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记忆中的风景作文600字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记忆中的风景作文600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的乘除法口算和笔算的计算方法,在计算过程中能灵活应用因数和积的关系,商变化的规律正确熟练地计算。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合作精神。

重点:乘除法笔算的方法,积的变化规律,商不变的规律。

难点:正确熟练地计算

教具:题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本节课对乘法和除法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复习乘法和除法。

2、打开数学书看第三单元和第五单元的内容,看看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

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问:你认为这两个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

二、复习知识点

1、复习口算

直接说结果。

270030=、18060=、36040=、24060=、80040=、42060=、543=、6030=、25050=、1305=、2380=、1506=、183=、234=、713=、4602=、750=。

说一说口算的方法是什么?

2、复习估算

52270、71092、54390、35068、45570、67880。

说一说估算的方法是什么?

59103、72012、31572、40818、20929。

3、复习积的变化规律,商不变的规律。

不计算,直接写出下面的积或商。

1539=58579224=33

15039=39612=

15390=158448=

根据什么算出结果的?

4、复习笔算

1)94838=、249647=、432548=、327684=。

2)24527=、53048=、50950=、80237=。

组织学生笔算,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5、解决问题

1)甲火车14小时行驶1750千米,乙火车10小时行驶1350千米,哪列火车快,快多少?

指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式计算。

2)有26条船,每天收入780元,照这样计算,现在增加了15条船,每天一共收入多少元?

3)总复习9、10

四.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练习二十一48

【教学内容】:

教材第51页例3。

【教学目标】:

理解和掌握积的变化规律,能根据积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运算。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积的变化规律。

难点: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口算。

15×8=

25×4=

170×5=

26×100=

30×50=

32×300=

36×20=

9×800=

42×400=

8×600=

20×300=

240×5=

教师用卡片出示口算题,学生开火车练习。

2.引入。

买一个文具盒需12元,买2个文具盒需多少元?(24元)买4个文具盒呢?(48元)买6个文具盒呢?(72元)买文具盒的个数越多,所需的钱就越多。那么在乘法算式中,积有怎样的变化规律呢?ぃò迨榭翁猓夯的变化规律)

二、自主探究

1.投影出示例3。

(1)6×2=12

(2)20×4=180

6×20=120

10×4=40

6×200=1200

5×4=20

2.仔细观察两组题目,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充分讨论,互相说出自己的观点。

引导学生交流看法,在学生汇报中点拨。

(1)左边第一道算式与第二道算式比较,哪个因数没有变,哪个因数变了?是怎样变的?积又有什么变化?

(2)左边第一道算式与第三道算式比较,又有哪些地方变与没变呢?

(3)请将左边第二道算式与第三道算式也作类似的比较,发现规律。

(4)你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出你的发现吗?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分别乘10、100,积也分别乘10、100。

(5)用以上的方法比较右边三道算式,概括出你的发现。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分别除以2、4,积也分别除以2、4。

(6)你还能举例说说你的'发现吗?

3.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概括。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几或除以几。

4.教材第51页“做一做”第1题。

(1)你能看出每组算式有什么规律吗?小组交流,独立填写得数。

(2)指名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然后集体订正。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第51页“做一做”第2题。

(1)要求学生先弄清题意,想一想怎样解答这个问题。

(2)小组讨论交流,点名学生汇报。

教师板书:

方法一:200÷8=25(米)25×24=600(平方米)

方法二:200×(24÷8)=600(平方米)

追问方法二的同学,说说自己的做法。(长不变,宽乘3,面积也乘3)

师:你的方法真巧妙,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教材“练习九”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看谁做得又对又快,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你能说说今天在学习过程中所发现的规律吗?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教材情景图中展示的信息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

2、通过学具模拟烙饼过程,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思考、讨论等活动,并能寻找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数学思考、解决问题):

1、使学生学会用优化的思想去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各种数学活动,使学生深深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在日常生活中,都具备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而且还会找到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但这里的关键是让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了课前测试。

前测题样及分析:

第二题的第一问,40人全对,正确率是95.2%,这说明学生对烙饼的程序还是非常了解的,第二问只有一人是对的,正确率是2.3%,这说明3张饼的烙法学生不能理解。

通过对前测的分析发现:"烙饼"是学生熟悉而陌生的生活问题,而且"烙3张饼"的最优方法与生活实际是有距离的,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了一定的困扰,是学生理解的难点。由于学生差异原因,少数学生能理解最优化的方法,多数学生尚需要用图示来帮助学生明白是怎么回事。基于这样的分析,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了解、体会优化思想。

教学难点:寻找合理、快捷的烙三张饼、多张饼方法。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看见过烙饼吗?那烙饼里面所蕴藏的数学问题留心过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烙饼中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烙饼问题)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出示例1,理解题意

1、仔细观察,你从中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2、两面都要烙,每面3分钟,什么意思?

3、烙熟一张饼,需要几分钟,为什么?

4、每次只能烙两张饼是什么意思?

5、烙熟两张饼用几分钟?

(二)寻求烙三张饼的最佳方法

2、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2)小组活动,老师巡视了解情况。

(3)全班交流,展示学生不同的烙法。方法一:先烙两张再烙一张:12分钟。方法二:三张轮换烙:9分钟。

3、比较两种方法哪种更合理

师:都是烙熟三张饼,为什么方法二比方法一节省了3分钟?(生自由发言)

1、四人一组研究,研究前,请大家先看活动建议。活动建议:

(3)、可以借助学具摆一摆。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4、根据学生汇报,引导学生比较分析烙饼方法,选择最佳烙法。

5、师总结:我们是怎么解决烙四张、五张和六张饼的问题的?

我们在烙4张、5张和6张饼的时候都是转化成烙两张饼和3张饼的方法来烙的。

2、全班汇报,师根据汇报完成表格填写。

3、观察表格,找出规律:

A:师:观察表格,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将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探讨一下。(小组合作交流)

B:全班交流情况。

C:根据学生汇报,师小结:

三、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2、锅里每次能烙两张饼,两面都要烙,每面2分钟,30分钟最多能烙多少张饼?

四、课外延伸,熏陶思想

五、课堂总结,深化认识。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2、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3、能有意识地根据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4、进一步感受

教学重点:

根据统计图提出和回答问题并能根据提供的信息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教学难点:

自主探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一、情景引入

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多少人吗?你还知道哪些与人口有关的数据。下面是某地1985—20xx年城镇和乡村人口的统计表,(课件出示)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整理和分析这些信息,看看能有什么收获!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制作单式条形统计图(课前预习完成)

师:在制图时要注意什么?生答后师简要小结:作图时要注意线条要直,画完后要标上数据。

2、自主探究

①学生观察单式条形图(课件分别出示城镇人口统计图和乡村人口统计图)。

②设疑问难:

统计的现实意义,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③生尝试自主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可根据书上99页完成)师巡视并辅导个别差生。先完成的可以同桌比一比,说一说自己作的好的地方。

3、合作交流

①展示学生绘制的复式条形统计图。生互评后教师点拨:这就是复式条形条形统计图。(出示制作好的大幅条形统计图并板书课题)

②讨论交流: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然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与其他同学交流。

③全班汇报、交流

④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⑤联系实际激发情感小组讨论交流,分析人口逐年变化情况。

三、巩固应用

1、出示某超市两种饮料月销售情况统计图,回答

①从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②如果你是超市老板,下个月应该怎样进货?

2、出示1997-20xx年我国废水排放量统计图,观察并回答问题。

工业废水排放在逐年?生活废水排放在逐年?

从图中你想到了什么?(渗透环保意识)

四、拓展应用

2、根据复式统计表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3、你发现了什么信息?

五、回顾总结,展示个性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想法和体会?

一、学情分析

1、学生的认知基础:学生已学过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以及三角形的边、顶点、内角等概念,并且已初步了解四边形可分成两个三角形来求内角和,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因而学生在探索多边形内角和时,便会很容易想到“拼”和“量”和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等方法。另外,在以往的学习中,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及合作探究能力都得到一定的训练,本节将进一步培养学生这些方面的能力。

2、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八年级的学生具有很强的感性认知基础,对一些具体的实践活动十分感兴趣。活泼好动,思维敏捷,表现欲强,但思考问题不全面。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多边形及正多边形的定义

(2)掌握多边形内角和公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掌握类比归纳、转化的学习方法;

(2)培养学生说理和简单推理的意识及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经历探索多边形内角和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意识、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通过实际情景的引入,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多边形内角和公式。

(2)计算多边形的内角和及依据内角和确定多边形边数。

教学难点: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推导。

四、方法和手段:

方法:综合运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问题解决及研究式学习等方法。

手段:本节课采用多媒体与学科教学整和,以增大课堂信息量,加强直观性及趣味性,有利于学生观察、探究能力的提高。

五、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三角板。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教学说明

(一)创设情境

1、在现实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几何图形。

2、观察图片找学过的几何图形?

(二)多边形的概念

1、那么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呢?怎样的图形叫做四边形呢?

2、多边形的概念:在平面内,由若干条不在同一直线上的线段首尾顺次相连组成的封闭图形,这样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教师边画图边说明

4、凸多边形和凹多边形的概念

5、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n边形这些图形,从一个顶点出发的对角线的条数分别是几条?

(三)探究活动:公式的推导

1、提出问题

(1)、我们学过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呢?

(2)、那么四边形的内角和又是多少呢?你是怎么得到的?

(3)、那么五边形、常见的六边形

的螺帽的内角和有没有计算方法呢?

今天我们就来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板书课题)

2、动手操作实践,自己探索

归纳为以下几种方法:

方法1、过四边形的一个顶点连对角线,把四边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

方法2、过四边形内任意一点与四边形的各顶点连结,把四边形分成三角形

方法3、在四边形的任一边上取一点,与不相邻的各顶点连结,把四边形分成四个三角形。

方法4、在四边形外任取一点,把这点与各顶点连结。

3、观察、寻找规律

五、六、七边形内角和之间有何规律?

3、猜想

那么对于n边形猜想一下内角和计算公式是什么?

4、验证

就我们已求出的特殊多边形的内角和,通过公式再求一次是否相符?

5、小结归纳

通过动手操作,我们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几种方法,知道利用多边形的对角线将多边形划分成三角形转化为利用三角形内角和求多边形内角和的方法。又通过寻找规律,猜想发现多边形内角和计算方法,并加以验证,接着就可以从特殊到一般归纳出计算公式

(四)课堂练习

1、求12边形的内角和度数

2、如果n边形的内角和为1080°,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

3、从一个多边形一个顶点的所有对角线,将这个多边形分成7个三角形,这个多边形是边形,它的内角和是

(五)正多边形的概念

1、正多边形的概念:

(1)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内角都相等,它的边一定相等吗?

(2)一个多边形的边相等,它的内角一定相等吗?

(3)正多边形的概念:在平面内,内角都相等,边也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2、巩固练习

(1)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的内角分别是多少度?

(2)正多边形在自然界中也常见,如蜜蜂的蜂房就是一个正六边形的形状

(五)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要求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六)课外作业:

教科书第110页习题1、2、3。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

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在平面内,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四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四边形。

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

学生口述得到四边形内角和为360°的方法

1、正方形、矩形的内角和为4×90°

一般的四边形呢?

学生思考、讨论得到解法

完成表格

学生分组根据自己所找到的求四边形的内角和度数的方法,分别求出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的内角和,并归纳得出:n边形的内角和的计算公式:(n—2)·180°

1、多边形内角和公式

2、探索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方法

让学生理解一个多边形的边相等,但角并不一定相等;

角相等,但边也并不一定相等;

巩固学生对n边形的内角和的公式的掌握,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巩固推导公式的方法和多边形公式的掌握。

七、教学反思

三位数乘两位数

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法则:

(1)先用个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积的末位与个位对齐。

(2)再用十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积的末位与十位对齐。

(3)最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注意加进位。

2、积的变化规律(一),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以(或除以)几,积也乘以(或除以)几。

3、积的变化规律(二),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乘以几,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不变。注:在乘法中,要想使积不变,两个因数的变化就要相反,一个因数乘一个数,另一个因数就要除以相同的数。

4、积的变化规律(三),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乘以2,另一个因数乘3,积就乘(2×3)。

汽车每小时行驶80千米,汽车的速度是80千米/小时,读作:80千米每小时。

小林每分钟步行60米,小林的速度是60米/分,读作:60米每分。

飞机的速度是340千米/小时,表示:飞机每小时飞行340千米。

7、估算

(1)估算必须符合两个要求:一是接近准确值(符合实际),二是计算方便(将两个因数看成整十、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

(2)估算时所得的结果是近似数,所以一定要用“≈”号。

注:①乘法估算,什么时候应估大些,什么时候应估小些,应视实际情况而定,不能机械地采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但结果一定要接近准确值。

②有关带钱问题的估算,要做到估大不估小。

教学内容:

亿以上数的改写(教科书第20页例3,21页例4)。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掌握将整亿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的方法,并能正确地改写。21世纪教育网

2、理解、掌握将非整亿数用“四舍五入”法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并能正确地改写。

3、进一步理解“改写”和“略写”的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通过交流优化写法,正确改写。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地探索并理解数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整亿数的改写,非整亿数的略写。

正确使用“四舍五入”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

一、复习铺垫

1、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

25000020000000581200000

(1)由学生独立完成。展示个别学生的改写结果。

(2)你是怎样改写的?这样改写,原数的大小变了吗?

引导回顾

①先找准“万”位。

②看千位上的数,以五为准,按照“四舍五入”原则改写。

③注意“≈”号的使用。

④最后添上“万”字。

二、探究新知

学习亿以上数的改写。

1、出示例3:(1)200000000=()亿

①学生尝试独立完成。

②展示、交流改写方法。

③归纳方法: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和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的`方法相类似。

练习:1000000000=()亿530500000000=()亿

小结:改写整亿数,先分级,再找到亿位,然后把亿位后面的8个零去掉,改成“亿”字。

(2)完成20页做一做第3题。

2、学习例4

1034500000≈()亿

①学生尝试改写。

③为什么要用“≈”

3、非整亿数的改写方法

(1)分级,找到亿位上的数。

(2)看亿位右边的数是比5小,还是

大于或等于5,进行四舍五入。

(3)去掉尾数,写上“亿”字,写上约等号。

4、把9876540000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

①学生独立完成。

②教师巡视、指导。

③展示交流。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21页的“做一做”。

2、自主设计练习。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改写和省略,对于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想法?

五、作业

完成练习册11、12页。

板书设计:

亿以上数的改写

整亿数的改写:先分级,再找到亿位,然后把亿位后面的8个零去掉,改成“亿”字。

非整亿数的改写方法

(2)看亿位右边的数是比5小,还是大于或等于5,进行四舍五入。

人教实验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38页──39页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射线、直线,能识别射线、直线和线段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让学生经历角的形成过程,会画角。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的初步能力。

4.培养学生关于射线、直线、线段和角的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直线、射线和角的表象的形成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间合作的精神,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能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直线和射线的认识。

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关系。

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境,贴近生活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建筑,你们知道吗?(课件出示:鸟巢图片)

生:鸟巢!(预设)

师:鸟巢的设计师利用一些直的、弯的线条进行排列和组合,从而设计出这样漂亮的建筑,给人以美的享受。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线条,它们同样有着不一样的作用,同样展示着线条的美!

学生欣赏图片,感受线条的美。

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线的王国,共同来了解这些有趣的线。(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一)认识线段

1.引出线段,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看,这是谁?没错!是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孙悟空有一样神奇的宝贝金箍棒,就是靠它,孙悟空才能在取经的路上过五关斩六将,所向披靡,战无不胜。孙悟空手里的金箍棒像不像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平面图形(线段)

师:看!孙悟空现在把金箍棒变成3厘米长。如果让你用线段表示3厘米长的金箍棒,你会画吗?请在课堂练习本画出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

2.认识线段的特点(直直的、有两个端点、可测量)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条线段,和同桌说说线段有什么特点?(师板书:线段,并画一条线段)

生:直直的;线段有两个点。

师:同学们,线段上的这两个点在数学上我们把它叫做端点。(师板书:端点)师:一条线段有几个端点呢?它的端点在哪里?

生:线段有2个端点,分别在起点和终点。

师:如果把第一排的学生看做一条线段,它的端点在哪里?

生:第一个同学和最后一个同学。

师:从课件上我们知道这条线段的长度是3cm,是用什么工具来测量的?

生:尺子或三角板来测量。

师:哪位同学愿意说说怎么测量线段的长度呢?

生:把一个端点对准0刻度线,另一个端点指向几厘米,这条线段就是几厘米长。师:所以线段是可以测量的,它的长度也是有限的。

3.用字母表示线段

师:为了表述方便,可以把两个端点用字母A、B来表示,这条线段就叫做线段AB。

4.小结过渡

(二)认识射线

1.感知射线

师:瞧!现在孙悟空又给金箍棒下了什么命令?(课件演示:金箍棒向一端无限延伸)请同学们根据金箍棒的变化,再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AB,现在把线段向一端无限延伸,看看又得到什么图形?

生动手画,师巡视。

师:谁来给这个图形取个名字?(射线)

师:这位同学和数学家想到一块了,在数学上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射线。(板书:射线)

2.感知射线的特点

师:现在请你们仔细观察课件上的这条射线,小组讨论射线有什么特点?

生学习,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汇报:

(1)射线只有一个端点。

师质疑:射线的端点是哪一个?B是端点吗?

生:不是,B只是射线上的一个点。

师:射线可以用端点A和射线上的另一点B来表示,叫做射线AB。(板书:射线AB)

(2)感知射线无限长

生:射线无限长,不可度量长度。

师:你是怎么判断射线无限长的?

生;因为射线向一端无限延伸,可以延伸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所以射线无限长。师:我们再请课件来帮忙(播放课件)

师:射线的长度是无限的,无法测量。(板书:无限,无法测量)

3.找生活中的射线

(三)认识直线

1.感知直线

师:同学们,瞧!现在孙悟空又给金箍棒下了什么命令呢?(课件演示:金箍棒向两端无限延伸)请同学们拿出课堂练习本,在本子的中间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AB。接着请你像老师这样,把线段AB向两端无限延伸,会得到什么图形了?

生动手延长线段AB。

师:同学们,像这样把线段向两端无限延伸就得到直线。(板书:直线)

2.用字母表示直线

师:这条直线我们把它叫做直线AB,还可以用字母l表示直线,叫做直线l(师板书:直线AB或直线l)

3.认识直线的特点

(1)直线有什么特点呢?

生汇报:无端点或有2个端点;无限长;不可测量(师板书并打问号)

感知直线无端点

师:(手指着AB两个点)问,AB是端点吗?

生:不是,AB这两点只是直线上的两个点。所以直线没有端点。

(2)感知直线无限长

师:刚才同学说直线是无限长的,到底是正确的吗?我们一起来验证!

师:现在请同学们继续把线段AB向两端延伸再延伸。告诉老师,可以延伸到什么地方?生:本子的尽头。

师:再延伸出去呢?请你闭上眼睛想象一下,现在我们这条线要延伸出本子,超过桌子,延伸出窗外,延伸出我们的学校,延伸出厦门市

师:就这样不断地延伸再延伸,到底可以延伸到哪里?

生:没有尽头。

师:就像孙悟空的金箍棒,如果孙悟空没有喊停,它就会无限延伸出去。当把一条线段向它的两端无限延伸得到一条直线,这条直线到底有多长?

生:很长很长,无法说明有多长。

师;在数学上我们就把它称为“无限长”。

师:既然直线无限长,哪有办法测量吗?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课文第33页的内容及第34页的“练一练“)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的方法。

能正确、合理地对数据进行估算。

教学关键:

联系实际,灵活处理。

1.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2.能与同学交流自己估计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品格,形成积极、主动的估算意识。

实物投影仪。

学具准备:

同桌准备一张报纸。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实物投影呈现图片。

略。(图片可以是课文主题图,也可以自选)

教师:你知道这是什么建筑物吗?你有什么感想?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提出问题。

教师:你能估算这个体育场的座位数吗?

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1.让学生认真观察体育场座位排列情况,估一估这个体育场能坐多少人。

(1)独立思考,估算整个体育场座位数;

(2)小组交流,让每个同学都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估算的'方法,估算的结果数据。

(3)由小组派代表反馈交流结果。

由于图中没有具体数据信息,也没有呈现体育场的四周看台,所以学生的回答不可能得到较准确的数据结果,只要有合理的估算方法,教师就应该予以肯定。

学生1:从图中看出每小块看台大概有50个座位,这个体育场可能有30个看台,大约有1500个座位。

学生2:把体育场分东、西、南、北四个方位,每个方位大约坐1000人,4个方位,大约坐4000人。

学生3:体育场的每一排座位数大允是20xx人,估计这个体育场有30排,大约共6000个座位。

以上估算的方法,都有一定的道理,教师都应该予以肯定和表扬,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

2.出示具体看台数据,进行估算。

(1)幻灯呈现

这个体育场共有28个看台,如果每个看台的座位数相同,你能估计出这个体育场的座位数吗?

(2)理解数量关系,列出解答版式。

引导提问:

①这个体育场一共有多少个看台?

②每个看台有多少个座位(根据课文插图,说出准确数)?

③整个体育场的座位数可以用什么算式表示?

从而板书:12×6×28或72×28

(3)估算版式结果。

一般情况下,学生把72看成70、28看成30来估算。

即:70×30=2100

(4)小结:一般情况,估算时是根据“四舍五入”法把数据估算成整十、整百的数,方便计算。

三、课堂活动

课文第34页“练一练“的第1题。

题中要求估计一张报纸一个版面的字数,学生有多种方法,可以将报纸折一折或圈出一块,在知道这一块的字数的基础上再得到整版的字数,也可以数一数某一行的字数与总行数,然后相乘得到整版的字数。

四、巩固练习

课文第34页“练一练”的第2-4题。

第1单元大数的认识

第6课时亿以内数的改写

【教学内容】:教材第12页例6。

【教学目标】:

学会将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将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的方法。

难点:理解整万数改写的方法和依据。

1.我们学会了读数和写数,现在大家来比一比,看谁能很快地写出投影题目中的数据。

(1)光的速度是每秒三十万千米。

(2)我国国土面积是九百六十万平方千米。

(3)我国有七十八万所中小学。

(4)某乡镇去年的财政总收入是六千零二十万。

2.说说你写出的几个数?写数时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说出写这些整万数时,写0很麻烦。

3.引入新课: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要写一些大数,像这样的大数有简单的计数方法吗?这节课我们来探讨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改写)

1.教师将以下的数写在黑板上:

30000096000007800006020000039360000

观察思考:这些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整万的数)

2.如果要简单记下这些数,你想怎样写呢?

(1)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再指名汇报。

(2)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这些数分别可以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万”字写在对应的数的后面。

教师边讲解边板书:

30万960万78万6020万3936万

并说明改写前后,数的大小没有发生变化,可以用“=”连起来。

300000=30万9600000=960万780000=78万

60200000=6020万39360000=3936万

3.讨论:把一个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应怎样改写?

让学生归纳出改写的方法:先找到万位,再把万位后面的4个“0”去掉,加一个“万”字。

4.教学例6。

(1)投影出示例6。

从例6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知道了哪些知识?

让学生说一说血液中白细胞和红细胞各自的.作用以及它们的数量。

教师及时对学生开展关心生命、关心他人的思想教育。

(2)读出这两个数,并将它们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学生在教材上完成,并相互检查订正。

1.教材第12页“做一做”第1题。

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改写的,集体订正。

2.教材第12页“做一做”第2题。

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在教材上,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3.教材“练习二”第6题。

了解浩瀚的宇宙。

(1)你知道太阳系中有哪八大行星吗?

(2)读题,理解题意。

(3)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完成,再指名汇报,集体订正。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学到了什么本领?

教材分析与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对圆已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部分学生对“圆心”、“半径”等名称有所了解;都知道画圆可以借助圆规,但对用圆规画圆的技巧及画定圆的方法还不了解;另外,对于几何图形,学生习惯像长方形、正方形等多边形那样从边、角这两个要素去描述,对于圆要从“圆心”、“半径”这些要素去描述会不太适应。本课将学生这些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认知起点展开。

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会正确使用圆规画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践操作活动初步认识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探索能力,能发现问题并进行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到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感受到圆的美。

通过操作和观察活动初步认识圆。

正确使用圆规画圆

课件圆规尺剪刀

一、课件:欣赏,走进圆的世界。

1、你在哪些地方还见到过圆?

2、圆不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在大自然中更是随处可见,一起来欣赏。(课件)

3、圆使我们的世界变得如此美丽。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探寻“圆”的奥秘。(板书课题:圆的初步认识)

[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主要抓住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学生举的实例和教师的媒体展示相结合使学生感悟生活中处处有圆。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从他而也体现出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探究(一)、认识圆规,尝试画圆。

(1)认识圆规。

师:在数学上有专门画圆的工具。它就是……?(圆规)

师:观察一下,圆规都有哪些部分组成?

(2)生试画圆。

要求:一次成圆。(提示:不要反复使用圆规)

(3)展示画的`不成功的圆。

小组讨论:说说不成功的原因。

(4)请一生说说正确的方法。

(5)教师黑板上示范画圆。

(6)学生学习单上画圆。

[学生通过自己反复的操作活动,对圆的认识由原来最初的认知状态,到比较系统、完整的认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也有意识的体会出可以通过“尝试、失败、再尝试”的一系列活动来得出正确的结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意识。]

探究(二)、认识圆心、半径。

(1)课件:体育老师操场上画圆。

师:体育老师没有使用圆规,他怎么也画出了一个圆?

(提示:中间的木棍相当于圆规有针尖的一只脚

小车相当于圆规有笔的一只脚

中间的绳子相当于圆规两脚间的距离)

(2)概括提炼画圆的原理。

小结:画圆的原理是一样的。(定点、定长、然后旋转画圆)板书

(3)认识圆心、半径。

A、自学书本P75

B、生说圆心、画一画半径。

师:在圆中固定的那个点就是圆心,可以用字母0表示。

师:半径你是怎么画的?(从圆心到圆上的距离就是半径)

师:圆上还有半径吗?(圆有无数条半径,画一条作代表就行了)

C、说一说半径与圆规两脚间距离的关系。

探究(三)、按要求画圆。

讨论画圆的方法。

师:我要画一个半径是3厘米的圆,你准备怎么画?

1、定圆心。

2、定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为3厘米。

3、再画圆。

4、标上圆心0,半径r=3cm。

看课件演示。

学生模仿画。

师:你画的圆是3厘米吗?根据刚才的讨论请你用尺量一量检验一下你的圆画的对吗?如果画的不好的重画一个。

师:圆心和半径对于圆来说很重要,同学们在画圆时要注意标上圆心和半径。

[通过一些课外知识比较丰富的同学的介绍认识了圆心和半径,通过画指定半径的圆加深对圆心和半径的认识。]

三.折一折圆

1、剪一个圆。

2、折一折圆。(对折)

师:你发现了什么?(圆是轴对称图形,他有无数条对称轴)

介绍直径。

请一生画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就是直径)

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师:量一量半径,直径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板书:d=rx2r=d/2)

四.练习阶段:

1、画直径为8厘米的圆。

2、看图回答问题。

小圆的半径r为多少?

R=4cm

rx3、我们一起来画同心圆。

画5个同心的圆,使得半径一个比一个大1cm。

五、总结

师:在今天的学习活动中你有什么收获呢?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活动,同学们知道了很多有关圆的知识。用圆可以设计出各种美丽的图案。(出示媒体)弯月、五环、小花,下课以后让我们一起试试吧!

[通过请学生利用圆设计图案,使学生感受到圆的美,开发了学生的创造、创新的能力。]

板书设计:圆的初步认识

定点、定长、再画圆。

圆心半径直径

dr0d÷2=r

dr

r×2=d

1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基本按键名称和功能,并能够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四则计算。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数学秘密的意识,能够对一些有规律的数进行口算。

3、通过课堂活动的开展,锻炼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向学生渗透节约、环保意识。

2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生动、活泼,富有好胜的心理,并且大部分学生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课堂上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在生活中,较多的学生对计算器已有所认识,因此这节课我设计了多种活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轻松的学到了知识。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借助计算器探索简单的数与运算的规律

教学难点:学会观察、发现有规律的数的计算。体验转化思想方法的奇妙

4教学过程

4.1.1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用计算器计算

一、认识计算器,体会计算器的作用

认识计算器吗生活中你都在哪儿见过计算器?它有什么作用?学生自由回答,列举计算器在生活中的.使用情况。

1、介绍你手中的计算器(数字键、运算符号键)

2、认识功能键(M+MRMCMRC)初步认识了解其功能(板书)

3、尝试练习128+284=371÷7=532-178=45×77=5、同学们会使用计算器了吗?请考考自己,这里有二道题。

①56÷7=

②2345-39×21=

第二题出现了两个结果,同学们谁能告诉老师那个是正确答案?为什么?(运用估算来确定正确答案)问:你是怎么计算的?(直接得出准确结果的是科学型计算器,反之是普通计算器)做了这几道题你有什么收获?

4、学会使用功能键普通型的计算器也不用笔来记那个中间结果了。怎么做呢?先按“39×21”,然后就按下“M+”,计算器上显示结果是“819”,按“M+”的目的是将“819”储存下来,就是把这个结果记在计算器里面了。然后,再输入“2345-”,再按“MR”就把819调出来了。我们再来试着做一道20655÷(27×45)

二、用计算器来玩一个“猜数字”的游戏。从“1-9”这9个数字中选一个你最喜欢的一个数字,别说出来,想在心里。我最喜欢数字“2”,就输入9个“2”,然后把它除以“12345679”。除完以后你只要把结果告诉我,我很快就能知道你最喜欢的数是几。玩过之后,有什么收获呢?(自己要把数据看准确,而且操作要精确。)说得真好,就是要看清数据,正确输入。

三、探索方法,发现规律那现在我们都会用了?让我们来挑战一下自己,好不好?(板书:22222222×55555555=)你说这么多结果,哪个才是对的呢那正确的结果究竟是多少呢?你现在碰到了什么麻烦?现在我们能不能把正确结果找出来呢?老师这有一个祖传秘方咱们来交流一下?2×5用计算器算了么?算完以后,发现什么规律了?你现在有什么想法?生:这么大的数据在计算器上却不是正确的,然而用人的智慧却可以算出准确的答案,可以说人比计算器更聪明。对于一个复杂的问题,可以先从容易的情况入手,发现规律,再用规律去解决原来的问题。

四、利用计算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是一张购买文具的收据,请填出相应的金额。

五、课堂总结学完这堂课有什么收获?

教材分析

《角的分类和画角》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角》中的学习内容。它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角,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基础上,进一步根据角的度数区分直角、平角、锐角、钝角和周角。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角的分类以及各种角的度数,教学难点是会画指定度数的角。我在教学中安排了“动一动”、“折一折”、“玩一玩”等操作活动,旨在让学生利用活动角、圆形纸等实物教具充分进行操作,进一步加深对角的认识,同时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让学生通过画角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学生对于角的大小有了初步的体验,并知道了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且有部分学生已经知道了量角器,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用量角器来测量角几乎没有体验。

1.利用活动角学习角的分类,认识分类的标准,掌握不同角的特征,发现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的大小关系。

2.按要求画指定度数的角,初步总结出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

3.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自主探索能力,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掌握角的分类以及各种角的度数。会角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教学内容

课本第5—6页例4、例5,课本第6页“课堂活动”。

1、学会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分析具体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

3、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分析具体的实际问题。

难点: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一、复习引入

出示下列习题:

12÷4+25400-20×16

213÷(102-99)(120-63)×45

先指名学生口答运算顺序,然后让学生独立计算,最后进行全班订正。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4。

出示例4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1)、理解图示内容。

问:从图上你能获得哪些些信息问题是什么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找出图中所提供的信息,明确所提的问题:啄木鸟每天吃多少只害虫

(2)自主探索

教师提示学生试着用线段图来表示图中的数量关系分析和解决这个问题。

(3)合作交流

①指名板演,并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②教师引导分析,画图讲解,让学生明白题中的数量关系。

③探讨:为何表示“45只”的那一段要用虚线表示

(4)即时练习。

指导完成课本第5页“议一议”

全班交流时,重点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表示“多45只”的那一段要用实线表示。

2、教学例5

出示例5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1)理解图示内容。

问:从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2)自主探索,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3)合作交流。

交流时重点让学生明白,要求小青有多少张邮票,必须先知道什么

三、巩固练习。

引导完成第6页课堂活动中的习题。

四、全课小结。

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布置。

练习一第8页第5题。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1.重视自主探究,发展学生的数感。

发展学生的数感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认识的数都是一些较大的数,学生在生活中接触的比较少,为了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学生对数的感知,本教案设计了两组“数一数”活动,通过第一组“数一数,认一认”的活动引出“十万”这个计数单位;通过第二组“拨一拨,数一数”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十进制计数法。引导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感受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

2.重视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大数的意义,体会数学的价值。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计数器若干个

学生准备收集生活中较大的数据注:本书“上课解决方案”中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见前面的“备课解决方案”。

⊙谈话引入

1.谈话激趣。

师: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那到底它有多大?人口有多少?在世界上又有哪些引以为傲的事例呢?现在老师就利用几组数据来让大家感受一下。

2.观察图片,初步感知大数。

(1)我国的陆地面积约为九百六十万平方千米,位居世界第三位。

(2)20xx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国大陆人口总数约为十三亿人。

(3)世界上最大的皇宫是北京的故宫。它的占地面积约为七十二万平方米。

(4)北京天安门广场的总面积是四十四万平方米,可同时容纳一百万人集会。

3.说一说,感知大数存在的重要性。

师:同学们,上面的数据都很大,你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还发现了这样大的数?

(学生汇报一些关于大数的事例,并由此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视觉上感受到这节课所学数的“大”,切身感受到学习“更大数”的必要性。

⊙探究与体验

1.复习,回顾旧知。

(1)以前学过的数位有哪些?它们相对应的计数单位又是什么?

(2)说一说,如果在计数器上从个位到万位每个数位上都拨出一个珠子,它们分别表示什么?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安排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能够顺畅地探究新知、主动体验新知做好铺垫。

2.通过“数一数,认一认”认识“十万”。

(1)“数一数,认一认”。

(引导学生进行“数一数”活动,明确:一排有10个大正方体,每个大正方体有1000个小正方体,10个1000是一万)

(2)每排有一万个,一共有多少排呢?你能一万一万地数下去吗?

(引导学生数出10个一万)

3.学生尝试总结。

(1)数一数。(课件出示教材2页“数一数,认一认”情境图)

师:谁能再来数一数这幅图中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学生独立数一数,教师巡视指导)

(2)说一说。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数的?

(引导学生进行汇报:一排有10个大正方体,每个大正方体有1000个小正方体,10个1000是一万,10个一万是十万)

4.“拨一拨,数一数”,体会十进制计数法。

(1)组织学生进行拨珠活动。

请在计数器上拨出一万零三,然后一个一个地接着数,数到一万零一十;

请在计数器上拨出四万八千,然后一千一千地接着数,数到五万三千;

请在计数器上拨出九万九千九百九十六,然后一个一个地接着数,数到十万;

THE END
1.快乐8奖金计算器title部分和切换彩种固定需要加上这个 开奖号码:第2024203期详情 01050815192627283338 40424952586063747680 选择玩法:选十 我的投注 基本号码:10个 投注金额:1注2元 我的命中 基本号码:0个 计算奖金 税前奖金:0元 奖级中奖条件中奖注数单注奖金奖金 选十中100A0 https://www.17500.cn/toolsboncal/bonus/lotid/s
2.快乐8选8奖金计算器快乐8快乐8选8奖金计算器,接下来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国福利彩票快乐8游戏的更多玩法及快乐8的专家资讯推荐方案。https://vipc.cn/tags/kuaile8xuan8jiangjinjisuanqi
3.[万元]24137期大乐透超准预测后区一大杀号:12超级大乐透预测前区三胆:13,23,34[中34],前区五胆:13,23,31,33,34[中34],前区杀三码:12,24,26[对],推荐前12+后3[命中3+1],后区五胆:01,02,07,10,11[中],后区杀一码:09[对],后区杀三码:03,05,09[对],推荐复式7+3[命中1+1],20码大底[中01,17,34]。 [万元]大乐透第24137期最新预测 项目 http://www.78500.cn/dlt/yc/11033204.html
4.竞彩足球202412为您免费提供竞彩足球奖金计算器、包括奖金评测、奖金计算等内容。https://www.okooo.com/jingcai/jiangjin/?mobile_app=1/2013-12-04/2023-08-22/2024-12-05/
5.快八复式计算器查询,快八复式计算器查询IOS安卓下载用户评价在这个软件里有很棒的设置,包括目标签到、时间管理、签到记录,让你随时随地看到自己的自律发展历程,成为这里最快八复式计算器查询的人。在这里你可以制定自己的习惯,也可以让系统根据你的习惯帮你制定,帮助你快八复式计算器查询养成你想养成的自律习惯!更新日志v1.9.1 更新内容: 1. 开启初始版本自习室2. https://www.kdcnu.com/compre/174360.htm
6.快乐8胆拖投注表福彩快乐8胆拖全拖中奖计算器彩经网福彩快乐8胆拖全拖投注表频道,提供快乐8胆拖中奖计算器、快乐8胆拖玩法规则介绍及各彩种数据图表分析工具为广大彩民朋友解答彩票玩法规则问题分析。https://tools.cjcp.com.cn/jsq/kl8dantuo.html
7.快乐8复式计算器快乐8问答回答 彩经网福彩快乐8复式计算器频道,提供福彩快乐8复式投注计算器、福彩快乐8中奖计算器及各彩种数据图表分析工具为广大彩民朋友解答彩票玩法规则问题分析。 快乐8复式计算器 https://tools.cjcp.com.cn/jsq/kl8.html 类似回答 最新回答 热门回答 问答 什么是快乐8? 回答:1个 发布时间:2021-09-24 问答https://m.cjcp.cn/wenda/9_11527.html
8.大乐透计算器超级大乐透八等奖3+1,2+20注15元0元 九等奖3+0,2+1,1+2,0+20注5元0元 说明: 中奖条件格式为“前区命中个数+后区命中个数”,未命中则为“0”。例如:“5+1”为前区命中 5个+后区命中1个,“5+0”为前区命中5个+后区未命中。 奖金计算结果将根据实际开奖奖金进行录入数据后计算得出,如有偏差,请以官方https://www.lottery.gov.cn/tool/dltjsq.jspx/
9.快乐8复式中奖计算器人教版初中语文春天.pptx快乐8复式中奖计算器人教版初中语文春天.pptx 7页内容提供方:play 大小:1.02 MB 字数:约小于1千字 发布时间:2022-03-29发布于浙江 浏览人气:207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快乐8复式中奖计算器人教版初中语文春天.pptx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2/0327/8131042027004066.shtm
10.快乐8奖金计算器(原理及算法篇)三、复式中奖金额计算 四、胆拖中奖金额计算 一、前言 之前写双色球/大乐透奖金计算器的时候,在网上找不到相关的资料,于是自己慢慢摸索写出来了。由于习惯了面向百度编程,开始的时候,搜不到资料,心浮气躁的,没法写,后面沉下心来分析后,无非就是排列组合,高中的知识而已。尽管我数学不是很好,但其实只要静下心来https://zhuanlan.zhihu.com/p/687059707
11.快乐8复式中奖明细图无广告无弹窗阅读TXT免费下载快乐8复式中奖明细图最新 11码选十复式中奖说明 快乐8复式中奖金额对照表 快乐8复式投注及中奖金额 选9复式中奖价格表 快乐8玩法中奖规则 复式表图片及价格 十一码复式22元中四个号有奖吗 快乐8复式价格表计算器 快乐8复式中奖计算器 十一码复式22元 https://www.gozheng.net/x/214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