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
《金华市创建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第7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金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年12月30日
(此件公开发布)
金华市创建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实施方案
为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进一步释放金华市体育消费潜力,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确保成功创建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特制定本方案。
一、试点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社会健康水平为根本目标,创新体制机制,优化体育消费环境,不断扩大体育产品与服务供给,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努力将体育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二)基本原则
2.改革创新,融合发展。依靠科技创新和机制创新,鼓励发展体育消费方面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推动体育消费与民生发展齐头并进。
3.突出特色,打造亮点。突出金华市体育消费、体育制造业特色,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办体育的积极性,依托各地资源优势,打造运动休闲产业发展新亮点。
4.文明适度,以人为本。树立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激发群众体育健身热情,培育体育健身消费理念,使合理体育消费成为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三)发展目标
统筹规划体育产业布局,形成“一带一群一品一中心”的产业发展格局。“一带”是以永康、武义、东阳等地体育制造业为驱动的体育用品产业带;“一群”是以“体育+”特色村(居)、运动休闲基地等体育群落为亮点的体育消费集群;“一品”是以品牌赛事为引领,打造一县一主题、一地一特色的本地特色品牌赛事;“一中心”是以义乌市世界商品集散地的窗口优势,打造全国体育产品的集散和展销中心。
到2023年,要基本建成全省领先的体育服务消费体系,体育场地设施每千人超过3.8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超过2.66平方米,运动场馆智能化覆盖率超过80%;全年举办全民健身活动360场以上,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达到93.5%以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不含学生)达到29.0%以上;优化产业结构,继续推动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重点培育体育服务业。中国体育产业机构名录库入库数突破10000家,培育省级以上品牌体育赛事10个以上,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00亿元,增加值占GDP比重继续保持全省前列。创建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4个、浙江省体育特色小镇5个、市级体育产业(运动休闲)基地和示范基地100个、“体育+”特色村(居)80个。
二、主要任务
(一)品牌赛事培育引领消费行动
1.加强职业体育俱乐部建设。支持社会资本创办职业运动队,鼓励有条件的运动项目举办职业赛事,着力发展足球、篮球等项目职业联赛,支持金华中筹俱乐部冲击中国足球协会乙级联赛,着力引进全国领先的高水平职业俱乐部,助力浙江稠州银行金牛俱乐部发展壮大。
牵头部门:市体育局。
配合部门:市财政局、各县(市、区)政府、金华开发区管委会。
2.完善体育赛事体系。主动对接国家、国际级单项体育协会,积极引进亚洲藤球邀请赛、亚洲田径大奖赛、全国藤球锦标赛等国家级、国际级高水平体育赛事活动及各类分站赛、巡回赛;办好杭州亚运会金华分赛区足球小组赛、藤球赛等赛事,办好浙江省第十七届运动会各项赛事;每年承办各类全民健身活动360场以上,积极举办足球、篮球、游泳等项目校级联赛、俱乐部联赛、青少年赛事,全面构建业余联赛体系,丰富群众身边赛事活动。
配合部门: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文广旅游局、各县(市、区)政府、金华开发区管委会、各亚筹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省筹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3.培育品牌赛事。大力开展金华市十佳品牌赛事和金华市十大优秀赛事“双十”赛事培育行动,持续培育中国山水四项公开赛、横店马拉松、义乌国际电子竞技大赛(IET)、青少年车辆模型锦标赛、中国摩托车越野锦标赛(永康站)、中国·磐安中药寻宝越野公开赛、中国“大斗山”航空运动系列赛、金华龙舟大赛、金东绿道·浙江马拉松团体赛、金华山之巅·百公里越野挑战赛、金华燕语湖垂钓大赛、金华毅行大会、武舞盛典暨体育社团交流展示大会等具有金华特色的赛事品牌,每年力争不少于10项以上赛事列入省重点培育品牌体育赛事名录库。
配合部门:市公安局、市文广旅游局、各县(市、区)政府、金华开发区管委会。
(二)场地建设保障健身消费行动
1.统筹设施布局。研究制订《金华市体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统筹全市重大体育设施协调发展、完善金华市区体育设施服务体系,着力聚焦公共体育场馆及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建设,推动金华市区(含乡镇、街道、村、社区等范围)体育设施均等布局,建设10分钟健身圈,促进全民健身。
牵头部门:市资规局、市体育局。
配合单位:各县(市、区)政府、金华开发区管委会。
2.聚焦亚运省运筹办。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市体育中心体育场、体育馆场馆提升改造工程,建设完成具有金华特色的亚运分村和体育公园;结合区域特色完善省运会体育设施布局,推动婺城区新建水上运动场馆,金东区建设马术场地,金华开发区建设击剑、沙滩排球、帆船场地,永康建设攀岩场地,武义建设短式网球场地,磐安建设公路自行车赛道,推进金华整体城市形象提档升级。
牵头部门:市体育局、市城投集团、多湖中央商务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各县(市、区)政府、金华开发区管委会。
配合部门: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资规局、市建设局。
3.提高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加强省体育现代化县(市、区)建设,大力度推进体育进公园、进绿地、进廊道、进乡村,每年新建一批乡镇(街道)全民健身中心、中心村全民健身广场(体育休闲公园)、游泳池(拆装式泳池)、足球场(笼式足球场)、社区多功能运动场、小康体育村升级工程等体育设施,实现城市社区、行政村基本公共体育设施全覆盖,稳步推进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和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
配合部门:市发改委、市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各县(市、区)政府、金华开发区管委会。
(三)项目创建助推消费行动
1.积极开展体育产业项目申报。按照创建一批、发展一批、培育一批的思路,鼓励、引导各县(市、区)、社会机构积极推进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示范单位、示范项目,中国体育旅游精品景区和国家体育旅游精品赛事,省级体育特色小镇、省运动休闲基地、体育服务业示范企业、体育制造业示范企业和省运动休闲旅游示范基地、精品线路、优秀项目等国家级、省级重点项目创建。支持东阳、义乌创建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浙江一苇科技创建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项目,横店马拉松创建国家体育旅游精品赛事,武义大斗山飞行营地创建中国体育旅游精品景区,婺城区、东阳市创建浙江省运动休闲基地,持续培育打造一批省级运动休闲旅游示范基地、精品线路和优秀项目。
配合部门:市文广旅游局、各县(市、区)政府、金华开发区管委会。
2.持续开展市级产业“双创”。鼓励市场主体参与市级体育产业(运动休闲)基地创建,每年新建示范基地、基地8个以上;持续深化全省首创的“体育+”特色村(居)建设,每年创建、培育一批独具特色的“体育+”特色村(居),大力开展“体育+”特色村(居)提升工程建设,总结完善体育服务乡村振兴的特色发展之路,打造金华经验。举办全省“体育+”特色村(居)现场会,推广金华经验,擦亮金华体育助推乡村振兴金字招牌。
配合部门: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广旅游局、各县(市、区)政府、金华开发区管委会。
3.培育创建体育特色小镇。稳步推进永康龙山省级运动休闲小镇创建工作,支持婺城区垂钓小镇、义乌足球小镇、浦江杭坪趣野小镇创建省级运动休闲小镇,引导和培育婺城区莘畈体旅小镇、开发区罗埠运动休闲小镇、东阳鱼线小镇、武义王宅运动休闲小镇、磐安冷水运动休闲小镇等体育特色小镇建设,促进产业集聚、集群发展。
配合部门:市发改委、市资规局、市建设局、市文广旅游局、各县(市、区)政府、金华开发区管委会。
(四)健身培训扩增消费行动
1.丰富体育服务供给。大力发展游泳、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群众普及程度高的运动项目,重点发展户外运动产业,围绕马拉松、山地越野、自行车、皮划艇、赛艇、帆船帆板、攀岩、轮滑、航空、汽车摩托车等运动项目,培育一批户外体育活动营地,举办全省运动休闲旅游节、户外运动大会。
2.做大体育培训市场。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健身场馆,大力推进百姓健身房建设,三年内新建300个以上,进一步满足市民健身需求;持续培育一批实力雄厚、技术力量强的体育健身服务企业和品牌;发展高端综合性体育培训业,培育创办一批高水平的综合性体育培训机构;加强教体融合,推动体育社会组织、体育培训机构等组织体育冬夏令营等活动。着力推广武义航空运动班、宏武跆拳道电大班等教体合作新模式,不断丰富壮大体育培训市场主体。
配合部门:市教育局、市市场监管局、各县(市、区)政府、金华开发区管委会。
(五)运动银行带动消费行动
1.推动智慧体育建设。推进全市体育场所智能化改造,重点与国内互联网龙头阿里巴巴集团深度合作,共同研发打造“金华运动银行”服务平台,利用阿里巴巴数字化技术,推进全市体育场馆、场地纳入统一的服务平台,打造集人脸识别、场馆预定、门票销售、信息查询、健身指导等功能于一体的体育智慧场馆商业操作系统,实现管理数据化、互联化和智慧化。
配合部门:市大数据局、各县(市、区)政府、金华开发区管委会。
2.打造健身运动消费生态。以智能化体育运动场所为条件,以健身人群为基础,以商户入驻为支撑,以“金华运动银行”服务平台为载体,以“运动卡币”为纽带,联动阿里巴巴生态力量,构建健身运动消费生态。通过健身运动获取“运动卡币”和消费权益等形式引导广大市民参与健身,在提升广大市民运动频率和质量的同时,盘活体育消费及衍生消费,串联体育运动、体育用品生产销售与体育消费权益形成闭环,从而构建“体育培训专业、体育用品专购、体育门票专营”的集成式、一站式服务体系,形成“全民健身+体育消费”的体育产业新生态圈。
配合部门:市商务局、市大数据局、各县(市、区)政府、金华开发区管委会。
(六)体育会展撬动消费行动
1.举办专业展会。办好长三角体育休闲博览会,集中展示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的体育产业成果,有效打通体育文化、体育旅游综合业态下的“体育+”全产业链条,为观众和采购商搭建最有特色、最有内容、最有价值的专业化展示交易平台。
配合部门: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市文广旅游局。
2.承办高峰论坛。举办长三角体育产业高峰论坛,吸引国内外专家参与,进一步总结体博会学术成果,推广宣传金华。
配合部门:市公安局、市文广旅游局。
3.组织体育嘉年华活动。举办藤球友谊赛、儿童平衡车大赛、电动冲浪板比赛、钓鱼比赛、亚运藤球活动、足球宝贝选拔颁奖仪式等一系列赛事活动,进一步吸引人气。
(七)体育改革激活消费行动
配合部门:市委改革办、各县(市、区)政府、金华开发区管委会。
配合部门:市发改委、市民政局、各县(市、区)政府、金华开发区管委会。
3.创新体育绩效评估。创新思路开展《体育赛事绩效评价体系》课题研究,按照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目标管理,建立健全体育赛事绩效评估体系。通过体育部门和第三方机构测评相结合的方式,对我市政府性资金支持的体育赛事进行绩效评估,评估结果与补助资金挂钩。通过规范体育赛事办赛质量、投入、规模,完善体育赛事举办制度,形成量化的考核指标体系,推动赛事承办机构提高办赛水平、提升办赛效益。加大力度推进数字化体育建设,建立体育各项目数据库,强化数据录入,做到应统尽统。运用运动银行服务平台和大数据云计算,精细统计体育要素,为政府提供精准数据服务和决策。
配合部门:市文广旅游局、市大数据局、各县(市、区)政府、金华开发区管委会。
(八)体育彩票促进消费行动
配合部门:市市场监管局。
2.夯实渠道建设。利用多种形式提升阳光征召的知晓度,全市门店力争达到1100家(含义乌);积极探索新型渠道,针对武义、兰溪、浦江、磐安专营店增设困难区域,推出指定区域增设特定装修标准的兼营店政策;开展跨界合作,积极拓展大型商超、加油站等跨界渠道,年度体育彩票销量保持全省前四。
配合部门:各县(市、区)政府、金华开发区管委会。
三、保障措施
(二)政策保障。制订出台《金华市竞技体育贡献奖励办法》《金华市体育场馆智能化建设改造奖励办法》《金华市体育协会扶持办法》,修订完善《金华市体育事业发展(产业)资金管理实施细则》等政策文件,营造公开、公平的体育消费环境。严格执行国家、省、市各项涉企减税降费政策,体育场馆自用的房产和土地,可按规定享受有关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优惠。
(四)土地保障。完善规划布局与土地政策。充分利用城市公园、郊野公园、公共绿地及城市空置场所等建设公共体育设施,重点保障省运会场馆建设用地和各县(市、区)体育特色小镇用地。鼓励基层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共建共享。鼓励各地利用集体建设用地、符合条件的“四荒”(荒山、荒沟、荒丘、荒滩)土地发展体育产业。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利用工业厂房、商业用房、仓储用房等既有建筑及屋顶、地下室等空间建设改造成体育设施。
(五)人才保障。加大体育人才的引进、培养力度,将优秀运动员、教练员、体育产业人才纳入市级重点人才计划进行培养支持。鼓励、指导金华高等院校、高职类院校设立体育产业专业,多渠道联合培养复合型体育产业人才,建立体育产业人才引进、交流、奖励制度,鼓励扶持退役、安置运动员参与体育行业创业。
附件:金华市创建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三年行动计划
(2020—2022)
附件
金华市创建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
行动名称
序号
主要任务
实施内容
牵头部门
配合部门
年度目标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品牌赛事培育引领消费行动
1
加强职业体育俱乐部建设
支持社会创办职业运动队,发展壮大本地体育职业俱乐部;
引进全国领先的高水平职业俱乐部
市体育局
市财政局
各县(市、区)政府、金华开发区管委会
培育发展足球、篮球等项目职业联赛,推进金华中筹俱乐部足球冲击乙级
继续培育发展足球、篮球等项目职业联赛,引进全国高水平职业俱乐部
争取浙江稠州银行金牛俱乐部主场移至金华
2
完善体育赛事体系
积极引进国际级、国家级高水平赛事
对接国家、国际级单项体育协会,筹备引进高水平赛事
引进亚洲藤球邀请赛、亚洲田径大奖赛、全国藤球锦标赛等高水平赛事
组织举办全国藤球锦标赛等高水平赛事
办好亚运会金华分赛区赛事
各亚筹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根据亚组委进度要求完成场馆改造
完成场馆测试,组织完成测试赛
举办足球小组赛、藤球赛事
举办浙江省第十七届运动会
各省筹领导小组员单位
按计划启动第一批6个改扩建、8个新建场馆建设
完成省运会场馆建设,组织完成测试赛
举办浙江省第十七届运动会各项赛事
每年承办各类全民健身活动360场以上,积极举办足球、篮球、游泳等项目校级联赛、俱乐部联赛、青少年赛事,全面构建业余联赛体系,丰富群众身边赛事活动
市公安局
市教育局
市文广旅游局
市本级举办全民健身赛事活动80场以上,各县(市、区)举办20场以上
市本级举办全民健身赛事95场以上,各县(市、区)举办25场以上
市本级举办全民健身赛事100场以上,各县(市、区)举办30场以上
3
培育品牌赛事
市级品牌赛事培育
省级品牌赛事培育
开展市十佳品牌赛事和市十大优秀赛事双十评选;
市本级、各县(市、区)培育市级品牌2个以上,入库省品牌赛事名录库1个以上
持续开展市十佳品牌赛事和市十大优秀赛事双十评选;
场地建设保障健身消费行动
4
统筹设施布局
①统筹全市重大体育设施协调发展、完善市区体育设施服务体系;
②推动公共体育场馆及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建设和体育设施均等布局,打造10分钟健身圈
市资规局
完成《金华市体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公开招标,启动编制规划
编制完成《金华市体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完善市区体育设施服务体系
浦江体育中心建成游泳馆;东阳建成体育场和游泳馆;武义建成体育中心;磐安建成全民健身中心;全市建成3座以上的省级全民健身中心
5
聚焦亚运省运筹办
①市体育中心体育场、体育馆场馆提升改造
②亚运分村建设
市体育局、市城投集团、多湖中央商务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市发改委
市体育中心亚运场馆于2020年11月基本完工、2021年3月通过验收,亚运分村2021年12月底全面竣工
完成亚运会赛前测试
省运会体育场馆建设和改造
市建设局
改造场馆6个及新建场馆8个(婺城区水上运动场馆,金东区马术场地,金华开发区击剑场馆,沙滩排球、帆船场地,永康攀岩场地,武义短式网球场地,磐安公路自行车赛道),所有改造及新建场馆最迟于2021年12月底前竣工
完成省运会赛前测试
6
提高人均体育场地面积
①省级体育现代化县(市、区)建设;
②每年新建一批全民健身体育设施场所,实现城市社区、行政村基本公共体育设施全覆盖;
③稳步推进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和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
市农业农村局
东阳、义乌、浦江政府层面印发创建方案
年底前基本达成各项创建指标
创成3个以上省体育现代化县(市、区)
新建社区多功能运动场25个、足球场6个、游泳池9个、百姓健身房94个、小康体育村升级工程100个;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42.8%,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不含学生)达到28.5%
新建一批体育健身场所;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3平方米;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42.8%;
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不含学生)达到28.7%
体育场地设施每千人超过3.8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超过2.66平方米,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达到93.5%以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不含学生)达到29.0%以上
项目创建助推消费行动
7
积极开展体育产业项目申报
①推进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示范单位、示范项目,中国体育旅游精品景区和国家体育旅游精品赛事项目创建;
②浙江省运动休闲小镇、省运动休闲基地、体育服务业示范企业、体育制造业示范企业等重点项目创建
创建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1个,中国体育旅游精品景区1个;
创建认定省级运动休闲小镇1个;省运动休闲旅游示范基地、精品线路、优秀项目5个
创建国家级体育项目1个(义乌);
创建省级体育项目5个以上;
婺城区、东阳市创建浙江省运动休闲基地
创建国家级体育项目1个(东阳);
创建省级体育项目5个以上
8
持续开展市级产业“双创”
鼓励市场主体参与市级体育产业(运动休闲)基地和示范基地创建
创建市级体育产业(运动休闲)基地、示范基地8个以上,各县(市、区)各1个以上
持续深化全省首创的“体育+”特色村(居)建设
创建“体育+”特色村(居)8个以上,各县(市、区)各1个以上;
在2020年长三角体博会上增设体育+特色村(居)版块
完成体育+特色村(居)提升工程2个以上
创建“体育+”特色村(居)8个以上;各县(市、区)各1个以上;
完成体育+特色村居提升工程2个以上
9
培育创建体育特色小镇
推进省级运动休闲小镇建设,促进产业集聚
支持各县(市、区)开展体育特色小镇创建,重点指导永康龙山越野运动小镇创建
支持各县(市、区)开展体育特色小镇创建,重点支持婺城区垂钓小镇、义乌足球小镇、浦江杭坪趣野小镇创建,指导婺城区莘畈体旅小镇、开发区罗埠运动休闲小镇、东阳鱼线小镇、武义王宅运动休闲小镇、磐安冷水运动休闲小镇培育
支持各县(市、区)开展体育特色小镇创建,重点指导婺城区莘畈体旅小镇、开发区罗埠运动休闲小镇、东阳鱼线小镇、武义王宅运动休闲小镇、磐安冷水运动休闲小镇培育和创建
健身培训扩增消费行动
10
丰富体育服务供给
大力发展群众普及体育运动项目和时尚体育运动项目,培育一批户外体育活动营地
大力发展游泳、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群众普及程度高的运动项目,重点围绕马拉松、山地越野、自行车、皮划艇、赛艇、帆船帆板、攀岩、轮滑、航空、汽车摩托车等户外运动项目,培育一批户外体育活动营地
持续发展群众普及程度高的运动项目,培育一批户外体育活动营地,适时举办全省运动休闲旅游节、户外运动大会
11
做大体育培训市场
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健身场馆,大力推进百姓健身房建设,三年内新建成300个以上,进一步满足市民健身需求
建设百姓健身房94个
建设百姓健身房100个
建设百姓健身房106个
加强教体融合,发展高端综合性体育培训业,不断丰富壮大体育培训市场主体
市市场监管局
着力推广武义航空运动班、宏武跆拳道电大班等教体合作新模式;培育创办一批高水平的综合性体育培训机构
持续推广教体合作新模式;培育创办一批高水平的综合性体育培训机构
运动银行带动消费行动
12
推动智慧体育建设
推进全市体育场所智能化改造;打造集人脸识别、场馆预定、门票销售、信息查询、导航等功能于一体的体育智慧场馆,实现管理数据化、互联化和智慧化
市大数据局
与阿里体育签订数字体育战略服务合作协议;
完成智慧场馆改造推广项目招标;
完成市本级公共体育场馆和部分社会体育运动场所智能化改造
完成全市公区体育场馆和部分体育运动场所智能化改造;各县(市、区)完成10家以上体育场所智能化改造
各县(市、区)完成15家以上体育场所智能化改造,体育运动场所智能化覆盖率超过80%
13
打造健身运动消费生态
打造“金华运动银行”服务平台,构建以“金华运动银行”服务平台为载体,以智能化体育运动场所为条件,以健身人群为基础,以“运动卡币”为纽带,以入驻商户让利消费权益为支撑的新型健身运动消费生态
市商务局
完成“金华运动银行”招标;
完成“金华运动银行”研发并上线发布运行,开展“金华运动银行”宣传推广;
完成已改造的智能体育场馆汇入“金华运动银行”,发展以入驻商户扩大消费权益
持续开展“金华运动银行”宣传推广;
初步建立“全民健身、赛事服务、体育培训专业、场馆运营、体育用品专购”的集成式、一站式服务体系,形成“全民健身+体育消费”的体育产业新型生态圈
体育会展撬动消费行动
14
举办专业展会
办好长三角体育休闲博览会,打造最具特色和影响力的体育展会
完成长三角国际体育休闲博览会承办项目招标;
举办第十一届中国·长三角国际体育休闲博览会
举办第十二届中国·长三角国际体育休闲博览会
举办第十三届中国·长三角国际体育休闲博览会
15
举办高峰论坛
同期举办体育产业高峰论坛,加强体育产业学术交流,推广宣传金华
同期举办长三角体育产业高峰论坛
16
组织体育嘉年华活动
同期组织体育嘉年华活动
同期举办体育赛事系列活动
体育改革激活消费行动
17
深化“放管服”改革
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统筹推进体育事业发展
合并组建金华市全民健身中心(金华市体育竞赛中心)
/
推进公共体育场馆服务大提升,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向体育领域延伸覆盖
市委改革办
出台《金华市公共体育场馆服务大提升行动方案》;
完成部分公共体育场馆服务提升工程
完成公共体育场馆服务提升工程50%
完成公共体育场馆服务提升工程100%
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推进管办分离,推行社会力量办体育模式。鼓励、指导社会力量积极承办群众体育赛事活动
支持社会力量承办体育赛事。面向社会力量公开征集赛事活动20场以上,政府购买服务资金不少于500万元,力争全市全民健身活动社会力量办赛比例达成50%以上
面向社会力量公开征集赛事活动20场以上,政府购买服务资金不少于500万元,力争全市全民健身活动社会力量办赛比例达成60%以上
群众体育、竞技体育项目基地创建
支持社会力量创建非奥运动项目基地、体育后备人才培训基地
18
深化体育类协会实体化改革
市篮球协会实体化改革试点
制定市篮球协会实体化改革方案,逐步把篮球项目赛事组织、专业技术培训等职能交由市篮球协会承担,并给予资金保障
全面将篮球项目职能交由市篮球协会承担,推进打造金华“篮球之城”
全面打造金华“篮球之城”,全面总结市篮球协会实体化改革试点经验并推广
推进市级体育类协会实体化进程;
开展协会参加社会组织等级评估
市民政局、各县(市、区)政府、金华开发区管委会
支持具备条件的游泳、足球、钓鱼等市级体育协会经营实体化建设,推进实体化改革;
开展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市体育协会AAA级以上等级覆盖率超30%
继续推进实体化改革,支持具备条件市级体育协会经营实体建设。
市体育协会AAA级以上等级覆盖率超50%
全面推进实体化改革,支持具备条件市级体育协会经营实体建设;
实现市体育协会AAA级以上等级全覆盖
加强体育协会党建工作
指导条件成熟的协会建立党组织,力争建有党组织的协会比例达到30%
力争建有党组织的协会比例达到40%.
力争建有党组织的协会比例达到60%
19
创新体育绩效评估
健全体育赛事绩效评估体系
开展《体育赛事绩效评价体系》课题研究,形成可量化的考核指标的《体育赛事绩效评价体系》
全面开展体育赛事绩效评价
加强数字化体育建设
建立健全体育各项目数据库,强化数据录入,做到应统尽统
加强数据运用,利用金华运动银行服务平台大数据云计算,精细统计体育要素,为政府提供精准数据服务和决策
体育彩票促进消费行动
20
推进行业标准化建设
建立健全标准化工作规范
将标准化工作经验同步迁移至钉钉平台,实现工作数据化、智能化
全面总结经验,力争在全国推广
21
夯实渠道建设
积极探索跨界合作新型渠道
全市门店力争达到1080家(含义乌);针对武义、兰溪、浦江、磐安专营店增设困难区域,推出指定区域增设特定装修标准的兼营店政策;年度体育彩票销量保持全省前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