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刚刚开始,一场专门针对学生的“兼职陷阱”卷土重来,稍有不慎便会跌入“深渊”。7月30日,沈阳警方提醒放暑假的学生们,这几种诈骗方式,不能不防。
两部手机就能赚钱?假的!
有这么一份兼职,只需要两部手机连在一起,就能轻轻松松赚取兼职费。这的确让人心动不已。但不少学生“应聘”后却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
警惕“线上批改作业”新骗局
暑期来临,不少学生想要趁着假期赚取零花钱。放假在家的小林便是其中一位,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兼职不仅没有赚到钱,反而还赔了8000多元。
对方告诉小林,为方便批改,需下载一款名为“Classln”的手机软件。小林下载后又按要求共享了屏幕,紧接着对方又表示第一次做任务需验资,便诱导小林在某购物网站购买消费券,之后再将钱转账到指定的账户上。然而当小林转完后,对方又以各种由头诱导小林继续借款转账,小林这才发觉不对劲,遂报警。经查,其共计被骗8000元。
警方提醒:现正值暑期,兼职找工作陷阱多!希望各位同学提高警惕,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注意保护自身权益,在不影响日常学习,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职业规划挑选合适的兼职,谨防上当受骗。
暑期兼职!这些骗局要小心!
暑假不少同学可能会选择在暑期做兼职或暑期工,不仅能赚生活费,还能充实自己的假期,但由于涉世未深、社会经验少,防骗意识薄弱,很容易陷入骗子精心设置的陷阱。
案例一:不签合同
一些企业以暑期工是学生为由,不与其签订书面合同,可能为日后维权埋下了隐患。
案例二:租房骗局
不法分子可能会利用大学生暑期做兼职急于租房的心理,采用各种手段进行诈骗。例如,以中介名义骗取租金后失联。另一种情况是租客以低价吸引大学生租房,但实际上并没有房源,收取租金后消失。
案例三:网络兼职
警方提醒:网络刷单本身就是违法行为,不要轻信网络上“高佣金”“先垫付”等兼职刷单的信息。不要被高额报酬所迷惑,更不能抱侥幸心理相信骗子的退款承诺,以免遭遇连环骗局。
案例四:扣押证件
警方提醒:《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明确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扣押居民身份证。对于企业的无理要求,暑期工可以直接拒绝。
案例五:受伤不管
近年来,学生在暑期工期间不慎受伤的事件时有发生,学生不具备合法的劳动者主体资格,暑假打工不算就业,与单位不构成劳动关系,因此不属于《工伤保险条例》调整范畴,不能认定为工伤,用人单位往往以此为由,拒绝承担责任。
温馨提示:同学们,做兼职一定要擦亮双眼,警惕诈骗陷阱,求职应通过正规渠道,选择工作前多多请教老师和家长,牢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要轻易相信天上掉馅饼的事。万一被骗,一定要及时求助。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