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朝一日我中了大奖,我要怎么花?
那么多人中奖,会不会下一个就是我?
只要坚持购买,大奖迟早会收入囊中……
以上是不是各位购彩朋友的心理活动日常?为什么我们会有这样的想法?这背后有着怎样的心理学知识呢,今天心觉君就来和你一起扒一扒,这些想法背后的心理学效应吧。
“中奖的人那么多,万一下一个是我呢?”
当我们在报纸上看到一个人买了彩票中了100万大奖,很多人会蠢蠢欲动,也想去买几注试试,觉得下一个就会轮到自己。这其实是我们心理的“可用性偏见”效应。
现实生活中,很多商家也是利用这个效应,在做活动时喜欢宣传抽奖结果和中奖名单,以此来调动大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我要是中奖了,先做点啥呢”
“我要是中了500万,我该怎么花呢?”相信很多购彩朋友在开奖前,都会提前设想一些有关于未来提高生活质量的美好幻想和展望。心理学将这个现象称为“乐观偏见”。
“乐观偏见”,指人们倾向于过高估计未来的好处而低估未来的风险。比如我们总会高估自己的能力、事业的成功,而低估离婚和失业的可能性等。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教授、神经系统科学家塔利·沙罗特认为,“乐观偏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护和激励人类,帮助人类实现梦想。但是,这种偏见也可能使人麻痹大意,过于乐观而忽略风险。例如,有人买完彩票中了一点小奖,就认为自己的运气不错,然后继续购买,以为下一次可能会中更大的奖。这种想法就可能使人陷入非理性购彩的困境。
“他中了?运气。我中了?我厉害!”
相信很多购彩者有过这样的想法:看到别人中了奖,就觉得是运气;而自己中了奖,就觉得是自身实力使然。看到别人买彩票买到血本无归,就认为是他不懂规律、不会玩;而自己没中,就说自己只是不走运,等个“天时地利人和”就能中……
我们将这种想法称为“自利性偏差”,又称自我服务偏见。指人们常常把成功归结于自己的才能和努力,却把失败归咎于“运气不佳”等外部因素;而对别人的成功归于情境因素,别人的失败归为个人因素。
“自利性偏差”其实是一种心理自我防御机制,它可以帮助我们维护保护我们的自尊水平,但同时“自立性偏差”也有可能造成我们的认知偏差,使我们更倾向于相信自己,忽略了客观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