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现代化体育强省、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新时期浙江省实现社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是落实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也是浙江省“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的关键任务。据此,宁波大学体育经济研究中心联合浙江大学、上海体育学院等单位的专家,以杭州都市区、宁波都市区、温州都市区以及金华-义乌都市区这四个区域内体育产业发展实际情况作为研究对象,在大量查阅、检索和调研浙江省2016至2020年体育产业发展数据的基础上,给出新时期浙江省体育产业发展的总体特征,进而审视当前我省体育产业发展中的短板与问题,并结合全省发展的战略机遇,明确未来浙江省体育产业发展中高质量区域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
新时期浙江省体育产业发展的现实特征
(一)体育产业经济增长效应逐年增长
体育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不仅能够带动体育事业的发展,也能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本研究以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GDP的比率、体育产业对国民生产总值GDP的拉动率等指标作为评价标准,直观呈现了“十三五”时期体育产业对于浙江省总体经济发展的拉动效应。研究选取2015年浙江省体育产业及总体经济发展数据为基准(当年体育产业总产出为1508亿元,全省国民生产总值GDP为42886亿元),计算出2016年至2020年体育产业对浙江省国民生产总值GDP的拉动率(表2)。从数据可以看出,2016年至2020年期间,浙江省体育产业的发展速度维持在较高的增速范围。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GDP的比率呈稳定上升态势,从2016年的1.11%上升至2020年的1.36%,说明体育产业愈发向支柱型产业迈进。体育产业对国民生产总值GDP的拉动率在2019年之前呈现逐年上涨趋势,从1.23%上涨至1.50%。尽管在疫情影响下有所下降,但仍然维持在1.41%的水平,体现了体育产业对浙江省GDP的拉动效应已经进入并稳定在了较高水平区间。
表2浙江省2016年至2020年体育产业的经济增长效应
图1、图2和表3综合呈现了杭州、宁波、温州和金华四大核心城市2016年和2020年体育产业总产出与增加值的对比情况。总体来看,四大核心城市的体育产业总产出之和、体育产业增加值之和有所上升,占全省比重之和也持续上升,到2020年两项指标都已超过70%。具体来说,杭州市的体育产业总产出和体育产业增加值在全省所占比重排名第一,宁波市体育产业总量发展速度仅次于杭州,体育产业总产出和增加值在全省所占的比重增长速度排名第二,温州市和金华市体育产业基础弱于杭州和宁波,但发展速度提升明显。整个“十三五”期间,四大核心城市的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地区GDP的比重、体育产业对地区GDP拉动率两项指标都超过全省平均水平。杭州市、宁波市和温州市的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地区GDP比率和体育产业对GDP的拉动率两项指标在“十三五”期间都出现了大幅增长,其中宁波市两项指标增幅最大,而金义都市区在整个“十三五”期间都保持了较高的增长水平。
图1四大核心城市2016年和2020年
体育产业总产出对比(亿元)
图2四大核心城市2016年和2020年
体育产业增加值对比(亿元)
表3四大核心城市2016年和2020年
体育产业的经济增长效应对比
(二)体育服务业所占比率不断增高
区域体育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对体育产业经济向服务业转型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发达国家体育产业中服务业占比通常都会达到60%以上。本文以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体育产业增加值的比率等指标作为评价标准来直观呈现体育服务业发展势态。由图3可见,从2016年到2020年,这一区域性指标平均每年以超过3%的速度增长,总占比也已经超过40%。服务业增加值占体育产业增加值的比率呈稳定增长的态势,充分说明区域体育服务业在体育产业结构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作为对比,2020年江苏省实现体育产业总产值4881.8亿元,体育产业增加值1641.79亿元,占江苏省GDP的1.60%。其中,体育服务业总产值2498.02亿元,体育服务业增加值1102.69亿元,占体育产业增加值的67.2%。比较浙江省和江苏省体育产业发展的区域指标发现,江苏省体育服务业在体育产业中所占比重更高,而浙江省体育服务业所占比重依然偏低,距离《浙江省体育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提出的60%的目标仍有距离,无疑具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图3浙江省2016年-2020年体育服务业发展情况
(三)体育制造业占比逐步下降
体育产业中制造业所占比重通常会体现产业的现代化程度。在体育产业发达国家,服务业往往是体育产业的主要支柱,制造业大多会随着产业的发展逐渐转移,其在体育产业中的占比也会逐渐下降。根据本研究的数据,2016年至2020年期间,浙江省体育制造业总产出从1064亿元增加到1364亿元,体育制造业增加值从249亿元上升为330亿元,但体育制造业的总体占比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如图4所示,2017年和2016年进行对比,体育制造业增加值有小幅度的上升,但增加值占体育产业增加值的比率下降了3.32%;2018年和2017年进行对比,2018年体育制造业增加值比2017年上涨了70亿元,制造业增加值占体育产业增加值的比率基本不变。从2019年开始,随着浙江省体育服务业产值的快速提升,体育制造业在体育产业结构中的占比出现了下降,到2020年制造业占比相比2016年已经下降了超过5个百分点。这一数据充分说明浙江省体育产业在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在产业结构方面也逐步优化。
图4浙江省2016年-2020年体育制造业发展情况
(四)体育彩票销售额变动幅度较大
图52016年-2019年浙江省
各市体育彩票销售情况(亿元)
二
新时期浙江省体育产业发展区域性特征
(一)品牌赛事数量增加,省内分布呈现差异
体育赛事对于扩大地区知名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016年至2020年疫情前,浙江省举办了很多具有影响力的体育赛事。由表4可见,自2016年以来,浙江省举办的体育赛事数量不断增多,项目种类不断丰富,参加的人数不断上涨,赛事的影响力也变得更加国际化,极大地提高了浙江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浙江省体育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由图6可见,浙江省四大都市区在举办体育赛事时,不仅充分发挥了区位优势,而且更倾向于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办赛,充分体现了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赛事接待能力和区域承载能力。体育赛事的空间分布具有差异性,而这种差异性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发挥体育赛事的影响力,促进四大都市区内各城市间的联动发展,带动都市区周围城市体育赛事的活力。
表4浙江省2016年-2019年举办的主要体育赛事
图6浙江省四大都市区举办体育赛事的
主要地区和体育小镇的主要地区
(二)体育特色小镇逐年增加,整体分布相对均衡
体育特色小镇最能够直接反映区域体育环境、区域体育文化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如图6所示,浙江省四大都市区致力于积极打造具备特色的体育小镇,使体育产业的发展更具区域特色,营造了“体育即生活”的区域体育氛围,为区域体育产业发展提供更好地人文环境,为区域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小镇”活力,为优化体育产业的布局提供新的思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小镇案例包括杭州市的戴村郊野运动小镇、宁波市象山针织运动小镇、温州市的百丈时尚体育小镇等。这些小镇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地区知名度,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突破点。虽然金华市体育特色小镇数量不多,但是金华市根据自身区域特色,开辟了“体育+特色村(居)”的发展模式,同样拉动了金华市体育产业的发展。
(三)体育产业基地数量增多,类型日趋丰富
加快体育产业基地的建设,能够为体育产业的高速发展提供更好的交流平台和引资途径。“十三五”期间,浙江省通过加快体育产业基地的建设,为体育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在2020年,浙江省共计新增2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6家体育产业示范单位和3个体育产业示范项目,共计11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在总量和增量方面继2019年后再次排名全国第一。通过区域体育产业基地的建设,有效发挥了区域体育产业基地的引领作用,促进区域“体育+”产业的有效融合。比如:宁海县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建成全国首条国家登山健身步道,连续四年举办“千里走宁海”徒步活动,提高了宁波市的知名度,不断完善宁波市体育产业布局,为宁波市体育产业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突破点。
(四)体育产业社会投资不断增加,参与主体多元
引进社会投资进入体育产业,能够为体育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截止到2019年,浙江省完成了体育产业发展资金项目库建设,共扶持了87个项目,带动了27亿元的社会体育投资,为浙江省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保证浙江省体育产业持久有序的发展。表5呈现了2016年至2019年杭州市区域体育产业发展资金项目,杭州市每年都会与体育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引进很多社会资金,社体合作力度不断加大;同时杭州市还积极申报体育产业发展资金项目库,为杭州都市区内各市体育产业的联动发展以及拉动杭州市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和政府支持。
表52016年-2019年杭州市
区域体育产业发展资金项目
三
新时期浙江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提升体育制造业附加值,推动体育服务业创新发展
(二)融入区域发展特征与优势,呈现区域体育产业特色
(三)明确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目标,加强政府部门政策引领
(四)充分利用亚运机遇,提升省域产业联动发展
参考文献
[1]熊健益,张勇.谈“贡献率”与“拉动率”的计算[J].中国统计,2017(09):38-40.
[2]裘静芳.浙江省体育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9(03):118-120.
[6]闻佳明.浙江省体育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企业导报,2014(04):107+109.
作者:杨铄、贾娜、廉涛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体育学院
课题名称: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亚运背景下浙江省体育产业发展路径研究(18NDJC012Z)。
学术贡献:建设现代化体育强省、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新时期浙江省实现社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是落实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也是浙江省“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的关键任务。据此,本文基于产业经济学理论,以杭州都市区、宁波都市区、温州都市区以及金华-义乌都市区这四个区域内体育产业发展实际情况作为研究对象,在大量查阅、检索和调研浙江省2016至2020年体育产业发展数据的基础上,给出新时期浙江省体育产业发展的总体特征,进而审视当前我省体育产业发展中的短板与问题,并结合全省发展的战略机遇,明确未来浙江省体育产业高质量区域发展的路径选择。
杨铄,男(1985-),宁波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英国语言文学学士、软件工程硕士、体育学博士,美国密歇根大学、英国拉夫堡大学访问学者,入选浙江省高校领军人才(2021)和浙江省之江青年学者计划(2019)等。长期从事体育经济学、体育社会学等领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