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看首席》是如是金融研究院重点打造的A股全市场投研综述产品,旨在用最精炼的方式为大家梳理最完整的市场观点,为各位投资者进行二次筛选和评价分析,力图去伪存真,捕捉核心信息,用一篇报告帮你看懂百家观点。
阿里巴巴有哪些核心业务?财务状况如何?如何在香港发行上市?股权结构问题如何解决?为何要选择在香港上市?是否值得投资?究竟该如何参与?本报告综述了全市场20多家机构、30篇报告的核心观点,详尽分析阿里香港上市,探究其中的投资机会,全文1.8W字。
【引读】全文大致分四个部分:
一、阿里巴巴的基本面情况。在这里会给大家展现阿里巴巴的全貌,包括简介、历史沿革、各个核心业务是怎样的,财务报表里又怎么体现的?
二、阿里香港上市事件概览。主要是上市的基本情况,募资规模与用途,以及股权结构。
三、为什么要在香港上市?这里探讨了两者的渊源、上市的条件、原因以及后续影响。
目录
一、公司基本面情况
(一)公司简介
(二)历史沿革
(三)核心业务板块
1、核心电商业务
2、云计算
3、物流网络
4、数字媒体及娱乐
(四)财务分析
1、核心电商营收占比85%
2、净利润增长,毛利率45%
二、发行上市概览
(一)基本信息
(二)募资规模及用途
(三)股权结构
三、为何回归港股上市?
(一)港股上市经历
(二)港股上市条件
(三)港股上市原因
(四)港股上市影响
四、投资价值分析
(一)公司最新发展
1、业务变化情况
2、最新重要举措
(二)公司估值与投资建议
(三)是否值得打新?
(四)投资方式
参考资料
公司基本面情况
图1:阿里巴巴发展历程
东兴证券:
1999年,阿里巴巴B2B起家,成立的初心在于为B端赋能。B2B业务为阿里奠定了企业组织、制度和文化的雏形,而阿里巴巴成立的初心就是运营,即为B端赋能,B2B模式成功的关键是模式快捷方便,成本低廉,定位准确,循序渐进发展电子商务,而国际制造业向我国转移也为阿里的崛起提供了合适的成长大环境。
2003年,C2C淘宝网战胜eBay,2B到2C转型的开始。淘宝网战胜eBay的关键在于重用户增长而非企业盈利,支付宝作为第三方担保平台也应运而生。C2C业务是阿里完成原始客户积累的重要砝码,淘宝网的兴起也标志着阿里2B到2C业务转型的开始。
2009年,阿里云诞生后强势成长,垄断国内公有云市场。阿里云的核心在于为阿里各项业务提供了扎实的基础设施和技术架构。在国内公有云细分市场中,IaaS占比最大且行业增速最快,阿里云在IaaS市场形成垄断态势。其次,阿里云借助于阿里自身电商平台的流量优势,引入大量的企业级公司入驻。
2011年,淘宝天猫独立运营,天猫核心优势在于“质量+品牌”。淘宝类似于集市,走的是品类导入,天猫则类似于商场,走的是品牌导入。天猫自带品牌品质背书的属性可以避免像淘宝产品出现的鱼龙混杂的现象。2019年第2季度,天猫成交总额占据市场份额62.4%,排名第一。此外,天猫平台为商家提供各种店铺的大数据,方便商家对店铺的运营做出及时调整。
2012年,阿里巴巴私有化落幕,未来大阿里帝国若隐若现。阿里港股退市的原因,一方面是2011年开始阿里巴巴将业务重点从增加会员数转移到提升买家在阿里网上交易平台上的使用体验,另一方面是去雅虎化更有利于阿里进行自身的战略规划。B2B业务退市后一个月,阿里即宣布将子公司的业务升级为淘宝网等七个事业群,以数据为核心的多元化大生态正在形成。
2013年,菜鸟网络赋能物流,铸造新零售供应链。菜鸟网络的建立一方面标志着与合作伙伴打造的全球智慧物流骨干网络的形成,另一方面则标志着阿里打通了线上线下、买家和卖家之间的任督二脉,同时实现了“新零售”所注重“快”和“廉”。
2016年,新零售孕育而生,盒马鲜生打造线上线下消费闭环。新零售产生的大背景是线上红利逐步褪去,获客成本呈上升态势,同时线下零售总额占社零比重巨大。盒马鲜生在阿里新零售中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首先,生鲜行业是典型的大行业,小公司。其次,盒马鲜生具备强大的供应链物流支撑,在运输环节也能接入阿里的物流资源,打造线上线下消费闭环。
图2:阿里巴巴及其主要合作伙伴蚂蚁金服运营的主要业务及提供的服务
1、核心电商业务(1)业务基石地位
中信证券:核心电商业务作为阿里集团的业务基石,近年来不断拓展边界,在国际化、本地服务以及物流基础设施等方面强势布局。
阿里核心电商业务是生态系统基石,反哺其他业务。从2018财年至今,菜鸟网络、本地生活服务、盒马鲜生等陆续并入阿里集团,这也是阿里多个季度以来业绩营收快速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不过FY2019阿里除了核心电商业务在盈利,其他三大业务均在亏损,从EBITA角度来看,云计算、数字媒体及娱乐和创新业务及其他分别亏损11.58亿元、157.96亿元和59.71亿元。
图3:阿里巴巴核心电商业务占比最大
(2)电商龙头稳固a.用户粘性不断完善
b.货币化率持续提升
c.下沉市场持续发展
兴业证券:阿里在低线城市的投入进入回报期,新增活跃买家大多来自三四线及以下城市。在用户分布上,淘宝、天猫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的用户比例分别为29%/27%,仅次于拼多多(32%)。2018年第二季度,阿里新增活跃买家数同比增长70%以上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预计随着低线城市网购渗透率提高,阿里新增活跃买家数量保持增长。
(3)进军新零售夯实壁垒a.增长引擎地位
b.完善新零售生态链
图4:阿里新零售八路纵深
西南证券:阿里引入新零售计划,通过利用数字化操作系统、商店技术、供应链系统、消费者洞察和移动生态系统,为消费者提供无缝体验,从而实现在线和离线零售的融合。阿里从快速消费品类别的开始转型,通过盒马有机孵化出新零售试点模型。盒马创新性地将其实体零售空间同时作为餐饮店面和线上订单仓库,物流配送系统可为客户提供配送服务。此外,阿里还通过战略投资和联盟拓展新零售版图。
图5:阿里零售新版图
兴业证券:新零售布局初见成效,战略并购高鑫、居然之家和饿了么,进一步完善新零售生态链。1)阿里近两年布局新零售生态链初见成效,主要受新零售业务驱动,包括天猫进口、银泰和盒马鲜生合并报表的贡献,助力国内零售业务营收增长。2)战略并购高鑫、居然之家和饿了么,整合物流配送资源、提升数据化运营效率,多维度完善新零售生态链。2018年收购饿了么整合其数十万餐饮配送骑手,优化阿里物流配送效率,与“口碑网”形成数据信息互补,精准推荐个性化餐饮。3)口碑网自注册之日起到2015年度营收为0.31亿元,经过新零售投入增加,营收随之上升到2018财年13.4亿元。2018财年新零售营收主要来自盒马鲜生、银泰和天猫进口,而并购联华超市、高鑫、居然之家和饿了么等举措进一步完善了阿里新零售生态链。
2、云计算(1)中国云的半壁江山
中信证券:根据IDC数据统计,按2018H2收入水平,阿里云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国内第一大的IaaS服务提供商,其中在国内市场份额占比达43%,相当于二至九名总和。同时阿里云也是进入GartnerIaaS魔力象限的唯一国内厂商。毫无疑问,无论是按市场份额,或是企业整体综合实力,阿里云已经成为国内IaaS市场的绝对领导者。同时我们认为,云计算行业自身业务属性、阿里云产品&基础设施能力等核心要素有望推动阿里云持续巩固在国内云计算领域的领导地位。
Gartner:阿里云已位居全球云数据库市场份额第三,年增速在115%。同期AWS增速为74%、Oracle为66%。报告认为,数据库的未来必须上云,目前云数据库已为数据库市场的增收贡献一半以上份额。与传统数据库不断下降的营收相比,云数据库正在积极地快速增长。到2022年,预计有3/4的数据库天然部署或迁移到云上。去年,阿里云还曾作为第一家且唯一一家中国公司进入Gartner数据库魔力象限。
(2)亏损不断收窄
中信证券:尽管仍处于亏损阶段,但亏损率持续收窄。考虑行业仍处于高速增长阶段以及公司业务的全球化布局,公司主业现金流充沛,预计未来公司仍将持续投入硬件设备,短期或难以盈利,但行业地位有望得到进一步强化。长期而言,随着市场需求不断增长,公司竞争力不断完善,规模效应持续体现,云业务将不仅成为公司各业务算力基础,也望为公司贡献盈利。
民生证券:阿里云付费用户数从15Q1的25万人到17Q2的首次突破100万人,付费用户数环比增速从15Q3开始一直保持两位数高增长。由于云计算业务前期的投入巨大,阿里云在过去一直未能实现盈利,不过云计算业务亏损一直在收窄,18Q4单季息税摊销前亏损(EBITA)为-1.64亿元,亏损率收窄至2.1%,接近盈亏平衡,随着阿里云计算业务的不断发展,有望在未来实现盈利。
(3)借力核心电商
中信证券:背靠阿里巴巴综合生态体,在企业网站、电子商务、金融保险等行业掌握主动权。以天猫、蚂蚁金服为借力,阿里云联手商业零售、金融IT企业向新零售、新金融转型。以服饰品牌市场为例,近年来,中国顶级服饰企业开始新零售数字化转型,其中大部分企业与阿里云达成合作,进入线上线下全渠道数字化的新零售阶段。例如特步在阿里云搭建公司的“全渠道分销零售系统”,波司登携手阿里云重构和打通原本分散在各地的仓库、门店以及线上库存数据,有效减少缺货损失21%,售罄率同比增长10%。阿里云2019年推出“零售云”,即旨在针对这一需求,用数据智能支撑商业零售最优决策,实现全链路数据打通和全域精准营销。
3、物流网络(1)互动互联
兴业证券:菜鸟基于阿里的基因,主要挖掘自身的平台价值,利用合作伙伴的物流能力,服务淘宝、天猫上的第三方商户。截止17年12月31日,菜鸟全球智慧物流网络已经覆盖224个国家和地区,并且深入到了中国2900多个区县。菜鸟的合作伙伴数量也已经超过3000家,包括快递服务平台、仓配网络、跨境网络等业务合作伙伴。
中信证券:大数据与科技是菜鸟核心壁垒。菜鸟物流架构可大致分为三层,底层是实现全球物流最核心的物流基础设施,中间层是基于基础设施搭建的智能仓配网络和配送网络,最顶层是订单全局优化引擎来实现仓配协同。大数据能力指导分仓:当前菜鸟日处理物流数据超9万亿条,结合阿里系电商海量交易数据、云计算能力,可以预测商品销售和物流需求,通过多地备货、调整SKU库存结构、爆款提前下沉至前置仓等方式降低库存,加快商品周转,同时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物流体验。智能技术提升仓配效率:智能分拣将分单效率提升50%,电子面单将发货速度提升30%,无人仓库大幅提升人效。
图6:菜鸟技术架构示意图
中信证券:数字媒体与娱乐业务是阿里数字化、生态化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整个阿里生态提供流量和数据,与电商等核心业务协同。近年来阿里通过收购,快速发展数字媒体和娱乐业务,力图借助自身电商平台与消费者的密切联系,开发新途径来加深对消费者的认识,进而满足广泛消费者的个性化兴趣。阿里数娱业务主要包括两大核心分发平台(优酷土豆、UC浏览器)和众多内容平台(阿里影业、神马搜索等)。目前数字媒体和娱乐业务移动MAU超过5亿,与电商等核心业务协同,包括成为整合营销环节获取商家营销预算、成为88VIP核心服务提供方锁定用户,例如世界杯期间优酷导流饿了么夜宵场景,实现订单翻倍。
天风证券:2019年三季度总收入为RMB1,190.2亿元,同比增长39.8%,环比增长3.6%,高于市场预期2.0%,增长主要来自国内新零售、云业务、菜鸟和本地生活。
莫尼塔:分业务看,核心电商业务营业收入达1012.20万元,同比增长39.66%,占总营收的85.05%,为收入增长主要动力;云计算业务实现收入92.91亿元,同比增长63.95%,占比7.81%;数字媒体和娱乐收入72.96亿元,同比增长22.83%;阿里创新项目及其他业务实现收入12.10亿元,同比增长13.51%。
图7:阿里巴巴总收入及同比增速
图8:阿里巴巴总收入结构
图9:核心电商业务营收细分单位:亿元
天风证券:运营利润2019年三季度为RMB203.6亿元,同比增长50.8%,环比减少16.5%;运营利润率为17.1%,同比提升1.3pct,环比降低4.1pct。
图10阿里毛利及毛利率情况
图11:阿里巴巴运营利润及OPM
2019年三季度调整后净利润为RMB327.5亿元,同比增长39.6%,环比增长5.8%,高于市场预期21.6%;调整后归母净利润为RMB345.3亿元,同比增长36.8%,环比增长4.4%,经调整归属股东净利率为29.0%,同比降低0.6pct,环比提升0.2pct;
图12:阿里巴巴经调整归属股东净利润及净利率
费用率方面:本季度公司三项费用率为24.8%,同比降低1.3pct,环比提升0.9pct。具体来看,研发费用率为9.2%,同比降低0.6pct,环比提升0.1pct;销售费用率为10.1%,同比降低0.6pct,环比提升0.8pct;管理费用率为5.5%,同比降低0.1pct,环比持平;按照NonGAAP口径,本季度公司三项费用率为19.7%,同比持平,环比提升0.4pct。
莫尼塔:利润率方面,核心商务盈利能力强,数娱媒体亏损同比收窄,云计算和创新战略亏损同比扩大。
图13:阿里巴巴研发费用及研发费率
图14:调整后EBITA利润率单位:%
发行上市概览
首席点评:11月13日晚间,阿里巴巴集团在香港联合交易所网站提交初步招股文件,计划在港交所主板上市。据招股书披露,阿里巴巴将通过全球新发行5亿股普通股新股,还享有额外发行最多7500万股普通股新股的超额配股权。此次阿里赴港IPO,收益最大的还是软银。根据公布的初步招股书文件,软银仍持有阿里25.8%股份,是第一大股东。
募集资金额:最多150亿美元
发行股份数:5亿股普通股及可额外发行最多7500万股普通股超额配股权
国泰君安国际:阿里巴巴二次赴港上市,11月13日,阿里巴巴集团公布聆讯资料,正式启动香港IPO计划。于11月15日开始接受投资者认购,并在11月20日定价,集资最多150亿美元。有望成为今年香港最大IPO。
阿里巴巴集团招股说明书:按照香港公开发售及国际发售每股发售股份188.00港元的指示性发售价计算,经扣除预计承销费及我们应付的预计发售费用后,假设超额配股权未获行使,预计自全球发售募集资金净额约为93,542百万港元;假设超额配股权全部获行使,预计自全球发售募集资金净额约为107,605百万港元。
募集资金净额用于以下事项:
助力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提升运营效率。将继续实施新零售业务,为此持续在云计算技术、供应链管理系统和营销系统进行投入。
持续创新。为持续创新产品和技术、助力新商业模式,将持续进行投入。
图15:公司高管持股比例
中国企业家杂志:阿里赴港IPO,收益最大的还是软银。根据公布的初步招股书文件,软银仍持有阿里25.8%股份,是第一大股东。创始人马云持有6.1%的股份,联合创始人蔡崇信持有2%,而包括马云和蔡崇信在内的全体董事和高管合计持有9%的股份。
为何回归港股上市?
如今,同股不同权的障碍已除。港股改革一年以来,已有数家新经济公司上市,其中就包括9家生物科技公司和2家不同投票权架构公司。加上全球化战略,布局东南亚市场,促进融资以及规避全球局势动荡等需求,阿里选择再度回归港股市场。
阿里巴巴曾在2007年在港交所挂牌上市过,不过由于上市后股价暴跌,于2012您私有化退市。2013年再度尝试港股上市,由于投票权架构不被接纳未能港股上市。2018年港交所正式修改上市制度,为阿里“回归”港股扫清障碍。
东兴证券:复盘阿里巴巴2007年港股上市后股价暴跌的原因有几点:第一,全球性金融危机。美国次贷危机导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恒生指数从高位跌幅高达66%;第二,市场担心2B业务要不断输血亏损的2C业务。彼时的淘宝却一直处于烧钱状态,并没有找到自己的盈利模式。市场担忧阿里拿着2B上市募集的资金搞非上市的2C业务。
1.港交所修改IPO规则,允许双重股权结构公司上市
东兴证券:阿里需要内地市场,A股也需要阿里。国内资本市场对于科技创新型企业的需求也较为迫切,港交所修改IPO规则,允许双重股权结构公司上市。根据公告,阿里巴巴并未否定未来可能在上交所和深交所进行公开发行和上市的可能。内地市场更接近阿里巴巴集团核心业务市场,回归A股有助于拉近阿里巴巴和区域性投资者的距离,进一步扩大投资者基础。
2.交易所推进红筹公司境内外两地上市事宜
1.有利于公司融资
2.全球化战略下布局东南亚市场
36氪旗下“Tech星球”作者贾宁宇:香港上市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阿里的全球化战略。东南亚、南亚市场是全球化下一阶段的兵家必争之地,全球近一半的人口在这里,而阿里对此早有布局:Lazada、PayTM……在香港上市,将成为推进阿里全球化的火箭燃料。
1.拓宽阿里融资渠道
方正证券(香港)渠道发展部董事林子俊:对阿里主要有三个方面影响。一个是开拓多元化的融资渠道,第二是目前纳斯达克创新高,香港上市也会参考其估值,目前是比较好的价格;第三是为了日后回归A股做铺垫。
2.腾讯等巨头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中泰国际策略分析师颜招骏:由于阿里上市后可能会分流腾讯的资金,阿里刚刚公布的业绩仍保持高速增长,而腾讯却受到不同的负面因素影响。
光大新鸿基财富管理策略师温杰:阿里上市对腾讯控股亦偏向不利,因部分机构投资者或会换马,令后者股价受压。对美团也有不同程度影响,特别是美团近月升势凌厉,投资者或锁定利润。
3.改善港股上市公司行业结构
博大资本国际行政总裁温天纳:阿里作为一个龙头科技企业赴港上市,可以促进香港市场的多元化,拓宽香港科技板块的深度和广度,吸引到更多的内地企业。同时,利用香港作为中国国际金融中心这个核心定位,与科创板一起缔造一个中国多层次的资本结构。阿里作为标杆性企业赴港上市将为其他科技巨头回归创造一个估值标杆和参考标的。
4.中长期推升港股市场流动性水平
光大新鸿基财富管理策略师温杰:阿里业绩理想,投资者普遍看好其前景,若成功上市,有利市场气氛。但要留意,由于其规模大,短线可能影响市场的流性。
林达控股金融科技部执行董事林子俊:阿里巴巴上市,最直接的影响是带动第四季度香港新股集资额,今年港交所预期能够实现坐三望二。
5.促进中概股回归
投资价值分析(一)公司最新发展
首席点评:公司基本面情况及各核心业务板块和财务报表分析是分析投资价值的基础重点,也是公司的长期投资价值要点,这部分请看第一部分。而股价通常都会Pricein目前基本面情况,会对公司股价产生影响的往往是“边际变化”,这部分将着重对此进行展开。
公司最新季度的收入及净利润情况,前文已经详细说过,这里进一步细化。
具体分板块来看:
(1)核心电商业务
天风证券:包括淘宝、天猫、聚划算、农村淘宝、阿里妈妈、天猫国际、速卖通、Lazada、1688.com、银泰百货、盒马鲜生、菜鸟物流和饿了么口碑等:FY2Q20收入为RMB1,012.2亿元,同比增长39.7%,环比增长1.7%,占总收入的85.0%;
中国-零售(包括淘宝、天猫、聚划算、银泰、盒马、考拉):本季度收入为RMB757.9亿元,同比增长40.0%,环比增长0.2%,占总收入的63.7%;主要是由于付费点击次数的增加、新零售业务的快速增长与并入考拉业务所致;
国际-零售:本季度为RMB60.1亿元,同比增长34.6%,环比增长7.9%,占总收入的5.0%;主要增量来自于AliExpress和Lazada收入增长所致;
国际-批发:本季度为RMB24.3亿元,同比增长20.4%,环比增长8.4%,占总收入的2.0%;主要是由于alibaba.com的付费会员规模与人均收入增长所致;
菜鸟(17年10月中旬起并表):本季度贡献营收RMB47.6亿元,同比增长48.4%,环比减少4.9%,占总收入的4.0%;主要是由于履约订单量增加所致;
本地生活服务(饿了么18年5月起并表,口碑18年12月起并表):本季度贡献营收RMB68.4亿元,同比增长36.1%,环比增长10.6%,占总收入的5.7%,主要是由于订单量增长所致;
图16:主要购物平台MAU
(2)云计算业务
天风证券:本季度云计算业务实现收入RMB92.9亿元,同比增长63.9%,环比增长19.3%,占总收入的7.8%;主要是由于人均收入提升所致
(3)数字媒体及娱乐
天风证券:包括UCWeb、优酷土豆、阿里影业、阿里体育、阿里音乐和天猫盒子
等:本季度实现收入RMB73.0亿元,同比增长22.8%,环比增长15.6%,占总收入的6.1%;增量主要来自于阿里影业的并表;
(4)创新项目
天风证券:包括高德地图、云OS、钉钉和天猫精灵等:本季度实现收入RMB12.1亿元,
同比增长13.5%,环比减少5.5%,占总收入的1%;增量主要来自于高德地图;
图17:阿里巴巴移动端MAU和年活跃买家
图18:阿里巴巴年化每活跃买家平均收入
2、最新的重要举措
(1)投入233亿元增持菜鸟至63%
兴业证券:阿里投入233亿元增持菜鸟,持股从例从约51%增加至63%。阿里巴巴的核心利益在电商业务,而物流是电商体验的关键。阿里从菜鸟成立之初的持股43%,不断增加持股比例,体现了对物流以及对核心电商业务体验的重视。
阿里的加大投入,体现了菜鸟数智化的决心,接下来将加大技术投入、打造智慧供应链、加快建设全球智能物流骨干网。践行其“一横两纵”战略,完成“全国24小时、全球72小时必达”的使命。
(2)20亿美元全资收购网易考拉
太平洋证券:阿里巴巴集团以20亿美元全资收购网易旗下跨境电商平台考拉。对阿里来说好处有以下几个方面:①跨境电商应该来说是阿里电商王国的最后一块“短板”,完成对和自己体量相当的考拉并购后,跨境电商龙头的定位正式确立②虽然两者商业模式有所区别(天猫平台为主,考拉直营为主),但是在物流、跨境支付等后台基础设施方面确是可以产生较明显的协同效应;③品类和供应链有所互补:天猫主打美妆,而网易考拉则是从母婴产品起步。④双方不用再打价格战。
(3)下沉市场,开拓“五环外”
东兴证券:下沉市场被视为互联网行业最后的流量红利。开拓“五环外”手段之一:淘系电商“造节”加速渗透下沉市场。一方面,618升级为新的促销节点,手淘对于下沉市场年轻客户吸引力极大。另一方面,99划算节引流效果明显,GMV增长显著。开拓“五环外”手段之二:战略性转向聚划算,对消费者和商家同时赋能。
(4)不断加码阿里云
图19: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全球云计算市场构成
图20:2018年全球IaaS市场份额;2018年亚太区IaaS市场份额
图21:2019Q1中国IaaS市场份额;2018H1中国SaaS市场份额
图22:阿里云营业收入;阿里云调整后EBITDA
天风证券:预计阿里FY2020-FY2022收入分别为5,216.4亿元/6,830.7亿元/8,532.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8.4%/30.9%/24.9%,调整后归属股东净利润分别为1,201.2亿/1,571.1亿元/2,023.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9.2%/30.8%/28.8%。考虑到公司在电商行业的龙头地位,较为显著的渠道下沉效果与未来预期增量,认为阿里的合理市值为5,500亿美元,对应FY2020E调整后归母净利润的32.2倍P/E,较当前市值仍有20%的增长空间。
东兴证券:暂不考虑收购网易考拉带来的影响,预测公司2020-2022财年营收分别为5068.06亿元、6370.81亿元和7715.34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34.49%、25.71%和21.10%,归母净利润(Non-GAAP)分别为1553.56亿元、1631.79亿元和1951.13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54.22%%、5.04%和19.57%。DCF模型下,假设WACC为11%,永续增长率为4%,给予公司203美元/ADR的目标价,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太平洋证券:预计公司FY2020、FY2021年Non-GAAP净利润分别为1105、1438亿元,对应FY2020、FY2021的PE分别为35.87、30.32,考虑到公司在国内线上和线下商业中的地位,城市下沉不断深入,MAU的加速增长,以及在新零售、物流、云计算等领域的布局,维持“买入”评级。
磐石之心:相对来讲,美股和港股市场,投资者比较偏于理性,炒作股价的概率小一些。所以买入阿里巴巴的新股能否赚钱,不能以A股的思维去考虑。阿里巴巴在美国纽交所上市的正股与其在香港上市的ADR,也是“镜像”关系。也就是说,你在香港买,还是在美国买,享受的收益基本上八九不离十。
唯一要看的是,阿里巴巴在香港新发行的股票是否有折价。从目前的消息看,阿里巴巴本次在港上市不进行任何折价,也就是说在上市当日的价格是其在美股收盘价格以美元和港币的换算价计算,一拆八以180港元的价格上市。因此,阿里巴巴在香港二次上市,大概率不会出现股价暴涨或暴跌,一切都参考隔夜美股价格。当然,如果你考虑长期投资阿里巴巴,看好它的发展趋势,又不想在夜里炒美股,那完全可以购买港股的阿里巴巴。若是为了短期炒一把,那还是算了吧。
1.打新
美股指南:相较于A股的市值配售,港股的申购就很灵活,有钱就能申购,不用持有市值,而且支持融资申购,像老虎证券为了支持用户打新阿里,准备了高达3.9亿港币的专项资金,还可享受免息融资。虽然港股打新收益高,风险低,但不代表零风险。新股上市涨幅受市场多种因素影响,很难根据基本面好坏确定涨跌幅,请投资者注意打新风险。
2.港股、美股互换
东兴证券:此次上市完成后,集团香港上市股份与纽交所上市的ADS将可互相转换。
香港经济日报:阿里巴巴在香港发售新股集资1000亿港元,港美股份可互换。
格隆汇财经早餐:阿里在美国发行的是ADR(美国存托凭证),在香港发行的是普通股,一个ADR等于8个普通股。ADR具有一个重要优点是具有比一般股票更高的流动。不仅可以存托凭证之间互换,也可以与其他证券互换。阿里在香港上市,由于ADR和港股可以互换,所以两地的市值趋于一致。阿里巴巴大部分股份在美国交易,纽交所上的股价可能更有指导意义。
【1】兴业证券:《阿里巴巴-BABA.US-更强大的阿里巴巴~现金为盾,创新为矛》
【2】东兴证券:《阿里巴巴-BABA.US-深度系列报告之一:复盘阿里十个关键节点,马云构造的阿里生态王国》
【3】中信建投:《阿里巴巴-BABA.US-电商基本盘稳固,云计算开拓新疆土》
【4】中信证券:《阿里巴巴-BABA.US-投资价值分析报告:核心电商竞争力持续加强,多元化生态布局打开长期成长空间》
【5】东兴证券:《阿里巴巴-BABA.US-深度系列报告之二:核心电商业务仍是生态系统基石,下沉市场是重要引流血管》
【6】东吴证券:《阿里巴巴-BABA.US-详解强劲增长背后的生态战略与商业逻辑》
【7】西南证券:《全球科技行业专题报告:阿里巴巴的飞轮》
【8】国泰君安:《阿里巴巴-BABA.US-笑傲电商江湖,新零售再演倚天屠龙》
【9】国信证券:《阿里巴巴-BABA.US-业绩再超预期,新零售持续高增长》
【10】民生证券:《云计算行业专题一:中国云计算巨头对比系列,阿里云VS腾讯云》
【11】Gartner:《TheFutureoftheDatabaseManagementSystem(DBMS)MarketIsCloud》
【12】兴业证券:《传媒行业CDR系列之(三)阿里巴巴深度报告:技术驱动的商业帝国》
【13】天风证券:《阿里巴巴-BABA.US-技术赋能协同,大象再次起舞~FY2Q20业绩点评》
【14】东兴证券:《阿里巴巴(BABA,N)事件点评:衣锦终会还乡,航母再度起航》
【15】长江证券:《港股投资策略点评:阿里若成功上市对港股的影响》
【17】国泰君安国际:《近期投资策略看点:美股十月回顾》
【18】中国企业家杂志:《阿里香港上市,东南亚成全球化的下半场》
【19】安信国际:《阿里上市前瞻:帝国归来,未来可期》
【20】东方财富网:《阿里正式启动香港上市!或掀起中概股回归潮?》
【21】博大资本国际行政总裁温天纳(关于阿里巴巴港股上市的影响公开发表观点)
【22】林达控股金融科技部执行董事林子俊(关于阿里巴巴港股上市的影响公开发表观点)
【23】光大新鸿基财富管理策略师温杰(关于阿里巴巴港股上市的影响公开发表观点)
【24】中泰国际策略分析师颜招骏(关于阿里巴巴港股上市后腾讯等互联网巨头的发展公开发表观点)
【25】光大新鸿基财富管理策略师温杰(关于阿里巴巴港股上市后腾讯等互联网巨头的发展公开发表观点)
【27】36氪旗下“Tech星球”作者贾宁宇:《阿里重回香港上市的8个关键问题》
【28】磐石之心:《一文读懂阿里香港二次上市以及与腾讯的“局中局”》
【29】美股指南:《阿里巴巴打新-如何购买阿里巴巴股票》
【30】格隆汇财经早餐:《阿里巴巴香港上市焦点十问》
扫码加入A股投资训练营市场最全A股投研综述机构导师手把手教你看懂A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