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的推波助澜下,各个行业都在深度融合互联网,全面改造各自生态,沐浴在政策红利之中的体育产业,也在挖掘产业的巨大市场空间。随着以阿里、万达为首的巨头进入并全面争食体育这块蛋糕,互联网+体育是否马上就会迎来新的春天,而巨头们的布局又离最终胜利还有多远?
与阿里走轻型化资产做大平台不同,王健林领导的万达则是通过自建或并购优质资产进军体育。进入2015年之后,短短9个月万达就成为了全世界最大的体育经营公司,8月27日,万达集团以6.5亿美元并购美国世界铁人公司100%股权,使得中国首次拥有了一项国际顶级赛事产权,这也是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尽管万达的投资都立足全球,希望建立大一统的局面,但目前万达仍然缺少一个可以直面市场的输出端口去释放自己。
同样砸重金的还有腾讯,今年1月腾讯PK掉乐视等对手,以5亿美元价格拿下了NBA在中国未来五个赛季的网络独家直播权。
除此之外,京东也没闲着,从体育众筹切入,以金融带动体育。之前京东众筹联合篮球明星巴特尔举行“‘卸甲英雄’巴特尔再逐梦”的众筹项目,完成了近500%的众筹成绩。近日京东众筹又联合快乐乒乓网针对砂板世锦赛打造首个乒乓球项目众筹,开始尝试对传统体育项目进行线上线下的融合。
总之各路大鳄面对体育产业虎视眈眈,开足马力并全线出击。
首先,政策红利,5万亿成就体育新“风口”
去年10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将体育产业定调为绿色产业、朝阳产业,并确定了“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的目标。要知道当前我国体育产业才区区1万亿,10年后要做到5万亿,就意味着还有400%的增长空间,40%左右的平均增幅,这无疑是一个新的风口。而那些传统的体育项目也将迎来新春,比如响铃这货个人喜欢的乒乓球这一细分项目,仅15年上半年,乒乓球行业的总搜索量就达1510万人次,成交商品数量达1069万个,总成交额超2.9亿元。但这个市场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尤其是非器材类的赛事市场目前表现不佳。体育产业完全可能在在海量人口红利作用下,随着巨头们的大量涌入,催生大众对文体娱乐的巨大需求从而爆发新的拐点。
其次,以体育之名“笼络”用户
另外很多平台也在以积分制的形式“圈”住用户,由于积分赛不分男女老少,只要是同一积分段的球友均可参与,相对公平、公正,同时增加了悬念和赢球的偶然性从而提升了其观赏性和趣味性,也有利于平台的用户积累和沉淀。巨头们都寄希望以体育为切入点,通过整合体育明星、轻社交、大平台和物联网,实现对用户的包抄,而由体育渠道扩展带来的用户增长才是他们的掘金点。
最后,做延伸服务才是重点
除了之外开发智能化的体育产品和体育旅游也是巨头们产品服务延伸的新方向。如今李宁的智能羽毛球拍、咕咚手环等随处可见。而很多旅游景点也开设了不同类型的体育旅游方式,比如赛事类、探险类、休闲类等体育旅游。这让万达阿里这样巨头在旅游经济里又有了新的想象空间。总之通过将互联网与传统体育联合,就将改变传统体育分散、单一的组织模式和盈利方式,更加轻易、多维地创造体育爱好者与爱好者、举办方和体育场馆、运动者与场馆、教练等相互之间的连接,从而创造出更加多样化、立体的商业模式。
如此天时地利人和,就意味着巨头们都能“满载而归”“稳超胜券”吗?响铃这货不免提醒,非也,体育互联网之路至少需要经历以下几点:
1、全民运动意识、消费需求及赛事资源尚待拓展
尽管我们已经提倡全民健身,但中国的体育人口目前仍然只有27%,而欧美发达地区已达70%,我们体育运动仍然停留在一少部分群体中。在大多数人停留在吃跑喝足玩好的低质消费水平时代,运动健康意识仍需提升和灌输。
此外,供业余体育爱好者参与的赛事资源并不丰富,而且往往有门槛。以目前国内最普及的乒羽运动举例,针对业余爱好者的常态化联赛非常少,相对突出的就是全国业余铁人三项积分赛、快乐乒乓网的“全民皆乒”积分联赛等,据了解,此类积分赛模式是模仿了NBA的赛季形式,在全国100多个城市展开。而这样的联赛,竟然每年能吸引数十万队员参加,可以看出,业余体育赛事资源依旧稀缺。
2、垂直领域深耕耗时耗力,场地和教练问题亟待解决
3、体育的重体验性是对巨头和O2O的考验
承上,用户仍然注重体育运动的线下体验,甚至个别运动项目就是重体验性的,比如羽毛球、乒乓球等,本身是单人或双人对抗,观赏性较低,但参与度高,爱好者无不想亲自参与,而不是光看,在这部分,赛事资源的重要性不再复述,响铃着重与您探讨的是体育的O2O方式。
对于购买运动器械,很多体育用户尤其是体育爱好者,仍然选择到店里去体验,而非直接到网上去购买。这就是在电商如此盛行的当下,阿迪达斯、耐克等体育品牌依然要坚持开实体店的原因。当然,要把体育用品O2O做好更不容易。一是开设线下体验店带来成本的增加,二是流量入口均衡的问题也会令天猫京东们难以抉择,三是线下服务体验也在考验着巨头,习惯了线上或者线下交流,互联网巨头少有线下体验店,线下的万达的飞凡网不见起色或许都映射:新环境下巨头们也没找到感觉,体育O2O更是个未知数。
至少目前,体育多是个群体活动,至少是轻社交,打乒乓球至少得有两个人,足球得有两个队,但电商购物、看在线视频一个人完成就行。巨头抢夺的这批体育用户是否买账,取决于平台本身社交兴趣化的程度以及与体育的场景逻辑,也就是需要成功打造一个体育运动兴趣社交平台,实现线上约好友,线下交友一起运动,最后再衍生出新需求。这一定是体育投资风口必须解决的重要突破口,现在几款跑步/计步软件虽然火爆,却始终未能成功实现社交,也是其停滞不前的原因之一。
当然,体育运动兴趣社交不同于陌陌的传统交友类社交,这是一种弱关系交友需求,很难建立起平台的用户粘性。除非个别的运动项目,需要的运动的场地小,参与人数可多可少,交流更方便,比如国内公认的乒乓球是社交运动,而其他运动要去创造用户使用情景,再黏住用户培养习惯,最后自然就能形成消费转化,基本很难。
当然,互联网+体育一边面临着各种挑战,一边迎来了移动化、智能化、大数据化的大趋势,体育众筹等新玩法也在改变着行业规则,巨头之下的互联网+体育还有更多可能。(本文首发钛媒体)
快报
23:02
国内期货夜盘收盘多数下跌,棕榈油跌超2%
22:50
我国AI核心产业规模近6000亿元,生成式人工智能企业掀起价格战
22:47
现货黄金向上触及2690美元/盎司
22:46
中概股指跌幅扩大至4%,3倍做多富时中国ETF跌逾12%
22:44
亚马逊将在印度试运营快速配送服务,承诺15分钟内送达
22:42
阿拉斯加航空涨近13%,因旅游需求旺盛上调第四季度盈利预期
22:40
特斯拉涨超2%,或于明年上半年推平价车型ModelQ
22:39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跌超3%
22:35
四川持续推动工业信息化领域企业供需对接,累计签约金额达38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