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据公开数据显示,我国网络电信犯罪数量已占犯罪总数的三分之一,且每年以30%左右的幅度增加,成为我国第一大犯罪类型。
“没想到作为一个拍这个(诈骗)视频的人,今天却被他们骗了”。
7月17日,波桑将这段经历发布在微博上,后被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官方微博转发,并配文称“请在各大正规应用市场搜索‘国家反诈中心’App下载并安装注册。”
据悉“国家反诈中心”App是由公安部刑事侦查局组织开发的国家反诈中心App,当使用者收到可疑人员的来电或短信,或手机下载安装了可疑应用时,它可以智能识别,并提前预警提示,还可以随时向平台举报各种诈骗信息,大大降低用户受骗的可能性。
随后对方的操作更绝了,先往波桑的银行卡里转了2万元,说是担保资金。
这下波桑彻底掉入了骗子精心设计的圈套里,完全相信了对方,又把2万元打了回去。
当时的波桑已经完完全全放松了警惕,他的卡上只有10万存款,还找朋友借了15万,最后在对方的提示下将钱在不同账户里转来转去,但因中间并没有产生损失,直到最后完全确认转账之后,他才意识到被骗了。
才反应过来的波桑马上前往派出所报案,面对民警询问时忍不住哭了出来。民警只能不断安慰他要放平心态,有跟他一样的年轻人被骗了更多的钱,50万甚至是近2000万。
“当我相信她的时候,一切都是跟着她走的。套路也很简单,就是把你的钱转来转去,从这里转到那里,又从那里转到这里,但是钱又没有变,让你放松了警惕。”该博主在视频中称。
波桑在视频里说,他原本打算这个月辞职去穷游,但现在为了偿还朋友的借款,要推迟旅游计划继续工作,希望尽早能把钱还上。
这让波桑忍不住自嘲道,自己很早以前就做过一期视频说过柬埔寨电信诈骗泛滥,“没想到自己一个拍这个视频的人,结果被他们骗了。”
哈?明星送福利?他们这么闲的吗?虽然他们很有钱……但……这个充100返1000、充100返300的超大“福利”你敢信吗?
前不久,山东青岛全职妈妈杨女士(化名),被骗倾家荡产只用2小时。
起因是一通自称“蚂蚁金服客服”的来电,其“善意”提醒杨女士要小心被骗子钻漏洞。
再次强调“国家多部门已发布政策重拳打击不良校园贷,如果再不更改支付宝账号会被冻结”。
以前的骗子,都是想方设法把你引到不良贷款的陷阱。而这个“客服”不同,张嘴闭嘴都是跟校园贷势不两立应该……是个好人吧?
为什么?近年来反诈宣传“花样百出”频频出圈,为何仍有不少人上当受骗?因为骗子换剧本玩起了“反套路”心理战!
此前还有犯罪嫌疑人称:单身女人最好骗……
穷且单身的自己悲喜交加……不知自己是幸运还是不幸……
对此有网友表示这是骗子长期实践总结的“经验”啊!也有网友认为正因为我穷所以一定不会被骗!
真的是太天真!
今年6月,江苏常州90后男子小李(化名)明知可能遇到了裸聊骗局,但出于好奇想看骗子是怎么骗钱的,于是就只露了一下脸便被骗子的AI换脸技术做了一段“裸聊视频”。
骗子把伪造的“裸聊视频”发给小李后,又发来小李的手机通讯录,告知如果不花钱消灾就让小李在朋友面前抬不起头,在骗子威逼之下小李只能答应对方的转账要求,直到11万全部转走,骗子才罢休……
所以说,不管你是有经验的,还是没有经验的,千万不要挑战骗子的诈骗手段!否则你会被骗得很惨!
据媒体报道,目前有数十种电信诈骗类型,而且他们的剧本也不断更新升级并且研究起了《墨菲定律》《说话的艺术》《说话心理学》……就问你怕不怕?
事实上,据公开数据显示,我国网络电信犯罪数量已占犯罪总数的三分之一,且每年以30%左右的幅度增加,成为我国第一大犯罪类型。
除了身边的普通人被骗,上市公司也同样中招。
常见的诈骗类型
还有媒体表示:目前杀伤力最强的为“杀猪盘”诈骗,远超让人“胆战心惊”的“公检法”诈骗。
所谓“杀猪盘”就是诈骗分子利用网络交友,诱导受害人投资赌博的一种电信诈骗方式。和普通电信诈骗不同,“杀猪盘”更具迷惑性,不好识破,骗子会准备好完善的人设和你慢慢周旋,培养感情,打着“对你好”的借口渐渐取得你的信任,放长线“养猪”。直到你对他足够信任,才会利用感情控制你到假投资网站或博彩网站借贷投资充值,迅速收割。
除此之外常见的诈骗类型还有:
一、涉案类诈骗
二、刷单类诈骗
骗子以联系刷单业务为由,让事主购买低价商品,并快速将购物本金和刷单佣金返还,逐渐赢得信任,等到完成任务后,骗子们又以各种理由,引诱事主向诈骗账户汇入同样的金额激活账户。
三、网贷类诈骗
四、注销“校园贷”诈骗
五、救急类诈骗
六、财务类诈骗
七、退赔类诈骗
八、网购类诈骗
九、游戏装备类诈骗
骗子以游戏装备交易、游戏账号交易、游戏币交易、游戏金币交易、游戏点卡交易、游戏元宝交易、各类激活码交易和游戏材料交易等名义,通过低价等方式引诱游戏玩家进行交易,一旦有玩家上当,骗子就会在交易过程中以激活费、验证金、保证金、大额退款保证金等多种名目,借口骗取玩家的钱财。
十、保健品购物类诈骗
骗子以为老年人免费“问诊”为名,伙假扮医疗机构的顾问、专家、教授等夸大病情,以会员登记、免费体验、国家补贴、中奖等噱头诱骗事主购买各类成本低廉却售价很高的“保健品”。
下滑查看更多内容↑
记住这“十二个凡是”,全属诈骗!
三.凡是陌生人索要个人和银行卡信息及短信验证码的,一律是诈骗。
四.凡是网上兼职刷信誉赚取报酬的,一律是诈骗。
五.凡是陌生网站(链接)要求登记银行卡信息的,一律是诈骗。
六.凡是要你开通网银接受检查的,一律是诈骗。
七.凡是引诱你在网上购买各类彩票的,一律是诈骗。
八.凡是引诱老人体验并购买保健品或收藏品的,一律是诈骗。
十一.凡是通知中奖、退税、领取补贴要先交钱的,一律是诈骗。
十二.凡是通知“家属”出事不要求你现场核实而要先汇款的,一律是诈骗。
我们要时刻警惕诈骗骗局,遇到上述情况,一定要先反问自己:
反诈骗“灵魂10问”
1、网恋时问问自己:人人都趋之若鹜的高富帅白富美,为啥找不到对象?偏偏要在网上找你谈恋爱?
2.收到逮捕令时问问自己:警察抓人还要提前通知?怕坏人跑路跑得不够快吗?
3.刷单前问问自己:动动手指就能赚钱?这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儿凭啥能轮到你?
4.网投前问问自己:那么高的回报率如果是真的,为什么银行还没有倒闭?
5.网贷前问问自己:无抵押还免息,对方为啥不直接送钱给你
6.理财时问问自己:“大神”和你非亲非故,为什么要带你挣钱?
8.接到自称官方来电时问问自己:他说自己是官方就是官方吗?咋证明?
9.听到“安全账户”时问问自己:自己的钱放在自己的卡里安全,还是转到别人卡里安全?
此外还有一定要下载官方出品权威认证的防诈骗利器:国家反诈中心App!
7月1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北京举行发布会,启动12381涉诈预警劝阻短信系统。
中国互联网协会总结的9大防骗“秘籍”:
1.短信内链接都别点
虽然手机短信中也有银行等机构发来的安全链接,但不少用户难以通过对方短信号码、短信内容、链接形式等辨别真伪,所以建议用户尽量不要点击短信中自带的任何链接。特别是Android手机用户,更要防止中木马病毒。
2.“验证码”谁都别给
银行、支付宝等发来的“短信验证码”是极其隐秘的隐私信息,且通常几分钟之后即自动过期,所以不要向任何人和机构透露该信息。
3.手机不显号码,别接
4.闭口不谈卡号和密码
对话中都绝不提及银行卡号、密码、身份证号码、医保卡号码等信息,以免被诈骗分子利用。
5.钱财只能进不能出
任何要求自己打款、汇钱的行为都得长心眼,警方建议如需打款可至线下银行柜台办理,如心中有疑惑,可向银行柜台工作人员咨询。
6.陌生证据莫轻信
由于个人隐私泄露泛滥,诈骗分子常常会掌握用户的一些个人信息,并以此作为证据,骗取用户信任,此时切记要多长个心眼——绝不轻易相信陌生人,就算朋友家人,如果仅仅是在网上,也不可轻信。
7.钓鱼网站要提防
8.新鲜事要注意
9.拿不准就打110
如果真有拿不准的事,拨打110无疑是最可靠的咨询手段,虽然麻烦了警察,但必要时候仍可以采取这种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