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部分防诈骗知识竞赛题目及答案简答题1、中国银联提醒持卡人,在用卡支付的同时,如何增强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答:(1)要妥善保管个人信息。
除密码外,信用卡卡号、信用卡有效期、信用卡使用验证码CVN2(即“后三码”)和身份证号也是极为重要的个人信息,不要轻易泄露。
身份证和银行卡要分开放臵,刷卡凭证、签购单、注销的银行卡等都要谨慎保管或销毁,以免个人信息被盗用。
(2)进行银行卡网上支付时,一定要在具备良好信誉的知名公司网站和支付平台进行交易,以确保个人资金和信息不被盗用。
6、什么是网络购物诈骗?答:犯罪嫌疑人往往建立虚假网站或使用插件在各大网站发布虚假廉价商品信息,诱骗事主汇款从而骗取钱财,或以次充好、以假货进行诈骗。
或要求先垫付“预付金”、“手续费”、“托运费”等骗得钱财。
7、什么是短信汇款诈骗?答:犯罪嫌疑人发送诸如“你好!请把钱汇到XX银行;账号:XXXX,谢谢!”或称“我自己银行卡消磁了,把钱直接汇到我同事的账户,账号XX”之类的短信,让事主误以为是商业伙伴或债权人的短信,即按要求把款项汇到其指定账户,从而上当受骗。
8、什么是银行卡升级诈骗?答:犯罪嫌疑人发送短信称您的银行卡某项功能已过期需要升级,并提供了一个与该银行网站非常相似的网址。
若指定的个股走势碰巧吻合,则再以索要咨询费并许诺将继续提供个股内幕消息的方式实施诈骗。
16、什么是预测彩票诈骗?答:犯罪嫌疑人通过互联网散发虚构的预测彩票信息,实行会员制,通过注册会员,预测中奖号码,收取会员费、保证金、税金等实施诈骗。
17、什么是发布敲诈勒索信息诈骗?答:犯罪嫌疑人向手机用户发布“不想血光之灾”、“要你办的事没办好,请把钱退汇到XX账号”、“如不将钱汇到XX账户,则卸掉你的大腿”等内容信息,事主因害怕产生后果,往往主动向指定账户汇钱。
18、什么是发布二手汽车、特价机票信息诈骗?答:犯罪嫌疑人以手机短信或在网络上发布此类信息,一旦受害人与其联系,便以需要订金,或以一人看车,一人在银行汇款等骗局骗取事主钱财。
20、大街行骗有哪些表现?骗局一:捡钱平分犯罪嫌疑人(通常3人以上)通常在银行、邮局或医院等场所物色对象。
骗子选择的作案对象一般以中老年人为主,尤以女性居多。
总的说来,整个诈骗过程分为六步:掉钱、捡钱、分钱、纠缠、调解、开溜。
警方提示:天上不会掉馅饼,不义之财不可得。
骗局二:以假乱真假邮票、假药、假首饰、假字画、假古董等都能被用来骗人钱财。
为了让受害人信以为真,有的骗子甚至还引领受害人到银行或其他部门找“专家”(当然,这些“专家”是骗子的同伙)鉴定。
警方提示:不要梦想发横财。
骗局三:倒卖物品一名骗子假扮古董商取得受害人信任,自称要以高价收购某物品;另一名骗子假装偶然遇到受害人,自称有古董要以低价出卖,并引诱受害人花大价钱买下。
受害人再找“古董商”转卖时,哪里还找得到人?警方提示:满世界都是古董,可能吗?骗局四:设局聚赌在车上、街头、旅馆或其他公共场所以扑克、象棋、套杯子等游戏设局:先让受害人小赢几把,然后再骗光受害人口袋里的钱财。
警方提示:游戏有诡计,“外人”永远赢不了。
骗局五:虚假租赁犯罪嫌疑人冒充屋主,将租期已满的房屋转租给受害人,骗取租金;有的犯罪嫌疑人甚至会将本人已出售的房屋再次卖出,骗取购房款。
警方提示:租、买房产时,要查验对方的房屋所有权证、土地使用权证等,最好到房管、国土等部门进行交易。
骗局六:虚假推销警方提示:陌生人要求你帮忙购买商品时,要多留神;购买药品等要到正规的药店等营业场所,不要买“街头货”;警惕登门推销的陌生人。
骗局七:“办事”诈骗犯罪嫌疑人说自己认识某领导或假冒国家工作人员,谎称可以帮助受害者解决工作、子女上学等问题,并索要“活动费”、“疏通费”等。
警方提示:不要抱侥幸心理,办事一定要通过正当途径。
骗局八:假和尚、假尼姑诈骗犯罪嫌疑人穿戴宗教服饰、持假证件“入户化缘”并行骗。
警方提示:骗子一般两人一组结伙行骗,多选择50岁~70岁的老年妇女下手。
骗局九:外币诈骗犯罪嫌疑人冒充银行工作人员,拿一些“不值钱”的外国货币兑换人民币。
警方提示:不是所有的外币都值钱,别理街头那些“兑外币”的人。
骗局十:借东西诈骗与受害人套近乎,在邀请受害人吃饭、喝酒时提出借手机、车辆等要求,之后一去不回。
警方提示:与不熟悉的人交往时要保持戒心,当对方借用物品时,不能让物品离开自己的视线范围。
骗局十一:合同诈骗警方提示:订立合同前要核实签约人身份,不要轻易付定金、保证金或货款;履行合同过程中要看管好自己的货物;付货款之前,一定要仔细检查货物是否存在瑕疵。
骗局十二:“调包”诈骗犯罪嫌疑人事先准备好伪造的存折(或储蓄卡),与受害人接触时,以验看为名迅速换走受害人手里的存折(或储蓄卡)。
受害人将货款存入“自己”的存折(或储蓄卡)后,犯罪嫌疑人就会立即提款并消失。
警方提示:生意人到银行存款、转账时要留心,存折“调包”的事情时有发生。
21.校内诈骗作案的主要手段?(1)假冒学生,骗取银行卡。
诈骗分子往往谎称要马上返校,但银行卡被自动取款机吞掉,借用同学的银行卡让其家人给其汇款等手法,目的是借机窃取密码,并将银行卡掉包,分手后即将银行卡上的钱取走。
(2)投其所好,引诱上钩。
一些诈骗分子往往利用被害人急于就业和出国等心理,投其所好、应其所急施展诡计而骗取财物。
22.诈骗案件的预防措施?(1)提高防范意识,学会自我保护。
学生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法制和安全防范教育活动,多知道、多了解、多掌握一些防范知识,这对于自己有百利而无一害。
(2)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不贪图便宜、不谋取私利;在提倡助人为乐、奉献爱心的同时,要提高警惕性,不能轻信花言巧语;不要把自己的家庭地址等情况随便告诉陌生人,以免上当受骗;不能用不正当的手段谋求择业和出国;发现可疑人员要及时报告;上当受骗后更要及时报案、大胆揭发,使犯罪分子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
(3)交友要谨慎,避免以感情代替理智。
对于熟人或朋友介绍的人,要学会“听其言,查其色,辨其行”,不能言听计从、受其摆布利用。
交友最基本的原则有两条:一是择其善者而从之,真正的朋友应该建立在志同道合、高尚的道德情操基础之上,是真诚的感情交流而不是简单的利益关系,要学会了解、理解和谅解;二是严格做到“四戒”,即戒交低级下流之辈,戒交挥金如土之流,戒交吃喝嫖赌之徒,戒交游手好闲之人。
(4)同学之间要相互沟通、相互帮助。
有些同学习惯于把个人之间的交往看作是个人隐私,一旦上当受骗后,无法查处。
有些交往关系,在自己认为适合的范围内适当透露或公开,这也是安全的需要。
23.诈骗的主要形式包括哪些?1、借熟人关系进行诈骗2、借中介为名进行诈骗3、以特殊身份进行诈4、以遇到某种祸害急需别人帮助的身份进行5、以小利取信,进行诈骗24.受骗原因?通常,下面几种不良心理意识易被诈骗分子利用:(1)虚荣心理;(2)幼稚、不作分析的同情、怜悯心理;(3)贪占小便宜的心理;(4)轻率、轻信、麻痹、缺乏责任感;(5)好逸恶劳、想入非非;(6)贪求美色的意识;(7)易受暗示、易受诱惑的心理品质等等。
以中学生为例1、思想单纯,分辨能力差很多同学从小学、中学到大学都有“十年寒窗”的经历,与社会接触较少,思想单纯,对一些人或者事缺乏应有的分辨能力,更缺乏刨根问底的习惯,对于事物的分析往往停留在表象上,或根本就不去分析,使诈骗分子有可乘之机。
2、感情用事,疏于防范帮助有困难的人,这是我国的优良传统,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
但如果不假思索去“帮”一个不相识或相识不久的人,这是很危险的。
然而遗憾的是,我们有不少大学生就是凭着这种幼稚、不作分析的同情、怜悯之心,一遇上那些自称走投无路急需帮助的“落难者”,往往就会被他们的花言巧语所蒙蔽,继而“慷慨解囊”,自以为做了一件好事,殊不知已落入骗子设下的圈套。
3、有求于人,粗心大意每个人免不了有求他人相助的事,但关键是要了解对方的人品和身份。
有些同学在有求于人而有人愿“帮忙”时,往往是急不可待,完全放松了警惕,对于对方提出的要求,常常是惟命是从,很“积极自觉”地满足对方的要求进而铸成大错。
4、贪小便宜,急功近利贪心是受害者最大的心理缺点。
很多诈骗分子之所以屡骗屡成,很大程度上也正是利用人们的这种不良心态。
受害者往往是为诈骗分子开出的“好处”、“利益”所深深吸引,自以为可以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利益和好处,见“利”就上,趋之若鹜,对于诈骗分子的所作所为不加深思和分析,不作深入的调查研究,最后落得个“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可悲下场。
25.防止诈骗的策略1、要有反诈骗意识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当然,“防人”并不是要搞得人心惶惶,关键是要有这种意识,对于任何人,尤其是陌生人,不可随意轻信和盲目随从,遇人遇事,应有清醒的认识,不要因为对方说了什么好话,许诺了什么好处就轻信、盲从。
要懂得调查和思考,在此基础上作出正确的反应。
因此,对于表面上讲“感情”、“哥们义气”的诈骗分子(特别是新认识的“朋友”、“老乡”、遭受不幸的“落难者”),若对你提出钱财方面的要求,切不可被感情的表象所蒙蔽,不要一味“跟着感觉走”而缺乏理智,要学会“听、观、辨”,即听其言、观其色、辨其行,要懂得用理智去分析问题。
最好能对比一下在常理下应作出的反应,如认为对方的钱财要求不合实际或超乎常理时,应及时向老师或保卫部门反映,以避免不应有的损失。
3、对过于主动自夸自己“本事”或“能耐”的人,或者过于热情地希望“帮助”你解决困难的人,要特别注意。
那些自称名流、能人的诈骗分子为了能更快地取得你的信任,以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大多都会主动地在你面前炫耀自己的“本事”,说自己是如何了得,取得什么成就,而且他正在运用他的“本事”、“能耐”为你解决困难或满足你的请求。
当你遇到这种人时,你应当格外注意,因为你面前的那个“能人”很可能是一个十足的诈骗分子,而且他正企图骗取你的信任,此时你的反应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此后是否上当受骗。
4、切忌贪小便宜对飞来的“横财”和“好处”,特别是不很熟悉的人所许诺的利益,要深思和调查。
要知道,天上是不会掉下馅饼的,克服贪小便宜的心理,就不会对突然而来的“好处”欣喜若狂。
对于这些“横财”和“好处”,最好的防范是三思而后行。
总之,诈骗分子行骗的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博得信任,二是骗取对方财物。
对于行骗者和受害者来说,第一阶段都是最重要的,也是行骗者行为表现得最为突出的阶段。
虽然行骗手段多种多样,但只要我们树立较强的反诈骗意识,克服内心的一些不良心理,保持应有的清醒,做到“三思而后行,三查而后行”,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可以避免上当受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