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竞赛中获得冠军的选手,是否高手?
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有一些社会上举办的各种交易竞赛,包括股票、股票的,每次竞赛都会吸引眼球,也会让一些收益高的选手脱颖而出,成为万众敬仰的股神、民间高手,受其他交易者顶礼膜拜,甚至被尊崇为大师。
许多人也会问我,他们是不是就是股神?该如何能认识他们?能看出他们膜拜的眼神,因为这个牵涉到如何判断一个交易者是不是高手的问题,所以今日就这个话题,来为大家做解释。
先说明一下,我自己并未参与过这类的交易比赛,早年刚入行的时候,好像没见过类似的比赛,等后来看到这类比赛的时候,自己年龄也大了,而且对这些东西都没什么兴趣。当然,如果让我去参加比赛,我敢肯定的说,我基本上是进不了交易比赛的前几名的。
先定义何为交易高手?一年收益率10倍、20倍是股票高手吗?我个人不敢苟同。这样的收益率不靠重仓交易,怎么可能去实现?行情不去配合,如何去实现?另外,资金曲线波动是否也较大?起步资金过百万了吗?中间运气的成份占多大比重?
大家容易看到,经常举办的股票比赛,获得名列前茅的冠军、亚军或季军,或其他前列的选手,一次比赛后,能获得少则几倍,多则几十倍、几百倍的收益率,几万到几十万,几十万能到几百万,创造了奇迹,令人惊叹,很多人自然认为他们是高手,是神,是大师。
他们真的是高手么?其实说这些话,别人可能认为我有点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味道。我在交易圈也混了一些年头,如果大家用心的话,你们可以追踪那些在各种交易比赛中名次靠前的选手,再跟踪他们在其他比赛的名次,你们会发现,在这场比赛中,他们是王者,但在其他比赛中,他们很可能是穷寇,非常非常少见一个选手能连续两次比赛获得好的名次,更加常见的是,他在这场比赛中呼风唤雨,在那场比赛中被风雨追打。
一、为什么他们在这场竞赛中风光无限,在另一场竞赛中很可能是落鸡汤呢?
二、竞赛中他们一直都做对,至少说很少做错,这不表明他们很牛么?
对于这个问题,大家一直迷惑,能获得名列前茅,重仓自然不用说,但人家肯定也是较少做错,做多的成功率很高。
三、为什么股票暴富者传奇故事的主人公主要是新手?但结局通常又不好
我们要知道,糊里糊涂的赚,也必糊里糊涂的亏回去,无根浮盈空欢喜,未悟真经套中人。
那么如何判断一个交易者,是不是高手呢?
我们不能简单以收益率来判断一个人,索罗斯、巴菲特一年30%的收益率,相比冠军们一年几十倍的收益,巴菲特、索罗斯是不是低水平?肯定不是了,因为他们的资金庞大,而且这样的收益率是持续了很多年,比较稳定。
交易高手和一般交易者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呢?可以简单说就是基本功的差别,首先,是否具有成熟的交易理念和成熟能稳定盈利的交易系统,具体是是前后一致性的交易策略,客观理性的止损退出策略,合理的资金管理和仓位配置,趋势赚钱效应,亏钱,亏的明明白白,赚钱也赚的明明白白。其次,判断是否高手,直接体现在对风险的控制上,账户相对比较稳,回撤小,行情好的时候年化收益率比一般投资者高,例如50-100%(这是对于小资金,对于大资金来讲,会低),行情不好的时候年化收益率还说的过去,例如10%,或亏损在预控范围之内,例如亏损10%,也就是说,最大回撤比较低。
账户整体保持向上的阶梯型的上涨模式,回撤不大,收益稳定,做到这样的已经很不容易了,若一个人能连续5年以上(至少经历一轮牛熊)每年持续性的盈利,那简单的可以断定,这个是顶尖的高手了,遇到这样的人可以从他身上学习。
金融圈有一个笑话:阿基米德:给我一个杠杆我能撬动整个地球。
券商:借给你20倍的杠杆你去炒A股吧。
结果第二天一开盘,阿基米德净亏两个地球。
不是说重仓交易必输,相反重仓交易是实现短期暴利的唯一途径,只不过这条路很多人走不通,不是没有重仓交易的技术,而是重仓交易的行情和重仓交易心态很稀缺,这需要足够的耐心来等候。
开仓之前往往会觉得自己风险承受力挺强的,开仓之后才知道有多弱。
如果说杠杆能放大20倍的欲望,那它同时也会给你放大40倍的恐惧,这本是就是一种付出和收获的不平衡,杠杆越是超出心理承受范围,这种心理不平衡的极端就越是明显,没有人可以一直在这种失衡的极端行情里走的平稳。
你背负的越多,弱点也就越多,面临的风险也就越大,能力圈之外的事情可以去赌一把运气,但是每一把都把自己逼到靠运气的境地,结果必输无疑,从来没见过经不起任何风险的交易者可以在市场生活的很好的。
裹挟了重仓交易的种子,虽然总是让人充满期待,但是开出的交易之花往往绚彩而易折,经不起一点风吹草动,这在风险层生的交易来说注定了是一个死局。
交易始于平静的接受
对一个成熟的交易者来说:交易心态应该是一种事先预设,而不是事后承受。
这本身也是一种面临市场风险的自我保护。
交易系统在给出开仓信号的时候,也就已经给出了明确的止损点,最坏的结果是什么,最多能亏多少,应该选择多少仓位开仓一目了然。
既然继续选择进场,说明对最坏的结果已经有了一种预期,当真实的亏损发生的时候也不会因为意外和接受不了而导致心态失控,心中有数,才能手中有术,才能处变不惊。
对盈利的追求和亏损的恐惧,是深深根植在人类DNA内的,正是依靠这两种本能人类社会才得以学会生存繁衍,而这单纯的依靠认知不可能完全克制。
在交易领域不要轻易去界定什么是绝对的正确与错误,也不要绝对作为自己开重仓的理由,学会用平静的心态去开仓。
心态好的时候不一定能赚钱,但是心态不好的时候肯定赚不到钱,偶尔心态好叫努力,—直心态好才是能力。
资金管理
所谓心态失衡绝大多分原因是亏损超出了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尤其是重仓交易的时候,从来没见过谁亏了几块钱而寻死活的,所以在事先预设的时资金管理是很重要的方面。
资金管理是一种防守策略,用它不是说能多赚多少,而是在错的时候能够尽可能的保命,关于资金管理有一条最主要的原则是:千万不要让持仓成为自己的一种负担,你越害怕什么,越承受不起什么,什么就越可能发生,不要尝试着去挑战自己的运气,事实证明这经不起挑战,这个市场从来都不缺墨菲定律。
心理暗示
人的主要感觉是由当前注意力决定的,你把注意力放在好的事情上就会心情轻松,你把注意力放在不好的事情上就会感觉亚历山大。
之所以绝大部分交易者心态会失衡那是因为他们总是把注意力放在不能亏钱只能赚钱上,并且在潜意识里已经把这种可能的盈利装进了自己的口袋里,自己想想是不是经常有单子刚进场就开始盘算着这笔交易赚钱了该怎么花?
在这种预先假设的心理暗示下,一旦事与愿违就会感觉成倍的失落,尤其是重仓交易的时候。
每每想到此处就越有那种交易实际上是在跟魔鬼做交易的感触,所以,交易者们请学会善待自己。
1、筹码分布主要分为上方白色的套牢盘和下方黄色的获利盘。
2、股价在低位反转上涨筹码区底部黄色筹码区在密集增加,黄色筹码峰越长主力介入资金越多,后期上涨幅度越大。
4、若当主力在一波行情中没有完全抛售掉手中的筹码和散户一起被套时,股价表现的情形大多是不会大跌,新一轮的主力自我解套过程开始,在前期被套的散户看来,主力还在已近震荡回调到位,开始加仓介入,已到达降低成本加速解套,恰好中了主力的全套,主力筹码抛空,股价大跌在即!
经验总结:股票在交易过程中,在不同价位所堆积的股数。从获利盘来看,它的区间为0%--100%。那么庄家是在什么位置建仓的?是在低位建的仓。那么什么是低位呢?是10%以下,或20%以下,还是50%以下?庄家和散户是在博弈的。往往散户认为的低位,庄家是不会建仓的。也就是说,底是庄家做出来的,而不是散户。那么庄家又是在低位建的仓,如何知道庄家的建仓成本是多少?
筹码分布图示
筹码分布及计算原理
我们可以举个例子:
某公司有16股股票,这16股被3个不同的投资者持有。股东A曾在10元价位上买过3股,而后又在11元价位上买了6股;而股东B则在12元的持仓成本上买进了4股;股东C,在13元上买了1股,在14元上持有2股。把这3位股民的股票加起来,正好是16股。
如下图,我们就把股票换成像麻将牌一样的筹码,在图左是从10元一直到14元的5个价位,然后我们把这些筹码按照当时股东们买它的成本堆放到它相应的价位上,于是就形成了图中的样子:
从这张图上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这只股票在11元价位上,投资者的筹码比较重一些,12元至10元次之,13元以上筹码量就不多了。此外,除了上面所说的股东A、B、C以外,曾经还有一位投资者D,在9元左右买过这只股票,后来又以11元转卖给了股东A,于是D提出了一个问题,“9元钱的历史交易怎么没有在这张筹码分布图上得到反映?”其实这个问题不难讲清楚,大家注意到图上的筹码总共只有16股,而这只股票的流通盘也是16股,筹码分布只去表现这一天所有在册股东的建仓成本,由于D已经卖掉了自己的股票,所以他的筹码在筹码分布上就看不见了。这是筹码分布的一个重要特征:既反映一只股票的全体投资者在全部流通盘上的建仓成本和持仓量,它所表明的是盘面上最真实的仓位状况。
随着交易的继续,筹码会在投资者之间进行流动,因而筹码分布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假定随后发生了一个交易:股东B把他的12元价位建仓的4股股票卖掉了3股,成交价是14元,由股东D承接,于是筹码分布就成为了图下的样子:
第一、撤
第二、抓
股市操作就是人心理的博弈呈现,散户心理很好理解,上涨了不舍得的出,想要有更高的价格,下跌了也不舍得止损,幻想能涨回成本价的位置,甚至赚钱,但可以说绝大多数的散户都会有这样的心理,这样的心理会给投资者自身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也会被主力利用。当一个股票下跌了的前面一波上涨的1/3时,高位和地位的筹码却没有什么变动,成交量也没有变动,那就要提高警惕了,一般情况下,个股下跌,一定会有投资者做止损,而筹码显没有太大的变动就说明主力也被套牢了。主力的控盘能力较强,投资一般不会轻易的止损出局的,只要主力被套牢且没有止损出局,那后市必定会有动作为自己解套,而这样的个股对于散户来讲,就是要一定抓住的机会。
第三、等
下边就庄家的具体坐庄过程,做简要的说明:
1.建仓过程
2.洗盘过程
洗盘过程在庄家操盘中是很重要的一个操作步骤。虽然在洗盘过程中,并不能够获得投资收益,却是非做不可的事情。在洗盘过程中,不仅可以使套牢的投资者加速解套或者割肉,当然也是盈利状态的投资者止盈出局的机会。不管散户是因为什么原因开始卖出手中的股票,只要股票能够在散户之间换手,市场的持仓成本就会不断被抬高,主力再次拉升的时候,抛售的压力就会大为减少了。这样的话,主力更加容易拉升股价到目标位,获得可观的投资收益。
在洗盘过程中,主力惯用的打压措施,有涨停板中的洗盘、跌停板中的洗盘、短线震荡洗盘等措施。虽然手段各不相同,却可以达到同样的洗盘目的。股价大幅波动的过程,也就是散户不断换手买卖股票、个股的持仓成本不断被抬高的过程。只要散户的持仓成本被逐步抬高起来,庄家在拉升的时候就有了很大的持仓成本上的优势。高位持股的散户,绝不会在股价稍微有一点上涨空间后,就轻易地卖出股票。主力正好趁机会拉升股价到高位,等待顶部到来的时候获利出逃。
3.拉升过程
拉升股价的时刻,是主力最为热衷的一个操盘阶段了。被主力操控的股价,绝大多数的上涨幅度都是在拉升阶段出现的。个股能够被拉升至高位,都是主力资金前期建仓、洗盘完成之后的结果。有了建仓过程,主力就有了操控股价的筹码。而之后的大幅度震荡洗盘的过程中,扫清了今后拉升股价的障碍。庄家在拉升阶段中,将股价不断地拉升至目标价位,同样也是散户在此期间获得投资收益的过程。
主力资金拉升股价的方式中,有比较激进的拉升涨停的方式,当然也会有比较稳健的缓慢抬高的方式。不管哪一种方式,只要能够达到拉升股价的目的,就是主力乐于使用的操盘方式。主力资金因为前期的建仓阶段洗盘阶段的操作程度不同,之后掌控的流通筹码以及股价的拉升阻力也是有很大区别的。拉升阶段中能够高度控盘的个股,可以通过连续涨停或者是无量持续上扬的方式达到顶部。而控盘程度并不是很高的个股,走势上往往是在振幅较大的波动过程中完成了见顶过程。能够持有主力高度控盘的个股,散户的资金账户波动绝不会太大,获得的投资收益也会稳定得多。
4.出货过程
庄家操盘的最后一个阶段,就是兑现利润的出货阶段。前期的建仓、洗盘和拉升阶段中,都不能给庄家带来直接的利润。而最后的出货阶段,将是主力资金获得投资收益的最直接手段。处于出货阶段的股票,一般也是股市见顶回落的重要转折点;或者说,至少在股市出现比较显著的顶部形态后,会出现个股中庄家出货的抛售行为。作为主力出货的最终阶段,出货过程中必然会伴随着主力大肆诱多行为,这也是股价见顶的重要特征。散户如果能够在主力出货的过程中,抵制住天量拉升的诱惑,及时兑现利润的话,将能够轻松获利。
见顶过程中,主力最为常用的出货方式就是拉升诱多出货。这种出货方式,虽然能够出现比较高的出货位置,但散户套牢的风险也是非常之大的。多少顶部套牢的散户,都是无视主力借机拉升出货,在高位买入了所谓强势股票,之后股价一跌见底。连止损出局的勇气都没有的散户,当然不得不面对这种套牢的风险。股价日K线当中出现的见顶的十字星形态、高开的见顶的棒槌线、见顶回落的大阴线、回落的倒锤子线,都是这种诱多出货的顶部形态。
交易中“知行不一”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
其实这个思想,我多年前就反复强调过,不断地在我的文中反复跟大家讲,我也是经过自己亲身的交易经历,才领悟到问题。在大约十年前,我也认为,我知行不一的关键是我的性格、习惯,或心态有问题,后来等我对交易有了新的领悟后,自己也经历了,才改变自己的理念。
无数交易者都不断地告诉我,说“我经常判断对,但就是做不对,看对的行情没做、或该止损的时候下不去手、我容易知行不一,性格不好,心态不好,是不适合做交易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例如,A股从今年4月份开始下跌,他们说,他们早就觉得股市不对劲,要跌,想出来,但一直没敢出,是知行不一和人性弱点作怪。其实是你的基本功有问题,你当时的判断很模糊,把握较小,你就没看对,只不过事后行情恰好下跌了而已,仅此而已;如果当时,你非常相信股市要下跌,把握很大,我就不相信你不会平仓出来,哪能允许钱白白蒸发。
举个例子,小时候,大人们告诉“不要触电,危险”,但是我们不会当真,反而好奇,总尝试去触摸电。长大后,见到电,我们会自动远离,根本不想去触,因为我们身边触电死亡的例子,以及学到的电的知识,无论从逻辑上,还是从实践案例中,都知道电是极其危险的,此时的知是深刻、全面的,所以不用任何人警告我们,我们会自动远离电,也会告诉自己的孩子不要触碰电。因为我们的把握很大,就如同你走在路上,看到地上有100元现金,你捡不?当然会捡。如果看到地上有一坨狗屎,你踩不?肯定要躲。因为你很相信很清晰会发生什么,自然就会执行。
所以问题就清晰了,站在行情中间而言,当时你的许多判断是似是而非的,只不过事后行情凑齐那样走了,所以你无意识地认为自己判断对了。说明事前还没有做出让自己信服的判断,把握很小,似是而非,在下跌和上涨之间犹豫纠结,并没有真正的答案。
不知或半知半解,好似知,但是知的比较浅,就认为自己知,其实没有深刻理解知的内涵,所以无法流入血液,就不能左右交易,导致表面上看起来是知行不一。例如,前面有危险,但悬崖和坑不同,知道是悬崖,肯定不过去,知道是坑,那就跨过去。
所以不要轻易说自己的问题是知行不一,是性格,是人性,或者是心态,等等,都不是,是你不知,或“知”的浅显,所以你需要先从“知”上下狠功夫,不要为自己的无知或浅知寻找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