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房地产、科技、互联网等等行业的兴起,让多少人尝到了创业的甜头。新兴技术是好的,但是很多人忽视了制造业,而一个人一直坚持做工业,专注于汽车零部件已经超过40年。他创办的万向集团拥有4家上市公司,30家海外企业,40家海外工厂,年收入超过1000亿元,年利润超过100亿元。他就是鲁冠球,中国乡镇企业之父。
我们先来看看一个奇怪现象,近年来,许多富人总是喜欢向外国捐款。光是一个哈佛大学就有许多人捐款,比如潘石屹向哈佛大学捐款6亿元,香港陈启宗家族向哈佛大学捐款23亿。事实上,这些富人在中国赚了很多钱,但把钱捐给了外国,这确实是让人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毕竟,中国还有很多穷人没有钱读书,更不用说上哈佛了。
在最新的胡润慈善榜上,有一个人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他是万向集团的鲁伟鼎。事实上,万向集团是由他的父亲鲁冠球一手创办的。万向集团是以汽车零部件制造和销售为主导产业的跨国企业集团。然而,鲁冠球是第一个向美国出售汽车零部件的中国人。今天,美国每三辆汽车就有一台用着万向的零件。
后来,为了纪念他的父亲鲁冠球,鲁伟鼎捐出了他所有的万向三农股份,并成立了鲁冠球三农基金会慈善信托基金。该信托间接持有万向德农、承德露露、航民三家上市公司的股份,市值49.6亿元,凭借着这些,他也成为了首善。鲁伟鼎是16年来继马云之后第二位成为首善的浙江商人。而许家印和杨国强分别捐了16亿和9.6亿,分别位列第三和第四。
作为富二代的鲁伟鼎,拥有这样的思想和雄心壮志实属罕见。鲁伟鼎曾经说过,这也是由于他父亲多年来的影响。鲁冠球从小就过着艰苦的生活,他15岁就辍学了,然后他去了一个小车间做铁匠。然而,三年后,鲁冠球终于加薪升职了。
但好景不长,三年大灾害来了。他也被开除了,别无选择,只能回家。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鲁冠球在家里种田并不行,只好选择外出创业谋生。他没有钱,只好卖掉祖父留下的三幢祖屋。1969年,鲁冠球带着几个农民兄弟,又借了4000元,开始自己的创业之路。那时,他经营着一家农场机械修理厂。在接下来的十年里,鲁冠球一直在生产各种产品,如万向节。
到1978年,鲁冠球的工厂已有300多人,年产值超过300万元。他敏锐地嗅到了汽车工业发展的商机,调整了战略,专攻汽车零部件万向节,并将工厂更名为“宁围公社万向节厂”。不久后,鲁冠球以1500万元的价格从宁围镇政府手中买下了工厂的所有权,开始了全方位的市场化之旅。后来,鲁冠球开始涉足房地产、农业、金融等领域。
1994年,年仅24岁的鲁伟鼎被提拔为万向集团总裁。作为鲁冠球的儿子,当他第一次加入该集团时,他的名片上写着“伟鼎”,故意隐瞒自己的身份。事实上,作为真正的富二代,鲁伟鼎也经历了一段叛逆时期。鲁伟鼎,一个十几岁的少年,把他所有的热情都投入到驾驶摩托车上。一天,鲁冠球看到他的儿子骑着摩托车紧跟在一辆大卡车后面。他非常生气,决定把还没有高中毕业的鲁伟鼎送到新加坡学习。
鲁冠球又对鲁伟鼎说:“别再给我丢脸了。”在新加坡学习了几个月后,鲁冠球又对他进行了非常严格的培训,每天带他一起工作,教他如何处理企业的各种事务。直到1999年,鲁伟鼎去美国攻读MBA。毕业后,鲁伟鼎担任万向集团CEO,成为万向集团的实际领导者。
在鲁伟鼎上任后,迅速完成万向企业从“总厂”到“集团化”的转型,实现了产品从零部件到系统模块的逐步升级。可以说,他不仅没让鲁冠球失望,也让万向从一个国内制造企业走向了国际化和资本化。今天,经过鲁冠球和鲁伟鼎父子近50年的奋斗,万向集团已逐渐成为一个商业王国,拥有4家控股公司和32家参股32家上市公司。其业务横跨汽车、金融、农业、能源和房地产五个领域。2017年,鲁冠球以395亿元成为中国首富。
他活了70多年,对其他人来说相当于120年。就连马云也说他非常欣赏鲁老爷子的精力。鲁冠球虽然有小学文化,但他一生都保持着学习的习惯,直到去世前还在学习着。可以说,鲁老爷子是一位值得尊敬的企业家。放弃了癌症治疗,选择在家乡度过余生,不仅如此,他的儿子也向中国捐赠了49亿人民币。
在父亲死后,鲁伟鼎正式掌管万向。接手后,鲁伟鼎致力于将万向集团打造成金融控股集团,通过资本运作实现多元化。由于父亲鲁冠球对“三农”有着特殊的情结,他希望将自己的财产以慈善的形式用于慈善事业。基于这一初衷,去年,鲁伟鼎决定以父亲的名字命名,成立一个永久性的慈善信托机构,即鲁冠球三农基金会,以帮助中国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这对父子俩也确实是有着许多传奇色彩。
除了安排儿子鲁伟鼎继任万向集团总裁外,鲁冠球还安排大女儿、大女婿前往北京创办万向北京分公司。二女儿二女婿被派往上海,三女儿三女婿赴美筹备万向美国公司。这种安排不仅为整个国家乃至世界的普遍布局奠定了基础,而且避免了冲突,形成了良性的内部竞争。
虽然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性,但作为改革开放的先驱者,鲁冠球这一代企业家却深深地烙印在时代背景之中。事实上,无论鲁冠球是商人还是企业家,他都可以在企业发展的每一个重要节点上“走对了方向”,与时代共舞。他的成功轨迹是改革开放40年成就的真实写照。民营家族企业的兴衰也是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历史。不仅有关心民生、关心慈善的豪杰,也有乘风破浪、结果未知的英雄。在过去的30年里,这些英雄们唱过歌,出现在舞台上,他们上演了一个又一个惊人的和自夸的资本戏剧。鲁冠球能从里面脱颖而出,确实是值得尊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