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文明联盟广东站

“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是由中国文明网组织开展的群众性先进典型学习宣传活动。根据活动安排,经推荐、审核、评议等程序,拟推荐山林等12名同志作为2022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广东省候选人。为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现将候选人名单及事迹予以公示。

附件

1:2022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广东省候选人名单

2:2022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广东省候选人事迹

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2022年8月31日

附件1

2022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广东省候选人名单

1.山林广东省韶关市交通运输局三级主办

2.邱燕琴广东省潮州市枫溪区长美一村幼儿园幼师

3.黄彩逢广东省汕头市福利彩票发行中心第44040343号福利彩票投注站负责人

4.张倩昕广东省盲人协会秘书长

5.林观全广东省中山市古镇镇冈南村委会治保员

6.张兰香广东省惠州市护苗培智学校校长

7.岑奕浩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白沙街道居民

8.邹艳玲广东省路桥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厨工

9.李天旺广东省肇庆市中心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

10.郑昊扬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学生

11.唐磊鑫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区新凤街消防救援站四级消防士

12.王秀甜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沙湾街道志秀(奶牛皇后)甜品店店长

附件2

2022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榜”广东省候选人事迹

26年无偿献血身残志坚诠释党员初心

一、无偿献血已成生活习惯

山林自1996年第1次无偿献血至今已经有26年,在韶关市献血次数及献血量名列前茅。自2009年加入韶关市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以来,他更是积极参加各种无偿献血宣传和招募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加入无偿献血队伍。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女儿13岁就开始参加无偿献血志愿服务,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无偿献血志愿者。从那以后,女儿也接力传递爱心,开始动员身边同学参加无偿献血活动。山林现年25岁的女儿,无偿献血已经50次,累计实际献血量2万毫升,参加志愿服务时长达2000小时,于2017年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志愿服务五星荣誉奖。除了家人,山林无私的奉献精神及身体力行的付出,也感召了许多同事及朋友一起参加无偿献血和志愿服务。

二、遭逢家庭变故仍坚持献血

三、身残志坚奋战“疫”线

山林患有小儿麻痹症,腿脚行动不便,但他却凡事冲在前线。2020年初当新冠疫情发生,他自2020年正月初一就投入了疫情防控一线,主动请求到人流比较密集的韶关东站联防联控检测点,协助韶关东站出站旅客扫码登记个人信息,每次上岗一干就是八个小时,甚至忘记了自己腿脚不方便。领导考虑到他自身有残疾、家中妻子情况又不乐观,还要承担艰巨的防控任务,多次建议他休息、不安排他上凌晨夜班,可都被他婉言谢绝,他承诺“照顾好妻子和防控工作两不误”。他说:防控一线工作虽然危险而辛苦,但作为一名党员和党员志愿者,我责无旁贷必须冲锋在前。

95后女孩照顾患病养父母回报养育之情

邱燕琴,女,1997年2月生,广东省潮州市枫溪区长美一村幼儿园幼师。邱燕琴自幼被养父收留并抚养长大。2019年,养父被诊断患有肝硬化,之后病情反复,四度住院。家中还有一位患有精神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养母,她每天往返于医院和家中,照顾两个老人。养父病逝后,她婉言谢绝旁人将养母送去福利院的建议,坚持自己照顾。面对生活种种磨难,她从未退缩,一肩挑起家庭重担,以无微不至的照顾回报养育之恩。邱燕琴荣获“广东好人”称号。

一、坎坷命运造就孝心养女

孝顺父母,说起来很容易,可对邱燕琴来说却不容易。邱燕琴的命运从一开始就注定是坎坷的,她出生之时便被亲生父母遗弃在路边,是养父收留并抚养她长大,给了她一个家。年迈的养父独自一人照顾着患有精神疾病的妻子及年幼的邱燕琴。邱燕琴从小就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并暗暗下定决心,长大后要尽自己的能力照顾好父母,为他们养老送终。

二、擦干眼泪守着一线希望

2019年5月,邱燕琴的养父被诊断患有肝硬化,需要住院治疗。因家中还有生活不能自理的养母,邱燕琴每天都要医院、家里两头跑。经过一个月的治疗,养父的病情趋于稳定,顺利出院。不料没过几个月,便因发高热第二次住院,此时养父变得很容易发脾气,尽管觉得委屈,但她依旧坚持悉心照料,盼着他快些好起来。可养父却抵不住病痛折磨第三次住院,医生告诉她,这种情况治疗意义不大。

邱燕琴哭着跟医生说:“我不想放弃我的父亲。”为了满足养父身体所需营养,她用牛奶、鸡蛋、蔬菜等调配出多种流食给他吃,买些他喜欢的吃食哄着他吃。邱燕琴经常偷偷流泪,早晨醒来枕巾湿了一大片,但无论多么困难,只要有一线希望,她都不愿放弃。她说:“小时候是父亲一手拉扯我长大,为我洗衣做饭,给我了家的温暖,那时候,我是父母的全部。现在,对我而言,父母就是我的全部,他们能好好地活着,就是我最大的满足。”

三、无怨无悔与养母相依为命

2020年2月,养父第四次住院,半个月后神志彻底不清醒。但邱燕琴依旧没有放弃,尽管没有血缘关系,她还是尽全力去照顾养父,给他擦身子、喂水,抱他起来上厕所,希望他能快点清醒起来。但事与愿违,养父于2020年3月去世。养父的离世对她的打击很大,但悲痛之余,邱燕琴告诉自己还有人需要她照顾,要振作起来。邱燕琴的养母于2018年被确诊患有二型糖尿病,2020年又因为低血糖进医院调养,在此期间,邱燕琴都全程照顾好、陪伴着养母。旁人建议她将养母送去福利院,但她表示,养母没有自理能力,她是最熟悉养母的人,只有她才能给予养母最好的照料。就这样,邱燕琴一如既往地为养母准备一日三餐、换洗衣物、擦拭身子,日复一日延续着单位家庭两头跑的忙碌生活。

福彩站主诚信归还500万不记名中奖彩票

一、诚信经营,585万大奖物归原主

2021年2月22日下午,黄彩逢正在里屋休息,突然女儿匆匆忙忙跑进屋里说道:“妈,有张彩票中大奖了!”经过仔细地查找与核对,黄彩逢确认这张中了585万大奖的彩票正是早些时候来店里买彩票的牛先生的。当时他接母亲出院回家,路上经过黄彩逢的投注站时,购入了几百元的彩票,连同此前购买的一大叠彩票,一并委托黄彩逢帮忙兑奖。

对于这样的诚信行为,投注站的老顾客都不意外。肖伯经常让黄彩逢代买彩票,他说:“我在彩逢这里买了五六年彩票了,她为人很实在,我们信得过!”黄彩逢归还巨额彩票的事情传开后,有很多彩民慕名到她的站点购买彩票。对于黄彩逢的诚信之举,一些彩民开玩笑说她“傻”,但黄彩逢淡淡地说:“作为一位彩票投注站经营者,一定要讲诚信,非分之财不能贪一分一毫。”

二、用心服务,热情周到赢得街坊信任

2009年,黄彩逢开始经营福利彩票投注站。作为单身母亲的她,凭一己之力把两个年幼的孩子养育成人。于她而言,福彩投注站不仅是筹集公益金的一线窗口,更是为她和儿女遮风挡雨的一处港湾。多年来,她早早开门,迟迟休息,披星戴月为彩民提供悉心专业服务。

多年来,黄彩逢坚持专营彩票投注站,为彩民提供专业服务,她的好口碑已在周边传开。彩票有价,诚信无价,黄彩逢以实际行动诠释了诚实守信的中华传统美德。

视障姑娘为“同行者”打开一扇窗

张倩昕,女,1992年1月生,中共党员,广东省盲人协会秘书长,广州市融爱社会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理事长。张倩昕刚出生就患有严重的视力残疾,但她坚持学习,成为广东首位视障研究生。毕业后,她专注于助残事业,开展视障人士手机电脑技能培训、生活技能辅导、帮帮看家、残疾人就业培训等志愿服务活动,从受助者转变成助残者,努力推动助残事业专业化发展。张倩昕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广东省自强模范”“广东好人”等称号。

一、以恒心显担当,让壮志在学海中展现

二、以初心践使命,让真知在实践中升华

三、以爱心展忠诚,让党徽在奉献中闪耀

为了让视障人士更好地融入社会,她组织开展手机电脑技能培训、生活技能辅导、盲童家属培训……并努力拓展盲人按摩、互联网+就业、咖啡师等就业培训,支持近百名视障伙伴就业创业,努力帮主视障群体发现自我、提升能力、融入社会。“因为我是一名党员,刚好我也是视觉障碍人群的一员”。当问及张倩昕同志是什么力量让她坚持非盈利性组织这么久,她微笑着回答了这句话。她用自己“刚好”的身体情况与“刚好”的人生经历搭建起了助残平台,帮助更多“同行者”打开一扇窗。

治保员不顾安危奋力营救落水女子

林观全,男,1975年7月生,广东省中山市古镇镇冈南村委会治保员。2021年7月4日晚上9点,林观全在江滨公园一带进行巡逻,突然听到群众呼叫,发现有人落水,他马上让同事拨打119和120,自己不顾生命危险跳下水流湍急的西江。夜里视线不佳且水深难测,他游至落水者身旁,潜入水下,奋力将其托出水面,向岸边游去,最后与众人合力将落水者营救上岸,并送到医院救治,最终脱离危险。林观全荣获“2广东好人”称号。

一、巡逻期间突遇落水者

二、不惧危险奋力施救

值得庆幸的是,当时落水者离岸边不到10米远,但夜晚光线、视线均不佳且西江水深难测,下水营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林观全很快游至落水者身旁,发现落水者是一名30多岁的中年女子,该女子一直在水中扑腾挣扎,此时已经明显体力不支。他潜入水下,奋力把落水女子托出水面,带着女子向岸边游去。两人到达岸边的时候,消防人员也已经赶到现场,林观全用消防人员抛下的救援绳绑在女子身上,在消防人员配合下将该女子营救上岸,由救护车送到古镇医院进行救治。他此刻全身湿透,气喘吁吁,在消防员的帮助下才爬上岸。该落水女子因抢救及时,脱离生命危险,避免了一场人间悲剧。

爱心教师创办特殊学校

服务上万名孤独症儿童

张兰香,女,1965你那12月生,中共党员,广东省惠州市护苗培智学校校长。张兰香原是惠州市一位民营企业家,一次偶然机会,她接触了孤独症儿童群体,于是毅然决定放弃自己原有事业,创办一所专为孤独症儿童服务的机构——惠州市护苗培智学校。自此,张兰香以提供孤独症儿童康复服务为起点,满怀着强烈的责任感,以满腔的热心、爱心、耐心、诚心投身于广东省精神残疾人事业当中。张兰香荣获“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广东好人”等称号。

一、开拓创新,做孤独症康复事业开荒牛

张兰香于2003年创办惠州市护苗培智学校。护苗学校开办至今,累计服务孤独症儿童1.2万人次以上,培训孤独症儿童家长1.2万余人次,培训全省各地骨干与基础孤独症康复教师近5000人次,培训惠州市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及志愿者1万余人次。在张兰香的带领下,护苗重视“尊重差异、适应差异、利用差异”的个别化教育,使大部分孤独症孩子接受教育后走出孤独,回归主流幼儿园接受融合教育、回归主流学校就读;更有部分孩子在某些领域如音乐、美术、数学、英语等有突出表现,康复训练效果得到了家长及社会的广泛认可。

二、默默奉献,俯首甘为精神残疾群体孺子牛

张兰香还担任中国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孤独症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广东省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她深知各级精协是精神病患群体的“娘家人”,是精神病患群体寻求政策帮助的最佳选择;依托各级精协的有力平台,可以服务更多精神残疾人。为了让广东省精障残疾人走出家门,融入社会,张兰香与广东省精协团队举办了“首届全国精残运动会”“广东省精残运动会”,还带领精障人员走进大湾区,参加澳门、香港等融合活动,使湾区内的精神康复者团体相互交流、增进友谊,共同参与和推动康复事业,加深彼此联结和合作,努力推广残健社区共融的氛围。

三、与爱同行,以老黄牛精神支持残疾人公益

张兰香心系残疾人群体,时刻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大力开展精残人员助学、助困、助医、助业的帮扶活动。她不畏艰苦,多次下乡调研,到贫困地区进行扶贫助学慰问活动,为了确保资助活动的公平公正,她带队到每一位贫困残疾人家庭,深入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基本收入、致贫原因。她对残疾人朋友的困难做到“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为残疾人着想,及时为残疾人解决实际困难,得到他们的信任,真正成为“知心人”和“贴心人”。

对自己从事的事业,张兰香说:“残疾人工作是一项艰难的,平凡的,意义重大的工作,我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辜负领导和广大残疾人对自己的信任,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为残疾朋友办更多的好事和实事,共同帮助残疾朋友过上幸福快乐有尊严的生活!”

照顾一家四口残疾人49年

用爱撑起一片蓝天

岑奕浩,男,1956年7月生,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白沙街道居民。岑奕浩的母亲视力一级残疾,家中老大智力二级残疾,老三肢体四级残疾,老四精神一级残疾,岑奕浩是唯一一个健全人。自父亲去世后,年仅17岁的岑奕浩作为家中唯一的支柱,毅然承担起照顾4个残疾家人的责任,49年来不离不弃、无怨无悔。他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着点点滴滴的亲情故事,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孝老爱亲”,为家人撑起了一片蓝天。岑奕浩荣获“广东好人”称号。

一、17岁就担起了家庭重任,用爱撑起一片蓝天

今年65岁的岑奕浩,是一名普通退休工人。在他的记忆中,小时候兄弟4人和父母当时挤在不足30平米的房屋里,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因为父母久病缠身,他高中毕业那年,一家老小的饮食起居、家中的琐事都压在了他稚嫩的肩膀上,那时他年仅17岁。为了维持家庭生计,给家人们一个好的生活,岑奕浩选择去了江门市某家电公司上班,一开始是当学徒,3年后才转正。为了多挣钱,他经常加班加点,一天到晚要站十几个小时。白天,岑奕浩累得喘不过气来,晚上回到家,还要照顾生病的父母和3个兄弟,生活简直苦不堪言。同时,为了便于照顾家里的残疾母亲和残疾兄弟,他不敢选择离家远的地方工作,他也因此放弃了去顺德发展的大好机会。

二、困境中不离不弃,无怨无悔用情开创一片天地

因为家庭经济负担重,岑奕浩直到32岁才结婚。结婚第二年,患病多年的父亲去世了,母亲因积劳成疾加上伤心过度,导致双目彻底失明。那时候,妻子又生产了,岳父、岳母的身体也不好,经常需要人照顾。从此,岑奕浩肩负起了照顾三个家庭的责任,挣钱养家的重担全部落到了他一个人身上。他除了每天忙于工作,还要在三个家之间来回奔波,照顾好三个家庭的里里外外。

2001年,岑奕浩下岗了。在最困难的时候,他先后到江门各地找过不下10间工厂。最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被一家家具公司的老板看中并留了下来,得到了一份稳定且收入不错的工作。工作安定下来后,他时刻想着多攒一些钱,让家人们过更好的生活。因此,他没日没夜地画机械图,由此眼睛落下了重疾,后来造成左眼视网膜脱落失明,身体也被搞垮了。2020年,母亲生病了。在母亲生命中最后的日子里,老人大小便失禁,神志不清,他每天给母亲喂水喂饭,擦洗身体,倒屎倒尿,换洗床单,用行动诠释了孝义。

49年,一万七千多个日日夜夜,岑奕浩始终守在母亲、兄弟身边,不离不弃,悉心照顾一家人的起居,多少辛酸苦辣,多少风风雨雨,他用坚实的双肩挑起生活的重担,用最朴实的关爱抚慰亲人的愁苦。如今,四个兄弟在政府的帮助下有了归宿的地方,生活上也得到了一定的支持;母亲也在他的多年陪伴下百年归老,孝义两全。

好儿媳照料瘫痪婆婆和重伤丈夫

邹艳玲,女,1979年4月生,广东省路桥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厨工。邹艳玲17年如一日照顾患病卧床、生活无法自理的婆婆,每天重复着喂饭、喂水、洗澡擦身、清洗衣物等繁琐的护理工作,给婆婆无微不至的照顾。在丈夫突遇车祸时,更是不离不弃,扛起家庭重担。日子的艰辛、拮据与不易没有磨灭她对生活的热情,她用坚强与乐观直面困难挑战,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用行动为“孝老爱亲”添上了鲜活的注脚。邹艳玲荣获“广东好人”称号。

一、毫无怨言,悉心照料瘫痪婆婆17年

邹艳玲2000年嫁到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2005年,婆婆就因为中风开始常年卧床,到了2015年更是全身瘫痪。由于丈夫邹会钦常年在广州工作,儿子才上小学,照顾婆婆的重任便落在邹艳玲一个人身上。刚开始,她也不知道该如何护理老人,但是她不辞辛苦,搜集护理知识,还常到卫生院请教护士。为了避免婆婆长出褥疮,邹艳玲时刻注意着,帮她翻身、按摩、擦拭身体,保持皮肤和被褥的清洁、干燥。17年无微不至的悉心照料,让常年卧床的婆婆依然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虽然劳累,但邹艳玲笑着说:“婆婆才60多岁,后面的日子还很长,我想把她照顾得更好一些。”

二、乐观坚强,与丈夫携手共渡难关

三、坚守本心,在困境中涵养传统美德

如今,她和丈夫都在离家较近的揭博高速从事后勤工作。帮厨、传菜、洗碗……尽管都是些简单的体力活,邹艳玲却乐在其中,且格外用心。这让公司员工印象格外深刻:“玲姐非常开朗健谈,每天都目光炯炯、精气十足的,仿佛没有什么能难住她似的。”结婚22年来,邹艳玲和丈夫相濡以沫、风雨同舟,克服了工作和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在病痛、意外、贫困面前,邹艳玲没有退缩,反而用坚强、乐观和孝顺编织出了属于自己的幸福密码。

“候鸟医生”深耕风湿领域27载

救助贫困患者

李天旺,男,1971年1月生,中共党员,广东省肇庆市中心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从医27年,李天旺专注临床研究、科普宣教、志愿服务、慈善公益和下乡帮扶等工作,被业内同行亲切称为风湿界“拼命三郎”“候鸟医生”,让无数疑难杂症、重病无望的风湿病患者找到了希望。李天旺荣获“广东医师奖”、“广东好医生”“广东好人”“广东省岗位学雷锋标兵”等称号。

一、从零开始创建风湿免疫专科

二、医者仁心只为救助风湿病患

他是风湿界的“拼命三郎”,投身志愿服务近10年,组建“春暖志愿服务队”,率队组织病友会、义诊、健康讲座等各类志愿活动超40次,服务群众超5000人次,带领团队成功创建国家级“青年文明号”。李天旺通过组织病友会活动、创作科普宣教视频、主编科普专著、参与电视台和电台科教节目录制等,多角度、多形式进行疾病科普宣教。他在全国最大移动互联网医患交流平台“好大夫在线”上,个人网页访问量超400万,累计帮助超8000名患者,先后获六届“年度好大夫”称号。

2018年,他组织举办广东省首个针对贫困风湿病患者的大型慈善募捐活动,发起“风雨童舟”、“清风暖阳”等多个公益项目,募集善款近100万元,成功资助30余位资金困难的风湿病患者。

三、诚心助力基层风湿病学科建设

听障少年自强不息书写志愿人生

郑昊扬,男,汉族,1993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学生。郑昊扬自小因病发烧而导致导致听力、言语一级残疾并逐渐失聪,需佩带助听器才能与人正常沟通。他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积极参与关爱老人、关爱特殊儿童、无偿献血、疫情防控、疫苗接种、春运服务、探访独居长者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用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青年学子的光荣使命,用无私奉献书写徇烂多彩的志愿人生。郑昊扬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广东省向上向善好青年”“广东好人”称号。

一、自强不息,克服听障考上大学

1993年,郑昊扬出生在恩平市的一个普通家庭。他在两岁半时,因为发烧导致了重度听力障碍。父母带着他辗转四处求医,却也无果。最后医生建议父母,即使失聪,也要尽量训练孩子的说话能力。“一开始非常困难,让他说出一个字都不容易。”郑昊扬的父亲说。直到五六岁时,郑昊扬才勉强说出“爸爸”“妈妈”。即使过程艰难,他的父母也没有放弃,在他们的帮助和郑昊扬自身的努力下,如今他已能够通过面对面看口型,和人进行简单的交流。

由于听力障碍,郑昊扬在成长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困难,但他并没有自暴自弃,反而自立自强,对生活充满向往和乐观。在学习上,他在课堂上只能学到一两成,于是他通过课后请教老师和自学来弥补,付出比常人多几倍的努力。“从小学开始,他每天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做作业,非常自觉,从来不需要我们说。”郑昊扬的父亲说。后来郑昊扬依靠自己的努力勤奋考上专科,2020年,他参加了专插本考试,顺利成为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的全日制本科生。

二、热心公益,传递爱心正能量

郑昊扬用坚强的意志、青春的热血去追求自己的“青年梦、公益梦、中国梦”。当别人在娱乐时,他在埋头苦读;当别人进入梦乡时,他还在孤灯下奋笔疾书。他不待扬鞭自奋蹄的精神,让生命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消防员休假途中勇闯火海救下4名群众

一、探亲途中路遇大火险情一触即发

2022年2月3日,已有一年多未休假回家的揭阳市揭东区新凤街消防救援站消防员唐磊鑫,因奶奶去世向单位申请休假回广西灵山县老家处理丧事。2月5日下午,他路过广西灵山县烟墩镇集镇时,看到一处房屋正不停地往外冒着滚滚浓烟,还有火苗往外窜出,不少居民慌慌张张地奔跑。唐磊鑫感到情况不妙,立马向着火的房子飞奔而去。

发现着火的房子是一处电动车维修店,电动车燃烧后猛烈的火势迅速蔓延开来,浓烟滚滚并且有剧毒。着火处隔壁是一处民宅,里面有4名群众被浓烟困住无法逃出,不远处还有一家烟花爆竹仓库,若不及时扑救大火,引发烟花爆竹仓库爆炸,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后果不堪设想,情况十分危急。

二、职业本能两进火场果断处置解危难

凭着消防员职业的本能,唐磊鑫马上向围观群众亮明身份,组织当地政府人员和民兵开展初期火灾处置。当了解到有4名群众被困时,他顾不上个人安危,冒着有毒浓烟,从上风方向找到安全的救生切入口,迅速冲了进去,先后将被困的4名群众(1名老人、2名青年人、1名婴儿)全部疏散到外部安全区域。

三、见义勇为展风采心系群众获赞誉

唐磊鑫的英勇表现赢来阵阵掌声,在场目睹救火过程的群众纷纷树起大拇指,交口称赞这位优秀的消防“战士”。对此,唐磊鑫表示:“我没觉得这是多大的事情,虽然当时自己是在休假,身上也没有任何保护措施,但作为一名消防员,碰到这种危急情况,那肯定是义不容辞,挺身而出去救火。下次遇见这种情况,我还是会这样去做的。我相信其他战友遇到这种情况也都会这么做。”一句朴实的话语,却道出最真挚的心声。在危难面前,他挺身而出,英勇救火,用行动彰显了见义勇为的深刻内涵,展现了共产党员的时代风采,也诠释出了一名消防员的责任与担当。

甜品店长诚信经营30年

用心做好每一碗甜品

王秀甜,女,1959年4月,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沙湾街道志秀(奶牛皇后)甜品店店长。王秀甜勤劳好学,以诚信为本,坚持选用新鲜优质的水牛奶,采用传统的制作技巧和工艺,用心为顾客做好每一碗甜品。她从养殖两头奶牛起步,成立沙湾水牛奶妇女经济合作社,推动奶牛饲养向规范化、科学化发展,带领村民共同致富,成为远近闻名“勤劳创业、带头致富”的成功典范。王秀甜荣获“全国农村科技致富女能手”“全国劳动模范”“广东好人”“广东省劳动模范”等称号。

一、从两头奶牛起步科学养牛保障食品安全

坐落在沙湾古镇的奶牛皇后甜品店,是到沙湾古镇游玩的游客必去的场所之一。王秀甜就是这间甜品店的主理人,大家亲切地称她为“甜姐”。1982年,王秀甜为养家糊口,用家里仅有的积蓄买下两头奶牛饲养,开始了人生的首次创业。1998年,她建起占地500多平方米的奶牛养殖场,一跃成为村中的养殖大户。

在生产经营中,王秀甜深知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在沙湾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其丈夫远赴国外学习奶牛养殖的先进技术;除了按时给奶牛体检和对牛奶进行检测外,夫妻俩还专门向兽医学习治疗牛疾病的知识,掌控奶牛的健康状况,保证牛奶安全。如今,她养殖的奶牛多达200头,产品也被国家农业部认证为“绿色有机农产品”。创业成功后,王秀甜带领村民共同致富,成立沙湾水牛奶妇女经济合作社,推动饲养奶牛向规范化、科学化发展,使沙湾水牛奶养殖业成为远近闻名的特色农业产业。

二、一碗甜品扬名诚信经营打造美食名片

王秀甜一直有一个愿望,就是要把“沙湾水牛奶传统小食”发扬光大。2011年12月,在沙湾古镇中心地段,王秀甜的沙湾志秀(奶牛皇后)甜品店开门营业,自产自销制作、经营各类沙湾水牛奶传统小食。她坚持讲诚信、保质量的宗旨,连锁甜品店产品全部由总店配送,坚决不卖隔夜甜品,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传统地道的工艺手法,创新创造出30多种甜品款式。

甜品店的“奶牛皇后特产礼包”、“姜埋奶”等特色产品则被评为“广州十大手信”、中国餐博会“金牌名小吃”,志秀(奶牛皇后)甜品店成为了沙湾古镇甜品美食宣传的一张亮丽的名片。王秀甜本人也被命名为“广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沙湾水牛奶传统小食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

三、传承非遗文化参与公益慈善回馈社会

作为非遗传承人的王秀甜,希望让沙湾水牛奶小食被更多年轻的“新广州人”喜爱。2020年7月,她应邀进驻广州天河太古汇超级文和友,开出10年来的第一家分店。这是“沙湾奶牛皇后”第一次走出沙湾,吸引了不少年轻食客的光顾。王秀甜还致力于培养沙湾水牛奶传统小食制作技艺的非遗传承人,自2018年起,已培养了2000余人。

创业致富成功后,王秀甜不忘社会责任,她多次参加结对帮扶活动,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2020年疫情期间,王秀甜在企业面临困难的情况下,不仅坚持不裁员、不降薪,还针对疫情期间员工不方便回家吃饭的情况给全体员工包吃,减轻他们的生活压力。“做好自己,做好产品,让食客吃得放心。”是王秀甜一直以来坚守的经营理念,她以诚信为本,养好一头牛,做好一碗甜品,传承好一门手艺,发扬好一种非遗文化。

THE END
1.福建福彩网六、兑奖期限: 本期兑奖截止日为 2025年01月25日,逾期未兑奖视为弃奖,弃奖奖金纳入彩票公益金。根据《彩票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彩票市场休市安排公告等相关规定,兑奖截止日在国家法定节假日或彩票市场休市期间等的,兑奖截止日相应顺延,具体以福利彩票机构发布信息为准。 福建省福利彩票发行中心2024年11月26日 https://m.fjcp.cn/kjgg.php?type=fc3d&term=2024317
2.一个篮球加一个红球,双色球中三个红球多少钱一球场,众生戏;一彩票,谁是赢家?这不是篮球的场地,也不是摇奖的时刻,而是你在等着梦一夜成真的时分。这一秒钟,可能你正看着电视屏幕上的摇奖机转动,突然,心跳开始加速,因为你也许正拥有那个“一个篮球加一个红球,双色球中三个红球多少钱”的谜底。 http://www.lqmt8.com/lanqiu/46030.html
3.双色球10个号中3加1奖多少钱双色球双色球10个号中3加1奖多少钱 双色球10个号中3加1奖多少钱,接下来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国福利彩票双色球的更多玩法及双色球的专家资讯推荐方案。 双色球精选https://vipc.cn/tags/shuangseqiu10gehaozhong3jia1jiangduoshaoqian
4.3*4平方电缆线必看34条小知识19、福彩3D买和值多少钱一注 中国福利彩票3D2元一注具体投注方法第六条3D是指以三个号码排列或组合为一注进行单式投注,投注号码由000-999组成。 20、2020连续三年亏损退市新规 退市整理期减少至15个交易日。连续20个交易日股票面值低于1元;连续20个交易日市值低于3亿元。信息披露和规范运作存在重大缺陷。 https://www.haoluoyi.com/dldq/9513/
5.福彩双色球六等奖多少钱近日,记者从中国福利彩票发行管理中心获悉,经过财政部批准,中彩中心决定从2009年1月1日起对双色球彩票的高等奖派奖规则做出部分调整,调整后的双色球一等奖单注奖金最高奖额可达1000万元。 根据财政部《关于调整中国福利彩票双色球游戏规则等有关事项的通知》(财办综[2008]81号),此次双色球游戏规则的调整内容为将原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1207/07/86920_518443608.shtml
6.中国福利彩票1986年12月20日,经国务院第128次常务会议讨论,批复了民政部《关于开展社会福利有奖募捐活动的请示》,同意由民政部组织“中国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券发行中心”,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有奖募捐活动.1987年6月3日,中国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委员会在北京成立。1987年7月27日,第一批价格为1元的福利彩票博彩在河北省石家庄市销售,标https://baike.sogou.com/v468325.htm
7.现在开彩票店大概压多少钱?(五)彩票发行机构、彩票销售机构规定的其他条件。 《彩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四条 签订彩票代销合同后,彩票发行机构、彩票销售机构应当向彩票代销者发放彩票代销证。福利彩票代销证、体育彩票代销证的格式分别由福利彩票发行机构、体育彩票发行机构制定。彩票代销证应当置于彩票销售场所的显著位置。彩票代销证是彩票代销https://wap.findlaw.cn/wenda/q_40626289.html
8.中国福利彩票“PK拾”北京市游戏规则第一条 根据财政部颁发的《彩票发行与销售暂行管理规定》( 财综 [2002]13 号)及中国福利彩票发行中心颁发的《中国福利彩票发行规则》等管理规定, 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 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中国福利彩票“PK拾” 游戏, 简称“PK拾”,由中国福利彩票发行管理中心( 以下简称“ 中福彩中心”) 统一发行, 由北京市https://cp.zgzcw.com/help/rules/m/content_19.shtml
9.双色球彩种服务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亿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https://www.zhcw.com/ss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