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个虚拟运营商“停摆”C端号码业务转售代理商
虚拟运营商是指通过购买三大基础运营商的移动通信服务,将其重新包装后销售给用户的企业。作为传统运营商的补充,虚商可以引入更为灵活的经营策略,给用户更多的选择。
2013年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方案》,正式启动了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工作。移动转售业务试点刚开放时,民营企业普遍热情高涨,纷纷争取功能类似“牌照”的试点许可资质。
南都记者调查发现,自首批牌照发放以来,共有40余家企业获得虚拟运营商试点牌照,既有阿里巴巴、优酷、京东、苏宁、小米等知名科技企业,又有天音、中邮、爱施德、迪信通等传统渠道商,还有家电、游戏、金融、文娱、服装等领域的头部“玩家”加入。
按照此前规定,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周期为两年,但之后因种种原因,直到2018年,工信部才发布了《关于移动通信转售业务正式商用的通告》(以下简称《通告》),决定自2018年5月1日起,将移动通信转售业务由试点转为正式商用。
苏州蜗牛官方客服10040为空号
天音移动暂停通过官网办理选号入网功能的公告
南都记者采访发现,目前很多虚拟运营商已经将C端号码交易业务转售给第三方,如亚飞讯。一位亚飞讯代理商告诉南都记者,他们目前代理业务的客户包括长城(鹏博士)、远特、蜗牛、苏宁、小米等虚拟运营商。该代理商在朋友圈中发布的靓号信息显示,不同等级的靓号,价格相差极大,从9.9元到880000元不等,等级越高的靓号,每月最低消费也水涨船高。
有意思的是,上述代理商“建议”记者:如果不是有特殊要求,建议用户还是购买基础运营商的号码,因为虚拟运营商的号码太新,许多App后台无法识别注册。其表示,如果App账号较为重要,选择基础运营商的手机号会更保险,“虚拟号码如果一天内发出的短信过多,或外呼量过高超过阈值时,基础运营商的后台会自动将该卡号停机。”
虚拟手机号码成黑灰产“财富密码”运营商多次被约谈
此外,在网红经济、电商直播如日中天的当下,薅羊毛、刷粉、刷赞等互联网灰黑产业链也逐渐形成。其中,作为“入网凭证”的手机号买卖暗中兴起,接码平台成为了部分虚商新一轮的“财富密码”。
基于以上情况,“17”号段此后也被人们称为“失控的号段”,在日常使用中每每遇到该号段,人们第一反应就是直接挂断,该号段此前甚至被手机安全软件提示为“诈骗号码”。
在关于170号码的论坛上,类似吐槽也可谓铺天盖地。有网友反映,不仅部分固话拨打170号码时会显示为空号,还有部分手机安全APP会自动拦截170号段号码。面对这种情况,南都记者在工信部官网部长信箱发现,不少该号段的用户呼吁虚拟运营商可以加入携号转网,但目前工信部最新的回复(2020年7月)为:移动转售用户暂不能办理携号转网。
对于虚拟运营商“扰民”的情况,不少虚拟运营商也在采用技术手段进行管控。小米回复南都记者称,目前小米移动主要通过售前宣传,售中管控即针对不同渠道进行重点指标限制,结合公安等监管部门敏感地域信息、平台销售规则、活体认证等手段进行管控,以及售后(灵犬大数据平台)来严控骚扰诈骗情况。
传统运营商提速降费虚商价格优势不再
虚拟运营商的设立初衷是为打破行业垄断,作为“鲶鱼效应”注入传统三大运营商争霸的运营商市场。按照签述《通知》显示:基础电信企业给予转售企业的批发价格应低于基础电信企业同类业务平均业务单价(或套餐价格),鼓励双方企业根据市场情况及商业合同约定,及时对批发价格进行调整。
南都记者调查获悉,目前虚拟运营商与基础运营商的合作模式主要有三种:中国电信的“套餐转售模式”、中国联通的“资源池模式”和中国移动的“互补性模式”。基础运营商大多通过合作将流量批发给虚拟运营商零售,但同时也与虚商共同竞争电信用户市场。
不能否认,当初虚商担当了推动流量不清零、无国内漫游费、不限流量套餐、经济国际漫游费等移动通信领域的便民先锋。但随着2015年三大运营商拉开提速降费的帷幕,使得单纯追求用户规模带来的差价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以往虚拟运营商的红利已经压缩得很厉害,虚拟运营商的存在更多是充当企业为实现其他目的的手段,比如京东、苏宁的号卡此前是消费送流量。
就现状来看,至今仍存活着的虚拟运营商已难以再通过价格战与基础运营商抢占市场。南都记者了解获悉,目前三大运营商也推出了个位数保卡套餐,在正常使用中的电信、联通也有20元以下套餐,如中国联通19元全国流量王套餐含2G流量(套餐外5元/GB),100分钟语音;中国电信19元(预付费)星卡套餐含30GBApp定向流量,国内通话0.1元/分钟,日租卡流量1元1GB/日。而虚拟运营商蜗牛移动19元套餐含2GB流量(套餐外0.12元/MB),短信0.1元/条。
中国移动资费截图
中国联通资费截图
中国电信资费截图
2019年起虚拟运营商流量平均每GB资费大幅下降至10元以下,2020年上半年更低至4.1元/GB,首次低于基础运营商同期水平。但是,根据中国信通院日前发布的《中国信息消费发展态势报告(2020年)》显示,去年,三大运营商每GB流量费已从平均22.3元降至4.1元,减少了81.8%,传统运营商和虚拟运营商流量费又再一次站到同一起跑线上。在性价比差别较小的情况下,用户很难找到理由选择更有风险的虚商。
蜗牛移动资费
蓝猫移动资费
【行业洞察】
如何破局?5G物联网、云服务或成转型方向
不过,虚拟运营商们并没有坐以待毙。对于虚拟运营商的走向,小米方面告诉南都记者,没有打算关停。“经过这几年的经营与沉淀,国内虚商整体规模虽然还不大,但各个虚商专注细分市场,都已经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在健康的发展模式下继续打磨,虚商的市场规模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中国通信企业协会会长苗建华则称,未来移动转售市场将进一步放开,经营主体将更趋多元,转售企业应该积极拥抱5G应用的蓝海。苗建华表示希望虚商积极探索2C、2B和国际三个市场,结合自身优势,持续不断的创新,为行业做出更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