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批寒窗苦读十二载的学子挥别高考,迎来他们人生中最重要的选择之一:填报高考志愿。经过了这个堪比高考、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比高考更玄妙、更重要的填报过程后,孩子们将拿着他们的录取通知书,去开启他们的绚丽人生。
谢缓对填志愿时的情景已经有些模糊了,只记得那时候填志愿与现在的考生不同。现在是先知道考分,再根据考分衡量要填报的学校,比较合理,命中率也高。她们那时候填志愿是在分数出来前填报的,有些人想进个好学校,不管自己书读得怎么样,只顾往高填;有些人则很保守,不敢挑好的学校。用个不恰当的比喻,当时填志愿就像现在买彩票一样,纯粹靠碰运气。不过她们之前的学长学姐更惨,考前就要填志愿。
谢缓是1999年参加高考的。当年的数学卷很难,不少人考完后脸都青了,所以填志愿的时候特别没底,她估分比实际分数少估了10多分。考分出来前填志愿,要求对自己、对别人都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可当时大家估出来的分数都偏低,班主任给她的建议是一些必中的高校,但谢缓想到离家远点、好一点的大学去读书。按照她的想法是,最好到广州、厦门等更远的地方去,不希望父母管得太多。
谢缓的想法被父母知道后,果真在家里引起了“地震”。吵吵闹闹了一阵,最后双方妥协,选了湖北省的一所大学。反正也不知道该填什么,她学理科的,填了很多理科方面的专业。当时化学成绩在所有科目中最好,根本没有考虑过兴趣这种因素。最后,她读了化学专业。
分数出来后,谢缓发现当年她考得上复旦。要是像现在这样填报志愿,也许她会填得更好一点。谢缓读的是211、985重点大学,也还不错。原本以为大学毕业后会留在湖北,结果身为家中的独生子女,父母根本不想她离得太远,最后谢缓遵从母命回家乡当了老师。
毕业后,谢缓要考教师资格证,要学会备课,学会给学生上课,这些成了很大的挑战。“我是一个性格比较内向的人,但是选了这一行,就要好好做。”如今,谢缓在讲台上站了10多年,已经得心应手。
谢缓觉得,做什么事,都得努力。条条大路是不是通罗马她不觉得不好说,但大家对人生道路的不同选择,也证明了高考不是唯一的龙门。填志愿的好坏并不是人生的决定因素,只要努力,人生的路可以有很多方向,很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