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敬老院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而失能、部分失能特困供养对象是“困中之困、难中之难”,是国家兜底的重点对象。受设施设备、服务能力、服务经费等方面的限制,一些地方的敬老院(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的照护服务能力与现实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为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未来三年,国家将实施农村敬老院改造工程。
《意见》明确要求各地重点增强县级(区域)供养服务设施的长期照护功能,增设失能人员生活服务照护单元以及医疗护理、康复服务等医养结合照护单元,照护型床位占比不低于50%,并配备专业化照护人员。县域内失能、部分失能的特困供养人员可以由具备失能照护能力的机构集中供养。
《通知》明确要求供养服务机构制定涵盖基本生活、照料护理、精神慰藉、丧葬办理等内容的基本服务目录,根据个人实际需求提供服务。通过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或与周边医疗机构开展协议合作等方式,医疗卫生服务水平。配备应用康复辅助器具设备,推广应用信息技术和智能硬件等产品,促进服务质量。
M县现有农村特困对象4314人,已运行敬老院7个(1个中心敬老院,6个区域敬老院),1个在建,现有床位1070张。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该县把加快敬老院建设作为脱贫攻坚兜底的重要工作,全力推进。
为缓解全县特困人员集中供养压力,低成本、高效率床位数,M县于2015年开始陆续对5所敬老院进行改扩建。县敬老院建设全部完成后,集中供养床位数将超过2000张,集中供养能力可达到50%,敬老院功能将大幅度增强,基础设施将更加完善。
实施敬老院改扩建工程,共需投入资金5000万元以上,为破解建设资金难题,该县民政局不等不靠,积极协调,多渠道争取。一是积极争取省、市项目资金1406万元;二是抓住陕南移民搬迁和易地移民搬迁契机,争取资金2584万元;三是争取省、市福彩公益金130万元,共计4120万元。
M县始终把农村特困供养服务工作纳入全县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内容,扎实安排部署。按照“两优先”原则,M县积极安排农村特困人员入住,即优先安排无安全住房的特困人员和生活不能自理的特困人员入住。近两年,M县先后投资500余万元,建起了2所护理分院,有效解决了生活不能自理和半自理的特困人员照护问题,为各敬老院购买了电视、音箱等娱乐设备以及羽毛球、乒乓球、篮球等体育器材,改造了无障碍通道,安装了监控设备,建立了微型消防站、消防值班室和标准化医务室,“五化”(硬化、亮化、绿化、美化、净化)水平大幅度,确保敬老院老人生活无忧,能够安心颐养天年。
假如你是M县政府的一名工作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为即将参加本市敬老院建设座谈会并交流经验的县领导写一份发言稿。
要求:
(1)紧扣资料,内容完整;
(2)条理清晰,语言准确;
(3)500—600字。
加快建设敬老院老人无忧享天年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农村敬老院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起重要支撑作用。民政部、财政部等相继出台文件加强对特困人员的供养。为此我县全面推进敬老院建设,主要有以下措施:
一是资金瓶颈,推进敬老院改扩建。我县需投入资金5000万元以上实施敬老院改扩建工程。我县民政局不等不靠,积极协调,争取省、市项目资金和福彩公益金,抓住陕南移民搬迁和易地移民搬迁契机争取资金。建设完成后,集中供养床位数将增加,供养能力将。
三是优化服务质量,老人幸福感。我县专门为农村敬老院改造无障碍通道,安装监控设备,建立微型消防站、消防值班室、标准化医务室,并配备娱乐设备、体育器材,开展健身娱乐活动、慰问照护活动,丰富老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让老人享受温情和亲情。我县还创新管理方式,选优配强管理人员,推行院民自治,积极开展综合评比活动,定期组织院民学习惠民政策和敬老院管理制度,院民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