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疾险是给付型产品,如果得了保险公司规定的疾病,并且达到了相应的严重程度,就会直接给你一笔钱,而这笔钱是拿去治疗还是用来其他消费都可以,属于“损失补偿险”。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统一规定了25种最高发的重大疾病。
以下重疾由中国保险协会与中国医师协会制定了规范定义的疾病:
恶性肿瘤(常见的恶性肿瘤有:鼻咽癌、肺癌、食管癌和贲门癌、胃癌、原发性肝癌、大肠癌、乳腺癌、恶性淋巴瘤)、急性心肌梗塞、脑中风后遗症、重要器官移植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肾脏移植、心脏移植、肺移植、肝移植、骨髓移植)、冠状动脉搭桥术、终末期肾病(尿毒症)、多个肢体缺失、急性或亚急性重症肝炎、良性脑肿瘤、慢性肝功能衰竭失代、脑炎后遗症、深度昏迷、双耳失聪、双目失明、瘫痪、心脏辨膜手术、严重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症)、严重脑损伤、严重帕金森病、严重Ⅲ度烧伤、严重原发性肺动脉高压、严重运动神经元病、语言能力丧失、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主动脉手术。
2、重大疾病保80种和100种区别大吗?
购买重疾险的目的是为了有效转移风险,但面对种类繁杂的重疾产品,朋友们真的很容易陷入纠结之中。比如目前市场上,一家保险公司的重疾险保80种,另一家保险公司就出个保100种的,那么购买保险的时候,真的是疾病种类越多越好吗?
保障的疾病种类多,并不等于患病的总概率大。根据保险公司的理赔数据显示:发病率最高的就是恶性肿瘤,约占76%;心血管类疾病,约占12%;脑中风后遗症,约占4%。也就是说重大疾病必保的前6种疾病,占了所有重疾理赔的80%-90%以上。
前6种高发重疾包括:
恶性肿瘤、急性心肌梗塞、脑中风后遗症、重大器官移植术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冠名动脉搭桥术和终末期肾病。
对于绝大多数的朋友来说,患上超过这25种重疾之外的其他重疾概率很小,因为这些疾病是非常罕见的,发生率极低。保险公司以疾病种类多而全来做宣传,更多的目的是增加营销噱头,吸引消费者来买自家的产品,而性价比却不一定高。多出来的病种,大部分都是25种重疾里衍生出来的,本质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基本的25种疾病就可以满足健康保障需求,多出几十种重大疾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的作用。当然,所涵盖疾病数量越多,获得保障越全面,但相应的也会增加一定的保费。
3、预算充足可选重疾+轻症的双重保障
所谓轻症,就是重大疾病前期较轻的疾病,若能及时发现并治疗,就有可能避免发展成为“重大疾病”。轻症属于早期发现、治愈率较高的重疾种类,但发病率同样很高。比如原位癌,虽然没有重疾治疗发给那么高,但也要花费几万到十几万不等,目前市场上几乎所有的产品轻症都会赔付20%-30%的保额,有些产品还会更高。
市面上大多数的重疾产品,轻症的种类基本在20-50种。购买重疾险时附加轻症,更能提高保单的性价比。重疾险产品中如果覆盖了以下这几种高发轻症,就差不多已经覆盖了大部分风险:
极早期恶性肿瘤或恶性病变、轻度脑中风、不典型的急性心肌梗塞、较小面积Ⅲ度烧伤(10%)、视力严重受损、冠状动脉介入手术、主动脉内手术、脑垂体瘤、脑囊肿、脑动脉瘤及脑血管瘤。
如果预算充足,可选择带有轻症的重疾产品,重疾+轻症能最大限度减低家庭经济负担,加大保险的杆杠作用,给我们带来双重的保障。
当然,如果预算有限或者投保的医疗险可以覆盖到轻症费用,轻症也并非必选责任,还是以保重疾为主。毕竟患轻症的治愈率还是很高的,而一旦患上重疾,很有可能失去工作能力,给家里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覆盖高风险才是我们买重疾险的主要目的。
4、小结:
重疾险的疾病数量并不是判断一款产品优劣的关键因素,因为我们大部分的风险集中在那二十多种疾病上面。选一款适合的重疾险,需要考虑方方面面,如疾病种类的数量、产品质量、保障责任以及保费价格和自己的预算等。当在保费差不多的情况下肯定是疾病的数量越多越好,但只追求疾病的数量而提高保费就不是明智之举了。
所以说买保险一定要综合来看,清楚自己的需求,才能买到合适的保险产品。购买保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说买一次保险就完美到位的。
康惠保投保年龄最高为55岁,职业限制1-6类,高危职业不可投保。健康告知10条。
瑞泰瑞盈最高投保年龄70岁,无职业限制,高危职业也可投保。健康告知仅7条,一部分要求相对宽松。免责条款仅6条,对于一些酒驾导致的轻重疾,瑞泰瑞盈都可以赔付。
从投保门槛上看,康惠保中规中矩,瑞泰瑞盈则更宽松友好,对上年纪的老人也可承保,警察、消防员等高危职业也可投保。
康惠保是2017年的老产品,现在看来已经是“老古董”级别了,但他依然保持着费率优势,纯重疾首选。
100种重疾,赔1次,最高50万保额,身故返还现金价值。
可附加轻症责任:30种轻症,赔1次,最高12.5保额.
瑞泰瑞盈比康惠保小1岁,一经面市也掀起了不小的波澜,对康惠保的地位造成了一定冲击。
100种重疾,赔1次,最高100万保额,身故返还已交保费。
可附加轻症责任:50种轻症,赔1次,最高12.5保额。
从保障责任上看,两款产品差不多,纯重疾保障,轻症责任可选。康惠保的重疾保障更纯粹,瑞泰瑞盈重疾保额更高可达100万,在目前市面上的产品中屈指可数的。
因为有保监会制定的《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在重疾保障上各家产品都差不多。无论是80种还是100种,核心的25种重疾都是不变的。核心重疾在所有理赔案件中占到所有重疾的95%。
而轻症责任则是没有统一规定的,不同产品的轻症保障责任差异比较大。
轻症责任降低了重疾险的理赔门槛,一方面能够让患者获得更好的医疗保障,一方面也辟谣了“重疾险保死不保生”的说法。
轻症大部分都是重疾的前兆,好的轻症责任会尽可能地覆盖高发重疾的轻症。总体来说两款产品的轻症保障都是不错的,大部分高发轻症都有覆盖。
如果不附加轻症保障,只看纯重疾保障。康惠保还是处于绝对的优势,30岁男,50万保额,保至70岁,每年仅需2650元,总保费仅需7.9万。瑞泰瑞盈比康惠保贵出了3万元。
如果附加轻症保障,瑞泰瑞盈还是略输康惠保,总保费达13万,康惠保则不到11万元。
如果追求更高的保障能力:瑞泰瑞盈最高可投保100万,这样的重疾保额在当前都是屈指可数的。“买保险就是买保额”,高保额意味着在面对风险时有更大的空间和能力去应对。同时瑞泰瑞盈的门槛更低,高龄老人,高危职业都可购买,健康告知也更加宽松。
如果追求更极致的性价比:康惠保保持了保费上的优势。在纯重疾费率方面康惠保几乎是市面上最便宜的。对于保险萌新,入手康惠保从经济角度几乎是最划算的。即使是在后期为自己的保额升值,康惠保也是大多数人的选择。
如果你想选择一款性价比高、保障全面的纯重疾险,那么康惠保无疑是极好的选择。
虽然国内重疾险产品这两年进化飞速,创新了多样化的保障,但重疾险终归还是要看最纯粹的重疾保障。一切建立在高保额低保费的前提上,性价比才是重疾险一贯的选择标准。
如果预算有限还想要追求更全面的保障责任,那么请至少把保额堆到50万再来考虑。
01社保升级,给商业险更多发挥空间
身处保险行业,对国民保障方面的新动向自然比较敏感。说实话,过去的2019年,咱们国家在社保上的变化也着实喜人。
先是医保目录的全面优化:
疫情闹的再凶,也不会打乱国家在社保综合布局上的进度。甚至,医保还在这场防疫大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众所周知的“医保兜底”不必多讲,最近的消息是这个大手笔:
根据专业测算,这几项政策,预计将为企业带来社保减负超6000亿元。
不难看出,“兜底”概念已经越来越多的体现在社保的各项服务中。在此,我们不必再老生常谈社保和商业险的关系,只说一个看法:
社保的愈加完善,并没有抢占商业险的价值空间。相反,厚实的基础有助于更灵活的选择商业险,保障未来的人生。
这个概念很大,但用最简单的例子就可以解释:
好钢到底应该用在哪处刀刃上?先了解下医疗成本这件事。
02未来医疗成本或会是座大山
2000年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是5854元,到了2018年,这个数字来到近4万元。跟着飞涨的,是医疗支出:2000年医疗支出占城乡家庭消费总支出5%左右,2018年则达到了10%。基数和比例同时上涨,这反应出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健康需求也在持续扩张。
卫生费用涨了13倍,而人均收入则不足7倍。
如果按目前人均卫生费用增速仍超10%来看,稳定在7%~8%增速的人均收入就显得有些吃力了。换而言之,仅靠工资和固定收入,医疗费用早晚会成为大多数人的不可承受之重。
目前最先进的癌症筛查“神器”PET/CT,其单次使用费高达1.2万元左右。又因其生产环节长期被国外公司垄断,国内数量有限,极难预约。。。。。。。
不可否认,每有新技术问世,都是救人于水火的当世圣器。但因为总是处在时代前沿,资源有限、成本高昂,价格就不可能便宜。毕竟,你永远不能因为成本,阻挡技术前进的脚步。
根据目前的费用估算,癌症的基本治疗费用最高可达50万。要知道,我们正处在新中国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一个时期,20年后的诊疗成本,只高不低。
商业险的支撑作用已经无需多言了,再进一步明确概念——我们如今对健康部分的保障需求,从大方向来说应该是↓
更科学、及时、灵活的
基础保障(医保)
+
更深入、精准、前瞻性的
保障主体(商业险)
从重疾险这个部分来说,“大而全”的产品正在失去市场,而真正能够覆盖住核心保障需求,并有一定前瞻性的新型产品正在成为主流。这其中的亮眼代表,当属横琴人寿打造,并已在开心保上线的优惠宝了。
03新时代重疾险开心保优惠宝
优惠宝究竟有多棒,值得小开如此重推?看看以下几点便知:
1)保额加持撑未来
以上说到,目前癌症的基本诊疗费用可达50万。多数产品的基本保额也就在这个水平线上。既然我们知道诊疗费用必将升高,那多年之后这笔保额款项是否够用?
说老实话,很多购买重疾险的小伙伴都会忽略这个问题,实在不应该。既然保险是对未知风险的保障支撑,那就一定要有足够的前瞻性。这个问题如何解决,近年来很多保险公司都在做一些尝试。而这其中,对60岁前做一定程度的保额加持,是最受欢迎的方式之一。
在此之前,主流产品的上限,都是被保人60岁前出险,额外赔付50%基本保额。§优惠宝做到了60%,在目前市场独占鳌头。顺便说一下,这款产品的最高保额是60万~为什么这点如此重要呢?这来自于“60岁前”的保障价值:
所以,你最不能倒下的时候,优惠宝已经撑在那里了。2)二次防癌保重点
于是聪明的保险公司们为了提供更多高性价比的选择,也就纷纷把癌症二次作为单次赔付型重疾险的可选项加入,既确保了费率优势,又满足了大家的关键需求。
3)扩展责任抗新冠
重疾险如能强势介入对新冠肺炎的保障,将是商业险在特殊时期的重要贡献。这一点优惠宝也做到了:
将重型或者危重型新冠肺炎归入重疾保障,普通型归入轻症保障,没有等待期。即
(此项责任至2020年4月30日24时结束)
4)费率更优护女性
“重疾险主要保家庭顶梁柱”
没错,女性真的顶了半边天;
“女性费率总是优于男性”
没错,出现概率与诊疗成本是科学参照;
“女性往往更需要重疾险”
也对,因为某些重大疾病就爱找女性下手。
很显然女性用户是重疾险产品的主力客户群体。对此,优惠宝的女性费率,展现了满满的关爱:
除了以上4大优势之外,优惠宝该有的也都有:
中、轻症保障
25种中症,60%基础保额,赔2次,无间隔期;
50种轻症,40%基础保额,赔3次,无间隔期;
中症保额属市场前列,轻症赔付也相当不俗,病种覆盖自然没的说。
身故保险金
未满18周岁,赔付下列两组金额较大者:
优惠宝值得入手么?答案是肯定的
我们时常说,需求催生业态。保障未来,本就是保险的根本任务。只不过随着时代变迁,当保障需求越发具体时,产品形态也要跟得上才行。
这一点,我想优惠宝是开了个好头。实事求是的说,这款产品确实有成为市场新“网红”的可能。
多次赔付是指重疾保障多次赔付,与轻症、中症的次数无关。
我们耳熟能详的康惠保、康惠保旗舰版、康惠保2020都是单次赔付重疾险。第一次重疾赔付保额后,整个保险合同就会终止。而多次赔付重疾险,会在重疾赔偿次数用尽之后才结束合同责任。
举个例子:隔壁老王30岁时买了一份多次赔付重疾险,37岁时患了甲状腺癌,保险公司赔了老王50万;不幸的是,42岁时老王又确诊急性心肌梗塞,保险公司又赔付了50万。
如果老王买的是单次赔付重疾险,第一次重疾理赔后保险合同就终止了,很可能就买不到保险了。
即使是甲状腺癌这样生存率极高的疾病,如果想再买重疾险也很难。因为有过既往病史,连健康告知都无法通过。这种情况直接导致,消费者在战胜重大疾病后,再也得不到保障。多次赔付重疾险,就是为了避免这种尴尬而生。
多次赔付重疾险赔付次数多久一定比单次赔付型好?其实,多次赔付重疾险并不是我们优先推荐的产品:
①一般来说,保费越便宜,保额越高,产品性价比越高。与单次赔付重疾险相比,多次赔付重疾险费率(价格)普遍较高。买重疾险最重要的是保额充足。重疾一般都是很严重的疾病,如果第一次赔偿都无法保证有足够的钱撑过去,哪里还有第二次理赔的机会?
②多次赔付型重疾险会将重疾分组,同组疾病仅赔付1次。像癌症这种高复发的重疾,很可能无法获得第二次赔付。
建议初次接触保险的普通家庭,首选单次赔付重疾险,把全家人的保额都做够。
如果预算充裕,买足够保额的多次赔付重疾险毫无压力,或者既往有多个病种的家族病史,多次赔付重疾险的确是不错的选择。
需要注意的是,市场上的多次赔付重疾险实用性也有很大差别,投保前一定要慎重选择。
根据多次赔付重疾险对重大疾病分组情况的处理,可分为两种:分组和不分组。
·重疾分组:分组即把疾病分成不同的几组,每组疾病只有一个理赔名额,不同组的疾病才可以多次赔付。
如果想要提升多次理赔的概率,必须尽可能拉低同一组内重大疾病的发生率。可以通过两种方法实现:
①恶性肿瘤单独分组;
②增加保障疾病,尤其是6种核心重疾的分组数量。
但是,只要分组就难免会出现这种情况:发生二次理赔的重疾与第一次属于同组,理赔的时候难免会受挫。最佳的选择无疑是不分组多次赔付。
综上所述,多次赔付重疾险保障从优到劣依次为:重疾不分组>恶性肿瘤单独分组且核心重疾区隔分组>恶性肿瘤不单独分组。
如果一款多次赔付重疾险,保障较优,且具有费率优势,那就是非常理想的选择了。
多次赔付重疾险是最近几年重疾险的一个重大创新,因为保费相对比较高,不太适合预算有限的年轻家庭。
如果预算充足,那么以下两种情况可以考虑多次赔付重疾险:①买到足够的保额毫无压力,家族中有多个病种的既往病史;②为儿童够买保障期限较长的重疾险。
重疾险主要解决的是人生中的承受不起的重大疾病风险,相比之下轻症算一般风险,并非其核心功能,所以轻症最初并不在重疾险保障范围内。
1983年重疾险于南非问世,仅承保4种重大疾病;1995年我国内地引入重疾险,各保险公司开始不断增加病种。由于当时的重疾定义普遍严苛,直接导致2006年人们对重疾险“保死不保病”的质疑风波。
面对争议,在保监会指导下,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与中国医师协会联合,对高发的25种重疾进行标准规范,保证了重疾险在防范重大风险方面的实用性。2007年开始,很多保险公司为了降低理赔门槛、迎合市场,先后在重疾险中加入轻症责任。
目前,市场在售的重疾险产品,大部分都可以附加轻症责任,轻症逐渐成了重疾险的标配。
轻症一般是重大疾病的早期症状或较轻状态,是尚未发展成重大疾病的疾病,的确降低了重疾险的理赔门槛。但轻症并不是必需保障。原因如下:
①轻症治疗较为容易,恢复期也不会太长,花费大多是几万元,基本不超过十万,一般家庭都负担得起,算不上重大风险。而且附加轻症必然以保费增加为前提,从集中资源保障重大风险角度看,轻症会增加普通家庭的保费压力。
②由于很多疾病(比如恶性肿瘤)一经发现就能达到重疾理赔标准,重大疾病理赔后,整个保险合同(包括轻症)随即终止,从精算角度看,轻症的绝对发生率比重疾低很多。
③轻症赔付金额一般是重疾保额的30%左右,赔付比例比重疾险差不少,如果本身买了医疗险,可以覆盖到轻症医疗费用,没有轻症保障也基本可以承受。
总之,对于预算有限的客户,如果为了投保轻症降低重疾保额,或者造成保费压力,着实不妥。
为什么很多人大肆鼓吹买重疾险一定要加轻症,甚至说不含轻症的重疾险不值得买呢?从客户角度来说,理赔门槛降低了,更容易获得理赔,体验更好;而在鼓吹者方面,客户缴纳保费更多,能够赚取的佣金也更高,何乐而不为?
面对各种说辞,我们一定要擦亮眼睛,从自身需求和实际出发,有自己的独立判断,不要人云亦云:轻症并非重疾险的必备保障,在保额充足的前提下,附加轻症固然不错;但如果预算有限,做足重疾保额才是更重要。
(1)是否包含常见高发轻症
轻症的种类和定义并没有行业标准规范,因此,是否包含高发轻症非常关键。根据近年来的理赔数据,并结合6种高发重疾病种对应的早期疾病,我们总结常见高发轻症如下:
(常见高发轻症)
目前市场上不同产品对高发轻症的覆盖面有很大差别,即便是知名度很高的产品,也不乏偷工减料的现象。看轻症病种时,疾病种类再多,保险公司再大,不包含高发轻症也是白搭。
当然,不同产品对常见轻症的定义和理赔要求也会有差别,有严有松。以脑中风为例,目前市场上比较常见的轻症条款有三种(如下表所示),在理赔要求方面区别明显,主要体现在:
①对于后遗症,有的产品要求必须满足特定的条件,有的则要求满足两种中任何一种皆可;
②对于肌力等级,有些要求3级,有的则是2级(肌力等级越低,病情越严重,相当于理赔门槛越高)。
(2)轻症豁免
豁免,指的是一旦达到某些特定条件(如身故、残疾、重症或轻症),剩余未交保费就不用交了,保险公司视为已交,保险合同继续有效。
轻症豁免,即一旦被保人罹患合同约定的轻症疾病,即可免交剩余未交保费,依旧继续享有其他保障,可以避免消费者因轻症导致家庭经济能力受影响后,却要继续缴纳重疾险保费所造成的负担。
举个例子:小保先生给自己购买了一份50万康惠保旗舰版重疾险,30年交。在缴纳10年保费之后,小保发生了不典型的急性心肌梗塞,符合轻症理赔条件。于是,保险公司赔付小保15万轻症理赔款,同时免交后续保费,余下20年保费都不需要再交了!
轻症豁免是非常有利于消费者的设计,能最大限度减低家庭经济负担,加大保险的杆杠作用,体现了保险的温度。很多人附加轻症都是冲着轻症豁免来的,没有轻症豁免责任的轻症是不值得考虑的。
(3)轻症赔付方式、赔付次数及比例
轻症赔付方式有提前赔付和额外赔付两种。提前给付,即轻症理赔后,重疾保额等额减少,这种情况前几年比较常见;额外给付,即轻症不占重疾保额,轻症理赔不会对重疾理赔金额造成影响。保费相近的情况下,肯定是额外给付更好。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重疾险,轻症赔付比例一般为重疾险保额20-30%左右,在保费相近的情况下,轻症给付比例越高自然越好。
从赔付次数看,市场上轻症的赔付次数1-5次不等,赔付次数只有1次固然稍显不足,但赔付次数太多也没有太大必要,2-3次一般足够了。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多次赔付的轻症有的会分组,或者有间隔期的要求,从获赔的可能性看,不分组、无间隔期肯定更好。
投保重疾险,附加轻症是不错的,但如果预算有限,而且投保的医疗险可以覆盖到轻症费用,那也不必要因为轻症责任增加交费压力。
在挑选产品时,一定要注意:如果选择轻症保障,那轻症豁免责任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轻症保障在常见高发病种方面偷工减料,其价值会大打折扣。在此基础上,还需要综合考量轻症赔付额度/次数等因素。
重疾险,即大家平常说的“大病险”,是“重大疾病保险”的简称。保的是保险条款约定的重大疾病,当被保险人所患疾病符合理赔条件时,保险公司一次性赔一笔钱。
这笔钱的数目跟花多少医疗费无关,跟在社保或其他地方报销了多少钱也没有关系,只跟我们买的重疾险保额是多少有关系,不管买多少份,合计保额有多少,赔多少。
比如,小A在开心保买了50万保额的百年康惠保(重疾险),2年后确诊甲状腺癌,符合百年康惠保保障范围内“恶性肿瘤”(重大疾病)的定义,保险公司按照保额一次性赔付小A50万元理赔款。
理赔款拿到手之后,我们可以自由支配,跟自己兜里的其他钱一样,想怎么花就怎么花,可以用来治病、家庭开销、出国理疗、康复治疗、买营养品等等。
由上文关于重疾险,我们可以知道:
很多人以为,只要所患疾病与投保的重疾险中重大疾病的名称一样,就能得到理赔。其实并不是这样。
重疾险承保的重大疾病都是真正“重大的”、可能危及生命的疾病,因此,重大疾病的定义都有严格的限定条件和除外责任,这与一般人对重大疾病的理解存在差异。
一般而言,重大疾病具有如下特点:
2007年中保协和中国医师协会共同制定的《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明确要求,对于保险期间主要为成年人阶段的重疾险,只要冠名“重大疾病”,就必须包含6种核心重疾,如下:
这6种核心重疾占一般人群一生患重疾比例的80%以上。此外,疾病定义规范还明确了其他常见高发的19种重疾名称和疾病定义(如下),组成25种重大疾病,占一般人群患重疾比例的95%以上。
这是目前市面绝大多数重疾产品提供的基本覆盖范围。国内各家保险公司的重疾险产品,对6种核心重疾的定义都是一模一样的,其他19种重疾除双耳失聪、双目失明、严重阿尔茨海默病、严重帕金森病、严重运动神经元病、语言能力丧失6种疾病可能在约定承担责任年龄方面可能有区别外,其他也都基本一样。
当然,各家保险公司可以在25种重疾基础上,增加自定义病种。近几年,很多保险公司开发的重疾险产品,都宣称保障40种、80种甚至100多种重疾。
很多人以为重疾险是为了解决重疾医疗费的,其实医疗费用报销是医疗险的职责,而重疾险除了可以用于重大疾病治疗费,还承担着补偿护理费、营养费、疗养费、收入损失等功能。如果罹患重疾,不仅需要多次治疗,而且可能好几年都无法工作,需要长期恢复,而这些都是需要花钱的,这也是重疾险产品设计的初心。
重疾险是南非著名心脏外科医生马里优斯·巴纳德博士(Dr.MariusBarnard)于1983年发明的。
巴纳德博士曾有遇到一位病人,34岁,离异,独自带着两个孩子,有自己的事业,身体状况很差。经检查,她得了早期肺癌,巴纳德博士为她做了癌细胞切除手术,认为只要正常治疗,好好休息,按时检查,不会威胁到生命的。
其实这也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很多罹患疾病的患者,由于持续的治疗费用支出,以及无法继续工作来换取劳动收入,使这些患者的家庭财务状况很容易就陷入困境,无法维持后续的康复治疗。这让巴纳德博士深深意识到,医疗手段挽救得了一个人的生理生命,却挽救不了一个家庭的经济生命。
为了缓解患者患上重大疾病或实施重大疾病手术后所承受的经济压力,巴纳德博士与南非一家保险公司合作,开创了世界上第一张重疾险保单。
通过巴纳德博士开发重疾险的本意,我们可以知道,重疾险实际上是解决风险来临后家庭可能遇到的各项财务支出问题。不仅包括部分治疗费用,更包括康复营养费用、照看护理费用、收入损失等等隐性费用,代替被保险人在治疗康复期间的工作收入,防止家庭收入突然中断而带来家庭财务危机。
重疾险是定额赔付,并以重大疾病为主要保障责任范围的保险产品,预防一旦遭遇重大疾病,家庭可能遇到的财务风险问题。
所以,投保重疾险时,保额是最关键的要素。在不影响正常生活的情况下,有多少保障缺口,就应该尽量买多少保额。
对于预算有限的年轻人,在投保重疾险时,要首选消费型重疾险(纯重疾保障),把保额做足。至于要不要保终身、要不要加轻症、要不要带身故责任等等,都在重疾保额考虑之后。
重疾险是给付型产品,如果得了条款约定的疾病,并且达到了相应的严重程度,保险公司就会直接给你一笔钱。这笔钱是拿去治疗,还是用来其他消费都可以。所以,重疾险属于“损失补偿险”。
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统一规定了25种最高发的重大疾病。包括:
恶性肿瘤(常见的恶性肿瘤有:鼻咽癌、肺癌、食管癌和贲门癌、胃癌、原发性肝癌、大肠癌、乳腺癌、恶性淋巴瘤)、急性心肌梗塞、脑中风后遗症、重要器官移植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肾脏移植、心脏移植、肺移植、肝移植、骨髓移植)、冠状动脉搭桥术、终末期肾病(尿毒症)、多个肢体缺失、急性或亚急性重症肝炎、良性脑肿瘤、慢性肝功能衰竭失代、脑炎后遗症、深度昏迷、双耳失聪、双目失明、瘫痪、心脏辨膜手术、严重阿尔茨海默病、严重脑损伤、严重帕金森病、严重Ⅲ度烧伤、严重原发性肺动脉高压、严重运动神经元病、语言能力丧失、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主动脉手术。
这25种常见重疾,理赔比例可以达到95%。在国内任何一家保险公司购买重疾产品,都会包含这25种重疾。只有这25种疾病以外的病种,才可以由各家保险公司自行定义。
比如,某款重疾险保障80种重疾,实际就是:行业协会规定的25种重疾+55种自定义重疾。
购买重疾险的目的是为了有效转移风险,但面对种类繁杂的重疾产品,朋友们很容易陷入纠结。
比如,一家保险公司的重疾险保80种,另一家保险公司就会出个保100种的。那么,购买保险的时候,真的是疾病种类越多越好吗?
小开要说的是,保障的疾病种类多,并不等于患病的总概率一定越高。根据保险公司的理赔数据显示,重大疾病必保的前6种疾病,就占了所有重疾理赔的80%以上。
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患上这25种重疾之外的其他重疾概率很小。因为其他疾病是较为罕见的,发生率极低。
保险公司以疾病种类多来做宣传,更多是为了增加噱头,吸引消费者,而性价比却不一定高。
但是,不必把大部分精力放在病种数量的对比上。
所谓轻症,就是在重大疾病前期较轻的疾病,若能及时发现并治疗,就有可能避免发展成为“重大疾病”。
轻症属于早期发现、治愈率较高的重疾种类,但发病率同样很高。比如原位癌,虽然没有重疾治疗花费那么高,但也要花费几万到十几万不等。
目前,市场上大部分产品的轻症保额都在20%以上,同时提供轻症保费豁免功能,轻症种类多在20-50种之间。
购买重疾险时,附加轻症,能提高保障的全面性。重疾险产品中如果覆盖了以下这几种高发轻症,就差不多覆盖了主要重疾风险:
如果预算充足,可选择带有轻症的重疾产品。重疾+轻症能给我们带来双重保障。
如果预算非常有限,而且已经投保了百万医疗险,还是以保重疾为主,抵御重大风险才是我们买重疾险的首要目的。
重疾险的疾病数量不是判断产品优劣的唯一因素,因为,我们大部分风险都集中在那25种疾病上面。
选一款适合的重疾险,需要考虑各方面因素,如疾病种类的数量、投保条件、保障责任、保费价格,及保费预算等。当在保费差不多、保障内容相同的情况下,肯定是疾病的数量越多越好。
买保险一定要综合来看,清楚自己的需求,才能买到合适的保险。
保障期限只有1年,到期需要再续保,保费随年龄不断变化。1年期重疾险最大的优势是非常便宜。但却存在续保风险。很可能你产品续着续着产品就停售了;或者产品调整,保费突然大幅度上调。
此外,也有些产品续保时需要重新核保,甚至无法顺利续保。
保障期限通常为固定年限,比如保20年/25年/30年等,或者保到固定年龄,比如保至60岁/70岁/80岁等。
保障期限内患重大疾病,被保险人就能获得理赔,保障到期没出险,保险合同作废。在保障期内,每年交的保费都是固定的,期间不需要重新核保。即便产品停售,已投保客户也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顾名思义,这是一份保障终身的重疾险。
从保费上看,1年期重疾险最便宜,其次是定期重疾险,终身重疾险最贵。
不过,1年期重疾险存在很大的保障缺陷,只适合预算极少的年轻人。定期重疾险和终身重疾险,则比较适合作为长期保障。
以康惠保旗舰版为例,30岁男性,投保50万保额,30年交费,终身会比定期贵1958元,也就是保费高了59%。如下图:
大家的顾虑是,
定期重疾险便宜,但担心保障断档。
终身重疾险稳定保障,但价格偏高。
所以,很多人在选择投保定期还是终身时,往往会犹豫不决。
开心保一贯的观点:
①如果预算充足,还怕麻烦,那就直接买保额充足的终身重疾险;
②如果预算有限,可以先投保定期重疾险,等未来再加保。不必单纯为了追求保障期限,而降低了保额。
前者很容易理解,后者预算有限可能更为纠结,我们来重点分析:
我们不妨思考一个问题,家庭顶梁柱买重疾险到底是给谁买的?表面上,是给自己买的。实际上,理赔款解决的是全家的财务支出问题——医疗费用、房贷车贷、子女抚养教育、赡养父母、日常生活费用等。
重疾险买多少保额才合适?
目前,国内重大疾病医疗费用一般30万起,还要考虑未来3-5年的收入损失。对于一二线城市年轻人的重疾险保额,建议至少达到50万的水平。
当然,每个家庭的实际情况不同,对于高收入群体,或者家庭收入主要贡献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升保额。
如果不想交那么多保费,还想买够保额保终身,可以试试终身重疾险和定期重疾险组合投保。
以30岁男性小康为例,投保50万保额的康惠保旗舰版,我们做了以下三种方案:
针对方案3的的搭配组合,可以保证小开在70岁前有50万保额,在满足基础保障需求的同时,还有20万的终身保障。与投保单纯终身重疾险相比,每年可以省下约1200元,可以用来补充其他险种,如百万医疗险、定期寿险等。
当然,定期+终身的组合方案,只是给大家提供了一个新的投保思路。每个家庭的实际情况不同,在选择投保方案时,肯定会有区别。
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买保险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事。一方面,随着收入的增长,我们的保额需求会增加;另一方面,通货膨胀也会使保额“缩水”。所以在预算充足时,我们也可以考虑适时加保。
0-3岁的宝宝最容易生病,因为小孩子的免疫系统和各项器官机能还未完全发育,容易受到外界等各方面因素影响或伤害。
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增4万名白血病患者,其中40%是儿童,并以2-7岁儿童居多!目前平均每1000名儿童,从0岁生长到18岁,就至少有2名身患重疾,重大疾病的高额医疗费用已经成为很多家庭的沉重负担。
数据如此的触目惊心,怎样才能给孩子一个强健的体魄,美好的未来?父母们要做多方面的努力,养儿育女,不仅仅是精力上的投入,还需要经济上的付出。除了用心呵护宝贝的成长,同时也不能忽视少儿重疾险的规划,谁都不知道意外和明天谁先到来!
作为家长,我们希望每个孩子都平安健康的长大,但以防万一,为孩子选择一款重疾险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孩子的健康问题,普通的感冒发烧还好说,容易治愈也不会带来什么经济压力;但是如果不幸罹患重病,就会导致巨额的医疗费用,虽然小孩子重疾发生率不高,但身为家长还是不要存在侥幸心理。
买重疾险,是该优先考虑保障充足,还是保费低廉呢?这跟家庭财务收入有关系:
首先父母是孩子的保护伞,自己身体健康才能保障孩子未来的生活,父母才永远是孩子最好的保险,所以应在为自己配置好充足的保障之后,再考虑为孩子配置保险。为孩子购买保险的保费支出,不应该占用大人过多的保费预算,如果家庭收入不高,不要因为孩子的保费让家庭感觉到压力。
如果你只是一个年收入10万的家庭或者个体,我们给你的参考是,整体保费支出最好控制在收入的10%左右,即保费支出最多1万钱。
宝爸宝妈常常会陷入一个误区,即认为少儿重疾险越贵越好,有的一年保费就要花费上万元。但是实际上保险规划最重要的原则是“保障充足、性价比高、重在当下”。只有保障了当下,才有可能改变自己和家人的未来,给孩子买保险道理同样如此。对此给出以下两种方案:
①对于预算不多的家庭:
买保险一定要做到先大人再小孩,因为只有大人平安,孩子才能健康顺利的成长。给孩子买一份保障20年的消费型重疾就是非常好的选择。20年后孩子已经成人,大人也退休了。最重要的是,20年后中国保险行业的产品已经更新换代N次,好产品一定特别多。
②对于预算充足的家庭:
当然,如果收入比较高,同样的保额需求,你可以考虑期限充足,选择保终身。比如你年收入30万,那么整个家庭保费预算可高达3万,确实可以考虑买终身型重疾险,对充足的追求可以向上增加几个维度。
*补充:在买重疾险时需要注意保险条款里是否包含青少年特定高发疾病,如:白血病、严重心肌炎、重症手足口病、严重川崎病、1型糖尿病、幼年类风湿关节炎等。
说完了给孩子买定期重疾险还是终身重疾险,我们再来看看买定期重疾险有什么优势:
①从预算方面考虑:如果家庭用于保险方面的支出预算比较有限,那么就应该优先满足大人和小孩的重疾险保额,便宜的少儿重疾险更加合适。
②从产品特性方面考虑:保险产品一直都在更新换代,如果今天只是给孩子买一张定期重疾险,等孩子长大了以后,就有很多新的保险产品出来了,这时孩子也长大成人了,有自己的收入了,他可以再去给自己买一份最新的终身重疾险。
③根据国家法律规定,未成年人身故赔付是有限额的:未成年人保额最高20万元,而且现在很多终身型重疾险未成年人身故是返还保费的,所以就算给孩子买了终身型的重疾,如果发生了身故风险,也同样拿不到保额。既然如此,给孩子买个保障20年的消费型的重疾险,是非常不错的过渡方案。
对于给孩子买保险这件事,家长要把钱花在刀刃上,把保额做足,保障最大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