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一些地方的彩礼金额越来越高,甚至有了流行的所谓标准。对于那些适龄男性而言,彩礼负担已经成为婚姻大事中的“不可承受之重”。
在江西赣州,就有这样一对年轻情侣。男方家准备了十来万元的彩礼,而女方家要三十万元左右,因为彩礼问题,双方无奈选择分手。
男子小谢和女子小邹分别来自赣州的寻乌县和会昌县,是异地恋,也是初恋。小邹表示,不是在嫁女儿,而是在卖女儿,自己在家里一直没有太多话语权,还有两个弟弟和生重病的爸爸。
最近几年,江西高额彩礼的新闻频上热搜,江西的彩礼到底有多高?如何为天价彩礼降温?天价彩礼何时休?这些问题的讨论热度始终不减,答案各异。
江西的彩礼到底有多高?
江西当地彩礼的真实情况如何?据腾讯新闻谷雨数据《2020年国人彩礼调查》,有超过七成(73.8%)的婚姻都收过彩礼。浙江以超过18万元的平均值,在所有地区中高居第一,远超全国平均值69095元。江西排在第四位,彩礼平均值为11.2万元。
据九派新闻报道,江西吉安的吉女士表示,她2022年结婚,彩礼为28.8万元。吉女士表示,当地彩礼一般为8.8万元到38.8万元。至于彩礼的去向,其表示一般由女方父母决定具体分配。
来自抚州的彭女士也是2022年结婚,彩礼为50万元。“当地彩礼多则70万到80万元,少则30万到40万元。”彭女士说,彩礼一般交给女方父母保管,如果家里有兄弟姐妹,彩礼可能留给弟弟说亲。
另据澎湃新闻报道,江西九江市民大可表示,普通家庭不会像网帖中说得这么夸张,“我们是十几万元到二十几万元”,而且更多是礼节象征。他有一个堂姐和堂妹,彩礼大概在十几万元,“全部当嫁妆返还了,堂姐陪嫁了一辆车”。
来自江西南昌的王先生称,南昌的彩礼有的家庭会在20万元至30万元,农村条件较差的或在7万元至8万元,工薪阶层有人可能在10万元至20万元。
彩礼“限高”,各地陆续出台了政策
近年来,多地出台了政策对彩礼进行“限高”。
例如,河南省的不少地方都出台了婚俗改革的政策。作为第一批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河南省宁陵县将婚丧礼俗规定普遍纳入村规民约,倡导彩礼不高于3万元。
另据河南日报报道,宁陵县还对公职人员划定“红线”,将文明节俭操办喜事纳入党员干部管理和驻村工作内容,党员干部、教师、军人办喜事,彩礼不超过3万元。
河南省博爱县也制定了文明节俭办理婚事标准,彩礼标准城区不得高于5万元,农村不得高于3万元。
在山东,2020年5月,山东省沂水县杨庄镇在《关于推进婚俗改革倡导喜事新办的工作方案》中就明确,在彩礼金额上,提倡不要彩礼或少要彩礼,一般不超过1万元。
在四川,自2022年5月1日《凉山彝族自治州移风易俗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四川省凉山州先后制定出台多项规定,明确提出婚嫁彩礼最高不超过10万元。
2023年,宁夏泾源县出台《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试行)》,其中明确,实行彩礼限高,彩礼最高不得超过6万元,并逐年下降。
2024年,江西崇义出台“零彩礼”“低彩礼”家庭礼遇机制,规定“彩礼不超过3.9万元,‘低彩礼’夫妻子女可优先入学”。
2020年5月,民政部曾印发《关于开展婚俗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开展对天价彩礼、铺张浪费、低俗婚闹、随礼攀比等不正之风的整治,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推进社会风气好转。
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听取“十四五”时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大政策举措汇报,审议《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会议强调,要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考虑,加强适婚青年婚恋观、家庭观教育引导,对婚嫁陋习、天价彩礼等不良社会风气进行治理。
2022年8月,农业农村部等八部门发布关于印发《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专项治理重点包括:宣扬低俗婚恋观,索要、炫耀高价彩礼,媒婆、婚介等怂恿抬高彩礼金额,彩礼金额普遍过高等问题;人情礼金名目繁多、数额过高,甚至为了敛财举办“无事酒”,农民群众“人情债”负担沉重等问题。
2024年2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正式施行,对返还彩礼的多种情形做了明确规定,剑指天价彩礼问题。
天价彩礼综合治理机制还需完善
专家认为,就目前我国各地采取的举措而言,大多仍是面向女性(适婚女性或丈母娘),倡导女性群体抵制天价彩礼,这些举措对树立正确的爱情观能起到一定助推作用,但推行力度还较弱、针对人群较为单一,还有诸多完善空间。针对天价彩礼的治理应是综合性的,既要从婚宴、彩礼金额的规定性政策入手,也要在促进家庭和谐、保护女性权益、树立正确的奋斗观与爱情观上下功夫。
其次,要提供服务和保障,形成综合治理的激励引导机制。加快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适当提高新农保基础养老金标准,加大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新农保基础养老金的投入力度,把对婚姻和新婚家庭的支持作为东西部定点帮扶的重点项目之一,解除部分家庭嫁女的后顾之忧。制定为响应“零彩礼”号召的新人提供就业岗位和创业支持的政策。鼓励婚姻服务类社会组织,优先为“零彩礼”婚姻提供更多公益性专业服务。
再次,持续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中城乡间、区域间资源合理配置,推广婚俗改革试点经验,构建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一方面,提升农村人口教育水平与职业保障,加强人力资本投资,提升人们对健康婚恋观的认知;另一方面,继续推进大型调查研究,全方位掌握地区性婚姻实践特征,因地制宜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
(参考资料:央视网、上观新闻、中国新闻网、河南日报、新京报、九派新闻、澎湃新闻、农视网、半月谈、法治日报、中新财经、农业农村部、江西交通广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