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学生适合留学?涉及留学人员的电信网络诈骗类型有哪些?留学期间如何规避和应对法律纠纷?留学安全事件有哪些?海外中国学联如何为留学人员服务?如何做好职业规划?……
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供图
4月23日,由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指导,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与新华网联合举办的“2022中国国际教育巡回展——平安留学专场”活动拉开帷幕。平安留学大讲堂、专家访谈和海外留学安全技能培训三场直播,邀请专家围绕疫情期间出国留学、领事保护、防范诈骗、法律援助、职业规划、留学经验等进行专业讲解和指导,解答留学人员和家长普遍关心的问题;专业安保教官模拟抢劫、枪击、火灾、地震等场景,指导留学人员如何规避风险、安全应对。
成功留学,做好生涯规划很重要
2020年以来,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持续蔓延,许多学生的留学计划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不少学生和家长都心存疑惑,现在还是留学的好时机吗?什么样的学生适合留学?如何规划才能走好留学之路?对此,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表示,改革开放以来一直都是出国留学的好时机。不过,学生和家长首先需要明确自身的留学目的是什么,因为留学只是成长路径中的选择之一,而非终极目的,是否留学要根据自身需要而定,不可盲从。如果选择出国留学,一定要做好语言能力、学习能力、写作能力等方面的准备。他认为,出国留学的最佳阶段应该是本科以后。家长们需要认识到,中学阶段出国学习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身心较为脆弱,在陌生的语言、生活和学习环境中面临重重压力,对其健康成长非常不利。
中国留学人员较多的国外大学里,大都成立有中国学联。学联如何为留学人员做好服务?留学人员如何参与学联组织的活动?曾任全英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执行秘书长、现就职于中央财经大学的赵虎表示,学联主要发挥纽带作用,承担着为留学人员服务“最后一公里”的角色,及时反馈留学人员需求,丰富大家的业余文化生活,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搭建交流平台。以全英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为例,既有为初来乍到的留学人员举行的新生见面会,也有博士论坛等学术交流活动,“春晖杯”大赛等创业活动,还有春晚、球赛等文体活动,帮助同学们了解就业信息的就业活动,以及推进中外人文交流的特色文化活动等。留学人员对留学生活有一定了解后,就可以参加学联的各类活动。他还提醒大家,出门在外遇事一定要冷静,常跟家里报平安,多跟朋友们联系。
平安留学,提高安全意识是关键
国际安全教育专家王学军曾任国际刑警,并曾在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留学,多年从事留学安全研究和教育培训工作。他将留学人员可能面临的安全风险归纳为出入境安全、种族歧视、涉财犯罪、电信诈骗、心理安全、信息安全、校园欺凌、毒品问题、法律风险、执法差异、租房风险、交通安全、自然灾害安全、学术风险、旅行风险、公共卫生风险等方面。他认为,林林总总的留学安全风险主要源于中外法律、文化、宗教等方面的差异,年轻学生涉世不深,如果不能深入知晓差异,做到入乡随俗,主动远离规避潜在风险,就可能与风险不期而遇。
赵海涵还向留学人员提出了全面了解驻在国、遵守法规习俗、妥善保管证件财物、确保签证有效、注意交通安全、保持良好心态、理性解决纠纷、提高防范意识、常与家人联系、冷静应对突发事件等10条平安留学建议,希望大家不断强化风险防范意识,时刻谨言慎行,加强自我保护,确保自身安全。
何启豪建议留学人员要树立敢于和善于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入境之后可向驻当地使领馆咨询如何联系可靠的律师、律所,以便在发生意外情况时能及时获取有效法律支持。此外,还要适当了解并培养法律意识和法律思维,如证据思维、程序思维等,了解所在国家适用的法律程序,知道怎样通过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以更好地规避和应对可能发生的法律纠纷。
谨防上当,识别诈骗套路最有效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频发,不少留学人员因遭遇诈骗,造成不同程度的财产损失。主要针对留学人员的常见诈骗套路有哪些,如何识别?如何积极防范与应对?
三是票务诈骗。骗子通常抓住留学人员急于回国宁愿高价购买机票的心理实施诈骗。在大家联系到这些骗子票务商表露出购票意愿,并达成一定购票协议后,他们会要求先支付定金,然后再以转款备注不能识别等理由要求重新打款。
四是虚假服务。这一类主要指代办留学认证诈骗,骗子会自称是某某出国中介机构,并通过多个渠道进行虚假宣传,自称是使领馆指定中介或与使领馆有一定关系,能够快速办成中国护照、签证、旅行证和公证、认证等手续。有些甚至还会诱导和协助申请人伪造申请文件并收取高于应收费标准几十甚至上百倍的高额中介费,最终拉黑走人。
此外,平安留学“云上展”在专场活动中正式亮相。“云上展”包含大讲堂、专家通道、安全体验馆和图文展四大展厅,创新应用VR及3D技术,以线上虚拟空间还原线下展会场景,为留学人员和家长提供沉浸式、交互式的“云逛展”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