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一本好书,就好像点亮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进的方向。
光明区图书馆“挑战未知·阅见更美的自己”盲选读书活动上线后受到了许多读者朋友的喜爱,小伙伴们纷纷报名投稿读后感,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
阅读组
01《贫穷的本质》
@毛华程
读后感
根源上防止贫穷恶性循环;
信息驳杂时代容易错信错选,增长学识可做出有利自身的选择,获得高薪资待遇。
二、使用金钱脱贫:
2)经过学习你会懂得如何花钱及如何让钱赚钱
综上是方法,重要的是有一颗脱贫变富的心!
好书推荐
READING
点击封面阅读
《贫穷的本质》
作者:(印度)阿比吉特·班纳吉
(法)埃斯特·迪弗洛
▲向上滑动阅览
书籍简介:他们曾被说成是白人的负担,是弱国劣政的牺牲者。他们是最底层的10亿人,生活在每天0.99美元的贫困线之下。数万亿美元的援助未能救他们于水火之中,他们,依然深陷贫穷的陷阱,前路不明……5年以来,为了弄清为什么会贫穷,贫穷又会导致哪些特定问题,从而不断让穷人陷入无法逃离“贫穷陷阱”的怪圈,两位作者深入五大洲多个国家的穷人世界,调查贫困人群最集中的18个国家和地区,从穷人的日常生活、教育、健康、创业、援助、政府、NGO等生活的多个方面,探寻贫穷真正的根源。同时,本书也对关于贫穷的一些流行观点进行了反思,比如援助越多穷人的依赖性越强,外部援助不起作用等等。他们指出,多年来的扶贫政策大都以失败而告终,原因就在于人们对于贫穷的理解不够深刻,好钢没有用在刀刃上。他们通过大量的实例,提出了一些实用性较强的建议,寻找那些经得起检验的扶贫方案,为政策制定者、慈善家、政治家及所有希望天下脱贫的人提供了重要指导。
02《幸福之路》
@李丹
幸福不在远方,就在你身旁。读了大师罗素的幸福课,有种“守得云开见红日,拨开云雾见月明”的惊喜。生活上的焦虑,工作上的疲倦,精神上的矛盾似乎都有了解决之道。“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以下几点幸福的秘诀,让我感触特别深。
一、“一个人的兴趣越广泛,他拥有的快乐机会越多”。我小时候没有参加过兴趣班,主要的精力都用在了阅读和写作等不耗费金钱的事情上,但也因着这个爱好,有情绪需要表达,就诉诸于笔端。文字给我带来的快乐,可以说比物质上获得的快乐更多。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绘画时的自由自在,运动时的酣畅淋漓,都成为了我舒缓焦虑,消除疲倦的最佳途径。
三、“根本的幸福最有赖于对人和物的友善关怀。”年少的轻狂随着岁月流逝,岁月给我最好的礼物就是对待万事万物都友善的情怀。一花一木,一草一物皆有情,于是,心更宽容。在这宽容当中,生活中的发生的或幸或不幸的事情,都能够接受和理解,这便是幸福的源泉吧!
《幸福之路》
作者:(英)罗素
书籍简介:《幸福之路》是一本写给普通人的生活哲理小书。罗素以浅白而深刻的文字,分析了我们不幸福的原因,并告诉我们如何走上幸福之路。不阐述高深哲理,不做枯燥说教,罗素只是将一些经由他自己的经验和观察证实过的通情达理的意见归纳起来,制作出一张献给读者的幸福良方:山珍海味间的觥筹交错、端坐于名车招摇过市都无法带来幸福,只有摒弃自我中心,努力地增加兴趣爱好,提升个人心理素质,积极融入社会生活,才能收获真正的幸福。希望现代社会无数在压力与焦虑中挣扎的男男女女,能够在此找到解脱之法,读懂生活、读懂自己,并且凭着适当的努力握住其实近在咫尺的幸福。
03《百万英镑》
@黄宇
在这本书中,我深刻地看到了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们对金钱的崇尚与追逐。买衣服从嗤之以鼻地拿了一套寒酸衣服打发到量身定做人人追捧,这个过程的转变只需要拿出一张百万英镑的支票,可笑又值得人去深思。
经济人的假设表明人是追逐经济利益最大化的个体,尽管书中的绝大部分人物印证了这个假设,但是我们不能忽视主人公人性中存在着的非逐利的因子,比如说诚实的美好品质。看到自己拿到的是大额支票,主人公坐立难安,原路返回去找两位富翁,想要归还支票。
主人公这种难能可贵的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有的人为了金钱不择手段,把美好品质丢了,漫长岁月中也只剩空虚,更有甚者自食其果,锒铛入狱。因此,比起拜金更重要的是让自己成为拥有美好品质的人。在疫情肆虐的今天,我们隔着屏幕看到,每一个支援者以自身为中心,原本素不相识的人,通过支援行为发生了联系,对病患对医护人员对身边所有需要帮助的人产生了不可磨灭的积极影响。一位病人出院后对救治他的医生说了一句话“我能看看你的脸吗?”让人为之动容,有的人值得一辈子去铭记。在我们生存的这片广阔土地中孕育了太多美好品质,让我们在艰难时刻也感到安心。这些美好品质是百万英镑也不能衡量的,希望世人都可以在能力所及不留余力地去帮助他人,成就更好的自己,更好的社会。
《百万英镑》
作者:(美)马克·吐温
04《自卑与超越》
@王银川
经济收入决定家庭地位?
书中说:一个家庭不应该过分强调金钱,或把金钱当作争执的题材。女人通常不外出挣钱,因此她们对金钱大多比丈夫敏感。无论妻子对支持家庭的经济是否出过一臂之力,如果家庭生活是真正和谐的,那么由谁赚钱养家或谁来来承担做家务,都不应成为问题。
在明白这个道理后,作为一名半“全职”妈妈,要说服自己相信:男女是平等得,应该被赋予发展潜能得机会,整理家务是女性得一大贡献,整理家务并不是男人不做得下贱工作。
现在的我虽然收入不高,但是我为孩子、为家庭做出巨大贡献,不能自己低看自己。做早餐、做家务、给孩子洗衣服、带孩子看病等,是我为家庭做出得努力,分工不同而已,不应该觉得是因为没有老公的工资高,而做出得补偿行为,也不能抱怨埋怨老公工作忙,做家务少。以前得观念要改变,要改变家人对传统分工的看法,首先摒弃自己错误的想法,并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实践。
明白道理认真观察后,我发现老公经常在我睡觉后,给孩子洗衣服奶瓶,给我洗内衣裤、涂过敏药,下班回来专心带娃等。这些让人感动的“琐碎”的事越来越多。
不知道是以前就有但是我没发现,还是从我自己转变观念才开始的呢?不过,不管怎样这都是更好的开始!
《自卑与超越》
作者:(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书籍简介:本书是现代社会人类必读的个体心理学经典。作者阿尔弗雷德·阿德勒通过深入剖析与研究每个人生命中的一系列自卑/不足情结,提供了克服自卑心理,从而化自卑为动力、追求优越、实现个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全书立足于个体心理学观点,从教育、家庭、婚姻、伦理、社交等多个领域,以大量的实例为论述基础,阐明了人生道路的方向和人生意义的真谛。帮助人们正确面对缺陷,正确对待职业,正确理解社会,理解生活,理解性,具有极深的哲理性和巨大的学术价值,成为人们了解心理学的经典读物。
05《思考,快与慢》
@夏玫莹
“在经济行为中,付出就是成本,学习技能是为了追求利益和成本的平衡。因为懒惰是人类的本性。”我非常赞同前一句,但后一句,至少在心理学上追寻快乐主义的“本我”拥有强大的力量。所以,书中提到“自我损耗”,也就是当你强迫自己去做某件事,而这事情又蕴含了新挑战时所面临的境况。这种损耗不会在我阅读以爱情故事、旅游杂记、散文诗歌为主的书籍中出现,更不会在熬夜追剧、八卦闲聊的状态下产生,因为那大概没什么“挑战”。
本书中提到的《基业长青》我曾认真研读,但同样疑问重重,到底成功的组织有什么共通的秘诀?但读完此书,我深刻地意识到恐怕本没有什么“复制”的可能,或者说概率相当小,因为,当今社会风险重重,充满着不确定性。成功的,或者真的只是幸运。然而,这幸运多半会受到“回归平均值”的影响,大概就是任何组织都需要持续不断创新的根源。同时我真高兴自己是乐观主义者。本书提到尽管风险难以预测或者结果仍同样失败,但乐观主义精神或者说品质,无论对于组织领袖、个体命运还是社会经济都有积极正面的价值。
“人们很难对熟悉感和真相加以区别”,这解释了曝光效应为什么在塑造产品商业价值与引领个人生活选择方面产生了类似的效果。系统1和系统2的探讨让我更多学到,“聆听他人意见”和“相信第一直觉”都是那么重要,这又如同书中所讲——一旦你明白了主要结论,这个结论就总是看似很明显。
感想似乎还有不少,但尊重“简洁”。快,我花了十分钟写了感想。慢,我用了二十天零散地读。快与慢,就到这里。
《思考,快与慢》
作者:丹尼尔·卡尼曼
书籍简介: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经典之作,彻底颠覆你对思考的看法!横扫全球各大畅销书排行榜,《经济学人》年度十佳图书,巴曙松、何帆、王福重等知名经济学家高度评价。卡尼曼认为,我们的大脑有快与慢两种作决定的方式,常用的无意识的“系统1”和有意识的“系统2”。他还介绍了很多经典有趣的行为实验,指出我们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相信自己的直觉,什么时候不能相信;指导我们如何在商场、职场和个人生活中作出更好的选择,以及如何运用不同技巧来避免那些常使我们陷入麻烦的思维失误。
06《反脆弱:从不确定性中获益》
@李登昌
杀不死我的,会杀死其他人
——读《反脆弱:从不确定性中获益》有感
尼采有句名言:“杀不死我的,只会让我更坚强。”看起来应该是一句向上的积极的话语,在读过图书馆盲选读书活动推荐的《反脆弱:从不确定性中获益》一书后,对现实中的某些现象多了一点反思。
书中说道:“我们知道的事情其实比我们认为的要多,比我们能说清楚的要多。”比如骑车戴头盔一事,我们都知道它的重要性,却依然有很多人不戴,把自己置身于危险之中。即便车上配有头盔,若不是遇到交警查验,也是挂着摆设而已。所以我们根本就说不清楚为什么?!我们明明知道其危害性不可小觑,就是在行动上做不好。老实说,我也不知道这跟反脆弱性有什么关系,或许只是单纯的想让大家明白:“我们知道的比我们认为的、我们能说清楚的要更多。”
纵观全书,有太多的生意经的观点,引导或促使人们从不确定性中获益。我却只想到那些不守规则的人,在不确定性中害了很多人,误了很多事。不知道是不是不得要领,但我相信,这确实是一本好书,值得推荐!!!
《反脆弱:从不确定性中获益》
作者:(美)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
书籍简介:脆弱的事物,例如大银行和股市,在压力下会崩溃。但是,塔勒布认为,世界上存在一类事物,它们不仅能对抗压力,而且能从不可预测的和不受欢迎的刺激因素中获得成长、坚强和获利。塔勒布看到了不同程度的反脆弱性,从禁食、希腊神话、计划经济、技术、文化到生物体系。塔勒布在书中定义的“反脆弱性”,是那些不仅能从混乱和波动中受益,而且需要这种混乱和波动才能维持生存和实现繁荣的事物的特性。
青少组
01《爱的教育》
@陈梦泽:
《爱的教育》的作者是埃德蒙多德亚米契斯,这是一部关于爱的不朽名著。这本书的文字朴素流畅,故事生动,人物十分鲜活,读了一遍就觉得心里暖洋洋的,眼里泪汪汪的。
这本书最让我感动的是“灾难”这一篇。这一篇讲述了一件不幸的事情:在上学的时候,一名叫洛佩蒂的二年级学生为了救一个一年级的学生而被车子扎碎了脚骨。我看了后特别感动,这个二年级学生太勇敢了,为了救别人而自己受了伤。我一边看,眼泪一边涌上眼眶。这让我想到了一件最近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有一天轮到我值日时,我的队徽忘记带了。一位同学知道后对我说,我把我的借给你吧!我感激地看着那位同学,心里说不出的感动。此时,他就是我心中的洛佩蒂,他不顾自己会被扣分的危险把队徽借给了我。
《爱的教育》在我心中留下了许多感动,最珍贵的就是友情给我永久的怀念。
@陈达祥:
当我看见《爱的教育》这本书的书名就很疑惑?爱可以教育的吗?不是存在生活中的吗?我怀着好奇打开了书本。
我很快被书中的内容给深深的吸引了,我感觉每个字都是那么的真实,让我惊叹的是,年少的安利柯竞然愿意和家人共用一本日记本,这也是一种爱呀!放在现实的生活中是多么地感人呀!可现实生活中又有几个家庭能够做到这样?那为什么他们能够做得到呢?因为爱,爱是感人的也是对父母的信赖。
在如此多的日记中,我觉得《小抄写员》中的主人公叙利亚,他的家庭生活困难,他的爸爸工作不仅辛苦而且工资很少,为了多挣点钱帮补家用,爸爸在出版社找到了一份在邮签上用正规的字体抄写订户的信息地址,每天抄五百份,可赚三个里拉,叙利亚看到父亲那么辛苦,决定每天晚上十二点起床帮父亲抄写。这篇故事告诉我们,爱,不仅仅是父母给我们,我们也要给父母更多的爱!
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我发现,爱,的确是不可以教育的,但可以用心去感受,最后,你便会被爱所感动!
@徐琳然:
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了爱。当我读完了《爱的教育》这本书后,我更坚信了爱是伟大的。
这本书里有一个令我印象很深的故事,叫《佛罗伦萨的小抄写员》,讲述了叙利亚出身贫寒,父亲每天都要煞夜做抄写员的工作,叙利亚便在瞒着父亲,晚上为父亲分担工作,最后被发现的故事。文中的叙利亚忍着委屈帮父亲分担工作,向我们诠释了爱的伟大。
当然,书中这样的故事有千千万万,它们无不都在彰显爱的精神,歌诵爱的伟大!我们也应该时常去反思:自己有真正爱家人、爱朋友吗?自已有体会过别人对自己的爱吗?
《爱的教育》
作者:(意)亚米契斯
02《昆虫记》
@徐健飞
在这个暑假,我读了一本书——《昆虫记》。这本书由“昆虫界的荷马”法布尔所创作的。
《昆虫记》是一部不朽的传世佳作。本书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有趣地向我们讲诉了昆虫之间的传闻趣事,法布尔用他那坚持不懈和仔细观察的精神发现了许多昆虫吃食,习性等等。这本书告诉我许多知识的同时,也教会了我许多做人的道理。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圣甲虫》这一篇。
圣甲虫属鞘翅目金龟亚科,是大自然的清道夫。它以粪球为食,对于自己的需求,圣甲虫并没有什么挑剔,只是大致挑选一下。它会先用头顶盖破土而入、筛选、耙拢食物,用前腿清理出一个地盘,用后腿加工粪球,最后在肚子下打磨。运输粪球是最艰难的一项,一旦圣甲虫遇到了陡坡,它们就会认准了这条路走上去,半路又滚下来,如此反反复复。在这个时候有可能会有另一只圣甲虫来帮忙,它假意援助等待时机夺走粪球,如果等不到时机夺粪球就与主人共进粪球,这是个稳赚不赔的“买卖”。
昆虫世界真奇妙。圣甲虫们一起合作的场景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脑海里,自然界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及规律也常常耐人寻味。
《昆虫记》
作者:(法)法布尔
书籍简介:《昆虫记》融合了科学与文学,这也意味着它既有科学的理性,又有文学的感性。书中不时语露机锋,提出对生命价值的深度思考,试图在科学中融入更深层的含义。《昆虫记》中的理性成分体现在作者的研究与思考中。法布尔在对昆虫的观察研究中,反复试验,并考证多方资料,对主流学术观点敢于质疑,探求真相,追求真理,竭尽自己之所能对知识结构不断探索和补充,对自己的观察结果不轻易下定论,同时表明自己的怀疑态度与自身的局限。他在观察昆虫之余抒发感想时,清醒地认识到人类的自大,机械化社会的野蛮,话语间时常讥讽人类僵硬不化的成见,并谨慎地对社会现状进行冷静的思索。
03《青鸟》
@李紫晨
爱迪生说:“书籍是天才留给人类的遗产,世代相传,更是给予那些尚未出世的人的礼物。”的确,一本好书如黑暗中的灯塔,为迷路的人们照亮前行的道路。而《青鸟》,便是这样的一本书。读完这本书,我久久回味,闭上眼睛幻想自己和蒂蒂尔、米蒂尔一起为了救助仙女的小女儿,历尽千辛万苦去寻找那只象征幸福的青鸟,我们一起走过思念之乡、黑夜王宫、凶险的森林、墓园、幸福园,醒来发现青鸟就家里。这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幸福从来不曾远离我们,温暖的阳光、清新的空气、健康的身体、亲人的呵护、同学老师的陪伴,还有充满希望的未来,这一切多幸福~我们要学会转动“帽子上的钻石”,用乐观积极的心态去观察,用无私的爱去帮助别人,才能真正体会到“幸福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这句话一定会让我受用一生。
《青鸟》
作者:(比)莫里斯·梅特林克
书籍简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里斯·梅特林克创作的童话《青鸟》,是一部结合了梦幻色彩与象征意义的儿童文学经典杰作。以一趟充满诗意、天马行空的奇想之旅,教会孩子们善良、仁慈和慷慨,为他们指引一条通往幸福的道路。
04《窃读记》
@胡泽
今天我读了林海音写的《窃读记》,这是一个童话故事。让我了解到了很多之前不知道的事情,好有趣呀。
春天来了,快乐池塘的风景更美了,青草长高了,树叶茂盛了,花儿都开了,水是绿绿的,一只小乌龟出发了,通过小乌龟和动物们的对话,我知道了小鸡的成长是怎样的,龟妈妈又是怎样生宝宝的;小青蛙是怎么从蝌蚪慢慢变成的。小蝴蝶是怎么从卵变成小小的幼虫,并自力更生蜕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的。也知道了绣眼儿的生长过程。还有和我们人类一样吃奶长大的黑猫,也知道了他的成长过程。动物界的生命真的是太神奇了。
《窃读记》
作者:林海音
书籍简介:《窃读记》收录了林海音的童话及散文作品。其中,童话故事以活泼、轻快的口吻,传递了纯洁美好、乐观向上的精神,充实了几代小朋友的童年生活;散文作品笔调细腻感人,以全方位的视角观察事物、叙述故事。她儿时的玩伴、宋妈等人物在她活泼的叙述风格下显得十分鲜活,字里行间到处都充满了对童年、对北京生活的留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