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一个“刷脸支付”软件,就能返利,充值成为会员,还能躺着赚钱,这看似一本万利的好事,让不少中老年人纷纷掏出自己的养老钱加入成为会员。然而,上海警方侦查后却发现,这款拥有全国40多万会员的软件,只是犯罪团伙实施传销骗局的一个幌子。
01“强大的软件”
声称“既能刷脸支付,又有数字人民币”
孙先生是上海一家企业的退休职工。一年多前,朋友告诉他,上海有一家科技公司最新研发了一款“刷脸支付”软件,只要消费就可以返利。充值成为会员,还可以优先加入这家公司主推的数字人民币推广计划,坐享各种红利。
朋友告诉他,自己下载这款软件后,不仅信用卡额度可以从两万元提到八万元,而且只要支付很少的手续费,信用卡里的钱就能随提随用,甚至每个月还不用自己花钱还卡。
孙先生:(对方说)今后发行数字人民币的信用卡,原来信用卡就淘汰了。它还给你增加四倍额度,你原来两万元,现在给你八万元,前景蛮好的。这对我们用信用卡的人很有诱惑力。
02“入会有层级”
能给信用卡“扩容”“套现”是吸引点
朋友还告诉他,将来软件一旦投入市场,客户每通过软件完成一笔交易,他还有万分之三的额外提成。可谓是“天天有收益”“日日现金流”。
谨慎的孙先生提出要去公司总部实地考察一下再做决定,朋友当即发来了这家公司的位置信息。
随后,对方给了他一张所谓的晋升制度表,工作人员告诉孙先生,目前公司主推六个层级,每个层级的入会费不同,日后收益的金额也就不同。在他们现有的层级中,最高是运营中心层级,入会费是25万元。虽然收费高,但回报率也很高,可以达到75%。
思虑再三,孙先生决定,直接从钻石层级入会。现场交纳988.8元后,双方签订了一份运营代理协议。
03“快速退款”
警方顺藤摸瓜发现传销足迹
2022年1月,上海警方在工作中发现,有老人声称被一公司研发的软件诈骗四万多元,但奇怪的是,老人前脚还在讨要说法,后脚便突然拿到了四万多元的退款。
警方表示,老人在被“蛊惑”后,凑了46000元,打算“升级”赚更多钱。但当老人在朋友聚会中反复推荐该App无果后,觉得自己的钱投下去是赚不回来了。
感觉被骗的王女士多次向这家公司讨要钱款,均遭到拒绝。可奇怪的是,就在她前往公司讨要说法时,对方却突然提出要当场退款并催促她尽快离开。
上海市公安局杨浦分局经侦支队副支队长黄亮:当时我们就觉得,她反映的情况并不是普通投资的被害人,把会员分成了等级,交纳会员费,然后又鼓励发展下线的会员,她有可能是一个传销的参与人。
警方介绍,该App把自己包装成一个合规的投资理财平台,使用数字货币等概念,但其实并没有支付牌照。所谓的合作公司、银行,本质上和他们没有任何合作。所有内容都是虚构的。
上海警方历时一个月,终于梳理出了这个犯罪团伙的资金流水10万余条,数据500万余条,一个隐藏在数据背后的犯罪脉络渐渐浮出水面。
在排查数据时民警还发现,这个犯罪团伙为了逃避打击,还对传统传销中的收益模式进行了改装。但是不管犯罪嫌疑人如何狡猾,却始终还是以拉人头、收入门费这样的老套路哄骗广大中老年人。
04“紧跟时事”
偷换政策概念专坑中老年人
弄清犯罪团伙的内部层级后,警方对其中的人员信息进行了逐一核查。通过分析研判,民警从中梳理出了以曹某为首的16名骨干成员。这些人员中,涉及犯罪团伙内部的高层人员、财务人员、运营人员以及研发人员。
2022年9月,上海警方组织警力分赴全国各地开展抓捕行动,一举抓获了以曹某为首的16名骨干成员,查处从事传销犯罪的总部及分部5个。
犯罪嫌疑人到案后,如实供述了自己以推广“刷脸支付”为幌子,诱骗中老年人交纳会员费,并层层发展下线充值,进而实施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犯罪的事实。
上海市公安局杨浦分局经侦支队金融犯罪侦查队民警金力:由于老板自己年纪也比较大,他们针对中老年人设置App时,就把门槛放低。当老年群体抱着试试看态度下载,再推荐给别人,就已经成为他们当中的一环了。
相比传统线下传销,网络传销活动传播速度更快,影响范围更广,隐蔽性更强。近年来,传销骗局不断更换外衣,还会借以“资本运作、消费返利、推荐奖”等当由头。警方提示,生活中如果遇到收取入门费、拉人头、复式计酬的所谓低投入高回报项目,一定要擦亮眼睛,提防落入传销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