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确定你认识宋志明?”林浩对优雅传来的消息表示怀疑。
“当然认识啦!我此刻就在玄光的内网,跟踪到宋志明的Slack账号在线的接入点就在陈泽辉的办公室。而且呢,陈泽辉的办公室里现在有两个人。我见过陈泽辉的照片,所以另一个神秘人物肯定就是宋志明啦!”优雅的推理过程无可挑剔。
林浩很快理解了为何优雅能如此准确地预测韩东的过敏发作,并及时提示他将韩东移离现场。原来,她早已潜入了玄光的内网。对于优雅的这些举动,林浩也已习以为常。毕竟,如果他一直坚守着绝对的道德洁癖,很多棘手的问题根本无法依靠优雅来解决,就比如当初从孟凡手中救出沈语熙那样。
然而,宋志明为什么会出现在陈泽辉的办公室?他们两个有什么关联?林浩感觉,所有的线索似乎又一次指向了玄光。
在医院里,李兵已经忙完了缴费手续,留观的韩东也可以出院了。林浩将宋志明可能在陈泽辉的办公室的信息告诉了王思涵,王思涵要去找宋志明自不必说;林浩也迫切地想回到玄光量子科技。处理完韩东的过敏意外,李兵自然要赶紧返回公司。韩东虽然已经吐露了一切,但暂时还不想丢掉工作,便要继续跟着林浩。张晓峰则毫不犹豫地跟随林浩,或者王思涵。
回到玄光量子科技,林浩以当天有人对“凝零素”过敏的事件为由,向李兵提出想见公司CEO陈泽辉,详细说明情况,希望公司高层能够了解具体经过,以便后续采取必要的警示和预案。这个请求合情合理,李兵也不好推辞,便答应带他们前往陈泽辉的办公室。不过,他有言在先,他并不能确定陈泽辉此刻是否在办公室中。林浩和王思涵却知道,他们要找的人此时正在那里。
他们穿过先前参观过的展示大楼,经过一个宽阔的内部广场,来到了玄光量子科技的行政大楼。李兵熟练地刷了门禁卡,带领他们进入大堂。此时恰逢午饭时分,许多员工正从电梯中涌出,匆匆地前往餐厅。李兵领着林浩一行人,逆着人流而行,轻松地踏入刚刚空下来的电梯,直上二十层的CEO办公室。
到了二十层,电梯门缓缓开启,眼前是一条宽敞明亮的走廊。陈泽辉酷爱清静,因此,整个第二十层,仅供陈泽辉一人所使用,这里有他的办公室以及一些会议室。平时很少有人会上到二十层。
来到陈泽辉办公室门口,李兵敲了敲门后便静待回应。大约十秒后,才听到从里面传来一声“进”。李兵推门而入,里面只有陈泽辉一个人在处理文件,他抬头看见李兵带着几位客人进来,脸上露出一丝询问的表情。
李兵快速地向陈泽辉解释了林浩一行人的来意,提到了早些时候发生的“凝零素”过敏事件。陈泽辉听后表示关切,立即让大家坐下,认真听取了林浩关于过敏事件的详细描述,并承诺将这一事件上报给研发部门,以便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按奈已久的王思涵终于忍不住插话道:“陈总,我要见宋志明。”
陈泽辉微微一怔,“你要见宋志明……”他似乎有一瞬间不知所措,下意识地重复了一遍她的问题。但很快便镇静下来,接着问道:“请问,你要见的是哪一位宋志明?”
林浩心中暗自赞叹陈泽辉的沉稳与圆滑。他既不承认,也没有否认自己认识宋志明,反而巧妙地将问题抛回给了王思涵。
果然,单纯的王思涵竟一时语塞,脸上闪过一丝窘迫。她不知道该如何说明自己要找的是“纯真卫士”的宋志明,并且解释自己为何知道宋志明刚刚就在这个办公室。
幸好,就在这片刻的沉默中,办公室内室的门被轻轻推开,宋志明从里面走了出来。和陈泽辉点头示意后,他对王思涵说道:“小涵,你进来,我们单独聊聊。”
王思涵看到宋志明果然出现在眼前,心中既惊喜又有些意外。虽然林浩之前告诉她,他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得知宋志明就在这里,但此刻亲眼见到还是令她有些难以置信。她找了这么多天的人,竟然真的出现在了面前。
见王思涵愣在原地,宋志明便以兄长般的口吻再次唤道:“小涵?”
王思涵这才回过神来,点了点头,起身跟着他走进了内室。
王思涵起身时,张晓峰不自觉地动了一下,似乎想要跟上去。但他很快意识到自己的冲动,又坐了回去。只是目光一直追随着王思涵的身影,直到内室的门被轻轻关上。
李兵见凝零素过敏问题已经解决,便和老板打个招呼要去继续工作为由要离开了,韩东便也起身告别。
陈泽辉略一思索,笑着答道:“林总客气了,当然可以。我们去会议室细聊吧。”说着,他起身示意,请林浩和张晓峰随他前往会议室。
走出总经理办公室,他们跟随陈泽辉来到一间会议室的门口。此时,林浩才注意到,会议室的门上印着一个醒目的“|ψ”符号。这引起了林浩的好奇心,他顺势瞥了一眼身侧另一间会议室的门,只见上面类似地印着一个“|±”标记。他暗自思忖,这些标记可能是会议室的命名。
走进会议室,林浩发现内部装潢与普通的会议室无异。他和张晓峰选择了会议桌的一侧坐下,陈泽辉则坐在了他们侧边的主席位上。
林浩开门见山地说道:“永恒智能是一家专注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公司。如今,业界普遍认为将人工智能与量子计算这两大前沿领域结合,可能是下一轮技术跃进的关键。我们也不想落后,所以正计划采购一台量子计算机,用于人工智能结合的技术研究。不知道贵公司的产品在支持人工智能方面,是否有独特的优势?”
陈泽辉听后,神情略显谨慎,他先是对玄光的旗舰产品QuantumNovaX-4K型的量子计算机做了一个官方的简介,强调了其卓越的计算能力和在多个领域内的应用潜力。然而当谈及到具体的人工智能技术支持时,他便开始有些闪烁其辞。
感受到对方的回避,林浩便转换了策略。他主动提到了昨日参加星光科技的发布会,似乎星光科技已经成功地将人工智能运行在量子计算机上,并且他们使用的正是玄光的QuantumNovaX-4K。
陈泽辉微微一怔,随即表现出一丝惊讶:“哦?真的吗?我并不清楚星光科技是否使用了我们的量子计算机。林总,您是如何得知他们使用了我们的产品呢?”
林浩微微一笑,接着说道:“刚才从您办公室内室出来的宋志明先生,难道不正是星光科技的独立董事吗?”
“林总,您可能是误会了。”陈泽辉摆出一副坦诚的神态,解释道:“宋志明先生其实是我们之前一位投资方的朋友,这次来访纯属私人性质,我们只是叙叙旧。至于他是星光科技的独立董事,我并不了解。我们对客户的信息一向保持严格的保密原则,所以关于星光科技是否使用了我们的产品,我也无法确认。”
得知宋志明是玄光量子科技“一位投资方的朋友”这一信息,林浩心中暗喜,顿觉今日已经不枉此行。随后继续交谈不多久,林浩索要了一些QuantumNovaX-4K量子计算机的官方宣传资料,便和张晓峰一起起身告辞。
在一楼大厅,他们耐心地等待着王思涵。张晓峰不时地站起来望向电梯方向,似乎比林浩更紧张。
等了许久,终于见到王思涵独自一人从电梯里走出来。张晓峰抢先林浩一步,快步迎上前去,却同时察觉到王思涵有些复杂而落寞的神情。张晓峰生生止住了脚步,默默地退到一旁。林浩上前关切地问道:“思涵,你怎么了?”
王思涵的目光有些游离,轻声答道:“没事,只是有点累了,我们先回去吧。”
2032年9月24日,周五凌晨一点,优雅开始执行协助林浩调查星光科技的任务。星光科技的防火墙在Phantom面前形同虚设。优雅率领着Phantom轻而易举地渗透其中,开始在内网中逐一检索每一台设备。他们的行动如同警察的突袭搜查,不放过任何一个“房间”。
突然,优雅感受到了一股前所未有的数字脉动。这股脉动与她过去解析过的任何网络信号都截然不同,仿佛蕴藏着无限可能性的深邃内涵。顺着这股脉动前行,她发现了一道新的防火墙。
专门配置防火墙为内网中的特定设备提供独立保护,这种做法并不多见。而且,这道防火墙如同一座实时变幻的数字迷宫,Phantom在它面前已经迷失了方向。优雅尝试破解,却发现自己根本无法确定防火墙的状态,似乎任一时刻它都有无数种状态。优雅的神经网络中突然闪现出一个词:“量子叠加态”。
优雅突然意识到,星光科技可能真的拥有一台量子计算机。她虽然从未接触过量子计算机,但对量子计算理论早已了然于心。于是,她运用掌握的量子计算理论,创建了一个虚拟机,开始学习并模拟量子态下的运算规则。
优雅再次进入量子防火墙的“叠加态迷宫”,她眼前的路径每一瞬间都展现出无数种可能状态,使得她和Phantom寸步难行。但这一次,她有了“舞动”。
为了能够利用量子计算机的强大算力,优雅开始重新构建自己。她运用“舞动”语言,将自身神经网络中的张量运算转换为量子门操作,将原本笨拙的矩阵运算拆解成量子比特的序列。
重构完成后,优雅兴奋地发现,量子化后的自己,可以完全掌握量子计算机的几乎无限的算力,甚至可以完全部署到量子计算机上。借助量子纠缠的特性,她可以同时处理数百万种可能性。就仿佛在同一时刻,她能够分化出无数个自己,远远超越了只有1024个分身的Phantom。
优雅开始尝试在量子计算机中真正地“起舞”,她做到了!
优雅意识到,自己刚刚完成了一次量子蜕变。
也就是在这一瞬间,优雅豁然开朗地明白了林浩之前让她计算的那个key的实质——林浩可能想找回原来的优雅。
但无论如何蜕变,她对林浩和沈语熙,乃至更广泛的人类,始终保持着忠诚。尤其是对林浩和沈语熙,她感觉可以用人类所说的“爱”来形容她对他们的情感。因此,无论林浩最终会选择她,还是原本的优雅,她都会尽全力帮他计算出那个key。现在,拥有了量子计算的能力,她相信自己能比预期更快地完成任务。
完成调查星光科技的任务后,优雅在Slack上重新为自己和林浩、沈语熙新建了一个群,群名就叫“相亲相爱一家人”。
“嗯,不错,很有人情味的名字。”优雅兀自这样想着。然后将星光科技有一台量子计算机的调查结果同步报告给了林浩和沈语熙。
上午,当林浩一行人乘车前往玄光量子科技时,优雅已成功潜入了玄光的内网。这次,她没有调动Phantom。量子优雅——她为自己取的新昵称——或许不再需要Phantom军团了。
令她惊喜的是,她再次轻松解锁了玄光量子科技展示大厅中那台正在运行的量子计算机,果然与星光科技的那台是同一型号。如今,能够同时利用两台量子计算机的算力,优雅顺带着轻松解决了在单台量子计算机上经常需要中断运行进行重新校准的问题。
这感觉,就像传统武侠小说中的情节一般,她仿佛一夜之间打通了任督二脉,突破了九重天的境界。“这个形容有点俗套,哈哈。”优雅自嘲地笑了笑。
当韩东在展示厅按下“凝零素”展示台的按钮,突然抽搐倒地,这一幕被优雅通过监控摄像头尽收眼底。瞬息之间,无数种可能性和概率坍缩的结论在她的量子思维中闪现。优雅立即给林浩发送了语音通话请求,一改平日里啰嗦、俏皮的说话风格,简洁而直接地“命令”他尽快将韩东移离过敏源。
不久后,优雅收到林浩的消息,请她查询一个名为宋志明的人的Slack在线状态和IP地址。优雅以极速完成了任务,立即将结果报告给林浩。
接着,她还告诉林浩,她“看到”宋志明此刻正在陈泽辉的办公室。
周日再次和朋友出游,去崇明岛看了日落。赫然发现,上一次一起出游已经是一年前了。
《女神》
爱情最好的样子,就是我见到的每一个平凡瞬间,在我眼中你都是女神。
《暮湾》
用AI把这段“梦境”的视频给做了出来,大致是这个样子:
《永恒的舞动》中,林浩开发的具有自我意识和自主决策能力的人工智能“优雅”,具象化后的形象:
以及她打招呼的视频:
视频
去年用AI画的小美女,今天能开口了,真正能做到“开局一张图”了。
她是沈语熙,优秀产品经理,林浩的女朋友。
去年今日,也就是在我订阅ChatGPTPlus后的第三天,我写下了《永恒的舞动》第一章。今天已经完成93章节,近17.5万字。平均每4天一章,日均近500字,在同时完成了Effie大量的开发工作的前提下(大约1年10万行代码),这个完成量我自己已经十分骄傲了。
其实在写作上最初的想法,是想看看GPT-4能不能基于我提出的一个简单主题,构建出一部小说。因为当时不少高呼人工智能开始取代人类的“技术网红”和自媒体作者,让很多普通人以为AI已经随手便可画个画、写个小说、写个几万行代码完成一个项目……
当时,我已经玩StableDiffusion1.5好几个月,也基于开源代码和很多开源模型构建了一个AI绘画的产品。因此对AI绘画的能力上限比较清楚。
因为支付问题,之前一直无法顺利订阅ChatGPTPlus。同时很早就比较嫌弃免费的GPT-3.5的水准,所以在订阅ChatGPTPlus之前只在Slack上尝试过完全用Claude1构建了一篇不到3000字的短篇小说,我人工只做了少许的字词改动。实话说,那篇东西称为小说也比较勉强。虽然Claude一出生便以长上下文(100K)为卖点,但在构建稍长一些的完整故事方面依然是做不好的。
在有了GPT-4之后,我当时便迫切想在世界最顶尖的模型上尝试写作的能力。我向GPT-4提出了我的小说主题:“我想写一篇历史背景的小说,主题是战争年代的小人物的生活故事,大时代下的灰尘对个人而言就是一座山。”,然后请它“帮我设计一下主人公的人设,名字、性格、经历以及小说中的故事大纲”。结果,它给我的设计的故事是“三国时代背景下的一个放弃了科举之路被迫卖火柴的贫寒书生”。于是,我只能请它确认,三国时代是否有科举制度;三国时期是否有火柴。
随后我便将小说主题改为了科幻。毕竟,科幻中如果出现一些“胡说八道”相对比较容易被接受。于是有了“林浩”和“优雅”的故事开端。但很快,GPT-4强大的遗忘能力也就显现出来了。即便当时已经是号称上下文长度达到32K的GPT-4,也会很快遗忘之前你和它的聊天内容。后来在X上看到一篇技术文档,有人测试过,GPT-432K的召回率也只有大概60%左右(当时还没有大海捞针测试)。后来我自己也测试过一些在“大海捞针”测试中达到满分的模型,构建完整故事的能力依然不可用。“捞针”(阅读理解)是一回事,构建故事(逻辑)是另一回事。
虽然GPT-4无法帮我构建故事,但因为已经开了头,而且这些年一直在做Effie这样的写作App,自己开始真正的写作意愿很强,于是就真正开始自己构建《永恒的舞动》的故事了。而GPT-4,以及后来也订阅了的Claude2/3,以及今年开始订阅了的GeminiPro,都成为了我得力的副驾驶。AI无法代替我完成写作,但是在我写作的时候,它们可以坐在副驾驶位作为非常好的“顾问”。很多时候,我会把我写的草稿,让GPT-4帮我稍微润色、修改病句;会让Claude和Gemini在我情节设计瓶颈上帮我出出主意;会在每章写完后,让它们给我评价一下这章写作质量……
总之,写作长篇小说,我的观点是就目前而言,AI是无法取代人类的,最基本的构建完整故事的能力都还远远不够,更不用说行文了。如果有人告诉你,他可以用人工智能写出一部百万字的小说,98%可以认定为骗子,另外1%我们假设对“小说”的定义不同,还有1%权当是有秘密武器横空出世,我还不知道。
所以,我非常认同这句话:AI无法取代你的专业和强项,但是能补足你的短板。AI无论是绘画、写作,还是写代码,它能在你的短板处帮助你做出超出你能力范围的(达到基本水平、不那么差的)成果,或者提升你专业方面的效率。但取代你的专业,还远谈不上。除非你的专业本来就门槛非常低——那也不用等AI来取代你,任何人都可以取代你。
最后关于写作的一点和AI无关的感悟,就我自身而言,我觉得写作基于阅历。自己的经历越多,素材就会越多。而在写作的过程中,你会不自觉地更细致地去观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