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彩票骗局花样多投机心理致上当
近日,媒体又连续报道两起彩票骗局事件。时至年底,彩票骗局又见“回潮”现象,似乎不法分子想在年关前“再捞一笔”。这些彩票骗局的伎俩长久以来并没有本质上的创新,但却仍屡有彩民上当受骗。
张先生展示所谓的“VIP会员卡”和会员费收据
案件>>>
“预测网站”爱打“官方牌”
山东彩民吴先生轻易相信了假彩票网站的骗人把戏,被骗走了一万多元。近日,吴先生通过媒体诉说了自己的被骗经历,希望给其他彩民提个醒儿。
然而,对于期盼已久的“预测号码”,吴先生并没得到。他咨询网站客服人员,对方给出的答复是:要想得到预测号码,还要交一年的会员季度费,一个季度1200元。在交了近5000元的季度费之后,对方又说:“我们的号码预测都是内部专家通过特殊渠道搞到的,为了保证不泄密,你还得再交8000元的‘保密费’。”于是,吴先生又向网站汇款8000元。但吴先生仍然没有得到所谓的“预测号码”。
满城尽是VIP会员卡
近日,天津开发区的张先生反映,有人利用福彩VIP会员卡行骗,提醒广大彩民注意不要上当。
张先生向记者出示了这张从大街上捡到的“福彩VIP会员卡”。只见这张卡表面呈土黄色,正中间印着“北京福彩3D信息中心会员内部资料使用证”几个字,并印有中国福利彩票的所属标志以及摇奖机的照片。在卡片的右下角还印着北京福彩3D中心监制的印章以及产品编号。在卡片的背面印着几点使用注意事项,并附带最近六期的开奖结果。与卡片一起装在卡套中的,还有一张收费发票。不过卡上写明的统一会员价是3800元。
访谈>>>
投机心理促骗局滋生
目前,最普遍、危害最大的彩票骗局仍旧是彩票预测网站的骗局。为什么屡有彩票预测骗局被曝光,但仍有很多彩民上当受骗呢就此问题,记者采访了研究彩票多年的律师张树国。张律师认为,彩民们屡屡上当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next--------
链接>>>
细数中外彩票骗局
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手段实施彩票诈骗的案件屡见报端,例如预测骗局、vip卡骗局、合买骗局、中奖彩票骗局、中奖信件骗局等使得一些贪图眼前利益的彩民不断损失巨额钱款。
预测骗局
彩票预测骗局多是指犯罪分子假借例如“中奖率100%”、“官方网站信息”、“权威专家预测”等“官方”网站之名,通过网络应用技术,以虚假身份信息注册网站,通过编制“高回报、高命中率”等谎言设套。受害人一旦上钩,不法分子就巧立名目,不断骗取费用。诈骗成功后,则消除网站或切断联系,重设一个网站继续诈骗。
VIP卡骗局
VIP卡骗局多指犯罪分子伪造例如“北京福彩3D信息中心会员内部资料使用证”字样的VIP会员卡,并宣称中奖率100%,从而骗取彩民钱财。
合买骗局
2006年11月6日,广州曾经发生轰动一时的“彩哥林珂卷款潜逃”事件。彩哥林珂的手法是发展吸收资金每月给予固定回报,当时的标准是每存进1200元,每月就可以拿到50元红利,这样算下来年利率达到了50%,在初期尝到甜头之后,很多彩民大胆投入,直到骗子消失。
中奖彩票骗局
中奖信件骗局
2009年底,英国国内启动了“百万富翁抽奖”的促销活动,当地不少居民收到了陌生的信件,声称他们中得了“欧洲百万”的巨额奖金。信中要求,“中奖者”在回信中需将详细的私人信息填写完整,以便奖金的及时发放。据许多受害者称,信中除要求提供个人信息外,还要他们先支付一笔管理费,然后才能收到所谓的巨额奖金。遗憾的是,这种显而易见的空手套白狼手法,却使得不少人,特别是老人连连“中招”。一些老人甚至为了那根本不存在的大奖,最终被骗走了毕生的积蓄。
(本报记者倪佳)
时评>>>
防骗局,机构和彩站应出力
对于为何频发“骗事”,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公安民警自有诸多解释。而笔者要说的,则是“骗事”中的上升势力——涉彩骗局。而笔者的建议是,防骗自然是涉及多方的工作,但对于彩民这一群体,有两各方面的防骗工作仍颇显落后,即彩站和机构在阻击涉彩骗局中仍显乏力。
老彩民一定还记得几年前对彩站的另一个通用称呼:彩民之家。可见彩站这一场所对彩民的归属感和影响力,而机构从服务和管理角度而言,堪称“彩站之家”。在这样的关系构架中,彩民,作为诸多涉彩骗局的受害者,对其“预防”工作的展开,彩站和机构应是一个很“给力”的角色。
试想,机构利用售票系统不时下发当地新近涉彩骗局动态,彩站将其内容不断张贴于彩站,其宣传效果不言而喻。而涉彩骗局中的不少招数的施展更离不开彩站这一空间,如此一来,彩站的阻击作用便更为彰显。
而阻击涉彩骗局本身,也是对彩市环境的一种净化,和对公益彩票形象的一种维护。彩民上当虽有自身原因,但如机构和彩站加大阻击骗局力度,那么相信涉彩骗案会有所减少,而彩民也会更加喜爱彩站和机构。
愿机构和彩站能够真正将彩民当成家人,维护彩民利益,积极阻击涉彩骗局。(林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