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此事的道友就来自严家坪村,后来我的授业恩师说,鲁班符咒的传承是一部包涵了古代社会木工,泥水匠们的血泪史,在残酷的古代社会,弱肉强食,生活在下层的艺人们掌握一些防身制敌,治疗疾病,阴阳风水的本领也是必须的,由于鲁班术简单易行,行之有效,正好满足了这些人的需求,得到自己相对合法的利益。姓韩的匠人害人是通过改变别人的命运(通常是不好的命运),进而达到改变自己的命运(通常是好命运),学习该术的人如果道行不够会致招来恶果。
家是我们幸福生活的港湾,拥有一个健康和谐的住宅无疑是每一个人的梦想。登大魁,致显位,荣祖宗,福子孙,得享福慧,身享豪富,福寿增延,诸事如意的住宅哪一个人不想呢?然而由于种种现实的原因,多数人不幸居于穷困之住宅,常住此宅仰以无事,俯以无蓄,穷年潦倒,疾病颠连,艰难窘迫,殊为可怜。
对于那些已经盖好的房子又当如何防范此类问题呢,富人、土豪、达官等固然可以再重新盖房子或重新买房子,但绝大多数人都是穷其一生的积蓄才买了房或盖的房,那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转凶为吉吗?有,那就是在家中供奉太上秘法镇宅灵符七十二道,此灵符自汉代以来就已经出现,十分古老。后来道士逐渐使用符箓以镇宅,镇宅是道教法术之一,起於古代民间,在建房屋时,于墙角埋石(又称填宅石),用以“驱逐邪魔,以安家宅”。《道藏》第37册中收录了此灵符。
据记载,西汉时有一刘姓凶宅因用此符镇鬼转成吉宅,汉文帝下令颁此符于天下以镇宅。道教的极个别道士现在还保存了古老的镇宅灵符的使用方法。根据记载,七十二道镇宅灵符不仅仅使用于保宅,而是兼管了宅内人丁平安、健康,家畜和农田的丰收、驱鬼避邪、行人的早归、产妇的顺产、多添男丁、家庭和睦、敬老爱幼等诸多方面。
凡人家能求得此符一本,用香火前供养镇宅回凶作吉,万祸尽消诸事吉庆。上真垂佑灾害不生,福寿增延,子孙荣显,田蚕倍盛,六畜兴旺,扫荡妖邪,灭除精怪灵符立妙,永镇门建。此符来历多多,述之难尽,若不食大荤、五辛、三压及戒杀一切物命,心诚敬奉极有感应矣。
不仅在民间百姓供奉,在北京故宫太和殿房梁之上也供奉着太上秘法七十二道镇宅灵符,其功能广大、法力无边,加之供奉地点的至高至尊,不仅仅专为保护此一殿,也不仅仅是保护整个紫禁城,故含庇护天下之大思想。
在太和殿300年大修之际,故宫披露了太和殿中隐藏的五座神秘符牌。这五座符牌的供奉极有规律,乙太和殿正中悬轩辕镜正上方的藻井平台中央所供符牌为中心,东西南北四方分别朝向正中各供奉一座。符牌由於雕刻著镇殿神符,故又称为“符板”。正中央的一块符牌高约37.5厘米,宽23厘米,以产于东北的高丽木所制,前置香炉、蜡台、灵芝五供。符牌背面由镇殿七十二符组成,可谓是一道镇殿灵符。
清宫《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中记载,雍正九年八月十二日(1731年),雍正降旨在养心殿安黄铜符板一块,太和殿和乾清宫分别安木符板各一块。据此可知,此处符牌至少有一块应是雍正九年供奉在太和殿上的。故宫专家介绍,雍正九年,正是雍正帝被病魔缠身,让道士为其治病之时。江西龙虎山值京道士娄近垣以符箓之秘、祈请斗神之术使雍正帝之病有明显的好转,得到了嘉奖和信赖。所以,这符牌上的道教图和镇宅符应该与龙虎山道士娄近垣有关。
不管《鲁班符咒》还是《太上秘法镇宅灵符七十二道》本质上都属于镇符的范畴,即是风水学中常用的灵箓,灵箓的本意是指簿籍、记录或戒条,在道教中犹指记录了天神姓名的名册以及镇压诸邪的各种整套条例。当房屋内供奉《鲁班符咒》和《太上秘法镇宅灵符七十二道》道教镇宅奇书或使用其中的灵箓后,其宅内或屋内的家庭成员应当接受如下原则的约束:
1.不得礼拜佛庙鬼神邪师巫祝,并跪物求福,有犯者准三刑律论;
2.不得招引非人,故气师姑女郎歌舞宅内,准罪幽都三刑律论;
3.不得违师背约,若有犯者,不复镇防守人宅也。准罪太阴刑律论;
4.当助师者立三千善功,开化天人,树胜福田,即加真十品,位登上仙。
虽然这些原则和镇宅无关,也已经超出了风水的范围,可是却有利于用其灵箓人的自我约束,使其为人处世安分守己、不惹是非,从而不至于身犯国法,以至于锒铛入狱。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才不怀疑这种劝人为善的道德学说,竟然真的会有镇宅之奇效。
(本文观点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道教之音立场)
3、道教之音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