞赛内容要求与提要
一、理论基础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常委会组织编写的《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实验指导书》中的34个实验是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实验考试内容的范围,这34个实验的名称是:1.实验误差2.气轨上研究瞬时速度3.杨氏模量4.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5.气轨上研究碰撞过程中动量和能量变化6.测声速7.弦上驻波实验8.冰的熔化热9.线膨胀率10.液体比热容11.数字万用电表的使用12.制流和分压电路13.测定直流的参数并研究其输出特性14.磁电式直流电表的改装15.用量程200mV数字电压表组成多量程的电压表和电流表16.测非线性元件的伏安特性17.平衡电桥测电阻18.示波器的使用19.观测电容特性20.检测黑盒子中的电学元件(电阻,电容,电池,二极管)21.测量温度传感器的温度特性22.测量热敏电阻的温度特性23.用霍尔效应测量磁场24.测量光敏电阻的光电特性(有、无光照时的伏安特性;光电特性)25.研究光电池的光电特性26.测量发光二极管的光电特性(用估算发光波长)27.研究亥姆霍兹线圈轴线磁场的分布28.测玻璃的折射率29.测量薄透镜的焦距30.望远镜和显微镜31.光的干涉现象32.光的夫琅禾费衍射’33.分光计的使用与极限法测折射率34.光谱的观测
各省级竞赛委员会根据本省的实际情况从《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实验指导书》的34个实验中确定并公布不少于20个实验作为本省物理竞赛复赛实验考试的内容范围,复赛实验的试题从公布的实验中选定,具体做法见“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实验考试、命题的若干规定”.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实验以本内容提要中的“理论基础”和《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实验指导书》作为命题的基础。
三、其他方面物理竞赛的内容有一部分有较大的开阔性,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1.物理知识在各方面的应用.对自然界、生产和日常生活中一些物理现象的解释.2.近代物理的一些重大成果和现代的一些重大信息.3.一些有重要贡献的物理学家的姓名和他们的主要贡献。
四、指定参考书1《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专辑》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办公室编北京教育出版社出版2《高中物理学》共四册沈克琦主编北京出版社出版3《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实验指导书》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常务委员会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五、参考资料《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第1~20届试题解析》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常务委员会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基本内容
说明:
1.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分初赛(分赛区竞赛)和决赛(冬令营)两个阶段,加上冬令营后的国家队选手选拔赛三个阶段。本基本内容体现了全国初赛和决赛试题的水平,是试题命题的依据。国家队选手选拔赛需根据当年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预备题确定,本基本内容不涉及。
2.现行中学化学教学要求以及考试说明规定的内容均属初赛内容。初赛内容在原理知识上大至与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高中化学教材的水平一致,但对某些化学原理的定量关系、物质结构、立体化学和有机化学等作适当补充,一般来说,补充的内容是中学化学内容的自然生长点。初赛要求的描述性化学知识以达到国际化学竞赛大纲一级水平为准,该大纲的二、三级知识均不要求在记忆基础上应用。
3.决赛基本内容是在初赛基本内容基础上作适当的补充,描述性化学知识原则上以达到国际化学竞赛二级大纲知识水平为度,该大纲的三级知识均不要求在记忆基础上应用。
4.重视化学知识与非化学知识的交叉与相互渗透,但对数学、物理知识的要求不超过中学教学大纲的要求。
5.本基本内容若有必要作出调整,在2001年8月中旬通告。
初赛基本内容
1.有效数字的概念及应用。在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中正确使用有效数字。定量仪器(分析天平、量筒、移液管、滴定管、容量瓶等)的精度与测量数据的有效数字。运算结果的有效数字。
2.理想气体标准状态。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气体密度。气体相对分子质量测定。气体溶解度。分压定律。
3.溶液浓度、固体溶解及其计算。溶液配制(根据对浓度的精确度要求选择仪器)。重结晶法提纯的量的估算。洗涤操作中洗涤液的选择和洗涤方式的选择。溶剂(包括混合溶剂)与溶质的相似相溶规律。
4.滴定分析的基本概念--被测物、标准溶液、指示剂、滴定反应等。滴定分析结果计算。滴定曲线与突越概念(酸碱强度、浓度、溶剂极性对滴定突越影响的定性关系。不要求滴定曲线定量计算)。pH计算和常用酸碱滴定指示剂选择的基本原则。以高锰酸钾、重铬酸钾、硫代硫酸钠、EDTA作为标准溶液的滴定分析结果的计算。
5.原子结构--核外电子的可能空间状态。用s、p、d等来表示基态结构(包括中性原子、正离子和负离子)(不要求对能级交错、排布规律作解释;不要求量子数、波函数图像)。电离能、电子亲和能及(泡林)电负性一般概念。
6.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系--主族与副族、同族元素从上到下的性质一般变化规律;s、d、ds、p、f区的概念;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核外电子结构(电子层数、价电子层与价电子数);最高化合价与族序数的关系;对角线规则;金属性、非金属性与周期表位置的关系。金属与非金属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半金属;主、副族(第一系列)重要而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及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常见化合价及主要形态。
7.分子结构:路易斯结构式(电子式)和形式电荷。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对简单分子(包括离子)立体结构的预测。杂化轨道理论对简单分子(包括离子)立体结构的解释。共价键[p-pπ键、(s-s、s-p、p-p)σ键和p-p大π键]形成条件、键能、键角、饱和性与方向性。共轭(或离域)的一般概念。
8.配合物:络合物(配合物)与络离子(配离子)的基本概念。重要而常见的络离子的中心离子(原子)和重要而常见的配位离子(水、羟基、卤离子、拟卤离子、氨分子、酸根离子、NO、CO等)、重要而常见的络合剂及其重要而常见的络合反应。络合反应与酸碱反应、沉淀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联系的定性说明(不要求用计算说明)。配合物空间结构和几何异构现象基本概念。配合物的杂化轨道理论基本概念。不要求记忆磁矩计算公式。不要求晶体场、配位场理论的基本概念。
9.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作用能的数量级(不要求分解为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氢键。形成氢键的条件。氢键的键能。氢键与物理性质关系。
10.晶体结构:晶胞的基本概念。晶胞原子坐标基本概念。晶胞中原子数目或分子数目的计算及与化学式的关系。素晶胞与复晶胞(体心、面心和底心)的基本概念。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和金属晶体的基本概念。晶胞的选定、晶系概念、几种典型的二元离子晶体。
11.化学平衡:平衡常数的基本概念。酸碱平衡常数大小与酸碱强度的定性关系。溶度积的基本概念。利用平衡常数的简单计算。电中性、物料平衡计算、不要求质子条件的计算。
12.离子方程式的正确书写和配平。
13.电化学: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及反应的书写和配平。原电池:电极符号与电极反应、原电池符号、原电池反应。标准电极电势的基本概念及用来判断反应的方向以及氧化剂与还原剂的强弱。电解池的电池符号和电极反应。电解与电镀的基本概念。常见化学电源。pH、络合剂、沉淀剂的影响的定性说明(不要求Nernst方程、氧化还原平衡常数及有关计算)。
14.元素化学知识达到国际竞赛一级知识水平。二、三级知识不要求记忆。
15.有机化学知识达到国际竞赛一级知识水平。二、三级知识不要求记忆。
决赛基本内容
1.原子结构在初赛基础上增加四个量子数和原子轨道波函数(加上角度分布图像与s、p、d轨道图像名称)。
2.分子结构在初赛内容基础上增加分子轨道基本概念。键级的概念。分子轨道理论对氧的顺磁性的解释。不要求记忆分子轨道能级图。
3.晶体结构:结构基元与点阵的基本概念。生成焓、生成自由能与点阵的基本概念、14种点阵类型、密堆积(A1、A2、A3和A4型)与堆积填隙模型。
4.化学热力学基础--热力学能、焓、自由能和熵的概念。生成焓、生成自由能、标准熵以及有关计算。自由能与反应的方向性。吉布斯-亥姆赫兹方程及其应用。范特赫夫等温方程及其应用。标准自由能与平衡常数。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函数关系。热化学循环。热力学分解温度(标态与非标态--压力对分解温度的影响)。
5.化学动力学基础--反应速率的基本概念。反应级数的概念。用实验数据推求反应级数。一级反应(的积分式)的有关计算(速率常数、半衰期、碳-14推断年代等)。阿累尼乌斯方程及其有关计算(阿累尼乌斯活化能的概念与计算;速率常数的计算;温度对反应速率常数的影响的计算等)。活化能与反应热的关系。反应机理的一般概念。用稳态近似推求速率方程。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的本质。不要求反应速率的微商表达式以及涉及积分的计算。
6.酸碱质子理论。缓冲溶液基本概念。利用酸碱平衡常数的计算。溶度积原理及有关计算。
7.Nernst方程有关计算。利用电极电势和原电池电动势的计算。pH值对原电池的电动势、电极电势、氧化还原反应方向的影响。沉淀剂、络合剂对氧化还原反应方向的影响。
8.配合物的化学键的杂化轨道理论。络离子的杂化轨道模型(平面四边形配位、四面体形配位和八面体形配位)。单电子磁矩与杂化类型的关系。杂化轨道与立体结构。配合物的异构问题(包括顺反异构和光学异构)。有关络合反应中平衡常数的计算。螯合物一般概念。
9.元素化学描述性知识达到国际竞赛大纲一、二级水平。
10.自然界氮、氧、碳的循环。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的一般概念。
11.有机化学描述性知识达到国际竞赛大纲一、二级水平。有机合成达到国际竞赛大纲一、二级知识水平。不要求四谱。不要求不对称合成。不要求外消旋体拆分。不要求有机反应历程。
12.氨基酸与肽键的基本概念。不要求生物化学(如20种氨基酸的名称、符号、结构、分类;DNA、RNA的碱基结构、名称、配对;光合、代谢等)。
13.简单有机物的IUPAC命名(不要求记忆环中原子的序号)。
14.有机立体化学基本概念。构型与构象的基本概念。顺反异构、手性异构(R-、S-的判断)。
15.利用无机和有机的基本反应对简单化合物的鉴定与结构推断(不要求特殊试剂及反应)。
16.有机制备及有机合成的基本操作--电子天平称量、配制溶液、加热、冷却、沉淀、结晶、重结晶、过滤(包括抽滤)、洗涤、蒸发浓缩、常压蒸馏与回流、倾析、分液、搅拌、干燥。通过中间过程检测(如pH值、温度、颜色等)对实验条件进行控制。产率与转化率的计算。实验室安全与事故紧急紧急处理的知识与操作。废弃物处置。仪器洗涤与干燥。实验工作面的安排与整理。原始数据的纪录。
17.常规容量分析的基本操作、基本反应及滴定分析结果的计算。滴定曲线与突越概念(定性与定量关系,绘制滴定曲线)。
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纲要
(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可适当参考)
附表I理论部分全国竞赛理论考试应当注意那些适用于同一类群中大多数生物的生物学概念。试题一般不包括特殊事实、例外或者需要特殊或地方经验的某地特有生物的知识。大部分试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力、科学过程技能以及他们生物学知识的应用。单纯考查记忆的试题比例较少,一般不超过总分的25%。理论部分应按注明的比例包括以下7个部分:
Ⅰ.细胞生物学25%-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化学成分*细胞器*细胞代谢*蛋白质合成*通过膜的转运*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微生物学-生物工程学
Ⅱ.植物解剖和生理(重点是种子植物)15%-组织和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和气体交换*水分、矿物质和同化物的运输*生长和发育*生殖(包括蕨类和苔藓)
Ⅲ.动物解剖和生理(重点是脊椎动物)15%-组织和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消化和营养*呼吸作用*血液循环*排泄调节(神经的和激素的)*生殖和发育*免疫*皮肤及其衍生物*运动器官
Ⅳ.动物行为学5%*行为的体系*行为的原因*争斗行为*习得性行为
Ⅴ.遗传学与进化15%*变异:突变和渐变*孟德尔遗传*多等位性、重组、伴性遗传*哈迪-温伯格定律*演化的机理
Ⅵ.生态学15%*生态系统*食物关系*能流*生物-地球化学系统*演替*种群结构和动态*生物圈和人
Ⅶ.生物系统学10%-结构和功能;主要类群中典型生物之间的演化和生态的关系
在上述各主题中均应包括有科学思维的原则和生物学方法的原理的题目。
全国竞赛考试纲要细目
Ⅰ.细胞生物学25%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化学成分-单糖、双糖、多糖-脂类-蛋白质:氨基酸、遗传密码子、蛋白质结构蛋白质的化学分类:简单蛋白质和结合蛋白质蛋白质的功能分类:结构蛋白和酶-酶类:化学结构、酶作用的模型、变性、命名-核酸:DNA,RNA-其他重要化合物ADP和ATPNAD+和NADHNADP+和NADPH*细胞器细胞核-核膜-(核透明质)-染色体-核仁细胞质-细胞膜-透明质-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膜-前质体-质体叶绿体有色体白色体(如造粉体)*细胞代谢-碳水化合物的异化无氧呼吸:糖酵解有氧呼吸:糖酵解柠檬酸循环氧化磷酸化-脂肪和蛋白质的异化-同化作用光合作用光反应暗反应(卡尔文循环)*蛋白质合成-转录-转译-遗传密码*通过膜的转运-扩散-渗透,质壁分离-主动转运*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细胞周期:间期和有丝分裂-染色单体、赤道板、单倍体和二倍体、基因组、体细胞和生殖细胞、配子、交换-减数分裂Ⅰ和减数分裂Ⅱ微生物学*原核细胞的组成*形态学*光养和化养生物工程学*发酵*生物体的遗传操纵
Ⅱ.植物解剖和生理(重点是种子植物)15%组织与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和气体交换-叶:结构;气孔功能*水分、矿质和同化物的运输-根:结构(内皮层)与功能-茎:结构(维管束)与功能*生长和发育-顶端分生组织的结构和功能-植物激素及其对生长发育的调节*生殖(包括蕨类和苔藓)-无性生殖(无性繁殖系的形成)-有性生殖花的结构传粉双受精-种子植物、蕨类和苔藓的世代交替
Ⅲ.动物解剖和生理(重点是脊椎动物)15%组织与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皮肤及其衍生物运动器官(脊索、脊柱、附肢)*消化和营养-消化道(包括肝、胆囊和胰脏)-食物的机械分解和化学分解-吸收-食物的成分(水、矿质、维生素、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呼吸作用-呼吸的机制-气体交换-呼吸器官*循环-血液:血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液循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脏-淋巴系统:组织液、淋巴*排泄-肾脏系统的结构-尿的产生*调节(神经的和激素的)-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脊髓和脑)、自主神经系统(交感和类副交感神经系统)、反射、感觉器官(眼和耳)-内分泌系统:脑下垂体、甲状腺、胰岛、肾上腺髓质、肾上腺皮质、卵巢和睾丸*生殖和发育-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排卵和经期-受精-外胚层、中胚层、内胚层的形成-胚胎的膜*免疫性-抗原、抗体
Ⅳ.动物行为学5%*行为系统*行为原因*争斗行为*习得性行为
Ⅴ.遗传学与进化15%*变异:突变和渐变*孟德尔遗传-一对基因杂交-两对基因杂交-多对基因杂交*多等位性、重组、伴性遗传*哈迪-温伯格定律*进化的机制-突变-自然选择-生殖分离-适应-适合度
Ⅵ.生态学15%*生态系统*食物关系-食物网-食物链-营养级-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能流-生物量的金字塔-能量金字塔*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碳循环-氮循环*演替*种群的结构和动态-人口年龄和性别结构-出生率、死亡率-指数增长*生物圈和人-人口增长-污染
Ⅶ.生物系统学10%下列各类群中的典型生物结构和功能、演化和生态的相互关系。植物的科以下、动物的目以下各分类单位的名称以及拉丁名的有关知识在回答问题是都不要求,在生物系统学的作业中亦然。
门亚门纲目科属
原核生物埃希氏菌属,大肠杆菌所在的属鱼腥藻属
真核生物红藻门角叉菜属褐藻门硅藻纲舟形藻属褐藻纲马尾藻属眼虫藻门(裸藻门)眼虫藻属(裸藻属)绿藻门小球藻属衣藻属丝藻属水绵属结合菌门毛霉子囊菌门麦角属、青霉属、酵母属担子菌门蘑菇属(伞菌属)莱尼蕨门莱尼蕨苔藓植物门苔纲地钱属藓纲金发藓属、泥炭藓属石松门石松属木贼门木贼属木龙骨门蕨属松柏门银杏属、松属、苏铁属木兰门木兰亚门木兰科木兰属毛茛科毛茛属蔷薇科蔷薇属、苹果属、李属蝶形花科豌豆属木樨科丁香属壳斗科栎属仙人掌科仙人掌属芸苔科芸苔属唇形科野芝麻属茄科茄属菊科向日葵属百合纲百合科百合属、葱属兰科兰属禾本科玉蜀黍属、小麦属棕榈科椰子属天南星科龟背竹属
此外,还要知道以下类群:病毒细菌地衣梅衣属、石蕊属
附表Ⅱ全国竞赛实验部分的基本技能全国竞赛的实验考试应集中考察参赛者使用以下技能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Ⅰ.科学方法技能1.观察2.测量3.分类4.找出相互关系5.计算6.数据的组织整理与表达:曲线图、表格、绘图、图解、照片7.预期/设计8.提出假设9.限定实验操作:范围、条件、假设10.变量的确认与控制11.实验:设计实验、进行实验、结果/数据记录、结果的解释和得出结论12.恰当准确的提出数字结果(数字的正确量)
Ⅱ.生物的基本技能1.用放大镜观察生物体2.使用显微镜(×45)3.使用实体镜4.绘图(通过显微镜等)5.使用以数字密码标明生物学术语的表格来确切描述一幅生物图
D.行为学方法1.动物行为的决定和解释
E.生态学和环境的方法1.估计种群密度2.估计生物量3.初步判断水质4.初步判断空气质量
F.分类学方法1.使用二歧检索表2.编制简单的二歧检索表3.鉴定大部分普通有花植物的科4.鉴定昆虫的目5.鉴定其他生物的门和纲
Ⅳ.物理和化学方法1.分离技术:色谱法、过滤、离心2.测定:单糖、多糖、脂、蛋白质(费林氏溶液或费林氏反应,I溶于KI水溶液)、双缩脲3.滴定4.稀释法5.使用移液管
Ⅴ.统计学方法1.概率和概率分布2.平均值、中值、百分数、方差、标准差、偏差、标准误、T检验、卡方检验
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大纲
计基
算本
机常
的识
1.计算机和信息社会(信息社会的主要特征、计算机的主要特征、数字通信网络的主要特征、数字化)
2.信息输入输出基本原理(信息交换环境、文字图形多媒体信息的输入输出方式)
3.信息的表示与处理(信息编码、微处理部件MPU、内存储结构、指令,程序,和存储程序原理、程序的三种基本控制结构)
4.信息的存储、组织与管理(存储介质、存储器结构、文件管理、数据库管理)
5.信息系统组成及互连网的基本知识(计算机构成原理、槽和端口的部件间可扩展互连方式、层次式的互连结构、互联网络、TCP/IP协议、HTTP协议、WEB应用的主要方式和特点)
6.人机交互界面的基本概念(窗口系统、人和计算机交流信息的途径(文本及交互操作))
7.信息技术的新发展、新特点、新应用等。
机操
的作
1.Windows和LINUX的基本操作知识
2.互联网的基本使用常识(网上浏览、搜索和查询等)
3.常用的工具软件使用(文字编辑、电子邮件收发等)
程
序
设
计
的
基
本
知
识
数
据
结
构
1.程序语言中基本数据类型(字符、整数、长整、浮点)
2.浮点运算中的精度和数值比较
3.一维数组(串)与线性表
4.记录类型(PASCAL)/结构类型(C)
1.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
2.阅读理解程序的基本能力
3.具有将简单问题抽象成适合计算机解决的模型的基本能力
4.具有针对模型设计简单算法的基本能力
5.程序流程描述(自然语言/伪码/NS图/其他)
6.程序设计语言(PASCAL/C/C++)-2003仍允许BASIC
基本
算法
处理
1.初等算法(计数、统计、数学运算等)
2.排序算法(冒泡法、插入排序、合并排序、快速排序)
3.查找(顺序查找、二分法)
4.回溯算法
(二)复赛内容与要求:在初赛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以下内容:
1.指针类型
2.多维数组
3.单链表及循环链表
4.二叉树
5.文件操作(从文本文件中读入数据,并输出到文本文件中)
1.算法的实现能力
2.程序调试基本能力
3.设计测试数据的基本能力
算
法
处
理
1.离散数学知识的应用(如排列组合、简单图论、数理逻辑)
2.分治思想
3.模拟法
4.贪心法
5.简单搜索算法(深度优先广度优先)搜索中的剪枝
6.动态规划的思想及基本算法
六、试题保密纪律
关于保密以及考试的纪律见NOI条例。NOIP主办单位中国计算机学会负责NOIP的纪律监察工作并接受投诉,加强过程监管,防止赛题泄漏、考场舞弊、弄虚作假等现象的发生。一旦查实命题委员会委员泄密备选试题,考场泄题或舞弊,或篡改试卷和考试成绩者,主办单位将根据NOI条例及其有关规则予以惩罚。
注:
2003年4月李文新起草
2003年5月征求全国NOIP单位的意见
2003年6月16日科学委员会审议通过
2005年5月18日科学委员会修订
NOI竞赛技术规则
试题正文部分给出每一道试题的详细描述,并包含有必要的图表和示例等。在每一页的顶部都标有所对应试题的标题,在页的底部标有该试题名称缩写。试题名称缩写是试题的标识符,以非空白ASCII字符给出,其长度不超过6个字符,用于源程序文件名、可执行程序名、试题目录名等的构成。参赛程序参赛选手可以选择Pascal语言或者C/C++语言编写程序,并将源程序编译成为可以独立在Linux上运行的可执行程序。对于每一道试题,参赛选手应该只提交一个源程序文件。同时,使用C/C++语言者不得使用自己的头文件,使用Pascal语言者也不得使用自己的库单元。源程序文件名由试题名称缩写加后缀构成。对于用Pascal或C/C++语言编写的程序,其后缀一律使用小写,分别为.pas,.c,或.cpp。例如,对于试题名称缩写为city的试题,使用Pascal语言编写的源程序的文件名应为city.pas(大小写敏感)。当参赛选手对一份试题提交多份使用不同后缀的源程序文件时,测试系统只从其中选取一份进行编译和测试,并以此作为参赛选手该道试题的得分。
每道题参赛程序源代码的长度不应超过2,000行或120KB。超过此长度规定的参赛程序将被视为无效。参赛程序应正常结束并返回Linux系统。任何其他的行为将被视为等同于超时导致的失败。
参赛程序中所允许的外部通讯是读入输入文件、生成输出文件、以及调用试题中指定的库函数。其它的外部通讯操作都是非法的。在参赛程序中严禁下列操作:*处理鼠标和键盘的输入消息*向串口写数据*对网络进行任何操作*创建和使用没有在试题中指定的文件*使用fork、exec、system等系统调用和库函数创建新的进程违反以上规则的选手将被取消当天参赛资格。输入/输出数据输入数据从试题中指定的ASCII文件中读取。输入数据由一系列数据项构成。每一个数据项都是一个由可见字符(ASCII值33至126)构成的字符串。数据项之间由空格或者换行符分隔。输入文件的格式在试题正文中详细说明。试题正文中提供输入文件的例子。输入文件的例子同时也以计算机文件的形式提供在试题目录中。示例输入文件及测试用输入文件中数据的格式和试题说明中定义的相同,所以选手在其参赛程序中不需要进行数据格式正确性检查。
输出数据应写到试题中指定的ASCII文件中。输出文件应该按照试题说明中指定的格式书写。输出文件中不应写入额外的数据,以免影响评测结果。输出数据的每一行(包括最后一行)必须以一个换行符结束。同时,选手的参赛程序中不应包括下列内容:*屏幕输出*除对规定文件读写外的Linux系统调用参赛选手在提交程序的最终版本之前,应该删除所有屏幕输出指令以及各种调试用的打印输出语句和Linux系统调用等。
对于每一道试题,在相应的目录中都有一个格式检查程序来检查输出文件格式的合法性。该程序的文件名是:_check例如,在第一天试题ring的格式检查程序的文件名是ring_check,在目录~/day1/ring下,其中~是竞赛者的基本目录(homedirectory)。格式检查程序仅仅检查输出文件名的正确性和文件格式的合法性而不检查结果的正确性。检查结果显示在屏幕上。
附录A:一个目录结构的实例设第一天试题名字的缩写分别是:ring,game和city,第二天试题名字的缩写分别是:tree、frog和fly。参赛选手计算机硬盘上的竞赛目录如下:
第一天:~/day1/ring第一天的试题ring.~/day1/game第一天的试题game~/day1/city第一天的试题city
第二天:~/day2/tree第二天的试题tree~/day2/frog第二天的试题frog~/day2/fly第二天的试题fly
附录B:选手提交参赛程序前的检查要点当监考人员提示竞赛即将结束时,参赛选手应该根据以下几个方面检查自己的参赛程序:程序是否按照正确的名称保存在正确的目录下?(其它名称的文件和目录将不被评测)是否已经关闭程序中用于临时调试的特殊设置和语句?是否已经将屏幕输出语句删除?程序的输出文件名是否正确?输出文件内容格式是否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