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在我看来,任何年份,包括2013,股市的真正风险,都来自于:认为局势不明朗。(2013-1-8)(编者注:因为我认为所谓“局势”从来就没有明朗过)
96、什么是极端保守的财务策略?作为神经脆弱、胆子很小、年纪一大把而经不起折腾的我,答案如下:1、家庭资产负债表中的负债,应该是零;2、资产中所投资的股票或股权,它们所对应的企业的负债,越少越好,最好也是零。3、每年家庭开销预算所对应的资产,应该是可随时支取的现金或存款。(2013-1-9)(现在看来,那时候的极度保守,或许丧失了许多机会,但也可能正是这种极度保守,才让自己熬得过几乎全仓持有茅台股票的最艰难日子)
97、投资其实只有两件事:一、相信价值;二、看懂价值。前者是前提,如果相信是假装的,那么,价值与波动相比,就变得可有可无了。(2013-1-10)(编者注:现在再看这句话,感觉说得还是不错的)
101、越来越认同以下说法:所谓投资,不过是资金的分配而已。只要分配策略的保守程度,与年龄大小及财富多少相匹配,调整好心态,不在乎别人的判断,不比较,不较劲,股价波动真的是伤不着。(2013-1-30)
102、股价只是少数人的竞价,却影响多数人“财富”的游戏。段永平曾调侃某大V的不淡定,他说:**心里有股价。享受股价波动,虽说有点儿自虐的味道,但是,不过“股价”这一关,任何的“价值投资”,都很浮云。(2013-2-1)
103、有朋友说:她认为巴菲特说过的最好的话是"不能承受股价下跌50%的人就不应该炒股"。我回复:承受不了股价下跌而卖出的"价值投资"者,都会有种种理由,而这些理由中,往往还包含巴菲特的名言。看来,投资世界是混沌滳。(2013-2-5)
104、z国股市,再好的投资理念,再合适的投资标的,都必须经历剧烈的投机过程的历练。很难想象:那些个二三十岁的理论背景很强的公募基金经理,能够抵挡如此波动的诱惑。z国的基金经理们的“秃头指数”,相比于世界,是很低的。而有人考证,这一指数,是与股市的波动频率和震荡幅度是成反比的。(2013-2-7)
106、z国的民间借贷利率畸形高企,这是z国金融业的悲哀,这是z国经济的毒瘤,这是z国可能爆发金融危机的隐患,这是z国股市的无法彻底摆脱熊市的根源!至少我个人是这样认为的。(2013-3-4)(编者注:现在回看,应该是2013年心情不好,看什么都不顺)
107、告诫自己:搞长期投资,在z国股市,未来5年至10年。1、不要碰任何与房d产有关的资产;2、不要碰因互联网“革m”的不断深入,而可能受到冲击的行业。但这两者是有区别的。房d产泡沫的破灭是“when”的问题,而后者的不确定性是“what”和“how”的困惑。(2013-3-11)(编者注:看空房市成笑话。相反,在家里领d坚持主导下,2015年“做多”本小区两套二手房,这算是对冲吗?)
(后感2022.8.3:房D产终于在今年彻底熄火了,历时8年之久,由此可见,依据常识能够判断的规律一定会到来,只是“when”任何人都无解。另外,因互联网革M,13年还如日中天的苏宁国美轰然倒塌,这个“what”和“how”,因为没有常识规律可借鉴,难度大很多。)
109、缓缓爬山时,思想往往最清晰。刚才想,如果说这几年,自己在投资心态上,显得更成熟的话,主要得益于两方面:一是不争论不辩论。许多常识问题常常越辩越糊涂;二是不较劲不博奕。不与自己较劲,安于现状,知足常乐。不与巿场博奕,从骨子里头相信,自己不比任何一个交易对手聪明。(2013-3-31)
111、“倒过来看,把走势图倒过来看。”当个股或大盘出现急拉或暴挫时,从前,我经常以此来平缓自己的“追”或“斩”的极端冲动。这种心理按摩器,让我在以往的股票交易中,少犯了不少的错误。(2013-4-12)
113、当人们对未知世界感到恐惧,对自身处境觉得无奈的时候,往往需要一尊大神来安慰自我,激发勇气,维系信心。这或许就是宗J崇拜的起源。而在股市,尤其是z国股市,这尊大神叫“市场主力”。(2013-4-26)
114、践行一种简单,同时也是枯燥的投资理念,却需要持续地吸引眼球,从而吸引委托人的资金,这是许多职业投资人的不能承受之重。(2013-5-7)
115、离婚的人分两类:一是希望分手后对方过得好。二是最好对方过不下去。卖股票的人也分两类:一是希望卖出的股票继续走好,说明自己当初买入的眼光很不错。二是最好卖出的股票往死里跌,以证明自己现在卖出的决策很正确。(2013-5-20)
117、本朝对前朝遗留的巨额经济负资产,既想充分地揭示,又不能够动摇朝庭的根基,分寸节奏如何把握,相当微妙。因此,面对新十年,2013不仅可能是最困难的一年,还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2013-6-21)(编者注:我不关心军事体育,但我感觉自己对z治有天生的敏感性)
33、是“有钱的傻瓜到处受欢迎”,还是“有钱的傻瓜到处受挑剔”?我觉得:前者是“逻辑”,后者是“z国股市逻辑”。(2013-1-13)
44、刚才随手新开了一瓶酒,出厂日期20120114,批次2011-22。喝过几小杯,LP进来,问:满屋子的酒味,咋回事我镇定地回答:并无多喝。她走后我仔细品味这酒,确实香味飘逸,柔顺有加,与我近期常喝的11年的酒相比,高出许多。我想到,随着品味鉴赏能力的提高,茅台酒的批次概念,会得到更多的重视。(2013-5-27)
三、偶像巴菲特
7、在最新的“巴菲特给股东的信”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如下这段:毫无疑问,未来总是不确定的,m国从1776年建国开始,就一直面对种种不确定性。只不过有的时候人们非常在意,而另一些时候他们却无视而已。(2013-3-4)
8、前两天,巴菲特在接受CNBC采访时说,伯克希尔公司在历史上有过四次股价下跌50%。当然,这并不妨碍其股价近日再创历史新高,A类每股达15万5千美元左右。所以,扪心自问:我们这些个自诩为“持股不动如山”的所谓的“价值投资人”,真的能忍受得了漫长持有过程中,不止一次地,股价被腰斩的境遇?(2013-3-6)
10、《穷查理宝典》中,有这么一段:“有人曾经问莎朗.斯通,她是否有过阴茎妒忌之类的烦恼。她回答:绝对没有。我自己有的东西已经够让我烦恼的了”。莎姐的意思是,人应该hold住并handle已有的东东,无视并无动于没有的玩意儿。这不就是股市投资的道理嘛。(2013-3-25)
后感2022.8.4:“when”指企业的发展,而不是股价上涨。不需要期待股价上涨,事实上,发展越来越好的公司,股价涨不涨的都无所谓,长期持有的投资者横竖都是赚。
13、刘建位说:长期投资并不需要成为超人,没有感情的冷血动物,相反需要你是一个充满感情的凡人。你深爱你的妻子孩子,才不会因为一时的冲突而分手。你深爱你的房子,才不会因为一时的价格涨跌而出手。巴菲特重仓买入的前提是他深爱这家公司的产品。(2013-4-1)
15、登山路上,想起了这两天在读的1966年巴菲特至股东的信。小巴当时36岁,管理5000多万美元的资金。那时他还不敢尖锐地批评趋势投资,只是说:这种投资技巧,我无法肯定或否定其健全性。但它不能获得我的认可,这也许是偏见,可我决不会将我和你们的钱,用这种方式进行投资(大意)。(2013-4-18)
后感2022.8.4:我今年35岁,相比巴菲特,管理的资金真是太少了。。。
17、“塞浦路斯的事情证明一个古老的事实:你不能相信银行家可以控制自己。只要银行家被允许以X的价格借入资金,而又以X+Y的价格借出资金,那么只要没有法规限制,他们就会疯狂的一直做下去,做的过度。只要没出问题,银行家可能还会做的更多。我不认为可以相信银行家的自控能力。他们就像吸毒成瘾”——芒格(2013-5-4)(编者注:这么多年了,我始终对银行股心存疑虑,不知道与芒格的这段话有没有关系?)
18、学习巴菲特的投资思想,并不能让普通人成为伟大的投资者,但却有很大的概率成为一位成功的投资者。成功的定义仁者见仁,任俊杰老师如此定义成功投资者的7个特质:1、有所不为;2、少做蠢事;3、做寻常事;4、简单做事;5、降低预期;6、独立自主;7、荣辱不惊。(2013-5-13)
19、什么是能力圈?孔老夫子的"知之论"简洁明了。巴菲特也有如下说法:正如HenryKauffman所言,走向破产的人有两类,一是一无所知,另一是无所不知。"环顾z国股市,无所不知的大师(大仙)产能过剩。(2013-5-17)
21、假如股市每5年只集合竞价交易一次,我们是否还愿意拥有目前持有的股票?我觉得,这是判断真伪价值投资者的一个重要条件。巴菲特对此,有如下阐述:基本来说,我不会买假设明天开始纽交所关门5年,我不愿意持有的股票。(2013-5-21)
25、"能力圈"是巴菲特最重要投资思想之一。他的原话:"如果你不能一下子对一门生意有足够的了解,你也将无法在一个月或两个月中,对它会有充分了解。你应该有一些知识背景,能够了解自己对这些生意的理解或不理解。这很关键,这就是你的能力圈的定义。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能力圈。重要的不是圈子有多大,而是明白圈子的大小并且要呆在圈子里头。假如你的能力圈是1000家公司中的30家,只要你知道是哪30家,那就没有问题了。你必须对这些生意有充分的了解,做到了这一点,你就不必再忙乎其它的事了。”还有比这说得更好的吗?!(2013-5-27)
26投资是否需要"与时俱进"看看巴菲特是怎么说的:做投资的美妙是你不必去学习新东西。当然你如果愿意学也没什么不好。如果你40年前明白了箭牌口香糖的生意,你今天依然可以理解它。在这过程中并不需要多少伟大的见解。于是你的头脑就构成了一个资料库。(2013-5-28)
27、对于时刻盯着手中股票价格波动的"投资者"来说,巴菲特有妙喻:投资就像打棒球,你要得分,应该盯着球场,而不是记分牌。(2013-5-29)
28、在自由竞争的领域,行业公敌往往就是行业第一。巴菲特如是说:有趣的是,只要询问同行竞争者如下问题,你得到的会是相似的答案。假如给你一颗子弹,允许你干掉一个同行,是哪一个?为什么?你就能找出谁是这个行业的最棒。(2013-5-30)
29我最喜欢的一段巴菲特语录,没有之一。"一家杰出的企业,你可以断定它将来会发生"什么",你却预计不了"何时"发生。你应该专注于"什么",而非"什么时候"。只要对"什么"判断正确,对于"何时",大可不必多虑了。(2013-5-30)
30、<z国合伙人>有台词:不要和最好的朋友合伙开公司。巴菲特似乎不以为然:我有一个合伙人,查理芒格,我们哥俩在一起已经是40年了,我们从没有争吵过。我们在一些问题上有不同的观点,但我们不会为此发生争吵。(2013-5-31)
31巴菲特告诉我们:投资,別与宏观经济数据较劲。"我不关心宏观的东西。做投资,你应该弄清楚什么是重要的和可知的。如果是不重要同时也难以扯清楚的东西,你最好忘记它。你所说的(关于宏观经济)可能是重要的,但在我看来,它是难以弄明白的。"(2013-6-3)
33我们对预测不擅长,但却不愿意错过好的机会。所以,我们从来不读也不听与宏观因素有关的报告。在典型的投资咨询会上,咨询机构通常煞有介事地推出他们的经济学家。在经济学家描绘了一番宏观经济形势之后,咨询机构就开始了他们的工作。在我们看来,这是不靠谱的事儿。(2013-6-4)
34、"假如美联储z席坐在我的左边,财政部长坐在我的右边,他们两人都悄悄地向我透露未来一年他们将要实施举措的每一个细节,这也不会影响我的任何一个投资决策,比如买入ExecutiveJet,或通用再保险公司,等等。"(2013-6-5)
35、思考投资的最好方法是,一个人呆在房间里静静的想。2、身处华尔街这样极端的市场环境,你有一个劣势,你会被过度的刺激,于是你每天总想做点什么。3、华尔街靠的是大伙频繁交易赚钱,你靠的是不做交易挣钱。(2013-6-5)
36、我们真正想要买的,是可以永远乐于持有的生意。就像买伯克希尔的人那样,我们希望他们打算一辈子地持有。有人会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而中途卖出,但是我希望他们在买的时候,的确打算永久的持有。(2013-6-6)(编者注:“买的时候的确打算永久持有”,我认为这是巴菲特投资思想的精髓之一)
后感2022.8.4:但是我的“能力圈”太小,面临这个提问的回答几乎都是没答案,所以,616/施洛斯,要么随着我能力的增强和企业发展的日益明朗,转化为战投,要么被2倍左右的价格卖出。
四、生活感悟
56、近日常与几位已经移民的亲戚朋友喝酒聊天。他们国内的赚钱事业都与房d产有关,都与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有关。“钱生钱”和“项目转包”是他们这些年致富的两大法宝。这就更坚定了我的一贯看法:所谓的“z国奇迹”,无非两个依靠:1、洗劫储户;2、压榨农民工。奇迹能否持续,要看这两大根基是否动摇。(2013-1-9)
57、我现在担心:“G革”这个口号,正在蜕变成以前的“为人民服务”,即道德制高点上的谎言和废话。(2013-1-9)(编者注:那时的我,思考问题及表达观点,颇受“公知”的影响,或者说,也有成为“公知”的潜质)
59、前年(2011)9月,我曾踯躅在布达拉宫里唯一的一座仓央嘉措金像前,来来回回,或凝视或沉思,依依流连了近一个小时,离去时忍不住泪水盈盈。我不知道,这是否就是所谓的“缘”。(2013-1-12)
60、如果在成为“忧郁的哲学家”和“快乐的猪”之间必须做出选择,我问自己:你愿意做哪个?我想了又想,年轻的时候,答案不言自明,一定是选择前者。可如今,自己的生活却更像后者。当然,这也没有什么不好。王小波说最悲哀的结果是成了“忧郁的猪”。(2013-1-13)
62、昨晚在荣誉,今天在牡丹,这两家在福州都算大众化酒楼,以往年前火爆的人气没了。我想它们的老板最近一定也不好受不好过吧,但是他们大多不会选择关门歇业,做实业的人似乎比做股票的放松洒脱。(2013-1-29)(编者注:一个月多之前,限制三公消费的八项规定出台)
64、晚上家族聚会,我不喝酒。回家后史无前例开了瓶洋酒,喝了之后,自言自语:其实芝华士也蛮好喝的嘛。LP答腔:我没听你说,啥酒不好喝!(2013-2-4)
65、81岁的老岳父,在Ipad上下象棋,屡战屡败,我劝他从中级降到初级,他不干。(2013-2-8)
66、大年初一,天气阴雨寒冷,躲在家里看书。书有如下一段:如今世界,人与人之间,在暧昧的笑脸的背面,多是热乎乎谎言和赤裸裸利益。友谊和真情却是奢侈品。看到这里,不由自主想起王朔的一句自我表扬:“一想起自己,就觉得比别人善良”。我会心地笑了。(2013-2-10)
67、年前写了一篇博文:《移民为什么》。有人评点:归根到底,还是你的钱不够多!话虽尖刻,细想一下,却很到位。可是,我并不气馁。我有这本事,用文学的语言,自我调侃,自我揶揄:盛开是一种美,凋零更是另一种美。在华美和凄美之间,我选择后者。(2013-2-11)(编者注:假设现在,我的钱足够多,为什么移民?)
68、外出回来,一看新闻,言语惊讶于罗马教宗的辞职。LP随口答道:要是我,早就辞了,做得这么辛苦。我说:如果都象你,世界怎么进步?她回应:要是都象我,世界也不会这么乱!(2013-2-11)
69、我有个优点,就是经常和老婆聊天。前些天,她说,从周边的人感受到,信基督耶稣的人,真有爱心诚有善心的,占比很高,而号称信佛信道的,其中不少人的行为举止,却相当功利自私。我说,F教佛学,无比博大精深,流入民间,难免变了味道,但这并非佛陀原意。有求皆苦,无欲则刚。(2013-2-16)
70、时隔有一年了吧,又登鼓山,就象见了老朋友一样,有些激动。鼓山,与西藏一样,是十几年来,我的精神依托。在自己沉默郁闷的2005一年里,我竞登了230多次鼓山!眼前的这老朋友依旧如昨,而我,却觉得自己如今有点浮,有些飘。(2013-2-17)
71、前些时候,朋友开车,一个急刹车,后边的车追尾,声响巨大,估计又是一个错把油门当刹车的女司机。下车一看,后边的这台伊兰特的车头几乎撞烂,而朋友的车损伤有限。这时,慢悠悠的从伊兰特里出来一个年轻女子,说的第一句话把朋友逗乐了:看来以后确实要买好一点的车。我感慨,这女孩不炒股,可惜了。(2013-2-20)
72、阳光很明媚,晴空好几里,听着郭德纲,悠悠登鼓山,人生之惬意,不过如此吧。郭德纲的一句:“我以德服人,因为我打不过人。”让我乐了老半天!(2013-2-23)
73、搬了几次家,《读者文摘》早期的几十本杂志我都舍不得扔,那是一代人的青春记忆!记得杂志创刊于80年代初,赵朴初题写刊名,第一篇文摘小说是张贤亮的《灵与肉》,第一篇诗歌是舒婷的《这也是一切》。想当初,咱也能算半个文艺青年吧(2013-2-27)
74、人生的智慧,其实一点儿都不需要高雅。“关你屁事”和“关我屁事”这两句,很草根,却很有用。哈哈(2013-2-28)
76、每次鼓山上,看到这块石刻(碑文“万恶淫为首,百行孝为先”)心里总要一颤,感叹:z国儒教,也太狠了吧,还让不让人过好日子啊。(网友回复“你觉得这不对吗”)谁敢说不对?这正是其可怕之处!(2013-3-5)
77、这两天爱上了iPhone5的语音输入功能,此时,正在鼓山上,一个人对着手机,自言自语,对周边的不少疑惑的目光,不理不睬。我在感叹科技的强大和神奇的同时,未免也有些杞人忧天:长此以后,语言还在,文字堪忧,汉字危矣!这条围脖就是语音输入的作品。(2013-3-7)
81、阴天,鼓山上空荡静寂,我却舒坦清爽。想着无用但有趣的事,记录如下。我对儒释道的肤浅理解:儒家治世,功名建树,心为形役,苦从欲来。佛家出世,万事皆空,一切随缘,因果轮回。道家忘世,桃园中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单从境界而言,我更喜欢道家。(2013-3-14)
83、对着漏水不断的冼手池而朿手无策,想到芒格的话:"水管工人是有用的,而理财经理是没有用的。"感到特别的沮丧。(2013-3-20)
85、晃晃悠悠地登着山,听着歌,回味着咋夜读到的林语堂的幽默,他说,人生有三大骗子:名、利和权。把这三个骗子概括起来,就剩一个名词,叫"成功"。我不禁大笑三声。(2013-3-23)
86、中午家里就我和儿子,今天轮到他烧饭。我问:儿子呀,我看到馒头了,但喝什么汤呢?他说:还没烧好,我咋知道?我笑他:你啥水平嘛!他回敬:上次我问你煮的是稀饭还是干饭,你说,还没开锅盖,我昨知道?!(2013-3-27)
87、鼓山的几条登山道中,最陡的"勇敢者之路"一共2024级台阶(苏宁股票的代码,呵呵),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泰山有6666级台阶。按照我最近登山的频率节奏,大致相当于:一周凌一次绝顶而小一把天下哈(2013-3-28)
88、昨天在三山陵园扫墓后,在返回停车处穿过园陵途中,突然心中一颤,想到:这里,这个陵园,很可能也将是自己的最后归宿。那种感觉很奇特。我祟尚"生死之外无大事"之洒脱境界,但是,要是生死之内呢?(2013-4-4)
89、如果说人生四苦是“生老病死”的话,那么,在我看来,第五苦一定是装修房子。(2013-4-5)
92、工作并定居在南京的老弟,利用出差厦门的机会,回家探望老妈,并给父亲上坟。都说兄弟是自己的一面镜子,看到老弟染得鸟黑但却稀松的头发,我知道,我们都老了。(2013-4-18)
93、我是一个爱睡懒觉的人,无论季节,一贯如此。经常不睡到饿得受不了,就不起床。可是最近几天,一到七点半,却再也躺不住了。老喽!这是唯一合理的解释。要是哪一天,这山,也爬不动;那酒,也喝不下,或不能喝了,我这生活的乐趣又会是啥呢?(2013-4-23)
94、母亲节。穿着儿媳妇替她买的新衣,和儿子媳妇一起合影,老妈快乐无比。我这一代人,是不善于口头表达情感的,但我从心底发声:妈妈,我在乎你,我爱你!(2013-5-12)
95、母亲节。发几张母亲年轻时的照片。父亲生前,有次喝过二两后,曾得意地告诉我:你妈当时是学校(福建建欧师范学校,他们是同班同学)里头最漂亮的几个女生之一。我信!(2013-5-12)
96、8年前的许多夜晚,我读这本书(指章诒和的《往事并不如烟》)时,常常泪水充盈眼眶。这与自己当时的处境有关:工作单位,家庭生活,朋友交往等等,似乎都在一夜间坍塌!章诒和说:往事如烟,往事又并不如烟。如今的我,视那一段如烟往事,为我的新生起点,Newbeginning!(2013-5-18)
97、什么人才是真正的朋友?在我看来,定义只有一个:无论行为,还是思想,都希望你过得好,过得更好,甚至比他好。(2013-5-20)
98、今天是今年开始高考的日子,老婆照例是考官,昨晚她和我说起如今高考的种种作弊手段,真是令我眼界大开!莘莘学子真不容易啊。于是我觉得无比轻松,因为我想起了张爱玲的说法:老了至少有一样好处,用不着考试了。(2013-6-7)
99、一本书,一杯啤酒,几片饼干,晚上准备在诚品书店耗,不过估计耗不过它,因为他们可是通宵营业的。(2013-6-10)(编者注:结婚之后,我很少与我们家领d之外的人一起外出旅游,这次与一班朋友的台wan行,印象深刻,美好记忆)
101、近几年,能在z国挣到大钱的无非两类人:一是搞房d产的;二是倒资金的。但是,投资银行地产股的,却赚不到多少钱,这就难道不是z国股市的问题之所在吗?!(2013-6-24)
102、今晚有朋友邀喝酒,可是我计划要跑步,TOBEORNOTTOBE,thatisaquestion,这是一个哈姆雷特的难题,最终我选择了跑步。表扬一下自己。(2013-6-27)
五、长微博
移民为什么(2013-2-7)
2012年底,我第二次,LP第四次到澳洲。虽然这次,我们同样拿的是旅游签证,但与2010年春节期间,我第一次去的时候不同,那次我们从悉尼开始,到处晃荡,住哈密尔顿岛,看大堡礁,到墨尔本租车自驾大洋路,游览十二门徒等等。
而这次呢?我们3人(连同在悉尼上学的儿子)在悉尼北边的一个叫Chatswood的区域,租了一套高层公寓,完全象当地居民那样生活,这是一种全新的另类体验,历时三周多。
我在悉尼的生活是惬意的。那里气候好,空气清新,没有任何食品安全的隐忧。我每天看盘,看电视,上在国内被屏蔽的网站,仰卧起坐,游泳,散步,吃澳洲海鲜,品奔富干红等等。每周还和几家住在附近的已经移民来的亲戚朋友,畅饮两三次澳洲红酒。
但是,其实我心里明白,我的这种轻松惬意,是建立在知道自己二十几天之后,便要回家的基础之上。在此期间,我经常问自己,假如我现在已经移民过来了,我每天的生活大致就是现在这个样子了,我习惯吗?我沉得下吗?我快乐吗?答案似乎没有想象的简单。
于是,一个问题便呈现了:移民为什么?
1、为了提高生活品质。空气环境气候食品等当然是生活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面对庭院深深,人迹寥寥的环境,我们真的能耐得住,或者说是能享受这种孤寂吗?有人说,可以移民不移居,拿个洋身份。就我而言,不以改变生活环境为目的的移民,就是瞎折腾,没有意义。
2、为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在我看来,这是一个最好最充足的理由。我记得资中筠先生曾说过:z国现行的教育体z,就是在残害下一代。我深以为然。但是,我的小孩从中学开始,已经在澳洲上学4年多了。对他学业教育的责任,我想已经大致完成了,他今后的生活定位,应该由他自己负责。
3、z国社会不稳定。有一个问题,我一直很困惑:许多国人认同,多少年之内(看过极端的说法是5年内),z国必变。温和的叫“变革”;激烈的是“革m”。可是,只有70年产权的住房价格,却坚挺得令全体地球人不得不服。国人是矛盾的,一方面很不满zhizheng者,另一方面却很信赖他们的掌控力。
4、为了财产安全。有人需要抽逃资产,躲避追究,我表示理解。至于我个人,家庭有限的资产就是一些个有价证券。即便移民了,我也还只能持有z国企业的股票,因为我能稍懂的,只是它们中的有限几家。但也有人比较悲观,认为拿z国股票有被清零的风险。那即便他们生活在国内,也是可以买香港甚至m国的股票。清零估计是清不到m国去吧。
其实,我认为,移民最大的障碍是如何将身心融入当地社会的问题,但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文化、风俗、习惯和交往是问题的关键,而语言却也是障碍因素之一。我开玩笑说,对于我这种年纪,生活在国内,懂这么点儿英文,是时尚,是趣味。但若生活在国外,就懂这么些,就是笑话和狼狈了。
尽管,清晰思路之后,移民已不再是我的选项。但是,今后我还是会经常走出国门,去走走,去看看,甚至去住一住。北岛说:一个人的行走范围就是他的世界。
最后,以2012年12月28日,我出发前往澳洲之前,所发的一条微博,作为本篇博文的结束,并恭祝各位朋友:
新春快乐,蛇年吉祥,平安健康,扎西德勒!
“又要出远门啦,有朋友问:在那边有房子吗?房价比z国便宜吧。我说我一点都不关心房价,境内境外的都不关心。家,有一个,足够了。其它地方,在我眼里,都只是住处,只是人生不同阶段的各个落脚点。家与它们的根本区别是:别的地方可以“去”,但是,家,是用来“回”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