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服务苏州校区同学们,帮助大家提高在生活学习中的表现,面向全校学生免费开通以下心理服务:
(一)心理咨询
咨询地址:开太楼A座207A朋辈小屋
1、基本情况
心理咨询服务采用专兼结合的工作体制,由校内外教师和心理学专业人员为广大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心理问题和困扰。
2、开设宗旨
增进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发展学生个人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3、服务对象
向全体在校学生免费开放。
4、服务范围
处理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必要时予以适当干预。
周一-周五8:00-17:00。
6、咨询地点
开太楼A座207A室
7、咨询时长
每一个咨询时段约50分钟
8、注意事项
(3)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咨询师。如果学生和咨询师认为彼此合适,建议在同一位咨询师那里接受咨询,以利于进行比较深入的谈话。
(4)咨询必须在咨询室内完成,任何人不得要求在咨询室以外进行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师简介:
汤金松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专职心理咨询师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博士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师
咨询专长:个人成长、社会适应、人际关系、压力和情绪管理、情感恋爱、婚姻家庭等
(二)自我探知——心理评测
第二步:下载EasyConnect插件,打开EasyConnect插件并安装。
第六步:点击“心理测评”按钮,选择量表,完成后点击“提交”,可在线查看测评报告。
十大问题Q&A:
1、是不是有病的人才会去心理咨询?
寻求心理咨询的人绝大部分的人都是心理健康的正常人。他们在生活中遇到了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比如学习问题、人际交往问题、恋爱问题、婚姻问题、家庭关系问题、子女教育问题、职业选择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我们正常人生活的一部分,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是他们寻求心理咨询的主要动机。那些极少数的具有问题的患者如有强迫症、恐怖症、性心理障碍的患者,则需要寻求专业的心理治疗,由对心理咨询和治疗有相当研究和实践应验的专家进行治疗。因此,寻求心理咨询的人是正常人,而需要心理治疗的人才是心理有问题的人。需要注意的是,那些有严重心理问题的人往往不认为自己有心理问题,而不会去寻求心理咨询或治疗。他们可能会认为是其他有问题如人格障碍患者,他们可能具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把幻想当成现实,对自己的症状缺乏自制力。精神病患者都不会认为自己有问题。
2、心理咨询是不是就是聊天?
会谈法是心理咨询的主要形式之一,但它并不是一般意义的聊天,是运用一定的咨询技术和方法,以诊断求助者心理问题为目的进行摄入性谈话,或以纠正求助者错误认知观念为目的进行咨询性谈话。它和漫无目的的聊天有本质的不同。除了谈话以外,心理咨询还有其他方法和手段比如心理测验、音乐干预、绘画干预、角色扮演、团体活动等形式。
3、心理咨询是不是就是给你提建议?
心理咨询工作的基本理念是“助人自助”。通过心理咨询过程,纠正求助者错误的认识观念和提高求助者的认识能力,通过求助者自身认识和观念的改变来协助求助者解决问题。心理咨询工作者的一个信条是“每个人都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求助者的问题只有求助者有能力、有资源来解决,而求助者的能力和资源只有求助者自己最了解,因此解决问题的方法主要靠求助者自己发现。
心理咨询的目标并不是给求助者提建议,而是让求助者看到自己的问题,认识到自己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咨询师的任务是引导求助者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4、心理问题是不是通过一次心理咨询就能解决?
5、看看心理学书籍或者自学心理学可以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吗?
心理问题的解决首先需要正确诊断。求助者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和能力,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性质、类型和病因缺乏正确判断,往往导致求助者夸大或者错误诊断自己的心理问题,结果是自己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反而增加了新的烦恼。
学习心理学可以预防一些问题的发生,但是靠自己一个人孤独的学习、反省是不能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的。我们的心理问题都是在生活中出现的,所以只有在生活中的人际交往中才能解决,需要通过自我与他人的关系互动才能找到“对症之门”。所有的心理学专业工作者,当面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时,也是要找上一级咨询师进行治疗的。因此,心理问题需要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来解决。
6、有了心理问题不要紧,扛过这一阵就好了,对吗?
不是的。心理问题的治疗不如生理疾病那样迫在眉睫。生理疾病由于有比较明显的症状使得患者无法或者不愿意忍受,从而产生强烈的求治动机。心理疾病则由于没有那么明显而急迫的症状表现,往往患者会因为各种原因而拖延治疗。其实心理问题对患者生活、工作和家庭的影响大大地超过生理疾病的影响,严重的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心理问题比生理问题更应该受到重视。
7、怎样才能忘记不快乐?
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用“逆向思维”——先来想想“我们为什么要记住不快乐呢?”心理学上有个词叫“未完成事件”,指曾经让人不快乐的事,会被记录下来,留在那等待未来的自己来完成它。比如丢了心爱的狗,当众出丑,朋友分别,爱人分手……这些不快乐都被记住了,几年之后,你养了两只活泼的狗,成了演讲家,有了新朋友,找到最适合的人结婚——你默默地完成了之前被记录为“不快乐”的那些事,把它们重新标记为快乐。你看,不快乐并不是只能被忘记的,它之所以不愿离你而去,时不时逗留在你心里,就是为了提醒你“快乐在哪里”。不快乐是被我们记录下来的一些“自我考验”,等着成熟一些的自己回来解决,当20岁的你,可以解决16岁时留下的某个不快乐时,我们就可以骄傲的告诉自己“我真的长大了!”所以,不快乐不必忘记,放着就好,早晚你会搞定它的。
8、我的性格不好怎么办?
性格没有好坏之分,内向、外向都可以是好性格。只要了解自己的性格,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什么样的性格都会受到别人的欢迎,都有机会成为好性格。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决定自己性格好坏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是否真正了解自己、接纳自己。多了解一些自己,就能知道如何展示自己性格美丽的部分,并适当的隐藏和修饰性格里尖锐的部分;而接纳自己,就是少和别人对比,尽量不把事情的成败和性格挂钩。只要你可以欣赏自己,你就会懂得如何给自己机会成功,如何让自己生活得更加从容。
9、压力很大,失眠怎么办?
10、心理测验结果不佳,就说明我心理有病吗?
单一的心理测试结果是不能评判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程度的,就像不能用体重来衡量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特别是网络上那些自动计算结果的心理测验,大多都是不准的。心理测验对心理健康的考察,需要在权威机构,由专业的心理测量师来测验。比较准确的心理测验,首先题目很多,一般在100题以上,并且经过抽样检验,信度效度都达标,有较新的常模。并且有专业人员对你的测验结果进行解释。并且就算这样出来的心理测验结果,也只是对人的心理健康程度提供一个参考数据,心理疾病的诊断还需要行为观察、生理反应、情绪反应等其他指标,根据2013年5月实施的《精神卫生法》,只有医院的心理门诊才可以下这个诊断。心理咨询师和心理测量师都没有这个权利。
(三)朋辈辅导心语小屋,用心守候你的到来
这里守候着一些智慧和亲和的学长学姐,他(她)们开朗热情,乐于倾听你的故事和烦恼;他(她)们善于沟通,总能给你良好的建议和帮助;他们守口如瓶,能够保守你的专属秘密;他们快乐着你的快乐,悲伤着你的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