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微短剧的概念,在业界有界定,但未完全厘清,通常认为每集15分钟以内的网络剧,都是微短剧。”上海衍钧影视文化传媒导演鞠仁曦发现,不少人正在滥用微短剧、小程序剧、短剧等概念,“目前爆火的是属于微短剧概念范畴内的小程序剧。”
目前微短剧有三大主流赛道。第一类微短剧通常每集时长为7至15分钟,在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芒果TV、B站等传统中长视频平台上线,多为30集以内,横屏拍摄,视听与叙事水准对标长剧,例如,腾讯视频去年热度颇高的《招惹》。深圳苏达水文化传媒创始人、资深制片人龙京晶介绍:“这类微短剧同长剧的盈利模式类似,多为平台定制剧,制作方与视频网站分账。”
目前市面上,有人习惯将“微短剧”称为“短剧”,也是一种错误提法。根据广电总局2022年12月印发的《关于推动短剧创作繁荣发展的意见》,短剧也可分三类:一类是20集以内的连续剧,单集时长不定,如12集的《漫长的季节》;一类是《功勋》《在一起》等单元剧,每个“单元”都是一部短剧;一类是单集时长在15至30分钟的连续剧,如22集、每集20分钟的《风月变》。
牛建说:“现在剧集类型、合作模式太多,每家公司都有擅长的领域,找准定位再开拓业务,不要盲目跟风做不擅长的事。”
小程序剧成本破百万元,还有没有人拍?
2023年12月中旬,深圳兰心绘制影视文化传媒创始人、资深制片人熊玉兰来到横店,拍一部每集1分钟,总共100集的小程序剧,她说:“我们是团队作战,从编剧团队创作剧本到拍完,最多不超过20天,速度快的话,会在一个月内上线。”鞠仁曦也表示,拍摄团队配置方面,摄影师、灯光、美术、录音、监制等长剧的职能配置,微短剧一个不少:“团队人数10到30人不等,有时一人身兼多职。”
有一天,熊玉兰在横店街头放眼望去,至少有十几个团队在拍微短剧,“横店变竖店,这话不假”。目前,全国的小程序剧出品主要聚集在杭州、西安、重庆、郑州等城市,但拍摄地主要聚集在横店。熊玉兰解释:“横店的摄影器材、服装库、群演、场景、后期公司等环节有集团优势,省去了许多沟通成本。”
多少钱能拍一部微短剧?熊玉兰说:“前两年小程序剧野蛮生长时期,传说中5万到10万元就能拍一部,后来,成本涨到20万元、30万元。目前,如果要做精品剧,成本还在往上涨,我在横店听说,有玄幻题材的小程序剧,成本已经接近100万元了。”提高成本是小程序剧精品化路上的一大步,但同时意味着提高了制作方、投资方的风险。秋言影视创始人李剑秋说:“竖屏小程序剧推崇如何让观众爽,但火不火有时是门玄学。”谈及微短剧的整体成本,鞠仁曦说:“观众目前已经对微短剧的质量提出要求,做得太差了没人看,做得好要花钱,但也要承担更大的亏钱风险。所以,即便大家都在呼吁做精品化的微短剧,但也要在可控范围内,不可能每部剧都花几百万元拍摄。”
为什么粗制滥造的微短剧这么多?
2022年11月底至2023年2月底,广电总局组织开展了“小程序”类网络微短剧专项整治工作,共下线含有色情低俗、血腥暴力、格调低下、审美恶俗等内容的微短剧25300多部、计1365004集,下架含有违规内容的“小程序”2420个。为什么粗制滥造的微短剧这么多?
牛建认为,好编剧、好故事太少:“厉害的编剧数量有限,会流向电影、电视剧领域,或者流向大平台,很难亲自下场创作微短剧。”他看到的是微短剧的火爆养活了一批爱写作的人,“现在卖剧本的人特别多,一个群组里几千个‘小散户’在写,100集,每集几百字,总共不到十万字,十几天写完,赚5000元至2万元。这种创作模式之下,微短剧的整体剧本质量不可能高,因为快速写完故事意味着剧本里会有很多俗套的情节、让观众审美疲劳的情节”。
目前,微短剧发展已看到了摆脱“粗制滥造”的希望。“已有很多大导演、知名编剧入局微短剧,他们可能不会一直深耕该领域,但有带动作用,让更多腰部影视制作团队创作微短剧。”鞠仁曦也观察到不少大型电影制作公司在创作微短剧,“所以,我们不能用‘鄙视链’看待微短剧的发展,当微短剧脱离了低级趣味、擦边球、消费女性等内容后,它同电影、电视剧一样,都是大众喜闻乐见的影视作品。”
与此同时,演员配置也开始进入良性循环。微短剧目前已成为影视新人打磨演技、获得机会的桥梁。龙京晶说:“现在新人太多,要想出演长剧是很难的,所以出演微短剧是他们‘被看见’的机会。公司也会考虑制作微短剧增加演员人气,等演员出名了再反哺公司。”她举例,去年郭敬明执导的《云之羽》的男二号丞磊,就是演微短剧出身,“他从微短剧男配角、男主角,演到了电视剧男配角,让很多新人看到了从微短剧到电视剧,从小屏到中大屏的通道”。
投流是门大学问,但非投不可吗?
如果想多投流,是不是一定能投得了?不是!牛建坦言:“很多人想推广微短剧,准备2000万元投流,想着哪怕按1:1.2计算,也能收益400万元,刨去100万元的制作成本,能赚300万元。其实不然,投流花费不是由公司有多少钱决定的,而是由用户是否点击你的剧决定的。如果用户刷到了剧,但始终不点进去看,你投流的钱就会一直花不出去。所以,市场上那种投流几千万元的剧都是爆款剧,因为用户愿意点击,所以钱才烧得快。如果有些剧投流30万元,就‘跑’不动,没人点击了,你的收益无法覆盖制作、投流成本,这部剧就亏了。”
如果一部小公司制作的剧真的爆了,它们真拿得出几千万元投流吗?牛建说:“我今天要投流1000万元,不用准备1000万元现金去投。平台有账期,你可以先投,明天再结账,账期一般有的24小时,有的48小时,最长的账期能到一两个月,所以,这种情况相当于平台先预支给你投流费用,不用你出现金。为什么平台不怕你跑路?因为你投的钱、收益,攥在平台手中。你必须结了平台的账,它才让你取出盈利。”
投流如此烧钱,为什么不自建平台呢?往往微短剧制作、发行公司会自建小程序,展示几部作品,并不指望它们赚钱,因为没流量。牛建说:“我们得背靠大树才能生存,要依托腾讯视频、抖音、快手等平台对用户的聚拢效应。”
微短剧行业问题多,转向海外一定行?
目前,对于微短剧制作公司而言,除了内容层面的恶性竞争外,在行业面上也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例如,融资难。熊玉兰说:“对于中型制作公司,要同真正懂内容的、契合的资本合作,比较难。有品质保障的制作公司遇不到好的投资,资本又找到了不是特别好的制作公司合作,投了钱,铩羽而归,便不再涉足微短剧行业。”她透露,业界一直在呼吁搭建一个连接资方与中小型制作方的、相互信任的平台,“但似乎制作资金的问题,一直是个难解决的问题”。
盗版问题也出现了。黄琴说:“随着微短剧行业日渐火热,盗版灰色产业也如影随形,盗版问题正极大地扰乱微短剧行业的市场秩序,压缩正版创作者的生存空间。目前,我们会通过技术监测、紧急向平台投诉要求下架盗版等方式进行先期处理,并及时固定证据以民事诉讼、行政举报和刑事报案等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但光凭我们一家企业的力量还略显单薄,需要政府、企业、媒体与社会民众共同联动,才能更好地打击、制裁盗版侵权行为,规范微短剧行业秩序。”
行业骗局也如影随形。牛建遇到过虚构简历的微短剧编剧:“他的简历写得非常牛,说自己创作过特别牛的剧,我们给他开了高薪。但到岗后才发现,他写不出剧本,只是利用了我们求贤若渴的心理。最后,他没有通过试用期,但拥有了在神狼文化工作的简历。”此外,还有人充当中间商赚差价,用5000元买剧本,再以1万元的价格卖给其他公司。
擦边题材也屡禁不止。近期的知名案例是咪蒙微短剧团队听H岛制作的4部短剧已被全部全网下架或禁止投流,包括《当替身我月薪百万》《腹黑女佣》《李特助如此多娇》《黑莲花上位手册》。鞠仁曦说:“擦边题材微短剧在各种平台流行,会影响一些心智不成熟的观众的三观,陷入不劳而获就能逆袭等虚幻泡沫中。但目前在价值观层面,业界是找不到责任归属的,资本追求利益最大化,没错!从业者按照甲方的要求拍摄,没错!观众更无辜了。所以,需要行业监管!目前,我们欣喜看到各项净化行业生态的政策在落地。”他也相信:“让子弹飞一会儿,观众会腻的。”
目前,国内有不少公司将微短剧制作转向海外。例如,去年末,中文在线旗下的短剧手机应用ReelShort力压TikTok霸榜美国IOS免费APP娱乐榜榜首。SensorTower(一家移动应用数据分析公司)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ReelShort累计下载量已突破1500万,累计净收入达到3000万美元。龙京晶说:“哪怕这类海外微短剧的制作成本是国内小程序剧的4倍,现在有些人也在利用海外的编剧团队、制作团队做这件事。他们逐渐发现,海外观众的观看习惯和国内观众不同,而且不同国家流行的微短剧类型不同,有时流行霸道总裁,有时流行草根逆袭……”
鞠仁曦对此表示担忧:“微短剧进军海外市场是好事,让外国友人笑一笑也蛮有意思的。但如果所有人都以霸道总裁、重生复仇、草根逆袭等参照去做海外微短剧,就需要谨慎看待此事了。这些作品不能代表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