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最好卖的时候,就是身边亲戚朋友突然得了重病的时候。原谅我刻薄地说一句,不要等到那个时候——因为你不知道那会不会是你。
一、
人生不易,一辈子都是做不完的功课,比如升学,比如恋爱,比如就业,比如创业,比如养娃,比如侍奉父母。
请问,你有没有想过,最基础的,是什么?
我的答案很现实——财务收支平衡。
或许也可以说很冷酷吧。
而办法总还是有的。
二、
我们很多人都对保险有偏见。
确实坑多。
但是呢,一个字,必!须!买!
打个比方。
人的一生,就跟足球比赛一样。
如果说马云马化腾的财务收支是100:10胜局已定,那么,多数人,终其一生,大概也就是1:1,2:2或2:1。
进攻端,如果你选择了马将军逢人就鼓吹的30年定投510300(详见30年后,如果你想要一个体面的晚年生活(理财白痴也能看懂的啰嗦版本)/修了!爱学习的同学看过来,体面晚年生活的2.0版),恭喜你,你可以跑赢多数人了,虽然很难大富,但进球数算3个没问题。
这是一个可以锁定胜局的数字,但绝不是一个可以高枕无忧的数字。打假球的资本是没有的(说你呢,阿新)。
这就需要我们的防守端尽量不丢球。
也就是让我们的人生不要因意外因素破产。
不要因自己或家人患一场大病就回到解放前。
社保只能提供最初级的保障,想要有足够的安全感,至少要买恒大队的守门员曾诚回来。
所以呢,我们要抛开偏见,好好学习怎么用尽量少的钱买必需的保险,把财务支出的大门把守好。
三、
你对足球毫无兴趣,看不懂?好,我再给你打个比方。
假设你在玩一个大富翁游戏。
现在你揣着50万,来到了游戏中的一关,你有资格购买“反向彩票”,300元一张:
如果买——这一关,你不会有什么损失,但也不见得能得到什么;
如果不买——这一关,99.94%的概率还是什么都不会发生,但是,且慢,有0.06%的概率,你会投资失败欠债100万。
你要省下300元,去裸奔冒险吗?
不要去干这样的事,人生不是赌博。
这个例子,其实就是模拟了现实中的极端情况。
中国人遭遇车祸死亡或重伤的概率差不多就是0.06%,一份50万保额的意外险也差不多300元左右/年。
也就是说,买保险的意义在于,
用少量可承受的钱(保费)转移极端条件下自己无法承受或不愿承受的大额损失(保额)。
四、
终于解决您的认识问题了?
好。
还不急,我们再来看看常见的保险误区。
1、有“医保”就不用买商业险了。
周女士住院花去8600多元,单位买的医保只能报销3000多元。因为使用的进口药、特效药都不在医保报销目录内,周女士只能自己埋单。
你要知道,我国重大疾病的平均治疗费用大概20万元,而实际上重疾获赔均值只有3.2万元,巨大的缺口都由患者咬牙填上了。
有多少中产家庭就这样破产了?还记得《流感下的北京中年》这篇爆文吗?
2、家庭支柱零保险,孩子啥险都有。
不要仗着身强力壮就有侥幸的想法。更不要觉得这是有牺牲精神的爱的表现。
记住,先保大人,有余钱再保小孩。
为啥?因为子女成长面临的风险很大程度上不并不来自于自己,而取决于父母面临的风险。只有家庭支柱有足够保障,子女的风险才可能降到最低。
很多人喜欢给孩子买教育金保险,这个完全没必要,因为它其实不是一个保险工具,而是一个理财手段,而收益率还很低,不如各种宝,更不用说定投沪深300指数基金了。
还有一些人甚至给一两岁的孩子买了终生寿险——至于嘛——孩子的“养老钱”还要你打算啊?当然你钱多没问题啊,喜欢就好。
3、只找熟人买保险。
熟人信得过嘛,朋友介绍的信得过嘛。
不是一定不好,前提是你能不能跨过人情关。在保险公司的培训课程中,向熟人推销本公司的保险已经被升华为“缘故法”,施展起来,那不是一般人抵挡得住的。
另外,保险公司每个阶段都会推出重点销售的险种,任务会依次分解到每个营销员头上——你看着办咯。
4、很多人想啊:储蓄型保险好啊,啥事没有的话还能把钱收回来,比打水漂的消费型好啊。
但是呢,羊毛出在羊身上。
举个栗子。
假设你准备买某个保障期20年的保险,保险公司一拨拉算盘,成本8000大洋。于是推出两个套餐。
A套餐:消费型保险,定价9000元。
B套餐:分红返还型保险,定价2万元。如果没事发生,每年给你分红300元,20年后还你1万元。
于是你觉得B套餐太贴心了,20年一共分了6000元,最后还有返还,相当于这个保险只花了4000元,明显比9000元的消费型保险划算啊!
呵呵。来看看B套餐保险公司怎么赚钱。
收下2万元保险费后,先扣除8000元成本和A套餐一样的1000元利润,剩下1.1万。把这1.1万投进一个年收益5%的项目,每年进账550元,分你300元后保险公司每年净赚250元。到了最后一年,收回的1.1万本金,还你1万元,保险公司还能多赚1000元。
看出来了?这相当于保险公司用不到2%的利率向你借了1万1,自己每年赚5%;20年后,保险公司还只还给你1万元。
就问你亏不亏,冤不冤。
可以明确地说,目前市面上什么分红险投连险万能险的长期收益,都不如5年期定存。
一定要记住,我们只买消费型纯保障的保险,坚决不买分红啥的。
五、
终于到了激动人心见证奇迹的时刻了——我们要买哪几种保险呢?
不算多,就3+1种:
定期寿险、重疾险、意外险,还有医疗险。
前面三种建议一定要买,后面那种可以考虑。
1.定期寿险:万一,万一挂了,得有钱照顾身后吧。
这是许多人最忌讳的一个险种。
然鹅呢,忌讳有毛用啊?
马将军每周都在足球场上踢得死去活来,自打听说炳胜(广州著名大饭店,欢迎去吃)老板去年猝死沙场后,就老老实实买了个定期寿险。
一旦马将军溘然长逝,会获赔一大笔钱(好开心),让家人生活质量不致下降太多。
如果你是家里赚钱的支柱级人物,请一定认真考虑,千万不要客气。
寿险分三类:
一年期,一般是交一年保一年,逐年加价,续保还需要健康告知,没啥意思。
终身寿险,保到你死。一定赔,因为你一定死。但很贵啊。一般人没必要,要搞财富继承避税的大老板除外。
所以,选择定期寿险就好。建议保到60岁——那时候我们的可利用价值就下降得差不多啦。
30岁男性,100万保额的话,每年大概1000元。女性低一些。
如果要科学一点计算保额的话,可以套用这个公式——“家庭年支出的10倍+未还完的房贷等负债”。
平心而论,寿险还是比较贵的,家庭成员不需要每个人都有,主力配置到位就可以了。
2、重疾险:万一得了癌症怎么办?自掏腰包?
当年42岁的著名演员傅彪治疗肝癌,一年花费就是100万。
如果不幸得了癌症等重病,恐怕很难正常工作了,别的不说,肯定会给家庭带来很大的财务损失。
重疾险有三种,一年期、定期和终身。
一年期重疾险最便宜,但如果其间健康出问题,下一年可能无法续保。我们也无法断定哪年健康会出大问题吧。
终身的重疾险相当不便宜。尤其是年纪越大费用越高。
同样的保额,终身重疾险要比定期重疾险贵出1300元/年左右。交30年,那就是39000元。这39000元,如果拿来定投,很可能更加划算。
所以说,还是定期重疾险好。
重疾险需要保障的保额,可以按家庭年收入的3-5倍计算。
我们可以乐观地想,也是合理地想,通过30年的定投510300后,我们已经积累了足以抵挡重病的财富,退休后对重疾险的保障需求其实并不大了。
3、意外险。
人有旦夕祸福。
我们基本都买过航空意外险,其实这种性价比低,只能保一两天或者一次航程,有很多意外险是几十元可以保一整年。
意外险的保额不必太高,一般年收入的3-5倍就可以了。
意外险按年交,交一年保障一年。
对于收入还相对较低的年轻人来说,应该优先投保最便宜的意外险,其次是定期寿险,最后再考虑重疾险。
4、医疗险。
社保门诊医疗报销上限2万,大病医疗报销上限20万。
超出部分也可能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医疗险和重疾险容易混淆,区别在于:医疗险主要是减少医疗费用的开支(主要是超过社保保险的那部分);而重疾险是为了缓解因大病导致的家庭收入减少,跟医药费开支没有很大关系。
有社保的情况下买医疗险,费用比没有社保的要低很多。
医疗险也是按年交纳。
六、
那么,总额多少合适?
简单粗暴说结论:一般来说,保费控制在家庭年收入的5%左右,最多不要超过10%。
中产家庭主力可以考虑选择100万保额意外险+100万保额定期寿险+50万保额重疾险。
总而言之,我们这套人生财务攻防的核心思想就是:
用尽可能少的费用购买有一定安全感的保险,省下尽量多的闲钱去定投510300,实现年化10%—14%的长期收益。
这样既守得住,也攻得上去。打丫个3:1不成问题。
七、
最后说明一下,保险是超长期的财务规划,人生的各个年龄段对保险的需求也不同。
我们这里针对的,主要是30岁—50岁的家庭主力军,上有老下有小,责任巨大,人到中年不如狗,各种惨各种苦逼,不敢生病不敢死——哪敢心存侥幸啊。
而像刚毕业的年轻人,薪水也低,重心应该就是进攻,好好工作,好好学习投资,保险的事不必太费心,实在拮据,买个意外险将就抵挡一阵吧。
附录:常见的实务类问题
1、关于重疾险,国内的一般是保障30-35种重疾,如果不幸患重病,这些保险包含的重疾险大概占的比例有多高呢?
答:这个问题很现实,可惜也很难做出科学的回答。其中25种是保监会规定的,其他因公司不同可能不一样。可以说的是,重疾险可能没大家想的那么好,不少病的确不保,但是覆盖面还是比较广的。
2、重疾可以作为附加险在主险后附加么?如果后期发现有高血压之类的慢性病,怎么保呢?
答:重疾可以作为附加险,可以通过投连险附加重疾险的方式来投保。如果有慢性病,最好是如实告知,否则在期限内被查出虚假申报,是可以拒绝理赔的。做人须诚信为本。
答:这种平台存在很多误导情况很严重,建议网销。关于退保,可以从两个方面评估:1、在保单里找一下你现在退保能够拿到多少现金价值,结合已交保费,计算一下退保的损失。2、看看市面上保额差不多的同类保险价格大概是多少,比较一下自己不满意的这个保险贵了多少。想退保的都可以按照这两个思路分析。
网络购买方便,而且往往有一些优惠活动,除了各大保险公司的官网以外,靠谱的第三方保险购买平台包括慧择网、向日葵网、700度、长安e家,马云爸爸的淘宝当然也算。
4、请问一下,如果在A地买了保险,在B地出了意外的话,保险公司如何理赔?
答:如果是代理人渠道买的话,还是得找代理人处理理赔。代理人拿了你的佣金,这点服务不必客气。
没有代理人的话,一般你打该保险公司的全国服务热线,保险公司都会指定专人负责你的理赔。个人感觉平安、友邦服务棒棒哒。
5、重疾感觉主要在超过60岁后爆发的概率会高很多,怎么选择比较合适?
答:保险公司是做生意的不是做善事的,所以既然爆发概率高,那么保费肯定贵。对于60岁后已退休的人士,恐怕应该依靠自己的积蓄或定投收益来防范重疾的风险了,这时候再投保,保费极高,得不偿失。
6、怎么看待去香港买保险?
答:香港的保险整体费用的确比大陆低一点,一大原因是香港人的平均寿命高于大陆,全球第一。
另外,基本保单价值按照美元计算,所以在美元强势的环境下,去香港买保险的人会更多。目前人民币很强。
但总体上说,去香港买保险是对医疗安全感有相当高要求、且收入相当不错的人士需要考虑的问题。具体就不在这里啰嗦啦。
马将军本是个抡大刀的,这绣花活可真是累死人了。
不转发的一概不许走,留下来吃饭。
(本文图表均出自今年2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中国最新癌症数据,共覆盖2.8亿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