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身边买彩票的人已经少了,换句话说,那些指望买彩票发财的人少了。以前电视机上每天都会播放抽奖视频,那时候看着滚动的数字,就像看着一个个充满希望的未来。然而,这种虚幻的未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放弃了。
数据显示全国彩票6月份销售总额335.7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了将近11.97亿元。而在今年上半年的数据显示中,全国一共销售了彩票1239亿元,同比减少了886.96亿元,大约下降了41.7%左右。
同样,对比去年与前年的销售额也会发现,2019年我国的彩票销售,就比2018年全年减少了894.18亿元,下降了17.5%左右。整个彩票销售市场市场大幅度下滑,中国人不爱买彩票了。即便是2元的投资,更多人开始放弃这种造梦模式,这又是为什么呢?
彩票的产生
彩票产生于1987年的河北石家庄,那时候的彩票性质更属于"社会福利有奖募捐"。第一位中奖者温国斌便从彩票中获利2000元,这个数字在当时已超过温国斌一年的工资收入,而这样诸如"天上掉馅饼"的好运气引发了国人的大量追逐。
从1988年开始,大街小巷都充斥着彩票梦,无论是现金还是电视机、冰箱、小轿车等,让更多人掏出钱包,对着一张彩票刮着未完成的梦想。那时候街道内最多的废纸一定是彩票,整个社会也进入了狂热的彩票模式当中。每个人都相信这份好运会落在自己的头上。
然随着社会的发展,每个紧盯彩票数字的人也逐渐放弃了这种追梦模式,随着多家福利彩票实体店的关闭,这种买彩票的狂热也趋于冷却。
彩票模式的多样化
互联网时代发展下的旧物
从最初的纸质彩票到各类型的互联网彩票,本来可以大力发展的彩票行业,却遇到了寒冬,随着国家加大对彩票行业的审计和整顿,2015年八部委叫停互联网彩票,直接让中国的互联网彩票行业退回到原点,许多刚被点燃购买彩票欲望的人也就此放弃。
既然已经远离了互联网市场,其销售量当然也会下跌。2元购买梦想的生意市场,也只能逐渐冷淡。
彩票行业的"黑幕"
几年前,各类关于彩票中心主任落马的消息一个接一个,"高管滥用全职""中奖不兑""奖池金额去向不明",此类消息层出不穷,抱有梦想的彩民自然不会再为此买单。
再有一个原因是彩票的前缀是"福利",作为福利彩票,首先要与慈善挂钩,作为彩票得主,并不敢声张自己的获奖金额,一旦暴露,便会有更多人的询问奖项的用途,自己的各个亲戚也会自动找上门,网友也会发出疑问为何不捐赠?各种道德绑架让本该是一件开心的事变成了一种担忧。
于是,出现了蒙面领奖,中奖者不暴露身份,正因如此,也让彩民再次产生了疑问——真的有人中千万大奖吗?
没人知道中奖者的信息,那是不是中奖者根本不存在?是不是内定好的?是不是故意来欺骗我们的?我身边为什么没有一个人中过大奖?结合彩票机构自己的丑闻,这些种种疑问让更多人选择不再信任彩票梦。
一夜暴富的诅咒梦
这世上没有多少人经历过一夜暴富,更没有多少人善于理财,那些获奖者的生活会因这笔财富而得到改善吗?事实上,2003年和2004年,"东北彩王"马洪平先后两次中了500万大奖,他不但把奖金挥霍一空,后来还因因诈骗罪入狱。
新一代年轻人的思想转变
如今占社会主流发展的已是90后与00后,这类人的思想已经不再是整天做美梦的时代,当今社会宣传的思想是只有努力抓住互联网风口才有可能创造财富,光是守着一个没有时限的梦想并不可靠。
更多年轻人已经从"彩票梦"中清醒,资料显示,90后对互联网金融产品和服务接纳度很高,近六成(56.6%)认为互联网金融给生活带来便捷,有四成多(44.8%)已经有计划使用互联网金融产品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