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司过去10年ROE>15%且稳定吗?
(2)凭什么能保持长期较高且稳定的ROE其竞争优势未来能保持吗?
立体高密度的店群布局,确保了连锁药店极强的局部竞争优势。
公司零售连锁门店已形成了棋盘化的网络布局,能够有效实现门店间的相互支持和支撑。棋盘化的网络布局,使得节点上单一门店对整个网络体系的重要性降低,对于部分节点上门店的搬迁、拆除,公司可以选择其他节点,及时补充完善经营网络,确保经营网络的安全和效率。
连锁药店具备非常强的地域性特点,各省市县基本都有自己的龙头企业,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单个门店的辐射面大约在3公里以内,覆盖人口3000人左右,这点体量,对上游制药企业毫无话语权,采购药品价格偏高。买药人如果迁移,药店也就流失了客户。
上市连锁药店巨大的采购量,可以在制药企业这里拿到足够的折扣,采购成本低,各点之间形成网络支撑,降低了总体物流费用。
连锁巨头采取“高密度”布点的方式,一个客户在城市的任何地点迁移,都不影响继续服务病人购药,能有效锁定客户。
所以,连锁药店对小药房的打压是全方位的,小药房只有两个选择,要么被龙头逐步并购,要么被淘汰优胜劣汰掉,这是行业发展的必然,未来药店连锁化率必然增加。
目前所有上市连锁药店都是发源自某地区的“地头蛇”:
老百姓的大本营在华中四省(两湖河南江西);
各地龙头企业在大本营取得决定性优势后,再向毗邻的区域扩展。
那么连锁药店的竞争优势能保持吗?
对医药连锁企业来说,最大的变量,就是医改带来的医药分离、处方外流带来的巨大增量,很多分析都看好该增量,预测多大多诱人,对此我不苟同,先说结论:
处方外流对连锁药店是:喜忧参半
喜的是,客流量会增加
忧的是,处方药利润率一定被强力下压
试想,国家强力推行医药分离,不让医院从药品上赚钱,难道会让药店从处方药上赚大钱?
想得美!那是不可能的。
我斗胆预测,医保不但不会让药店赚钱,在医院基本剥离售药业务之后,会继续强力压制药品价格,逼迫药价继续下降。现在药店的处方药毛利已经降低至10%以内,除去费用,已经很难有什么利润。
医保局为了提高支付能力,降低群众负担,早就从顶层设计对药价左右开弓:
对医院端,推动医药分离,把药品销售变成医院的成本,迫使医院剥离药品销售,逐步推开DRG/DIP,严控治疗费用。
注:DRG指的是为结果付费,不考虑过程的付费,DIP指不同方案的付费,两者分组原理不同,但都是控制医院对患者“大手大脚”花钱。
对药品端,继续扩大集采规模、品类,强力推动药品价格下行。
所以,未来药店的处方药可能卖得比现在的医院还便宜,这是为了医疗卫生长治久安,也是改革的应有之义,符合国家整体利益。
那药品产业链损失的利益谁来承担呢?代价谁来承受?
谁弱谁来承受!
谁主导产业链,就能把自身利益损失降到最低,所以,药厂商和药品零售商激烈博弈在所难免。
药品零售商为了在斗争中赢得主导权,门店数量是第一指标,甚至是唯一指标,疯狂扩大门店数量就成了唯一的战略选择。因此,近年来,不仅上市的连锁药店疯狂扩张,未上市的连锁药店也在疯狂扩张门店数量,以下是上市公司近6年来门店扩张速度统计:
在过去的6年里,门店扩张速度最激进最快的是源自湖南的益丰,门店增幅高达+462%!
在医药分离,处方外流的时代大势中,连锁药店获得的最大好处就是客流量的猛增。如何把客流量转化为更多的销售收入和利润,值得深入挖掘。
为利用好客流,药店们目前普遍的方法有二:
一是划分不同的功能区,卖保健品、卖药妆、卖彩票、做按摩、卖母婴产品。
二是培训店员,引导顾客买高毛利的非集采药品。
(3)PE值是否低较低?股价为什么被打压?
股价被打压的主要原因有:
2.公司的核心腹地云南可支配收入不高。公司1万家店,60%的店面在云南,2022年云南人口5千万,但人均可支配收入仅26937元,在全国排名倒数第4。人均收入不高,消费能力不足。
3.A股低迷所致。
(4)资产中是否包含商誉和大量对外投资?
截止2023年三季报,163亿总资产中,商誉15亿,占9%,比例不低。公司自从2021年加速并购,可以预见其商誉会继续上升。
商誉减值情况: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你相信哪个呢?
(5)过去十年利润和分红情况?现金流是否健康?
过去8年,经营性现金流之和78.8亿,净利润之和52.4亿,前者为后者1.5倍,公司现金流非常旺盛。
过去8年,累计分红14.3亿,占净利润27%,留存收益高达73%,而且从2014年开始,分红额基本上没有变化,留存利润一直增加,到2022年留存收益比例达到在82%。
企业不断扩大投资规模,ROE能够强有力的保持住,高比例留存利润得以复利增长,这种内生性增长,是具备较强竞争优势的成长股的一个特征。
(6)利润率如何?费用情况如何?
但费用端的销售费用惊人,以2022年财报为例,营收174亿,销售费用高达41亿,占比高达23%。
如此一项,将净利润率降至13%以下。
销售费用中最主要的项目是销售人员的薪酬和门店房租,以2022年财报为例,职工薪酬23.5亿,房租10.9亿,占了销售费用83%。这两项支出都是刚需,都会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加同比例增加。
管理费用4个亿,占营收2%,财务可以忽略。
在扣除费用的基础上,再扣除15%的所得税。
(7)负债水平如何?
截止2023年三季报,总资产163亿,负债83亿亿,负债率50%,其中有息负债5亿,账上现金33亿,资产结构是所有上市公司借钱最少,杠杆率最低的,这和公司慢吞吞的发展速度基本一致。
(8)过去10年股票的最高和最低价是多少?股价下跌风险如何?上涨潜力如何?
2014—2023年,最高价48元(2021年),最低价15元(2017年),目前22元,位于十年内极低区间内。股价从2021年最高点48元呈现波浪式下跌状态,到现在已经有3年。
我认为,当下股价下跌的可能性较低,上涨潜力较大。
(9)所在行业如何?
一、行业已经内卷至极
根据药监局数据,截止2022年底,全国药店总数已达64,3875家,以全国人口141,175万人为基数,在全国范围内,平均2192人拥有一家药店,药店之密集已经无以复加,而行业巨头们仍在疯狂扩张和发起并购。
例如巨头之一的老百姓,在2023年新增3000门店的基础上,计划在2024年,再新开设3500家新门店。这也标志着在达成“万店时代”后,老百姓的扩张仍将继续,且呈现出明显的加速态势。
连锁药店快速扩张之下,单店收益却在下降。根据中康数据,2021年单店产出降到了84万元/年,相较于2018年下降了2.3%,每家门店的服务人数也下降了5.7%。
从总量上来看,药店同质化经营下,客流分散严重,供需矛盾逐渐突出,行业内卷至极。
但是从局部来看,这些连锁药店巨头们依然是竞争的受益者,被淘汰的都是规模不大的单体药店,连锁药店巨头们扩展动力依然很大。
二、医药电商对实体药店的冲击加大
从零售药店类型看,网上药店(含药品和非药品)销售额占比已接近三成,网上药店的“地盘”仍在持续扩张。为了留住客流,不少药店开启了“价格战”内卷。在医保控费、降价等压力下,毛利率正逐渐下滑。
“直播带货”模式,药店的辐射半径或将从实体门店的1KM,O2O门店的5KM,直接延伸至全国多地。换言之,A省药店可通过直播模式,去争夺B省药店的流量,这对线下实体门店销售的干预尤为明显。
此大环境下,如何通过革新获取和留存顾客是连锁破局的关键。
问:如何看待线上销售的未来?
答:2019年正式开始进入O2O的竞争市场,2021年全年的O2O的销售规模应该是超过七个亿,同比增长将近一倍多,覆盖的门店数将近六千家。
线上业务,公司一直是很积极的态度,对线下的盘子来说是一个纯增量的东西。O2O的方式也好,或者B2C的线上销售的平台也好,它所服务的这一部分客户本身对于公司实体药房来说都是一个增量。
我搞不清楚,这一点,还请明白的人多指教!
(10)竞争对手的状况如何?是不是不如竞争对手?
从营收规模来看,四大岷营药店,营收规模都在200亿左右量级,差距不大,唯一的大块头是国药,营收高达730亿。
从主攻省份来看,他们的扩张战略很类似:
在根据地省份,持续加大门店密度,加深壁垒,让外人进不来,此为内线作战;
在毗邻的省份凭借强大资本,不断收购单体药店,攻城略地,此为外线作战。
益丰根据地在华中,两湖占总门店50%,后集中火力进攻毗邻的华东4省市(江苏、上海、江西、江西),2018年对华北4省也展开试探性进攻,但进展不大。
老百姓营收40%位于华中四省(湖南、湖北、江西、河南),然后面向全国发散,开店位置不够聚焦。
商场如战场,真是有意思。
川渝地区市场空间广阔,发展空间充足。根据《中国药店》数据,2021年四川省和重庆市的药品零售规模分别为265亿元和120亿元,在全国分别排在第5位和15位。川渝地区市场规模较大,并且紧邻云南省,是公司的战略扩张的必争之地。
(11)内部人持有多少股票?近年来回购、分红和大股东增持情况?
第二大股东刘琼,为阮董事长前妻,阮、刘两人于2017年离婚,离婚时,刘琼持分得16.75%的股权,从2019年开会每年都减持一部分改善生活,到2023年三季度末,还持有11.33%的股权。
第二大股东在公司不担任任何职务,仅是挂名董事,且一直在减持公司股票,因此对企业没有实际的作用,对第一大股没有牵制和监督作用。
2022年,阮鸿献以26.4元增持股票,耗资300万,至今被套(股价现在22元)。
这再次证明一个定律:私营企业的大老板增持自家股票,绝不是利好。
增持的原因可能是作秀,可能怕自己资产缩水,千万不可认为是基本面低估的标志。
(12)主要的问题和风险
二、董高监一肩挑的公司治理风险。目前大股东、董事长、总裁都是阮先生一肩挑,阮1966年出生,现年57岁,公司二股东、三股东,不参与公司经营,阮对公司有决定性影响,一个人说了算,治理结构存在重大风险,需要极大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