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彩票业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的发展,彩票业也蓬勃兴起。到2018年,中国彩票业的销售额达到了历史最高点5115亿元。但之后出现了大幅下滑的态势,到2020年销量只剩下了3330亿元,之后几年销量就在3000亿元左右徘徊。
面对销量大幅下滑的情况,业内人士分析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第一,在经历了近3年的疫情之后,许多人因收入减少或失业,生活都比较困难,无钱购买彩票。第二,疫情期间各种体育赛事停办,体育彩票发行量大减,也直接影响了彩票销售。
但是,一些资深彩民对业内人士的分析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彩票销量下滑的真正原因,是因为许多彩民对彩票中奖的公平性产生了怀疑。他们认为彩票中奖存在着各种猫腻,普通人几乎不可能中得大奖。于是,许多彩民在接连购买彩票无果后,只能选择退出。
那么,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彩民对彩票中奖的公平性持怀疑态度呢?主要源于以下几点:
绝大多数中奖者在媒体采访时都戴着面具与口罩,不愿意露出真面目。这就让很多彩民怀疑,这些中奖者可能都是事先内定好的,或者直接就是彩票中心的工作人员在假扮。
对此,彩票中心解释称,中奖者戴面具主要是为了保护自己的隐私,避免曝光带来的风险。但是这种模棱两可的说法,并没有让彩民信服。
这就让一些彩民怀疑,是否存在“慢摇奖”以便作假的情况。彩票中心对此表示,开奖过程由公证处全程监督,不存在作弊可能。但彩民们依然对这个解释保持怀疑。
一些媒体曾报道过个别彩民连续多次中得大奖,被称为“中奖专家”。而根据计算,彩票大奖中奖概率约为千万分之一。一般人一辈子都难以中得一次大奖,个别人却能连续多次中大奖,这不禁让人怀疑是否存在作弊。
业内人士则表示,这些“中奖专家”的报道很可能是某些彩票公司为刺激销量而故意编造的。但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许多彩民还是选择相信这些报道是真实的。
对此,一些资深彩民表达了自己的觉悟:既然知道中奖概率极低,那从一开始就不应抱太大期望。可以试着买几期,但买不中也就放弃,不要过分执着。购买彩票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中奖是锦上添花,不中也可以接受。资深彩民的这种态度也获得了一些新玩家的认可。
业内人士建议,如果大家对中奖概率并不抱太大期待,只是试试手气,那么购买彩票就是一种娱乐方式。但如果想靠购彩实际改变生活,那成功的概率实在太小。不过,偶尔买几注也无可厚非,只是不能投入太多资金与精力。
最近,针对彩票公信力问题,业内也在持续改进与解决。中奖者不再强制要求戴面具,部分彩票甚至推出了实时直播开奖。一些彩票销售企业也采用了区块链技术,确保过程透明公开。业内表示,这些举措有助于重建玩家信任,进一步规范彩票市场。
当然,彩票终究是概率事件。没有人能保证一定能中奖。对彩票应该树立积极理性的态度,降低期望值,也就会减少失望感。相比长期盲目购买,不如把有限资金更好地使用在其他方面。
中国彩票业发展多年,曾一度销量暴涨。但近年来增速放缓,业内人士将其归因于疫情影响及体育彩票减少。但许多彩民怀疑中奖存在作弊,这也是销量下滑的原因之一。业内应进一步增加透明度,以重建玩家信任。而彩民也需要理性看待,不要对中奖抱有过高期望。仅将购彩作为一种娱乐,投入适当金额,心态也会更加平和。相信随着规范化发展,中国彩票业也会逐渐走上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