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生结弦能够得到规模不小的中国女生的追捧,喜欢上他的节点可能不同,但最开始喜欢他的理由肯定高度重合,那便是“磕”他的颜。
羽生乍看相貌并不出众,没有浓厚的男性荷尔蒙,没有夸张的肌肉线条,但女人看男人和男人看男人,那能一样吗。
我仔细想了想,《情书》里的柏原崇、近年当红日本演员“苏打”菅田将晖,与羽生结弦有相似之处,他们的少年感令很多女生无法抗拒。
“容颜如玉,身姿如松,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这是央视解说陈滢在2018年平昌冬奥会羽生表演完的即时评价。据说此解说在日本火了,网友赞叹中文太美了。
陈滢在平昌对羽生的评价还包括这句话,“羽生结弦,一位不待扬鞭自奋蹄的选手。他取得今天的成就,值得全场观众全体起立鼓掌的回馈。”
很显然,除了让女性为之倾倒的少年感,羽生结弦在冰上的才华更是毋庸置疑的。
花滑天才的成就与经历
“两届冬季奥运(2014、2018)金牌,两届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金牌,四届国际滑冰联盟花样滑冰大奖赛总决赛金牌,一届四大洲花样滑冰锦标赛金牌,花滑史上首位男子单人滑青年组(JWC、JGPF)和成年组主要赛事全满贯(SUPERSLAM)得主,十九次打破短节目、自由滑及总分的世界纪录。”
这是羽生,作为运动员取得的主要成就,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但要说起取得这些成就的经历,那可比纸面信息来得艰辛得多。
羽生结弦的成长轨迹大致可以总结为:年少成名、不断伤病、国家使命。
出生于1994年的羽生,在20岁那年便拿下奥运冠军,随即成为了整个日本的骄傲。由于花样滑冰对运动员的身体机能要求非常不友好,类似于夏奥会的体操,小学生抓起,高中生一切完美,大学毕业步入“老年期”。
因此,也是在年仅20岁之时,羽生结弦其实已经开始在不断的训练、伤病、恢复、又投身于艰苦的训练。自从拿到奥运冠军以后,他比起其他日本选手还背负了一个使命,那便是在下一个四年要为国卫冕冠军。
再回看陈滢在18年平昌冬奥会对羽生的评语,“羽生结弦,一位不待扬鞭自奋蹄的选手。他取得今天的成就,值得全场观众全体起立鼓掌的回馈。”
在24岁那年,羽生结弦在日本人民的期待下成功卫冕奥运冠军,留下万千喝彩,留下陈滢对他发自内心的喜爱,留下好结果但过程略有瑕疵的两次小失误。
苦尽甘来、在最高领奖台肆意宣泄、短暂享受花滑的快乐与冠军的喜悦。从羽生结弦卫冕冠军开始,他就要考虑是否再参加一届奥运会,这也就成为了关于北京的一段故事。
把挑战极限的自己永远留在了北京
说起来,天才花滑选手的身体状态与奥运周期的关系大概是:第一届身体倍儿棒,第二届有伤尚还扛得下来,要参加第三届,那真的得精神属性拉满了,尤其是在什么冠军都拿过的情况下。
羽生这份不顾现实的理想化追求,在旁人看来比起三连冠显然是不值的。但作为体育迷,我理解他的艺术追求,那是属于体育迷才有的共情。
一如“冰王子”普鲁申科2010年复出参加冬奥会,被央视宣传的那样:“冰王子”无法接受男子花滑没有四周跳,那届比赛他就败给了使出8个三周跳的美国选手莱萨塞克,直面败给了自己讨厌的艺术缺陷。但普鲁申科仍旧坚持自己的艺术观,不服温哥华的结果,于是坚持到索契参加了第四届冬奥会,时年32岁“高龄”。
花滑练到这些人的层次,他们在生涯后期可能真的不是百分百的在乎成绩了,而是要把自己所想表达的专业艺术、自己所能达到的能力极限,全部放到花滑舞蹈中去。
所以,我对羽生的“4A”追求,从始至终心中只有敬意。但多年体育观看经验,令我对27岁已遍体鳞伤的他在北京取得三连冠伟业,现实的说感觉不太可能,尽管这是很多人冬奥会还没开始,就期盼着的完美结果。
羽生产自日本,代表日本,他显然也热爱自己的祖国。前两届冬奥会他都选用了日本风戏曲进行艺术诠释,到北京依旧如此。意思很明显了,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把“日本美”展现给世界。
那种少年感,仅看颜容我只会不感兴趣,但在戏曲与动作的渲染下,美得很清秀,美得很倔强,美得很日本,美得很羽生,是一种看过日本小说、影视作品,了解过一些日本文化的人,自然能感受到的魅力。
美归美,三连冠究竟要不要争取呢?27岁,出现在极可能是他个人的最后一届奥运会上,羽生给出的答案是,要尽力而为,但也不放弃做“4A”。
艺术追求是艺术追求,可惜现实终归是现实。我们还没来得及本土见证“4A”,羽生在短节目排第8,落后陈巍18分的局面,行至此,体育迷对三连冠的落空,早已心知肚明。
之后他在自由滑兑现自己的坚持,上来就做“4A”,还是没能完美做出来,之后又出现两次失误,下场前他心里应该就明白,这次赢不了了。
其实作为体育迷,虽然感兴趣的领域不同,但我能理解陈滢对羽生的喜爱,那之中有着体育迷才有的共情。
2016年,31岁大龄的游泳巨星菲尔普斯重出江湖,于里约再夺多项奥运冠军。其中有一个项目,忘记是菲尔普斯从第二游到第一,还是领先差点被反超,央视解说、前国家游泳女队员周雅菲,全程绷紧了神经,喊着菲尔普斯加油,直至菲尔普斯夺冠。她说她太爱菲尔普斯了。
2007年,“车神”舒马赫退役后的F1的第一年,那时的央视女主持人,同时也经常出现在《赛车时代》的女姐姐,表示自己并非不尊重阿隆索,但舒马赫在她就无法不爱舒马赫。
我也喜欢菲尔普斯,我最开始看F1喜欢的就是阿隆索不喜欢舒马赫,但我理解她们表达的情绪,这些是体育迷才能感受的共情,一如陈滢对羽生结弦的喜爱,每个人在生命中的某些时刻,总还是需要一些感性的力量。
就如花样滑冰这项运动一样,规定了十几个动作,欣赏的仅仅是那理性的数字完成吗,显然不是,更多还是整体上的、主观的一种感染力。
十四年前的北京,即使现在我回想起来,也很高兴在本土见证了最好的科比,见证了最好的菲尔普斯,见证了最后三十米减速的博尔特,见证了巅峰林丹,难忘伤退的刘翔......
十四年后的今天,未来回想起2022年冰雪之约,我肯定会想起羽生结弦,想起他把挑战极限的自己,留给了北京。他把可能会是他个人的最后一届冬奥会,留在了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