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的是小豆包,二年级的小辣椒辣死小豆包,三年级的小菜刀切死小辣椒......”
这是小学生中流传的一段话,乍看之下很稚嫩,但再一回味,不难发现其中包含了不少“细思极恐”的暴力情绪和以大欺小的“潜规则”。放大来看,这其实是“校园暴力”的另一种表达形式。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原本隐藏在“角落”的校园暴力,开始越来越多的进入人们的视野,对于一位家长而言,看到这样的信息,甚至是视频,心里难免不联想到自己的孩子。如去年的北京中关村二小曝出孩子在学校长期受到两名同学的霸凌,除了言语上恐吓之外,两名同学还将厕所垃圾桶扣在孩子头上。而延安吴起县中学发生高二女生持刀威逼5名学妹脱光衣服猥亵,更是让每一个人都义愤填膺。
一是要建立孩子的“反暴”信心
对于正处于弱小的孩子而言,在面临校园欺凌时,第一反应往往是害怕、不敢反击,甚至在对方的威胁下,不敢告诉家长或老师。这样的心理不但会助长施暴方的气焰,更是容易让孩子遭到更大的伤害。
其次,家长也很有必要教授孩子应对暴力的方法。
在遇到欺凌时,要保持冷静,切不可贸然反击,尤其是对方人数占优势的情况下,尽量选择躲避,这么做是避免孩子由于身单力薄,贸然反击可能激怒对方,甚至是吃亏。
事后,及时告知家长,家长也不可过于情绪,尽量通过理性的方式,与学校方面进行沟通,再由学校进行双方疏导,以便达成一致的解决方案。毕竟,报复不是目的,通过理性冷静的处理方式,也可以教会孩子,很多事情不需要通过暴力来解决。
在日常培养孩子的“反暴”能力
从本质上说,这也是在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很多家长都会通过送孩子去学习“跆拳道”、“武术班”等课外辅导班,一方面可以锻炼孩子的身体,另一方面,也会尽量让孩子掌握一些防身技巧,可以遇事不乱。
即便孩子学业繁忙,也可以通过折中的方式达成这一目的。比如,为孩子在家中购置一些锻炼设备,增加体质。比如拳击手套、沙包等。这些设备花费并不大,在转转一类的二手平台上,这样的设备很多,无论是锻炼身体,还是用于辅助孩子日常情绪的宣泄,都极具性价比。
通过日常锻炼,体能和体质上的提升,可以大大提高孩子的“反暴”能力。
鼓励孩子在学校中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
从过往的案例来看,孤僻、朋友不多的孩子更容易成为校园欺凌的对象,而良好的社交关系可以帮助孩子成为自己的保护圈。朋友之间鼓励和协助,也是增加孩子自身应对复杂问题时,必须的辅助力量。
《朱家故事》,看过本书,我们发现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似乎并不只是中国的传统家庭伦理,妈妈操持家中一切杂物的现象放之四海而皆有;因此而起的争执之声久宣不止,安东尼·布朗却以其特有的幽默方式,轻松的引导大家对于如何处理家庭琐事的分工与分担,进行了又一次的思考。同时,故事中,两个小男孩的转变也再一次提醒我们,家庭生活中,妈妈带给孩子无微不至的爱和照顾,然而对孩子,尤其是男孩子的行为起决定性影响的往往是爸爸。
朱先生夫妇和两个儿子住在一栋很好的房子里,每天朱太太都要为先生和儿子们准备早餐和晚餐,丈夫和孩子们出门后还有洗碗整理房间等一大堆的事物在等着朱太太。有一天朱太太不见了,只留下一张字条:''你们是猪!''这次朱先生家变得有些不一样了,究竟朱太太去哪儿了呢?朱先生和两个儿子又将如何度过难关呢?
本书中有许多''猪''的图案藏在画图画中的各个地方,孩子们阅读本书的过程也是寻找这些秘密机关的过程,每找到一处孩子们都会喜出望外,而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发现!在此过程中孩子们的注意力也得到了训练!
妈妈从来都不露眼睛,一直低着头忙碌!
每天傍晚住先生做完很重要的工作回到家,总是大声喊''老太婆,晚餐呢?快点儿!
妈妈不开心离家出走后父子们都变成了猪头(懒惰的人)
《朱家故事》这本书是培养孩子阅读兴趣和观察力非常好的范本,我们提倡多遍阅读!就此书而言让孩子们再去找一找猪的元素,即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又加深了他们对绘本的记忆!随着情节发展而出现的猪的图案,以及角色和场景魔幻般的变化,都能让孩子享受惊奇发现的乐趣。家庭的和睦源于合理的分工、共同的分担,更重要的是相互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