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寻迹思远——莫晓松中国画作品展”在书画频道美术馆开展,展出莫晓松作品近120幅,全面呈现艺术家多年的艺术创作和学术探索成果。展览现场,云集众多当代艺术界翘楚,对莫晓松开阔的艺术视野,创新的艺术探索给予充分的肯定与赞扬。
“他的色彩融合着线的变化,表现一种生命,达到明澈、扑朔迷离的艺术效果。”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认为画家莫晓松在绘画道路上积累着个人的新画境。
中国艺术研究员原院长连辑谈及莫晓松的绘画风格时称:“中国传统绘画艺术语言的当代性表达是莫晓松非常突出的一个特征。从艺术风格上看最主要的是绵里藏针,看似散淡、优雅、松弛,实则骨力足够,结构精准。”
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尼玛泽仁称赞莫晓松的作品,“从传统走向现代,从中国走向西方,把东西方文化融合在一起,看到西方的艺术,用中国画家的眼光、笔墨来诠释,重新组合,打造一种新的视觉。”
在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王明明看来,莫晓松能从工笔画的细腻雅致中捕捉到那种灵动鲜活而不乏阳刚之美的气质。“他的画既有严谨的学院派功力,又具源自于内心的个人创造,这使得他的作品兼具宋人写生传神的院体风格与元代文人水墨花鸟的放逸冷隽。”
社会各界通过本次展览对莫晓松的艺术风格、思想观念有了新的认识,其对文明的追寻与融合,对自然和生命的讴歌打动了众多观者。为此“书画频道在线”网络拍卖平台推出“寻迹思远——莫晓松国画作品保真拍卖专场”,9月23日21:00开拍!10月3日21:00顺次截拍!
莫晓松,出生于甘肃陇西的艺术世家,早年从山水画开始,后从山水切入花鸟。他笔下的花木,带有一份自由生长的欢喜、清丽、淡雅,丰润的色彩和笔意,常常给观者带来清和的意蕴美。莫晓松认为,草木不仅有生命,还有灵性,以绘画的方式亲近自然,感悟自然,从而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其画室更是取名“清和书屋”,传达心志的追求。本次专场,选取其荷花题材和红竹题材的创作作品。荷花,是莫晓松在抵京求学期间常去颐和园、圆明园观荷,荷塘里吹皱的涟漪,绿意的变奏,将其沉浸在这小小的莲瓣中,进而用水墨的形式,写意性的线条,肆意挥洒,勾写荷花、荷叶,营造一种张驰有度的舒适,呈现素心蕴美。2022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上,莫晓松作品《暗香入画》以166.75万元成交,其荷花题材的作品深受藏家和业界的青睐与喜爱。
莫晓松,1964年生于甘肃陇西。
现为北京画院副院长、艺委会副主任、创作室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中国画学会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北京市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全国美展评委。1986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
1989年《石痴米芾》参加全国第七届美术作品展览,获甘肃美展金奖。1994年《荷塘》参加全国第八届美术作品展览。1999年《暗香》参加第九届美术作品展览。2000年《冬至》《河西九月天》《夏绿》三幅作品参加文化部在法国巴黎举办的迎接新世纪中囯画艺术大展,三幅作品为联合国教科文世界遗产中心收藏。2001年《荷塘逸趣》参加“百年中国画展”。2002年《春到红墙》获全国当代花鸟画艺术大展金奖。2003年被评为甘肃省文联第二届“德艺双馨”文艺家。2006年为国家大剧院创作巨幅工笔花鸟作品《秾华春发花气香》。作品陈列于国家大剧院贵宾接待大厅。2012年在北京画院美术馆举办《清和我心——莫晓松工笔花鸟画展》。2013年在澳门博物馆举办中国画展。2014年印度尼西亚国家博物馆举办画展。2015年参加法国罗浮尔宫《世界美术大展》。2016年后在山东博物馆、深圳关山月美术馆、云南博物馆、广东美术馆、福建美术馆等地举办画展和联展。2017年在雍阳美术馆举办“寻脉舒怀——莫晓松书画作品展”。出版有个人画册和技法书十多种。
专场佳作
莫晓松《桃花一夜雨春水数帆风》
书法:46.5cm×23cm绘画:65.5cm×23cm书画:112cm×23cm卷轴高度:280cm2015年
莫晓松《观雪品茶得清凉竹世界》
书法:46.5cm×23cm绘画:65.5cm×23cm书画:112cm×23cm卷轴高度:28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