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可以实现多种方式教学,网络教学改变了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了多种教学方式的发展。利用互联网,来获取教育资源,克服了过去的教育资源受众面范围窄小、利用率低的弊端,而且最主要的是减少了传统教育的中间环节和教育运行成本。网络教育中的成本要低于全日制教育的人均成本。另外,网络教育还减轻了教师的负担。教师的部分职能可以通过网络代替取得。他们由过去的直接传道解惑变为知识的组织者和传播者。减少了过去的重复工作。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搜集更多的教材资料上去,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实现了教学的升华。
2网络教学的弊端
首先,扩大了网络教育的作用,教学观念没有及时更新。有些人产生了不合实际的认识和过分推崇的心态,认为解决教育问题完全依靠网络教学,完全夸大了网络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实际上单纯依靠网络化的教学环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改革。网络教学只是用网络作为主要媒介进行的教学,与传统的教学并没有实质性的不同。当下许多网校的办学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应付考试、提高考试成绩,因此在内容安排上都是同步课堂、在线学习、教师答疑等模块,是把课本、教师、教学资料全部搬到了网络上,这样的网络教学是传统课堂在网络上的继续运用,仍然是传统的教学理念,自然不会有很好的教学改革的效果。
其次,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不能满足学习本身的需要。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目前存在数量少、质量与服务差、更新慢、内容少且重复等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制约网络教学发展的一大重要因素。教育科研网站极少,虽然一些非教育网站也提供很好的教育信息与服务资源,但数量和质量上仍然不能满足网络教学的需要。而且不管是教育网站还是非教育网站,其教育信息都更新不及时,网页内容更新周期非常的慢,有多数的教学网页要半年多才更新一次,这么长的更新周期无法满足学习者的需要,最主要的是因为资源太陈旧,使得访问者没有了看的兴趣,降低了积极性。
参考文献
[2]高晓伟.浅析多媒体教育的利与弊[J].陕西教育(高教),2010(1).
如何在这个五彩缤纷的网络世界,正确促进学生提高信息素养,这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需要共同探讨和研究的重要工作。经过教学中的反复实践和与同事教学交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思维、习惯、方法的特点,我发现,如果在信息技术课上巧用网络资源可以更好的激发和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学习的兴趣;并且在学习之中渗透信息技能。这是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计算机网络的利与弊
首先,我们来认识计算机网络的优势。
1.多媒体计算机已经步入千家万户,人们创造并且享受着信息时代带来的快乐。计算机网络将世界变小,将信息变大飞速充斥着我们身边的日常生活。网络资源能提供图文并茂、影音动画等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它的信息内容变化万千、丰富多彩,包含了各种各样的知识内容,能极大地扩充人们各方面的见识。
2.网络信息还具有娱乐性、趣味性、灵活性、共享性、丰富性、时事性等特点,计算机的功能和作用非常强大,“人机”界面美观生动、操作简单方便,因而能吸引绝大部分人的注意力和兴趣感。
3.通过计算机的“人机界面”,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的程度、爱好等来选择不同的网络资源内容,能很容易地查找、搜集各类信息资源、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内容,能扩大他们的见识。
4.正确利用网络资源能有利于丰富学生们的知识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想象思维、操作动手能力和各方面的能力。
其次,我们不可以盲目乐观,认为有了计算机网络,尤其是互联网就可以高枕无忧。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来自学习者自身的心理特点和网络资源(互联网)的弊病。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仍然不能够很好的主动在因特网的环境下,抵制对网络游戏的诱惑和非教学内容的吸引力。网络资源(互联网)的内容繁杂而且缺乏很好的监控,不良信息的传播依然毒害者众多的青少年,网络游戏诱使学生荒废学业,沉迷堕落。
所以,教师在信息技术课上,既要看到网络资源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有利方面,也要清楚的明白网络资源所会产生的不利方面。
二、信息技术课程中的网络资源的利用应当遵循的原则
1.教师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使用。教师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的具体对象,是教学目标的承载体。只有针对性的将内容以多种形式再现,深化教学的主旨和思想,而不是简单或反复的将知识重现的应用,才是使用网络资源的归结。
2.网络资源的选用应当有目的性和可操作性。当下不论是信息技术课程还是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课程都会有这样的情况,即课堂上或是学生一味的操作,教师任其自由进行;或是学生单一的作为视频演示或课件放映的被动接受者。这都是违背了网络信息资源使用本意的。笔者认为应当采用教学任务与学生操作相结合,而且教师一定给予指导和评价。
4.教师搭建网络平台形成整个教学过程的资源网络化: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学习互助。有些优秀的青年教师自己搭建了个人教学网站,在教学中,他们通过网站使学生和自己进行交流和实时教学目标的检测。学生非常乐意这样进行学习,而且教学成绩显著。
5.网络资源的储备是师生共建资源库。网络资源是一个重要的资源,然而资源库的形成则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不断增添和完善资源。其中学生的作品和课堂实例就是最为宝贵的资源。学生是资源库的主人,他们将自己在学习前后的认识以及学习过程中的疑惑和想法积累,并且存入资源库。
[关键词]网络;上网;中学生
现代社会,科技突飞猛进,世界e时代潮流汹涌,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随着家庭电脑的日益普及和网络信息技术大众化,青少年学生已成为互联网用户的主力军。据统计,目前我国各类网站已有15000多个,网民早已突破5亿,其中,学生占上网总人数的20%。可是现在我们的舆论把网络当成洪水猛兽,各个地方都出现了禁止学生上网的呼声。
如今,中学生上网已经是普遍的事了,是不是网民也已成为中学生是否现代的重要标志。
一、如何正确看待网络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一面,我们要如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就必须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方法。这就告诉我们,对待中学生上网问题要一分为二,全面分析,肯定网络给中学生带来的帮助。
1.大部分上网的学生认为,上网改变了他们的学习方式,增加了他们的信息容量,开阔了他们的视野。
2.网络改变了中学生的交往方式,他们可以在网络上体会到平等的社会地位,从而尽情地展现自我,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网友不论老与少,不论职业,只要认为兴趣相投就可以尽吐心声。这对渴求朋友、渴求友谊、渴求倾诉的学生是一个绝好的机会。他们可以在网络中愉快地畅谈,得到心灵上的放松和解脱。
3.中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接触多元化的世界,接触到开放意识、效率意识、竞争意识、平等意识和全球一体化意识。
4.网络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和跨地域性,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在网上查找到他想要的信息。这大大方便了中学生的学习,因此,就出现了远程教育,我们可以在网上学到更多的知识,感受遨游学海的乐趣。随着信息技术时代的来临,中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主人,更需要尽快掌握信息技术,占据有利地位。
5.学生自控能力差,对社会的认识不深,不能正确的对待社会上的不良现象。对不健康的东西容易上瘾,从而影响自己的情绪,并且带到现实生活中来。
二、中学生上网状况分析
学生当中在网上进行聊天、游戏的人比较多,但在网络上搜集资料,进行网上写作的学生也大有人在,但这些积极的学生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多。很多学生没有很好地、充分地利用网络这个工具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开阔视野,这说明正确引导学生上网是目前信息技术课教师的重要任务。
三、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
因不当上网而引发的问题日渐突出,发人深思。那些希望得到同学和老师重视但又十分孤独的学生,生活、学习遭遇挫折的学生,家庭不和睦的学生,没有特长、成绩不突出的学生,心情压抑的学生,因为在现实中不太容易成功而对网络产生心理上的依赖感,丧失了现实感,混淆虚拟世界和现实,以至上网成瘾。我们说过,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既有利也有弊。我们不能因为网络给学生带来了一些弊端而阻止学生上网,因噎废食。只要中学生提高自身的素质,自觉抵制不健康的思想意识,进一步挖掘网络的新用途,合理运用,把握尺度,网络会更好地为中学生服务。
针对网络对学生容易引发的问题,教育工作者可从以下方面对学生加以引导:
1.让学生明确上网的目的,做好学生的上网心理疏导工作。
3.虚心接受父母和老师的监督,在父母同意的情况下上网。
4.给学生提供一些健康网站,加快教育网络的建设。
5.学校的机房可以安装一些好的软件,防止学生登陆一些不健康的网站。
6.加强对中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严格遵守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7.加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力度,提高学生的选择能力和免疫力。
一、社会化和人格社会化概念界定
(一)社会化
本文的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1]。
(二)人格
人格是一个人所具有的区别于他人的独特而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这是本文所使用的人格定义。人格主要是由认知能力特征、情感反应特征、意志毅力特征、行为动机特征、信念理想特征、道德价值特征、态度信仰特征、人际关系调节程度等个性要素构成[2]。
(三)人格社会化
人格社会化应该是是通过社会化的手段实现人格的整合并形成稳定的独立的可辨识的完整人格的过程[3]。
二、青少年人格的基本特点
(一)适应性强,学习能力突出
(二)求知欲旺盛
青年时期是创造性思维的开发期,其本身有着强烈的发展和完善的需求。青少年处于被动、长期封闭的教育系统里,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与兴趣,而网络提供宽松的环境对青少年的求知欲是一个极大的刺激和鼓励。同时,青少年处在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人才特别是知识性人才是这个时代的掌控者。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迎接挑战,青少年特别注重汲取各方面的知识,从而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三)青少年认知不成熟,易受暗示
一方面,青少年认知的不成熟,使其极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部分青少年树立不良价值理念、道德理念,无法理性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与周围的人、事、物,出现人际关系紧张等认知偏差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认知能力有限,该群体对信息的辨别能力较差,信息素养低,极易受到他人的暗示、煽动和利用。
三、网络对青少年人格社会化的负面影响
(一)网络导致青少年认知的碎片化,不利于其认知深度的发展
在网络信息化时代,人们已习惯了快捷的生活模式,这种快节奏的生活模式不仅使得快餐文化迅速发展,同时也导致了人们在信息接收上和认知上的碎片化,没有进行深度思考的过程,思维往往浮于表面。青少年表示,在网络上查阅资料的过程中经常会由于信息过多、质量过低而无法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信息资源。
(二)网络一定程度上会造成青少年人格的扭曲
在网络信息时代,一方面由于网络上存在着各种庞杂的信息,多、乱、杂是其主要特征,同时还有大量的垃圾信息充斥着屏幕。在这样鱼龙混杂的网络环境中,信息质量和真实性难以保证,甚至还有许多不健康的信息混淆视听。另一方面,许多网站、媒体出于利益的需要,为了吸引读者的眼球,会夸大对事实的报道,存在媚俗化的倾向,让我们失去了信息的真实本质,脱离了真实生活的本来面目。而当代青少年群体由于认知尚不健全,辨别是非能力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在处理大量信息的过程中会比较困惑,造成思想的混乱、人格的扭曲。
(三)对网络信息过分依赖,创新能力下降,人格的自我价值降低
青少年表示对于一个待解决的问题,他们更倾向于先上网查阅资料,利用已有的成果,而非先对其问题本身进行研究。在网上找到需要的资料后,大部分青少年在其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修改,甚至还有一小部分的同学会直接复制、粘贴,而不是自己思考、创新。这就造成青少年思维模式的僵化,过分依赖网络,人云亦云,自我思考机制渐渐退化,不利于青少年的创新与自我发展。另外,青少年经常触网,巨大的信息输入同时也会挤占思维创新的空间,当网络社会中形成一阵又一阵的潮流,人们的思想会逐步接受潮流的领导,渐渐变得被动起来。
(四)网络沉溺容易引发人格障碍,造成青少年人格社会化的缺失
【关键词】网络陷阱病毒个人防范
当今人类已进入到网络时代。
网络,缩短了世界的距离,扩展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为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人们脚不出户,就可以看新闻、读小说、看电影、逛商场、买车票、听音乐、玩游戏,乃至炒股票、买彩票等,网络已经无处不在。据报道,“截至去年6月底,我国约有网络用户4.85亿人”(见《文摘周报》2012年3月30日十四版标题为“中国网购井喷”一文)。可见,全球信息时代已成为人类发展的大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网络为人们提供了方便,带同时也带来了隐患和烦恼。由于网络具有联接形式的多样性、网络系统的开放性、终端分布的不均匀性以及用户的多样性和用户身份的弱确认性等特征,各色各样的人在获取各种利益的驱使下,带着各种各样的目的进入网络,致使鱼龙混杂,一些不怀好意的人以及骇客等不断出现,使网络安全受到越来越多的威胁,网络安全成为头等重要的问题。
在网络上,高校师生需要提防骗局与陷阱,如:
交友骗局:不少人喜欢网上聊天、网上交友,这本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情,但需要提高警惕。有的人以交友为名,进一步约会见面,吃喝玩乐,投你所好,使你逐渐掉进其陷阱之中。失财,失身,乃至丢掉性命。这在报刊网络上时有报道,切不可贪小失大,后悔已晚。
必须提醒的是:你一旦成为网络用户,就没有什么私人的秘密可言了,一切都处在网络的窥视之中,因此必须加强个人防范。
首先要办的事,是设置好个人的密码。这个密码好比是你居住房子的进门钥匙,如果钥匙被人窃取了,那你的家就毫无安全可言,你电脑上的个人信息、聊天资料、私人文件,乃至电脑使用记录等都将被人予取予求。由此可见,设置密码的重要。
设置密码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安全可靠,只有你一个人知道,别人无法取得。要做到这点并不像你想象中那么简单。比如,有的人喜欢用4位数字作为密码,这种密码最多也不过有一万种组合,如果破解密码的黑客1秒钟试验一个四位数,最多约2小时46分钟,即可将密码破解。当然你也可以采用4个英文字母,它们的随机组合有45万种,算上大小写共有700万种,若把大小写及数字共同组合,就有1500万种。看起来数目不小,然后就2012年4月24日下午,intel在北京天文馆正式的ivybridge处理器为例,该CPU为四核心3.4GHZ主频,在程序支持的情况下,1秒钟可以分析6000个左右的密码,因此,在该处理器的计算机中,破解1500万种密码,只需1个小时就可以了。可见采用4位密码是不可取的。
那么,怎样设置密码才妥善呢?下边提供几种方法供你参考:
前面提到过为了避免忘掉密码,有的人把密码写在纸上或者本子上,容易被别人知道。这里有一个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密码照写在纸上,但是操作时只需在密码中增加几个空格就行了,即使旁人知道了你的密码,但由于不知道空格在密码中的位置,依旧进入不了你的计算机,你只需记住密码中的空格位置就可以了。
密码有长短之分,长密码比短密码更难破解,但是密码太长带来的问题是难于记住。这里介绍一个方法,选择你能记住的一句话作为密码。比如:“每天准时起床上班”“晚上不能睡太晚”“我的密码只有我知道”等,以上方法,可以举一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