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anews报道相对于安卓系统,人们对于苹果iOS系统上的App,印象往往是更加安全、监管更加严格。
这是因为通常情况下,苹果手机上的App,是通过上架苹果AppStore,分发给苹果用户下载安装的。而App上架AppStore需要经过苹果的审核,没有通过审核则不能上架。
然而,却有一些App可以绕过苹果审核,无需上架AppStore即可发布,并且供任何苹果用户下载使用。
首先,通过Safari进入官网,点击下载链接,将App安装到手机上。此时,如果你试图打开该App,会跳出“未受信任的企业级开发者”通知界面。
通过“设置”——“通用”——“设备管理”来找到该App的证书并选择信任,就可以打开并使用该App了,使用起来体验与通过AppStore下载的App并没什么区别,App中内购充值、交易等等也并不受限制。
在感叹“这样也行?”的同时,不知你是否想过,如果这样也行,那么对其他按部就班申请审核的企业来说是否公平?
这些未经应用商店发布的App,是否是合法合规的呢?
这就涉及一个问题——苹果为什么允许未经应用商店即可发布的App存在。
事实上,苹果iOS系统有一套完善的加密方案,在不越狱破解的情况下,非AppStore下载的App需要证书签名,才能在iOS上运行。
证书需要向苹果申请,分为几类:
像MT这样,通过Safari下载,信任证书后即可正常使用的App就是用了企业账号,即企业级开发者证书。
根据苹果官网信息,只要公司拥有邓白氏(DataUniversalNumberingSystem)编码,填报信息通过审批,每年只要299美元,就可以获得企业级开发者资格。
比如企业开发的内部人员OA系统,用于员工考勤、收发邮件等等;又如一些公司自主开发的App推出新版本之前进行测试时,不能直接上架AppStore测试,有了企业级证书,就可以通过网页直接在员工内部分发Beta版本,对所开发App进行测试。
那么,为什么用于企业内部的企业级开发者证书,却能够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用于一些面向公众的App分发呢?
根据苹果规定,这种行为当然是不允许的,所以可以说,所有面向大众分发的企业级开发者应用都是违反了苹果规定的。
但苹果对企业级开发者证书是否真的被用于开发企业内部App的监管,似乎有那么一些瑕疵。
苹果证书引乱象,灰色App暗流传
不止MT,许多人在使用企业级开发者证书做着不那么光明正大的事情。
首先,当你的App内容不像是能过审的样子时,企业级开发者往往证书可以为您解忧——比如一些博彩App。
打开应用后,即可选择体育、电子竞技、真人娱乐、彩票投注等多种博彩项目。
有了赌,黄自然也不甘落后,部分涉及色情或擦边的直播类App也会利用企业级证书偷偷分发。
除此之外,也有部分App本身内容并没有什么不妥,实际可以上架AppStore。但由于包含内购,App开发方不想分成给苹果,于是也会选择通过企业证书来分发。
根据苹果规定,如App内购买的虚拟物品是用于App本身的,比如手机游戏付费道具,或直播平台充值、会员充值等,就需要接入并且只能接入苹果的应用内购买(In-AppPurchase,IAP),但通过苹果IAP产生的内购收益需要分给苹果三成。
这也是部分游戏、直播平台内购产品在iOS系统上的价格要高于安卓价格的原因。
上文所述博彩App中的内购交易系统界面如下。通过企业证书应用进行交易,就可以避开苹果的抽成。
苹果公司不允许滥用企业证书,一旦发现,苹果会吊销企业证书,企业证书被吊销后,企业自己发布的App就不能用了。
此外,苹果还可能将开发者(个人或公司)列入黑名单。列入黑名单后,审核通常会非常慢。不仅仅是违规App,这个开发者名下的所有App审核都会变得非常慢。
更重的惩罚还包括将开发者名下的App全部下架。
那么,在如此严格的惩罚措施下,为什么违规App还是不少,很多滥用证书App也仍在正常运营?又是为什么获得苹果企业证书门槛如此之低,导致企业级应用鱼龙混杂呢?
——苹果不知道这些企业在背着自己滥用企业证书吗?
知情人士透露,苹果对企业证书管理还是比较严格的,但这也催生了淘宝上的生意,只要你付钱,店家就会帮你搞定企业证书。
据其介绍,其中包括一种“租售企业证书”的生意。部分App由于内容违规或其它原因不能上架,但又不想自己冒险,就会在淘宝上租借或购买其他企业证书来签名发布,跟苹果公司打“游击战”。淘宝某个企业证书暴露被封杀了,就换一个企业证书重新签名发布。
此外,有些企业为了避免被查封,有时会注册多个开发账号。这需要用不同的银行卡,因为苹果公司会将银行卡账号相同的判为同一个用户(在这里Bianews也提醒大家,勿将自己的银行卡号码借给他人注册开发者账号,不然可能会遭遇无妄之灾)。
围绕着企业级开发者证书已经低调地形成了产业链,默默地帮助一些灰产“暗度陈仓”。
不过,年初以来曝光的两起重大事件,终于将企业级开发者证书滥用的问题推到了苹果眼前。
这两起事件的主角分别是Facebook和谷歌。
巨头也滥用,终于警醒了苹果
1月底,Facebook被曝光通过企业证书向大众有偿分发一款App,用来收集他们使用手机时的各种数据。
根据报道,自2016年以来,Facebook每月向一些人支付不超过20美元,从而在他们的苹果或安卓手机上安装所谓的“FacebookResearch”应用程序。
据悉,这款应用程序允许Facebook跟踪用户的App使用历史、私人消息和位置数据。
被曝光的这一举动不仅惹怒了用户,还激怒了苹果公司。
实际上,从去年夏天开始,收集这类数据的应用程序已被视为违反苹果的隐私准则。所以,由于得不到苹果的审批通过,Facebook不可能通过AppStore应用商店来提供这款App。
因此,Facebook选择了用企业级开发者资格作为挡箭牌——Facebook持有的企业级开发者证书原本是用于内部员工测试应用程序的,苹果不会像对AppStore那样审查Facebook发布的企业级App,因为默认企业内部员工下载使用。
于是,在苹果不知情的情况下,Facebook每月向一些非公司员工支付费用,来让他们下载这款App。
对此,苹果回应称:“我们设计的企业级开发者应用完全是为了在企业内部分发应用程序。Facebook一直在利用其会员身份向消费者分发一款数据收集应用程序,这显然违反了他们与苹果签署的协议。任何使用他们的企业证书向消费者分发应用程序的开发者,都会被吊销其证书。这就是我们在这种情况下的做法,这么做是为了保护我们的用户及其数据。”
无独有偶,在Facebook被曝光的同时,谷歌也被曝光了其使用企业证书发布的数据收集应用程序ScreenwiseMeter。
苹果则并未因道歉而原谅,还是暂停了谷歌的企业级开发者资格,此后,谷歌员工无法访问他们正在开发的测试版iPhone应用,也无法使用与公司日程、通勤、餐饮等有关的内部应用。
谷歌发言人表示,“我们正在与苹果合作,以解决公司iOS应用上的临时中断问题。”
这两起事件的曝光让苹果意识到,运用企业级开发者证书,绕开AppStore分发应用的平台不在少数,甚至很多巨头公司牵涉其中。
灰色地带谁负责?苹果,法律,还是……
或许,未来苹果应该建立更加完善的监控手段,毕竟等着滥用证书的行为一个个曝光实在太过被动。
不过除了让巨头们得到警醒,苹果更需要在证书发放的门槛上入手,首先对证书发放资格进行严格筛选,这样才能阻拦许多隐藏在灰色地带的“小作坊”。
目前来看也确有此趋势,至少Bianews在询问淘宝店家是否可以搞定苹果的企业级证书时,得到的回答是“企业的最近太紧张了”,说明企业级证书的颁发标准是越来越严格的。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研究员赵占领律师对Bianews表示,当前国内在App方面只有针对应用商店审核义务的法律法规,苹果并未作为应用商店来分发企业级开发者应用,此类应用系通过系统浏览器直接下载安装,因此,至少按照国内法律规定,苹果对于企业级开发者应用软件不存在法律上的审核义务。
不过,利用企业级开发者证书这一“盲区”来悄悄发展赌博、色情等灰色产业的现象也并非无法治理。
赵占领律师表示,如果应用软件存在违法违规内容并通过网页可以直接进行下载,那么软件运营方是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按照现行法律可以对其进行处罚,甚至在可能涉嫌刑事犯罪的情况下,公安机关可以立案侦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