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故障频演侵权成因网购技术漏洞或成未来“特色”
3月15日,国际消费者权益日。29年前,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确定了这一国际日,但我国是从1987年才开始对此进行宣传。经过20多年各地消费者组织联合各有关部门的努力,消费者权益日已经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作为彩票销售过程中的消费主体——彩民在逐步意识到应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
去年,彩票行业维权行为主要集中在“找奖金”上。多因机器故障、活动规则欠妥等,导致彩民投注无效或者无法得到奖金。据《公益时报》记者粗略统计,彩民在2010年维权找回的奖金超65万元。
2011年,多次出现彩民网购彩票时,因系统漏洞导致投注无效的案例。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14日披露的2010年消费质量投诉分析显示,消费者投诉中,网购居于前列。在网络投注与手机投注解禁后,若技术支持滞后,彩民将面临维权难题。
通过投诉网购彩票奖金终到手
马先生喜欢投注足彩单场比赛“胜、负、平”。去年6月,他在淘宝网彩票频道买了24日巴拉圭对战新西兰队的比赛。根据玩法规定,马先生所购3000元彩票获得6428元奖金。但6月25日,马先生打开电脑查看,一下子愣住了:“我买的3000块钱彩票,竟然显示未中奖。”
最后,当地一家媒体对此事进行了报道。当天下午1点左右,马先生才从淘宝得到了剩余的奖金。
点评:财政部解禁网络销售彩票,网投未来的发展前景大好。然而,网购彩票对软、硬件都提出更高的技术要求,如销售监控系统、后台管理系统和前端服务平台,资金划转结算、奖金支付管理、统计报表、投注服务指南、信息查询、销售实时监控等。包括完善的数据备份、数据恢复、防病毒、防入侵的安全措施。否则,彩民在没有彩票“实物”在手的情况下,出现问题时维权将面临更多难题。
法律诉讼“找回”奖金61万元
案件中,彩站站主和体彩中心只是代理关系,不是法人代表,因此吕先生将体彩中心告上法院。至于体彩中心,可依据双方签订的代理合同,在随后对该彩站站主提出索赔诉讼。
法院协调奖金如数到手
天津市和平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项某取得入围卡虽非按游戏规则规定所得,但获得入围卡亦非必然获奖,只是取得了参加游戏活动资格。彩票发行中心以此为借口不予兑奖显然欠妥。法院依法主持双方调解,原、被告自愿达成协议,原告项某如数得到全部奖金。
点评:类似性质的案例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多是活动举办方以拥有活动最终解释权为由,武断地做出侵害消费者(彩民)利益的决定。遇到这样的情况,消费者(彩民)应该向律师进行咨询,不要认为对方是某某国家机构,而自己是个人,就放弃对自己权益的维护权。
权益>>>彩民应享十大权益
1、彩民购买彩票时,享有人身、财产不受损害的权利。彩民有权自主选择彩票的品种,自主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任何一种彩票。在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时,彩民有权进行比较、鉴别和挑选。
2、对于一种彩票游戏的玩法、游戏中奖率、返奖率以及每期奖池、中奖、兑奖等情况,彩民有权获知。
3、彩民购买彩票时,因仓储、运输、印刷、打印等原因造成彩票缺损、污渍导致彩票无效的,有权要求兑换等值彩票或退还相应购彩费用。
4、彩民有权利要求彩票发行机构、彩票销售机构、彩票代销者以及其他因职务或者业务便利知悉彩票中奖者个人信息的人员,对中奖者个人信息保密。
5、彩民购买彩票基于自愿原则,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对摊派购彩,有权拒绝并进行举报。
6、彩民对彩站和彩票机构有权进行监督。
7、对彩票销售所产生公益金的使用,彩民拥有知情权。
提醒>>>别被这些伎俩骗了
钓鱼网站、手机短信、调换彩票……骗子的骗术在不断更新。彩民需擦亮眼睛,识别以下伎俩,防止自己的利益被侵犯。
钓鱼网站
钓鱼网站往往打着内幕资料的幌子,忽悠彩民注册会员,骗取会员费。
VIP卡
手机短信
过期票
制假票
私彩屡见不鲜,但酷似真彩票的赝品彩票你见过吗安徽亳州谯城公安分局刑警在一次打击制假售假发票时,从嫌疑人出租房内查获大量假证、假票,电脑等制假工具。还意外地发现1卷假福利彩票。而类似的“李鬼”彩票也确有人中招。河南省郑州市的彩民王某贪图便宜,从一男子手中花200元购得一张中奖260元的“彩票”,而这张印有流水号、条形码的“彩票”,足以以假乱真。
私彩
挖补票
利用挖补票行骗屡见于报端。在一家印刷企业从事拼版工作的陈君(化名)用四张彩票碎片拼接成了一张中奖额为100万元的“红楼探秘”。更有甚者连未成年人也学会了这一技术含量低的骗术。南京一位16岁男孩,通过挖补的手法伪造竞彩千元中奖彩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