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是否真有“玩手机就能轻松赚钱”这样的好事呢?为此,《法治日报》记者展开了调查。
乍一看,这些软件似乎和商家宣传的差不多,点点手指就能把钱赚到。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
在使用过程中记者发现,包括接单软件本身,这些App在正规的手机应用商城都搜索不到,且下载后要想注册使用、领取新人奖励,往往还要求用户必须提供手机号、联系人,甚至身份证照片等隐私信息。
注册有泄露隐私的风险,那轻松赚钱是不是真的?为深入了解,记者在App上接单了20多个“赚钱”任务,结果发现这些任务往往很难完成,想拿到钱更是难上加难。
其中一项获得新人赏金的任务,要求上传注册成功、助力成功的截图,但上传的截图必须与任务发布者要求的一模一样,稍有差别便无法通过。记者截图上传后没有通过,用掉了“新人资格”却没有得到任何奖励。
一项奖励5.62元的任务,要求用户注册并激活某保险App,并号称全过程不产生任何费用,可记者操作到完成任务的最后一步时,却被要求花9.9元购买一份保险才行。
还有一项奖励17.59元的任务,要求用户下载并注册一款游戏进行试玩,试玩中记者又被要求完成游戏中的3个任务。其中一个任务要求用户下载3个不同的软件并进行注册,注册后又要按照其提示完成其他任务……这些任务成了一个“连环套”,记者折腾了一个多小时,总有两三个任务在进行中无法完成,无奈只能作罢。最终钱没赚到,手机里却多了一堆没用的软件。
在第三方投诉平台,有不少网友反映:发现“躺赚神器”无法像店家承诺的那样带来较大收益后,准备将其删除时才发现,不知不觉间已经用手机下了一大堆无用软件,且一些“流氓软件”很难彻底删除干净,导致手机经常出现卡顿等问题。
任超说,这些“躺赚神器”App中一些任务必须通过指定的第三方链接或程序进行,这些指定链接或软件程序大多无法从正常渠道下载,可能包含木马病毒。跳转或下载软件后,用户个人电子设备可能被恶意修改,个人信息隐私以及财产安全存在巨大风险隐患。
任超认为,“躺赚神器”App通过发布悬赏任务增长流量的商业模式本身无可非议,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缺少监管,加上电商平台自身未设置合理必要的审查机制,造成该类App用各种违法手段侵害用户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