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福利彩票是在我国顺应改革开放形势、如何关爱困难群体的背景下诞生的。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使我国国民经济步入了有史以来发展最为迅猛的时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社会福利由国家包办的传统方式已难以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据1985年的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的优抚、救济对象人数达1.5亿以上,年成灾人口3.16亿,残疾人口近5000万,而城乡各种福利院床位数仅49.1万张;福利企业只有1.5万个,大多数残疾人就业问题无法解决;没有一个社区服务设施。全国还有约1500个县级单位没有福利院,一半以上的乡村没有敬老院,原有的福利院、敬老院,其容量也远远难以满足需要;散居社会的孤老残幼,仅城镇就有90万人左右,农村则更是难以统计;全国已有的社会福利院、光荣院、荣军院等福利事业单位约有50%属危旧房急需改造,各类福利设施中约20%没有常规医疗设备和专业医生。
另外,逐年增多的弃婴、每年受灾地区被毁的福利设施重建、流浪儿童收容设施建设、革命伤残军人假肢换装、孤残儿童救助等社会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这些问题,光靠政府财政拨款是难以解决的,必须改革原有的社会福利政府包办的状况,实行社会福利社会化,走社会福利社会办的改革之路,开通向社会筹集资金的渠道。发行福利彩票正是这一改革思路的具体体现。
1986年春天,时任国家民政部部长崔乃夫在随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李鹏考察三峡库区时,向总理汇报了民政部面临的资金缺口困难,并提出了通过彩票募集社会福利公益金的想法的。
1986年6月18日,民政部向国务院正式报送了《关于开展社会福利有奖募捐活动的请示》。1987年2月,中央书记处12届第323次会议讨论了民政部的报告,随后报送到中央政治局常委讨论。后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中国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委员会于1987年6月3日在北京成立。
中国第一张福利彩票
1987年7月,天津市造币厂印制出新中国第一张福利彩票——中国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券,7月28日,第一批福利彩票在河北石家庄市销售。1995年,“中国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券”更名为“中国福利彩票”,中国彩票正式与国际接轨。
2、发展历程
福利彩票现已有近28年的历史了,其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起步阶段。此阶段大约为1987年至1989年。
1988年之后,一些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自行发行彩票,导致彩票市场混乱。为此,国务院先后三次通知各地各部门进一步加强彩票市场的管理,将彩票发行批准权等收归国务院。
(2)平稳发展阶段。此阶段大约为1990年至1994年。
1990年以后,彩票逐步被人们接受,销售额逐年增加,1992年部分省市采取大奖组、大场面、大声势以及高奖额、低奖面、多奖级的形式销售福利彩票即开票,开始尝试百万元大奖组销售方式,当年福利彩票销量达13.76亿元,比上年增长56%。
03年滨州大奖组盛况
1993年,全国人大颁布了《反不正当竞争法》,1994年5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第四次通电全国,要求严格彩票市场管理,禁止地方擅自发行彩票,并明确规定中国人民银行是国务院主管彩票的机关,这对彩票市场起到了强有力的规范作用。同一年,“中国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券发行中心”更名为“中国社会福利奖券发行中心”,1995年正式定名为“中国福利彩票发行管理中心”。
(3)巩固提升阶段。此阶段大约为1995年至今。
1995年,随着体育彩票的进入市场,中国彩票市场形成了福利彩票和体育彩票共存的局面。鉴于彩票的特点,彩票的经营管理可以进行适度的竞争和营销,由此催生出彩票市场百花齐放、不断创新的发展局面。
2000年后,现代技术设备在彩票行业全面应用,电脑福利彩票应势而生,新型玩法层出不穷,发行销售方式不断改进,彩票品种越加丰富,形成高速发展的状态。
双色球游戏是电脑福利彩票最为成功的典范,被誉为“彩票市场的航母”。2003年2月,双色球上市销售,首开全国联销电脑彩票游戏的先河。2004年2月2日,上市不到一年,双色球便跻身中国电脑福利彩票七大著名品牌之列。此后,双色球销量频频攀升新台阶,并产生多个超级大奖,最高奖为2012年6月12日北京诞生的5.7亿元大奖,这也是国内目前为止单人单期获奖的最高纪录。据统计,截至目前,双色球共产生18注超亿元大奖。
兑奖彩票
福利彩票自助投注厅
此阶段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快开游戏上市销售,并迅速成为市场热点和彩票新的增长点。以山东为例,2008年11月山东体彩快开游戏十一运夺金上市,迅速占领市场,对福彩形成强大冲击。2009年4月,福彩快开游戏群英会上市,赢得市场认可,在创造全国销售纪录的同时,使电脑福利彩票在山东市场的优势地位得以保障。
从1995年的57.3亿销量,2007年的630多亿元,到2013年达1765亿多元,再到2015年的1800多亿元,福利彩票不断增长的销售业绩,为社会福利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