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变化很大,轮到ETF爆发了。根据Wind的最新数据,目前ETF产品数量已超过1000个,ETF上市规模均达到3.65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6万亿元。
许多分析师在接受《证券时报》编辑采访时表示,ETF市场的扩张不仅为证券公司扩大零售客户带来了机会,而且为其开发机构的服务和财富管理提供了新的空间。证券公司可以向客户收取佣金、ETF组合顾问费,也可以通过扩大ETF的规模来实现一系列衍生收入,如佣金。
ETF的崛起带来了多种商机
华宝证券表示,ETF规模的快速增长为证券公司创造了多个业务机会,不仅体现在零售客户的扩张上,也体现在机构服务和财富管理的新发展空间上。
在零售方面,ETF以其透明、灵活的特点吸引了大量的年轻投资者和中小型基金,为经纪公司提供了更广泛的客户获取基础和客户服务场景。通过举办ETF投资竞赛,建设在线区域,优化智能交易工具,经纪公司显著提高了客户粘性和交易活动。
在机构服务方面,ETF的普及促进了证券公司在流动性服务、做市交易、定量战略支持等领域的布局,增强了其在机构投资者中的竞争力。此外,ETF作为资产配置的核心工具,在证券公司财富管理转型中也占有重要地位,为证券公司布局买方投资业务提供了机会。
证券业抓紧布局
ETF规模快速扩张的背后,不仅是投资者观念的转变,也是市场发展的必然。事实上,从海外市场的角度来看,主要是ETF的被动投资正在逐步抢占主动管理基金的份额。因此,许多证券公司也竞相布局ETF。
华宝证券以华宝智能投资APP为核心平台,将ETF列为公司的重要战略业务,开发ETF区、ETF网格交易机器人等智能工具,帮助投资者实现更高效、更灵活的交易体验。与此同时,华宝证券还积极举办ETF实盘大赛,向客户普及ETF知识,提高投资兴趣。在机构方面,华宝证券也不断完善ETF目标研究体系,建立适合机构客户的多战略组合服务,增强机构客户的投资体验。
华兴证券作为一家小型证券公司,在ETF业务的整体布局上,更积极地帮助客户全面、深入地了解ETF。华兴证券打造了“ETF金榜”
上述平安证券负责人表示:“基于‘ETF投资服务提供商’的定位,平安证券一直是中国ETF业务的积极实践者和重要参与者。”。
一方面,平安证券充分发挥买方投资转型的优势,充分调动在线平台、线下团队、投资研究、产品、投资服务等基础设施的功能资源,为客户提供投资教育、研究、投资等服务输出,让客户了解ETF、体验ETF,最后积极配置ETF。
另一方面,自2017年以来,平安集团积极打造“平安ETF”品牌,在资金供应、产品设计研发、创新能力建设、人工智能创新、科技系统平台、客户服务等方面积极推进储备能力和系统推广。自2021以来,平安证券的ETF保有规模增长了300%以上。
从用户的角度创造利润
据了解,证券公司在ETF业务中的利润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向客户收取佣金和ETF组合顾问费;二是扩大ETF保有规模,包括跟随佣金等,实现一系列衍生收入。
此外,证券公司不仅可以通过参与ETF流动性支持、开发场内外连接产品、推广买家投资咨询服务获得直接收入,还可以增强整体客户资产的保留和增长。这些利润点的全面发展也使ETF成为证券公司财富管理和交易服务的重要利润引擎之一。
然而,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大多数证券公司直接从ETF业务中获利的空间仍有待改善,行业更多的是从长期发展的角度进行战略布局。
马刚认为,证券公司可以通过ETF管理总资产(AUM)在此基础上,继续做大做强,以费用代佣,实现AUM每万元创收的增长,这是业务盈利点的根本。根据监管许可证分析,ETF业务呈现的利润点无非是交易佣金、投资顾费、两融收入、券结收入等模式。为了成功地实现这些收入模式,证券公司只能从用户的角度创造价值,巩固客户群体的AUM规模,即ETF所有权,并通过投资服务进一步提高ETF交易的渗透率,然后依靠用户价值来完成利润创造。
“如果我们不从用户价值买家的角度来创建经纪服务计划,ETF的业务机会可能会逐渐成为整个行业降低成本的鸡肋。马刚说,从总部的角度来看,价格战结束后,ETF在卖方模式下的收入相对较小;从业务部门的角度来看,由于习惯了股权产品的销售,没有ETF投资和研究支持,很难做好ETF服务。因此,ETF业务机会的本质是从用户的角度,通过买方服务的商业模式看待问题,从信息、产品选择和陪伴三个方面建立闭环服务。只有当服务结果衍射到基于AUM的服务收入时,利润效应才能在中长期持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