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气体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地质学会同位素专业委员会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热专业委员会
气体同位素技术实验室联盟(筹)
承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甘肃省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
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兰州资源环境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
协办单位
自然资源部同位素地质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学分会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页岩油气富集机理与有效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通知正文
一、会议召开背景
二、会议交流组织形式
3.日程安排:9月9日:上午:开幕式及地球科学前沿报告;下午:大会特邀学术报告;9月10日:分会场报告;9月11日:大会报告。
四、酒店住宿及交通
1.会议住宿:本次会议入住酒店为兰州饭店(450/天,不含早)、萃英大酒店(300元/天,含早)与宁卧庄宾馆(480元/天,不含早)三家酒店(价格均为协议价格),因夏季住宿紧张,请在会议网站提前预定,其它酒店需自行预定。
2.会议交通:如果您乘坐飞机抵达兰州中川国际机场(距离市区大约70公里),您可以选择如下交通方式:a.乘坐城际轨道交通到兰州站下车(票价20元),出站后步行1.8公里到会议酒店;兰州西站下车,可乘坐地铁1号线在兰州大学站下车,步行800米即到会议酒店;b.乘坐机场大巴到终点站兰州大学(东方大酒店)下车(票价30元),步行900米到会议酒店。c.乘出租车或网约车大约200元。
五、会议注册
六、联系我们
甘肃省兰州市东岗西路382号,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油气资源研究中心;
邮编:730000
学术报告:李中平研究员0931-4960832,Email:lizhongping@lzb.ac.cn
会务咨询:张明峰0931-4960856,13919020048,Email:zhangmf@lzb.ac.cn
会议论文:刘艳0931-4960840,13993228566,Email:yanliu@lzb.ac.cn
酒店预订:邢蓝田13893377848,Email:lantxing@lzb.ac.cn
企业参会:赵青18909498637
大会组织委员会
2019年7月29日
附1.已征集到的特邀或主题报告(继续征集中…..)
附2.专题召集人及研讨内容
专题研讨内容及专题召集人
1.天然气同位素地球化学
主要召集人:王晓锋*、刘全有、周世新*、田辉、胡国艺、李剑、刘文汇*
联系人:王晓锋wangxf@nwu.edu.cn,13893668605
周世新sxzhou@lzb.ac.cn,0931-4960852
主要研讨内容:本专题主要涉及常规和非常规天然气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特别是海相天然气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我国海相地层时代老、演化程度相对较高,也是目前我国天然气勘探的主战场。碳、氢等气体同位素地球化学是海相天然气成因研究的重要手段,特别是海相页岩气的碳、氢同位素组成特征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例如高过成熟阶段甲乙烷碳氢同位素组成的倒转,以及吸附/解吸过程的同位素分馏等。这些特殊性对研究海相天然气形成聚集过程及其赋存状态具有重要地质意义。
2.油气源对比及烃源岩地球化学
主要召集人:蔡春芳*、廖玉宏、孙永革、陈践发、蔡进功、王飞宇、蒋其贵、刘庆
联系人:蔡春芳cai_cf@mail.iggcas.ac.cn,010-82998127
主要研讨内容:油气藏中烃类成分受控于母岩沉积环境和成熟度,但因发生选择性的生物降解、热化学硫酸盐还原、气洗、逸散泄露或混合作用等,而发生改变。我国沉积盆地众多,不同盆地石油天然气所经历的后期次生蚀变作用不同,即使同一次生蚀变作用,其环境和产物也有所不同,于是,有必要开展这方面的研讨。欢迎全国各地的研究人员踊跃交流研究和实验模拟方面的成果,以期总结出天然气次生变化的共性和特殊性。
3.地质灾害(火山/地震)成因、预测及其环境效应中的研究与应用
主要召集人:郭正府*、李营*、周晓成、杜建国、赵慈平、张茂亮
联系人:李营liying@cea-ies.ac.cn,010-88015697
主要研讨内容:地震和火山是严重危及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自然灾害,地震和火山活动的监测、预测是现代地球科学中极具挑战性且又最为迫切需求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气体地球化学方法在该领域内的研究和应用上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研讨主要内容:地震和火山活动气体地球化学异常及其成因;火山和构造带深部物质活动的同位素示踪;火山和构造区气体排放及其环境效应;气体地球化学方法在火山和地震活动预测的探索与应用。
4.地质源温室气体释放
主要召集人:郑国东*、陈多福*、琚宜文、宋之光、冯东、李琦、马向贤、唐俊红、陈志
联系人:马向贤maxxan@lzb.ac.cn,15002571197
5.古环境恢复研究中的应用
主要召集人:王永莉*、刘卫国、黄咸雨、晏宏、苗运法、刘向军、魏志福
联系人:魏志福weizf@lzb.ac.cn
黄咸雨xyhuang@cug.edu.cn
6.冰冻圈科学中的应用
主要召集人:李传金*、耿雷、庞洪喜、史贵涛
联系人:李传金lichuanjin@lzb.ac.cn,13909402787
7.同位素生物地球化学与生态学
主要召集人:温学发*、冯晓娟、宋欣、葛体达、方运霆、林光辉*
联系人:温学发wenxf@igsnrr.ac.cn,13671273770
主要研讨内容:稳定同位素技术具有示踪、整合和指示功能,已经成为水、碳、氮、磷等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稳定同位素生态学是生态学一门新分支学科,主要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研究不同时空尺度的生态学过程以及生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机理。稳定同位素质谱(IRMS)和红外光谱(IRIS)仪器和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同位素生物地球化学与生态学研究的发展,如物种和群落组成要素、结构与功能、土壤-植物间相互作用和适应机制、物种和食物网营养级关系、温室气体源汇及交换过程、水碳氮等物质循环、全球气候变化响应与适应等。
8.生物及环境同位素地球化学
主要召集人:刘学炎*、周友平*、章炎麟、巩晓颖、金彪、彭林
联系人:刘学炎liuxueyan@tju.edu.cn,13985454168
周友平youping.zhou@sust.edu.cn
9.干旱区生态水文学同位素地球化学
主要召集人:张明军、李宗省*、李志、孙从建
联系人:李宗省lizxhhs@163.com,13919887317
10.地下水同位素地球化学示踪及地热动力学研究
主要召集人:庞忠和*、卢征天*、陈宗宇*、张翔、谭红兵
联系人:庞忠和z.pang@mail.iggcas.ac.cn,010-82998611
陈宗宇chenzongyu_iheg@126.com,0311-67598558
11.稳定同位素考古学中的应用
主要召集人:胡耀武*、安成邦、杨益民、郭怡
联系人:胡耀武ywhu@ucas.ac.cn,010-88369239
12.农业科学、食品溯源及其它学科中的应用
主要召集人:袁玉伟*、张金波、逯海、王静竹
联系人:袁玉伟ywytea@163.com,0571-86414668
主要研讨内容:稳定同位素技术在农业科学中具有广泛的用途,研讨内容主要包括特色农产品及地理标志产品产地溯源技术应用;有机食品、果汁和蜂产品等标识符合性确证与掺假鉴别技术;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在食品检测质量控制与影响因素;碳同位素示踪技术在作物光合产物分配、微生物固碳和有机碳矿化与周转等研究中的应用;氮同位素示踪技术在农田土壤氮迁移、转化、去向及其调控效果等研究中的应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在食品质量控制、溯源、有机产品认证等领域的应用。
13.高精度气体同位素(Clumpedisotopes)技术及应用
主要召集人:王旭*、韦刚健*、方家松、刘耘*、帅燕华、宁有丰、冯连君、胡斌
联系人:王旭xuking@mail.iggcas.ac.cn,13051527760
主要研讨内容:随着高灵敏度、高分辨率、高精度气体同位素质谱和分析技术的发展,团簇同位素(Clumpedisotopes)和特定位置同位素(Position-specificisotopes)成为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领域的前沿研究方向,并广泛应用于古温度重建、天然气成因研究等。然而,随着研究深入,一些问题也突出显现,如同位素是否平衡、生物碳酸盐生命效应的影响、埋藏成岩蚀变对团簇同位素的改造等。本专题旨在探讨高精度气体同位素分析技术的最新进展、存在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14.稀有气体同位素技术及其在地球科学中的应用
主要召集人:贺怀宇*、卢征天、徐胜、李立武*、邱华宁、秦胜飞、王杰、曹春辉
联系人:贺怀宇huaiyuhe@mail.igcas.ac.cn,010-82998414
曹春辉caochunhui@lzb.ac.cn,18909498657
15.气体同位素分析新技术方法研究
主要召集人:尹希杰*、范昌福*、李中平、张琳、谢露华、王广、高淑涛、邢蓝田
联系人:尹希杰yinxijie2003@163.com,15980813077
邢蓝田lantxing@lzb.ac.cn,13893377848
16.气体同位素质谱分析系统硬件维护及功能研发
主要召集人:李中平*、田有荣、余海棠、曹亚澄、曲冬梅、刘艳
联系人:刘艳yanliu@lzb.ac.cn,18609491955
(注:为保证会议质量,如征集的报告过少,将不予设立相应的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