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百强汽车三十强企业十年发展回顾(图表)

自2004年开始发布第一届“中国机械工业百强企业、汽车工业三十强企业”名单以来,至今这项活动已经成功举办十届,成为社会影响广泛、深受行业企业欢迎、示范作用很强的行业品牌活动。回顾机械百强、汽车三十强企业信息发布的十年,机械工业既经历了高速发展的阶段,也经历了低速动荡的时期;回顾这十年,行业大企业经历了从做大到做强,从高速发展到中速调整,从粗放发展到转型升级,从国内领先到走向国际的转变;回顾这十年,尽管部分行业、企业浮浮沉沉,但机械、汽车领军企业无论企业规模、产品水平,还是经济效益、国际竞争力都有了大幅提升,在我国机械工业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上榜企业渐趋稳定,榜单换位逐年下降

自2004年首届机械百强、汽车三十强企业信息发布以来,先后共有194个企业登上过机械百强企业名单,有48家企业曾上榜汽车三十强企业名单。十年来,一些企业在榜单上起起落落,有近一半的企业完全淡出了机械百强名单,近4成的企业淡出了汽车三十强榜单,甚至有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走向消亡。

十年来,在曾入围机械百强的194家企业中,有43家企业连续十年上榜;在曾入围汽车三十强的48家企业中,有18家企业连续十年上榜。这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通过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步伐,成功地经受住了考验,化危机为机遇,以挑战为踏板,在磨练中不断成长壮大,成为机械百强、汽车三十强乃至全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表12004-2013年曾入围机械百强、汽车三十强的企业统计表

曾入围年数

1年

2年

3年

4年

5年

6年

7年

8年

9年

10年

合计

机械百强曾入围企业数量

53

16

12

11

18

7

10

43

194

汽车三十强曾入围企业数量

6

3

2

4

1

48

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和激烈的市场竞争的考验,机械百强、汽车三十强企业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上榜企业的格局也渐趋稳定。榜单发布之初,机械百强的年换位率高达32%,但是此后逐年下降,今年已经降至8%;汽车三十强的榜单格局更为稳定,十年前年换位率为10%,十年后已降至3.33%。机械百强和汽车三十强的五年换位率分别由前五年的43%和30%降至26%和13.33%;十年换位率则分别高达50%和26.67%。

表22004-2013年机械百强企业名单换位率变化表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年换位率%

32

15

13

14

8

五年换位率%

37

26

十年换位率%

50

表32004-2013年汽车三十强企业名单换位率变化表

10.00

16.67

6.67

3.33

30.00

26.67

23.33

13.33

在机械百强和汽车三十强企业群体中,前十位的企业群体更是较为稳定,每年基本上以位次调整为主。这些企业兼具大和强的双重属性。2013年机械百强前十位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规模均在300亿元以上,合计主营业务收入占全部百强企业的52.16%,合计利润总额占全部百强企业的42.37%。2013年汽车三十强前十位企业营业收入规模均在500亿元以上,其中8家规模都超过了1000亿元,前十位合计营业收入占全部汽车三十强企业的比重高达89.16%,合计利润总额占比更高达91.86%。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这些企业以更快的速度进行调整和升级,成为行业抵御风险的中坚力量。

表4机械百强企业近五年前十位位次变化情况表

企业名称

入围年数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潍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5

三一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盾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9

广西玉柴机器集团有限公司

新疆特变电工集团有限公司

表5汽车三十强企业近五年前十位位次变化情况表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东风汽车公司

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万向集团公司

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P#

(二)行业中坚地位重要,数量虽少贡献却大

机械百强、汽车三十强企业在行业中企业数、从业人员的比重虽然不高,但主营业务收入和实现利润总额占全行业的比重则明显大得多。

2013年机械工业共有规模以上企业66228家(不含汽车,下同),百强企业在机械工业企业总数中只占0.15%,但主营业务收入占全行业的11.31%,利润总额占8.5%。

表6近几年机械百强企业主要指标占全行业比重情况

指标名称

机械工业(不含汽车)

2013年

行业规上企业总计

其中:百强企业

百强

比重(%)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2007年

企业数(个)

66228

100

0.15

0.17

0.11

0.12

主营业务收入(亿元)

140810

15929

11.31

12.14

13.41

15.38

16.35

16.49

15.63

利润总额(亿元)

8869

754

8.50

10.17

13.06

17.05

17.28

16.70

17.95

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万人)

108

7.65

7.99

7.38

7.82

7.84

8.24

注:2010年以前“规上企业”为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

2011年及以后“规上企业”为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

汽车工业共有规模以上企业11935家,2013年上榜30强企业在汽车工业企业总数中只占0.23%,但营业收入占比超过一半达55.33%,实现利润总额占比近四成达39.67%。

表7近几年汽车三十强企业主要指标占全行业比重情况

汽车工业

其中:三十强企业

三十强

12945

30

0.23

0.25

0.28

0.20

0.22

0.27

0.29

营业收入(亿元)

63465

35114

55.33

56.04

54.84

62.13

63.26

62.64

52.56

5278

2094

39.67

40.39

58.89

61.04

60.73

53.46

45.91

111

26.00

24.94

24.08

25.31

25.24

23.28

(三)重大装备责无旁贷,科技创新贡献突出

机械百强、汽车三十强企业在行业重大装备研发生产和重大科技攻关创新方面贡献尤为突出。十年来,机械、汽车工业多数产品的产量已经位居世界前列,但其中一批重大的、关乎国计民生的大型高端产品,还主要依靠这些大型行业排头兵企业生产,如:发电设备中的超临界、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特大型水电机组、核电设备、兆瓦级风电设备,输变电设备中的500-1000KV超高压和特高压交直流输变电设备、大型冶金矿山设备、大型石油化工设备、大型铸锻件等一些关系国计民生、国家安全的重要产品,汽车中的轿车、重型载货车等,这些全部由行业内的大型企业研发和生产。

行业关键共性核心技术的突破、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的承担、大型高端科技产品的研发、行业科技创新的投入,绝大部分都是由入围机械百强、汽车三十强的企业承担和完成的。每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每一届国家工业大奖名单中,都有多个机械百强或汽车三十强企业的身影,历年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名单中,机械百强企业的总体贡献率都接近3成。换句话说,正是这些排头兵企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研发投入和科技创新活动,在不断推动和引领着整个行业的科技水平不断进步、不断前行。

表82004-2013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获奖机械百强、汽车三十强企业及项目名单

年份

奖项

行业

单位

项目名称

2004年

一等奖

重型矿山

上海重型机器厂

100MN油压双动铝挤压技术与装备研制

电工电器

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

哈尔滨动力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秦山600Mwe核电站设计与建造

二等奖

石化通用

陕西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

AV100-17轴流压缩机

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三峡1200/125t桥式起重机研制

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

切屑控制及刀具失效机理研究、系列产品开发与产业化

德力西集团有限公司

空气介质电弧的测试、仿真、调控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2005年

上海振华港口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新一代港口集装箱起重机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

一汽大众有限公司

宝钢高等级汽车板品种、生产及使用技术的研究

西安西开高压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立式烧结熔渗技术及制备自力型CuW/CrCu整体电触头的研究与应用

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

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设计研究院

首钢3500mm中厚板轧机核心轧制技术和关键设备研制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牵引供电自动化系统成套技术及应用

工程机械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混凝土泵送关键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

2006年

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鞍钢1780mm大型宽带钢冷轧生产线工艺装备技术国内自主集成与创新

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公司

10兆瓦高温气冷实验反应堆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王洪军轿车钣金快速修复法

二重集团(德阳)重型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国产1450热连轧关键技术及设备研究与应用

50MW煤气联合循环发电CCPP装置轴流与离心串联式煤气压缩机组

烟台冰轮股份有限公司

螺杆压缩机设计理论、关键技术及系列产品开发

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

循环流化床(CFB)锅炉关键技术的自主研发及应用

无锡华光锅炉股份有限公司

循环流化床锅炉本体和动态仿真关键技术的研究及产业化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

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

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西安电力机械制造公司

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

保定天威保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750kV交流输变电关键技术研究、设备研制及工程应用

沈阳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

离心压缩机、鼓风机机壳拼装制造技术

机床工具

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LS4B-2500型2500美吨闭式四点多连杆压力机

长安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力帆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支持生产设备集成运行的网络化制造系统及支撑技术

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

大型直接空冷汽轮机关键技术研究及设备研制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技术中心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无锡柴油机厂

一汽解放第五代奥威重型系列商用车及其重型柴油机自主开发

中信重型机械公司

福建水口水电站2×500吨级垂直升船机建设及运行

15000T锻造水压机

东方锅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

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

机械工业北京电工技术经济研究所

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

超临界600MW火电机组成套设备研制与工程应用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奇瑞节能环保汽车技术平台建设

东风1.5吨级高机动性越野汽车的研制

ZPMC新一代港口集装箱起重机关键技术研制平台建设

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

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创新工程及金属锻压重大装备技术研发平台建设

奇瑞汽车有限公司

超导高电荷态ECR(电子回旋共振)离子源研制

300MWCFB锅炉机组示范工程及国产化

智能电器理论、关键技术及系列产品开发

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

浙江天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低压保护电器关键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

30万吨合成氨成套技术与关键设备开发研制及应用

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

燃料电池轿车动力平台关键技术

中国西电集团公司

特变电工沈阳变压器集团有限公司

超高压直流输电重大成套技术装备开发及产业化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吉利战略转型的技术体系创新工程建设

陕西秦川机械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适用于大批量精密齿轮磨削的数控蜗杆砂轮磨齿机技术及产品

2150mm宽带钢热连轧机组装备关键技术自主创新及工程应用

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薄板坯连铸机成套技术与关键设备开发及应用

巨型全空冷水轮发电机组关键技术突破及工程应用

浙江德力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过电压防护的雷电流测试关键技术及其系列测试设备

杭州杭氧环保成套设备有限公司

SBR法污水处理工艺与设备及实时控制技术

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复杂地层特大型竖井钻机及成井工艺关键技术

东风电动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动力城市客车节能减排关键技术

中国西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西安西电电力整流器有限责任公司

三峡输电系统工程

高品质J6重型车及重型柴油机自主研发与技术创新

三一重工工程机械技术创新平台建设

大型宽厚板矫直成套技术装备开发与应用

超大加氢反应器研制及工程应用

弯扭叶片关键技术研究及在大型汽轮机中的工程应用

广州白云电器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大型企业综合电气节能关键技术及应用

沈阳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

大型乙烯装置用裂解气压缩机关键技术及装备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海上重型起重装备全回转浮吊关键技术及应用

超超临界1000MW火电重大装备研制与产业化发

兆瓦级变速恒频风电机组

大型矿山提升装备关键技术及应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轿车公司

电阻点焊工艺质量自动监控技术

中国西电输变电重大成套装备科技创新工程建设

万向基于汽车零部件及系统的“三位一体”创新体系建设

海天塑机集团有限公司

塑料精密成型技术与装备的研发及产业化

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有限公司

20000t×125m多吊点桥式起重装备

基础件

浙江天马轴承股份有限公司

环类零件精密轧制关键技术与装备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大批量混流生产工艺过程优化平台及其在汽车等行业的应用

复杂装备与工艺工装集成数字化设计关键技术及系列产品开发

汽车装配线摩擦输送关键技术及成套装备

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全地面起重机关键技术开发与产业化

实现无燃油燃煤电厂的成套技术研究与应用

综合

天津百利机电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复杂约束下高效能电机智能化综合设计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供用电系统谐波的有源抑制技术及应用

中国机械工业建设总公司

复杂钢结构施工过程时变分析及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

基于中级轿车平台的荣威550车型自主开发

三峡全空冷巨型水轮发电机组研制

特等奖

西安西电变压器有限责任公司

西安西电开关电气有限公司

河南平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新东北电气(沈阳)高压开关有限公司

特变电工衡阳变压器有限公司

西安西电高压电瓷有限责任公司

特高压交流输电关键技术、成套设备及工程应用

杭州锅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盾构装备自主设计制造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基于大型工程机械自主创新的徐工科技创新体系工程

中国第一重型机械股份公司

二重集团(德阳)重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大型合金钢锭及铸锻件缺陷与组织控制

中煤张家口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大倾角煤层综采综放工作面成套装备关键技术

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成套工艺技术及装备

杭州汽轮机股份有限公司

激光表面复合强化与再制造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内燃机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节能环保型柴油机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开关电器大容量开断关键技术及应用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重型高速柴油发动机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高端控制装备及系统的设计开发平台研究与应用

电网大范围冰冻灾害预防与治理关键技术及成套装备

输变电装备技术平台建设

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上海汽轮机厂

高温过程装备结构完整性关键技术及应用

中信重工机械股低有限公司

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

高钒高耐磨合金及复合技术的工程化应用

大型高效柔性全自动冲压生产线

超大型塔式起重机关键技术及应用

内燃机全工况高增压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

表9历届中国工业大奖中获奖机械百强、汽车三十强企业名单

届别

获奖机械百强、汽车三十强企业/项目

第一届

(2007)

中国工业大奖

/

中国工业大奖表彰奖:

企业

上海振华港口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项目

万向集团公司:汽车万向节项目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高压直流输电控制保护及换流阀项目

第二届

(2010)

大连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瓦房店轴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重大技术装备配套轴承项目

杭州汽轮动力集团有限公司:工业汽轮机项目

陕西秦川机械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精密高效数控磨齿机项目

湘电集团重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SF33900型220t电动轮自卸车项目

第三届

(2013)

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大型快速高效数控全自动冲压生产线项目

中国工业大奖提名奖

(四)发布十年持续发展,龙头企业引领前行

十年来,无论是机械、汽车全行业还是机械百强、汽车三十强企业都经历了由高速发展到危机震荡再到低速调整转型升级的过程。2008年以前,是机械百强、汽车三十强企业发展最快的时期,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影响发展速度出现低谷,但在国家一揽子刺激政策的拉动作用下,2010年发展速度快速回升,进入“十二五”之后,在政策效应递减、需求不足以及国家主动进行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机械百强、汽车三十强企业也进入了中低速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阶段。

不过纵观这十年,机械百强、汽车三十强企业总体保持着持续增长的趋势。2013年入围机械百强企业合计主营业务收入为15929亿元,比上一届增长3.5%,是2004年第一届时的3.73倍,年均增长15.73%;汽车工业三十强企业2013年营业收入为35114亿元,比上届增长17.7%,是2004年第一届排名的5.5倍,年均增长20.86%。

近几年虽然在经济环境趋紧、需求增速明显放缓的情况下,机械、汽车大企业增速也出现了回落,但更多的是企业主动应对市场变化、加快结构调整的结果,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批优势企业仍能保持适度甚至较快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这些机械、汽车大企业在复杂环境下的良好应变能力和内生发展潜力。

图12004-2013年机械百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总规模及同比增速图

图22004-2013年机械百强企业合计利润总额及同比增速图

图32004-2013年汽车三十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总规模及同比增速图

图42004-2013年汽车三十强企业合计利润总额及同比增速图

十年来,机械百强、汽车三十强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以略低于行业的增速在发展,但是相对于基数普遍较低的近7万家行业企业来说,规模如此巨大的机械百强、汽车三十强企业的发展速度已经是非常快速的,机械百强以仅占行业0.15%的企业数量却贡献了全行业10%以上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汽车三十强以仅占行业0.23%的企业数量却贡献了全行业55%的营业收入和40%的利润,无疑它们确实是行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其中更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十年来无论在行业发展的黄金阶段,还是在应对金融危机的困难时期,都以远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速度在发展,成为名符其实的不断引领行业前行的增长动力,如机械百强企业中的国机、徐工、中联重科、三一、特变电工、塑力线缆、太重、临工、大全、中信重工、上上电缆、沈鼓、卧龙等,汽车三十强企业中的上汽、北汽、长安、华晨、万向、长城、陕汽、宇通、吉利、奇瑞等,这些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十年发展速度均超过5倍,年均增速远远高于其他机械百强、汽车三十强企业以及机械、汽车全行业平均增长水平。它们或通过兼并重组,或通过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或通过科技投入和新产品研发,或通过新市场开拓等方式,不断形成新的增长动力,带动企业和行业持续发展。

(五)平均规模不断扩大,最大规模屡创新高

十年来,机械百强、汽车三十强企业总体保持持续增长,入围企业的平均规模也快速上升。不过近两年,在总体环境严峻、需求明显回落的情况下,大多数企业主动应对市场变化、调整经营策略、加快结构调整、收缩发展速度,机械百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入围门槛也有所降低。2013年机械百强入围门槛17.42亿元,与上届基本持平,是2004年的1.7倍;2013年百强企业平均规模在159.29亿元,是2004年的3.7倍,年均增长15.73%;百强企业中优势大企业的成长性依然良好,2013年入围百强企业的最大规模达2361.59亿元,是2004年的4.8倍,年均增长19.10%,快于百强企业平均水平。

表102004-2013年机械百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规模表

(单位:亿元)

2013/2004年(倍)

年均增长(%)

总规模

4276

13293.3

15403.22

15383

3.7

15.73

入围规模

10.1

18.62

20.03

17.82

17.42

1.7

6.24

平均规模

42.76

132.93

154.03

153.83

159.29

最大规模

489.8

1497.07

1909.87

2121.29

2361.59

4.8

19.10

图52004-2013年机械百强企业经营规模趋势图

图62004-2013年机械百强企业最大规模趋势图

2013年汽车三十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总规模达3.51万亿元,较上一届增长17.7%,是2004年首届时的5.5倍,年均增长20.86%;入围门槛为76.78亿元,是2004年的2.8倍,年均增长12.31%;平均规模超过千亿元达1170.46亿元,比2012年度又有提高,是2004年的5.5倍;最大规模首次突破万亿元达到10520.86亿元,比上一年大幅提高1387亿元,是2004年的7.8倍,年均增长25.56%,超过三十强企业平均水平。

表112004-2013年汽车三十强企业营业收入规模表

2013/2003年(倍)

6382

24286.24

27401.49

29841

5.5

20.86

27

75.17

75.25

70.84

76.78

2.8

12.31

212.7

809.54

913.38

994.71

1170.46

1356.4

6096.53

7131.68

9133.39

10520.86

7.8

25.56

图72004-2013年汽车三十强企业经营规模趋势图

图82004-2013年汽车三十强企业最大规模趋势图

(六)特大企业逐年增长,超大企业从无到有

从2004年首届机械百强、汽车三十强企业信息发布以来,主营业务收入超过百亿元的特大型企业数量除2012年在多种因素影响下略有下降外,总体上逐年增加,至2013年达69个,比上一届增加6个;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元的超大型企业数量也有所增加,由上一届的9个增加为10个。

表122004-2013年机械百强、汽车三十强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的企业数量

机械、汽车超100亿元企业合计

69

63

67

66

51

46

42

23

其中1000亿元以上企业

500-999亿元企业

-

机械工业超100亿元企业

41

39

40

28

21

汽车工业超100亿元企业

24

20

图92004-2013年机械百强、汽车三十强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企业数量图

十年来,机械百强企业中,主营业务收入超过百亿元的企业迅速增加,2004年第一届发布时只有6个,2013年已增加至41个;而规模在50亿元以下的企业数量则由2004年的77个减少至2013年的35个。

机械百强企业信息发布的前几年,尚没有一家收入过千亿元的超大型企业,直到2009年才首次出现千亿级的超大型企业,即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之后几年其规模仍在快速增长,2012、2013年其规模均在2000亿元大关之上。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在2012年成为机械百强第2个千亿级的企业,但2013年又降至930亿元。而潍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2013年主营业务收入大幅增长成为机械百强新的千亿级企业。另外,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917亿元)也已接近千亿级规模水平。

图102004-2013年机械百强企业按收入规模分布变化图

图112004-2013年机械百强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企业数量图

十年来,汽车三十强入围企业规模更是迅速增长,百亿级和千亿级企业数量总体也呈波动上升趋势,而百亿元以下规模的企业数量则迅速减少。营业收入超过百亿元的企业,2004年只有10家,至2013年已增加到28家,比上届增加1个。营业收入超过千亿元大关的特大型企业,2004年只有2家,至2013年已经增加至8家,这8家超千亿级的大企业营业收入合计达30118亿元,占汽车三十强企业总营业收入的比重达85.77%,占汽车工业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47.5%。2013年首次出现主营业务收入规模超过万亿元的汽车企业,即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达10521亿元。

图122004-2013年汽车三十强按营业收入规模分布变化图

图132004-2013年汽车三十强营业收入超100亿元企业数量图

图142004-2013年汽车三十强营业收入超1000亿元企业数量图

(七)行业分布稳中有变,电工行业独占鳌头

由于行业特点不同,并非每个行业都容易产生大型企业。回顾这十年,机械百强、汽车三十强榜单入围企业主要集中在农机行业、内燃机行业、工程机械行业、石化通用机械行业、重型机械行业、机床工具行业、电工电器行业、基础件行业、汽车行业等9个大行业中,在机械工业13个大行业中,仪器仪表行业、文化办公设备行业、食品包装机械行业、其他民用机械行业上榜企业很少甚至没有企业上榜。

十年来,入围企业的行业分布总体保持稳定,按照入围企业数量多寡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入围企业数量在30家以上,第二梯队入围企业数量在10家以上30家以下,第三梯队为剩余其他行业,入围企业数量在10家以下。

十年来,第一梯队一直为电工电器行业,入围企业数量始终保持在30家以上,最多的年份入围高达39家,占全部百强企业的近4成。

第二梯队的格局近年来略有变化,2009年之前有三个行业,分别为石化通用机械行业、工程机械行业和重型机械行业,重型机械行业入围企业数量总体呈下降趋势,2010年后由第二梯队退居目前的第三梯队;而石化通用机械行业十年来入围企业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已由2004年第一届的7家上升到近几年的16家左右;工程机械行业十年来入围企业数量基本保持稳定,在9家-14家之间。第一、二梯队三个行业入围企业数量合计占全部百强企业的6成左右。

第三梯队为重型机械行业、农机行业、内燃机行业、机床工具行业、机械基础件行业、仪器仪表行业、文办行业和其他民用行业等,入围企业数量均在10家以下;其中,;农机行业、内燃机行业入围企业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机床行业、机械基础件行业、仪器仪表行业入围企业数量总体均比较稳定,重型机械行业是由前几年的第二梯队退居至目前的第三梯队,文办行业和其他民用行业入围企业数量逐渐减少,近三年已经没有企业入围。

表132004-2013年机械百强企业行业分布表

农机行业

内燃机行业

工程机械行业

仪器仪表行业

文办设备行业

石化通用机械行业

17

重型机械行业

机床工具行业

电工电器行业

31

35

38

33

基础件行业

其他民用机械行业

综合类

图152004-2013年机械百强企业行业分布变化图

(八)区域格局基本稳定,东部地区稳居第一

从入围企业地区分布看,区域经济最发达和活跃的东部地区入围企业数量一家独大,平均每年入围机械百强的企业在70家左右,占了榜单7成左右的份额。而中部和西部地区入围企业数量合计仅占三成左右。

不过从发展趋势看,区域格局正在逐渐向政策预期方便调整和发展。十年来,中部和西部地区入围企业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分别由2004年的12家和10家上升至2013年的18家和16家;而东部地区上榜企业数量则由2004年的78家逐渐下降至2013年的66家。这说明在国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西部大开发等区域经济政策的引导下,中部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快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部分机械企业不断做大做强,逐渐成为机械工业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之一。

表142004-2013年机械百强企业按地区分布表

东部地区

78

77

73

71

70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图162004-2013年机械百强企业按地区分布变化图

按入围企业所在都市圈来看,长江三角洲都市圈和环渤海湾都市圈最为突出,可谓双雄并立。两大都市圈都位于东部沿海地区,因为其政治地位、开放程度、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和成熟的经济环境更容易吸引和造就大型企业,形成了企业和区域经济相互促进的良性经济循环。十年来,两大经济圈合计每年都为机械百强企业贡献6成以上的企业。

不过虽然三大经济圈合计入围机械百强企业的数量占比很大,但却有逐年减少的趋势,这也是近年来我国中西部地区发展提速、区域经济更为协调的表现。

表152004-2013年机械百强企业三大都市圈分布表

三大都市圈合计

74

75

68

65

64

长江三角洲

36

珠江三角洲

环渤海湾

25

29

图172004-2013年机械百强企业三大都市圈分布变化图

按省市分布来看,十年来入围机械百强的企业来自于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上榜企业数量最多的前三甲分别是浙江省、江苏省和山东省,上榜企业数量都在10家以上,三个省市合计每年都占机械百强4至5成的名额,可谓名副其实的机械大省。其他省市合计入围企业数量占全部机械百强的5成多。入围企业较多的省市多为东部和中部经济和工业较发达的省市,西部和中部部分欠发达的省市入围机械百强数量较少。除港、澳、台外,尚有8个省市区十年来没有一家企业入围机械百强。

从分布变动情况看,机械百强企业省市分布格局除个别省市略有小幅波动外,总体基本保持稳定。其中,上榜企业最多的浙江省入围企业数量前五年逐年上升后五年基本保持稳定,排第二位的江苏省前五年逐年下降后五年基本稳定,排第三位的山东省十年来入围企业数量一直比较稳定。

表162004-2013年机械百强企业按省市分布表

浙江省

19

江苏省

山东省

辽宁省

河南省

湖南省

四川省

天津市

安徽省

北京市

陕西省

黑龙江

上海市

福建省

广西区

重庆市

新疆区

河北省

0

山西省

广东省

云南省

甘肃省

湖北省

图182004-2013年机械百强企业按省市分布变化图

(九)民营企业波动上升,国有企业总体稳定

十年来,机械百强企业中,国有企业入围数量虽有波动但总体保持稳定,除榜单发布第一年入围数量较少外,其他年份都在30-37家上下浮动,占全部百强企业的三成多;民营企业入围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已由最初的43家波动上升至2013年的59家,占比由四成多升至近6成;而三资企业则总体呈下降趋势,由2004年的33家降为2013年的11家,占比由三成多降为仅一成。

可见,民营企业已经逐渐发展成为行业中至关重要的支柱力量之一,尤其是在金融危机冲击后的五年。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虽然大多规模较小(2013年平均规模仅为国有企业的43%),但胜在反应灵活且数量众多,在近几年的后金融危机时期,市场需求持续不振,民营企业却表现出了更大的活力和优秀的市场应变能力,在行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步伐中反应更为迅速,成为行业快速走出危机阴影、继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表172004-2013年机械百强企业按企业性质分布表

国有企业

民营企业

47

52

58

59

56

三资企业

图192004-2013年机械百强企业按企业性质分布变化图

表182004-2013年机械百强企业按企业性质主营业务收入平均规模表

60.65

66.67

82.60

98.47

147.26

174.84

213.48

253.25

227.05

273.51

37.18

41.78

51.68

70.45

71.62

78.47

95.85

114.71

121.40

117.10

37.03

37.43

35.29

47.06

43.64

52.50

76.54

78.49

70.79

74.12

图202004-2013年机械百强企业按企业性质主营业务收入平均规模变化图

(十)十年发布十年发展,一批企业贡献突出

回顾信息发布的十年,正如前所述,我们从科技创新能力、经营效益水平、入围稳定性、企业成长性以及生产规模五个方面对十年来入围机械百强、汽车三十强的企业进行分析和考量,发现其中一批行业排头兵企业无论是科技创新能力还是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成果,无论是生产规模还是经营水平,无论是入围榜单的稳定性还是快速发展的成长性,都是十年来机械百强、汽车三十强榜单中的佼佼者,如:机械百强中的国机集团、潍柴控股、徐工集团、上海电气、中联重科、三一集团、东方电气、特变电工、正泰集团、许继集团、中信重工、沈鼓、陕鼓、瓦轴以及海天塑机等,汽车三十强中的上汽、一汽、东风、北汽、长安、吉利等企业,这些企业十年来为机械百强、汽车三十强榜单以及行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是机械百强、汽车三十强十年发展中名符其实的中坚力量,因此,本次信息发布决定对这些企业颁发“机械百强、汽车三十强·十年发展突出贡献奖”。

THE END
1.南疆公司QC成果荣获中国职工技术协会二等成来自华电国际公司华电国际公司 24-11-28 10:36 发布于 北京 来自 微博视频号 南疆公司QC成果荣获中国职工技术协会二等成果#喜报# L华电国际公司的微博视频 小窗口 ?收藏 转发 评论 ?赞 评论 o p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 按热度 按时间 正在加载,请稍候华电https://weibo.com/3303380421/5105633680689553
2.特变电工: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行权结果暨1.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第四次临时董事会会议决议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1证券代码:600089证券简称:特变电工公告编号:临2024-071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行权结果暨股份变动公告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http://www.hibor.com.cn/repinfodetail_3765681.html
3.乌鲁木齐热电厂2机组蝉联全国火电效能竞赛一等奖本网讯8月7日,在全国火电300MW级机组能效对标及竞赛第43届年会上,华电新疆乌鲁木齐热电厂#2机组在全国158台机组中脱颖而出,以第一名成绩荣获2013年度全国火电300MW级供热湿冷机组竞赛一等奖,继续蝉联该奖项。 自2009年实现“双投”以来,该厂高度重视机组安全经济运行。狠抓设备治理和技术改造,从缺陷管理、缺陷分析和https://www.ymocicsnx.cn/shou-ji/519181.html
4.中信集团举办第二届“绽放杯”数字化应用大赛中信泰富特钢南钢其中,中信泰富特钢《构建大型集团企业“云边端一体化管控操全流程”信息安全新体系》、中信重工《高端工业“卡脖子”操作系统国产化研发实践》获得三等奖,中信泰富特钢《Al赋能电炉炼钢,科技炼就高端特钢》、中信重工《协同进化:Al赋能特种机器人新纪元》、南钢集团《南钢智慧大监督平台》获得二等奖,南钢集团《基于数据http://www.csteelnews.cn/xwzx/jrrd/202412/t20241202_95025.html
5.中信泰富特钢南钢项目获中信集团奖项/西宁特钢通过铁路轴承用钢日前,北京国金衡信认证有限公司向西宁特钢颁发了“铁路货车轴承用G20CrNi2MoA渗碳轴承钢”“铁路货车轴承用GCr15高碳铬轴承钢”产品认证证书,这标志着西宁特钢通过铁路总公司铁路货车轴承钢标准产品认证,继续保持向相关轴承生产厂商供货资格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1NTExNDY4Ng==&mid=2247513719&idx=1&sn=270406899ae44dd4b82c1351fac70559&chksm=fad1b851d8b255fdac5c0e6ca182e9b77a11a6b43606515151751af0f3d338409665811253ee&scene=27
6.[新疆新闻联播]特变电工一项目获中国工业大奖表彰奖来源: 央视网 2022年10月25日 15:57 内容简介 特变电工中国工业大奖表彰奖 新闻栏目推荐 新闻联播 焦点访谈 新闻直播间 新闻1+1 朝闻天下 CCTV-1综合 CCTV-2财经 CCTV-3综艺 CCTV-4中文国际 CCTV-5体育 CCTV-5+体育赛事 CCTV-6电影 CCTV-7国防军事 CCTV-8电视剧 CCTV-9纪录 CCTV-10科教 CCTV-https://news.cctv.com/2022/10/25/VIDElx8RTAEsE7UcS0nrsW1h221025.shtml
7.第七届中国工业大奖表彰奖名单中国工业大奖获奖企业名单→买购网15 特变电工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特高压多端柔性直流核心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示范应用 16 蚌埠市双环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高端装备用精密电阻器研发及产业化 17 西安大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创新数码放疗(产品)技术平台建设与产业化项目 18 招商局重工(江苏)有限公司 极地探险邮轮自主设计与建造 19 江苏武进不锈股份有https://www.maigoo.com/news/663173.html
8.山东工业职业学院就业信息网特变电工集团综合实力位居世界机械500强第228位、中国机械工业五百强第9位、中国企业500强第313位、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122位、中国大企业创新100强第43位,连续五年上榜ENR全球百强工程承包商。截止2022年,全集团销售收入1182亿元,同比增长 40%,其中新疆地区实现销售收入777亿元,同比增长36%。http://sdivc.sdbys.com/campus/view/id/650726
9.江苏新扬子造船有限公司校园招聘武汉理工大学宣讲会特变电工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电气设计工程师 2024-09-26 查看详情 英诺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工艺工程师 软件工程师 硬件工程师 机械工程师 制程工程师(Micro LED方向) 激光器研发工程师(纳秒方向) 激光器研发工程师(非线性方向) 激光器研发工程师(超快方向) 2024-09-10 查看详情 您https://xjh.haitou.cc/article/1951328.html
10.特变电工电线电缆油浸式变压器干式变压器先后荣获“中国工业大奖”、“***”、“中国知识产权***企业”, 2009年和2010年两次荣获上海证券交易所年度奖项——“董事会大奖”。公司的品牌价值达168亿元,跻身中国装备工业品牌***。 特变电工三大产业均是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是国家中长期和“十二五”重大科技攻关的核心任务;是国家转变经济http://xjtbdgxlc.cn.china.cn/
11.特变电工衡阳变压器有限公司怎么样特变电工衡阳变压器有限公司是特变电工的控股子公司,成立于1951年,重组于2001年。六十余年来,在社会各界的大力关心、支持和帮助下,衡变公司得到了高速稳定增长,已发展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装备制造”发展的承担者,中国变压器行业超、特高压、大容量变压器类产品的核心骨干企业,世界大型的特高压产品研制和出口https://m.jobui.com/company/7925088/
12.特变电工是国企还是央企特变电工的综合实力位居世界机械500强第228位、中国机械100强第6位,显示了其强大的整体竞争力。公司品牌价值逾500亿元,排名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第47位,体现了其深厚的品牌底蕴和市场认可度。特变电工还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中国工业大奖,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https://qiye.qizhidao.com/article-qyview/841619423912738816.html
13.特变电工基本情况介绍先后荣获中国驰名商标,中国知识产权百强企业,第二届中国工业大奖候选企业, 2009年和2010年两次荣获上海证券交易所年度最高奖项——董事会大奖。公司的品牌价值达168亿元,跻身中国装备工业品牌前十名。特变电工的三大产业均是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是国家中长期和“十一五”重大科技攻关的核心任务,是国家https://www.docin.com/p-367269189.html
14.特变电工(600089)公司公告特变电工:2013年度社会责任报告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 2013 年度社会责任报告 2013 年 3 月 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 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 2013 年度社会责任报告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发挥企业在社会环境中的良好作用,是企业经营活动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作为中国主要的电力设备、光伏产品的供应商及服务商,https://q.stock.sohu.com/cn,gg,600089,1732928427.shtml
15.特变电工新疆线缆厂产品详情品牌:特变电工 新疆特变电工变压器|乌鲁木齐特变电工电线电缆电话:4000053023 18999865160 网址:www.xjtbea.com 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新疆电线(以下简称:特变电工)是中国变压器行业上市公司(股票代码:600089)。公司在新疆、四川、湖南、天津、山东、辽宁、陕西等地建有十二个现代化的工业园区,形成了“以输变电产业为主导https://msite.pvc123.com/tpmsm266/sell/detail/?id=1184862
16.特变电工沈阳变压器集团有限公司特变电工是为全球能源事业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的服务商,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中国大型能源装备制造企业,由全球24个国家和地区的2万余名员工组成,培育了以能源为基础,由输变电高端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组成的“一高两新”国家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成功构建了特变电工、新疆众和、新特能源3家上市公司,跻身中国输变电行业的https://jobs.ynu.edu.cn/company/view/id/491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