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个成语,20个历史名人,记住一半,出口成章很轻松,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阅读时代杂志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中学时,语文老师总是让我们多读成语。
许多成语是历史人物事迹总结,里面藏着丰富的人生启示。
诗词君总结了10个与历史人数有关的成语,如果你能背下一半,出口成章不再难。
01
班门弄斧——鲁班
【人物】鲁班:人称公输盘、惯称“鲁班”。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古代著名的工匠。
【释义】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出处】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诗序》:“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
02
图穷匕见——荆轲
【人物】荆轲:战国刺客,燕国太子丹派他刺杀秦始皇。
【释义】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出来。
【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03
髀肉复生——刘备
【人物】刘备:三国里蜀国的缔造者,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多称其为先主。
【释义】因为长久不骑马,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形容长久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无所作为。
【出处】西晋·陈寿《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
04
破釜沉舟——项羽
【人物】项羽:秦朝末年政治家、军事家,楚国名将项燕的孙子。
【释义】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比喻不留退路,决不后退。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05
望梅止渴——曹操
【人物】曹操:三国时魏国的奠基人,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释义】眼望梅林,流出口水而解渴,比喻从不切实际的空想中来宽慰自己。
【出处】《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06
牛衣对泣——王章
【人物】王章:西汉大臣,曾任京兆尹。
【释义】睡在牛衣(牛畜御寒遮雨之覆盖物)里,相对哭泣。形容夫妻共同过着穷困的生活。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王章传》:初,章为渚生学长安,独与妻居。章疾病,无被,卧牛衣中;与妻决(通“诀”,分别),涕泣。后章仕宦历位,及为京兆,欲上封事,妻又止之曰:人当知足,独不念牛衣中涕泣时耶?”
07
东窗事发——秦桧
【人物】秦桧:字会之,南宋初年宰相、奸臣,主和派、投降派的代表人物。
【释义】比喻不可告人的秘密已彻底败露。
【出处】元·刘一清《钱塘遗事·东窗事发》:方士如言而往,果见桧与万俟俱荷铁枷,备受诸苦。桧曰:“可烦传与夫人,东窗事发矣!”
08
东山再起——谢安
【人物】谢安:东晋时期政治家、军事家、名士,太常谢裒第三子、镇西将军谢尚堂弟。
【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出处】《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09
一饭千金——韩信
【人物】韩信: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后世以此称之“汉初三杰”,古代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后人奉为“兵仙”、“神帅”。
【释义】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10
奇货可居——吕不韦
【人物】吕不韦:战国末年卫国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后为秦国丞相,姜子牙的二十三世孙。
【释义】指把稀有的货物储存起来,等待高价卖出去。后比喻拿某种专长或独占的东西作为资本,等待时机,以捞取名利地位。
【出处】《史记·吕不韦列传》:“子楚,秦诸庶孼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11
小鸟依人——褚遂良
【人物】褚遂良:唐朝宰相、政治家、书法家,弘文馆学士褚亮之子。
【释义】原义是像小鸟依偎着人一样;比喻依附权贵,也泛指在窘困的情况下依附于人;后多用来形容女孩子或者小孩子娇小可爱的样子
【出处】《旧唐书·长孙无忌传》:禇遂良学问稍长,性亦坚正,既写忠诚,甚亲附于朕,譬如飞鸟依人,自加怜爱。
12
狗尾续貂——司马伦
【人物】司马伦:西晋宗室、大臣,晋宣帝司马懿第九子,晋景帝司马师、晋文帝司马昭幼弟。母为柏夫人,“八王之乱”的参与者之一。
【释义】古代官员以貂尾为冠饰,晋代封官太滥,貂尾不足,以狗尾替貂;比喻用次品续在珍品之后,多用于形容续写的文学作品不如原来的好。
【出处】唐·房玄龄《晋书·赵王伦传》:“奴卒厮役亦加以爵位。每朝会,貂蝉盈坐,时人为之谚曰:‘貂不足,狗尾续。’”
13
口蜜腹剑——李林甫
【人物】李林甫:唐朝宗室,曾任宰相十九年,大权独揽。
【释义】形容嘴上说得很甜美,而内心险恶、处处想陷害人。
【出处】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元年》:“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啗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14
断齑画粥——范仲淹
【人物】范仲淹: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释义】形容虽贫苦但努力学习。
【出处】释文莹《湘山野录》:范仲淹少贫,读书长白山僧舍,作粥一器,经宿遂凝,以刀画为四块,早晚取两块,断齑数十茎啖之,如此者三年。
15
出人头地——苏轼
【人物】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释义】出人头地指高人一等,超出一般人;形容德才超众或成就突出比其他人优秀。
【出处】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
16
两袖清风——于谦
【人物】于谦:明朝大臣、民族英雄、军事家、政治家。
【释义】两袖清风原指两袖迎风而起,飘飘扬扬的姿态。后多用于比喻做官的时候非常清廉,除衣袖中的清风之外,别无所有。
【出处】明·于谦《入京诗》:“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17
瘦羊博士——甄宇
【人物】甄宇:字长文。东汉初年,拜为博士,又迁太子少傅,卒于官。
【释义】指能克己让人的人。
【出处】李贤注引《东观汉记》:“建武中每腊,诏书赐博士一羊。羊有大小肥瘦。时博士祭酒议,欲杀羊分肉,……宇因先自取其最瘦者,由是不复有争讼。”
18
程门立雪——杨时
【人物】杨时:北宋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
【释义】指学生恭敬求教,比喻尊师重教,虔诚求学。
【出处】宋·程颢、程颐《二程全书·遗书十二》:“游、杨初见伊川,伊川瞑目而坐,二人侍立,既觉,顾谓曰:‘贤辈尚在此乎?日既晚,且休矣。’及出门,门外之雪深一尺。”
19
一字之师——郑谷
【人物】郑谷:唐朝末期著名诗人。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其诗多写景咏物之作,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
【释义】改正别人诗文中的一个字,使诗文增色,而被称为老师。
【出处】宋·陶岳《五代史补》:“齐己作《早梅》诗,有‘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之句,郑谷改‘数枝’为‘一枝’,齐己下拜,时人称郑谷为一字师。”
20
投笔从戎——班超
【人物】班超:字仲升。东汉时期著名军事家、外交家,史学家班彪的幼子,其长兄班固、妹妹班昭也是著名史学家。
【释义】指扔掉笔去参军;比喻文人放弃文化工作参军入伍。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超传》: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编辑:倪杰(实习生)
1.一鼓作气——曹刿
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释义: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2.一字千金——吕不韦
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释义:增损一字,赏予千金。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3.一字之师——郑谷
出自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释义: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4.一饭千金——韩信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释义: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5.东山再起——谢安
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6.图穷匕见——荆轲
出自《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释义: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7.纸上谈兵——赵括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8.负荆请罪——廉颇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释义: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9.卧薪尝胆——勾践
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释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10.揭竿而起——陈胜
出自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释义: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指人民起义。
11.三顾茅庐——刘备
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释义: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12.孺子可教——张良
出自《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释义:指年轻人可培养。
13.四面楚歌——项羽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释义: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14.老当益壮——马援
出自《后汉书·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释义:年纪虽老而志气更旺盛,干劲更足。
15.投笔从戎——班超
出自《后汉书·班超传》:“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释义:扔掉笔去参军。指文人从军。
16.暴殄天物——纣王
出自《尚书·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释义:原指残害灭绝天生万物。后指任意糟蹋东西,不知爱惜。
17.图穷匕见——荆轲
18.嗟来之食——黔敖
出自《礼记·檀弓下》:“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释义: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19.怒发冲冠——蔺相如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释义: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
20.手不释卷——吕蒙
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释义: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21.韦编三绝——孔子
出自《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释义: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22.墨守成规——墨子
出自明·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未尝墨守一家以为准的也。”
释义: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23.病入膏肓——蔡桓公
出自《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释义:形容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24.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刘安
出自汉·王充《论衡·道虚》:“淮南王学道,招会天下有道之人,倾一国之尊,下道术之士,是以道术之士并会淮南,奇方异术,莫不争出。王遂得道,举家升天,畜产皆仙,犬吠于天上,鸡鸣于云中。”
释义:一个人得道面仙,全家连鸡、狗也都随之升天。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系的人也都跟着得势。
25.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出自《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释义: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26.口蜜腹剑——李林甫
出自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元年》:“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释义:嘴上甜,心里狠。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多指蛇蝎心肠的人。
27.风声鹤唳——苻坚
出自唐·房玄龄《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释义: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忧。
28.泰山北斗——韩愈
出自《新唐书·韩愈传赞》:“自愈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
释义:比喻道德高、名望重或有卓越成就为众人所敬仰的人。
29.破釜沉舟——项羽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释义: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30.东窗事发——秦桧
出自元·孔文卿《东窗事犯》第二折:“吾乃地藏神,化为呆行者,在灵隐寺中,泄漏秦太师东窗事犯。”
释义:比喻阴谋已败露。
31.程门立雪——程颐、杨时
出自《宋史·杨时传》:“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云。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释义:学生恭敬受教。比喻尊师。
32.司空见惯——刘禹锡
出自唐·孟棨《本事诗·情感》载刘禹锡诗:“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
释义: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33.梦笔生花——李白
出自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34.力透纸背——颜真卿
出自唐·颜真卿《张长史十二意笔法意记》:“当其用锋,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此成功之极也。”
释义:形容书法刚劲有力,笔锋简直要透到纸张背面。也形容诗文立意深刻,词语精练。
35.成竹在胸——文与可
出自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在胸中。”
释义:画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36.赤膊上阵——许褚
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九回:“许褚性起,飞回阵中,卸下盔甲,浑身筋突,赤体提刀,翻身上马,来与马超决战。”
释义:光着膀子上阵。比喻亲身上场,不加掩饰地进行活动。
37.马革裹尸——马援
出自《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释义: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
38.黄袍加身——赵匡胤
出自《宋史·太祖本纪》:“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
释义:五代后周时,赵匡胤在陈桥兵变,部下诸将给他披上黄袍,拥立为天子。后比喻发动政变获得成功。
39.洛阳纸贵——左思
出自《晋书·左思传》:“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释义: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
40.背水一战——韩信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
释义:表示没有退路。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
41.闻鸡起舞——祖逖
出自《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释义: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42.初出茅庐——诸葛亮
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九回:“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释义:原比喻新露头脚。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学校出来工作。缺乏经验。
43.完璧归赵——蔺相如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释义: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44.退避三舍——晋文公重耳
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释义: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45.乐不思蜀——刘禅
出自《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释义: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46.指鹿为马——赵高
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释义: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47.画龙点睛——张僧繇
出自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
48.入木三分——王羲之
出自唐·张怀瓘《书断·王羲之》:“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释义: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字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49.讳疾忌医——蔡桓公
出自宋·周敦颐《周子通书·过》:“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护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
释义: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的缺点和错误。
50.一字千金——吕不韦
释义:一个字值一千金,原指改动一个字赏赐千金,见后用来称赞诗文精妙,价值极高。也指书法作品的珍贵。
原创安斌东西儿童教育2022-09-1808:03发表于四川
为了烘托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可说是使尽了心机。
比如,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前,就不断安排各路人马凑到刘备耳边,猛夸一顿诸葛亮。
其中最耸人听闻的是水镜先生的话:
“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也”。
他把诸葛亮比作中国历史上最厉害的两位谋士:姜子牙和张子房。
姜子牙就是姜太公,他辅佐周武王讨伐商纣王,建立了周朝。
张子房就是张良,他辅佐汉高祖打败了西楚霸王项羽,建立了西汉。
张良的一生非常富有传奇性,可分为对比鲜明的两段:
前半生的张良是一名血气方刚的刺客,博浪沙一击让秦始皇胆寒。
后半生的张良却是一个深不可测的谋士,无数次拯救刘邦于危难。
他到底经历了什么,完成了这种蜕变?
今天我就用孺子可教、忠言逆耳、运筹帷幄、功成身退四个成语故事,来讲一讲张良跌宕起伏的一生。
在讲这个故事之前,需要先交代一下它的背景。
公元前218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第三年,开始了他的第二次东游。
车队行进在宽六步的驰道上,警卫前呼后拥,浩浩荡荡,气势非凡。
当车驾行抵阳武县博浪沙的时候,突然飞出一个大铁锤,正砸在了一辆天子座车上,顿时车毁人亡。
秦始皇在另一辆车上,惊出了一身冷汗。
原来,被砸的天子座车乃是一辆以假乱真的副车。
秦始皇大怒,下令全国戒严十天,四处搜捕刺客,却终无所获。
在博浪沙刺杀秦始皇的正是张良。
张良是韩国的贵族,祖父和父亲为五代韩王担任国相。
秦国灭亡韩国的时候,张良才22岁,血气方刚,他变卖所有家产,结交豪侠,立誓要为韩国报仇。
在隐者仓海君的引荐下,他结交了一个能扔出120斤大铁锤的力士。
行刺失败以后,张良放弃了国姓姬氏,改名换姓叫张良,逃到楚地下邳藏匿起来。
一天,张良在下邳附近的圯水桥上散步,有一个穿着粗布衣裳的老人,走到张良跟前,故意把他的鞋甩到桥下,看着张良对他说:“小子,下去把鞋捡上来!”
张良先是一惊,然后怒火上冒,想打这个老头,见他年老,勉强地忍了下来,下去捡来了鞋。
没想到老人得寸进尺,说:“给我把鞋穿上!”
张良既然已经替他把鞋捡了上来,想送佛送到西,就跪着替他穿上。老人把脚伸出来穿上鞋,笑着离去了。
张良十分惊讶,看着老人的背影,觉得他绝非凡人。老人离开了约有一里路,又返回来,说:“孺子可教,五天以后天刚亮时,跟我在这里相会。”
张良跪下来说:“好的。”
五天后的拂晓,张良到桥上,老人已经到了,生气地说:“跟老年人约会,怎么能迟到?”
老人离去,并说:“五天以后早早来会面。”
五天后鸡一叫,张良就去了。
老人又先到了,说:“又来晚了,怎么回事?”
老人离开说:“五天后再早点儿来。”
五天后,张良不到半夜就去了。
过了一会儿,老人也来了,高兴地说:“应当像这样才好。”
老人拿出一部书,说:“读了这部书就可以做帝王的老师了。十三年后你到济北见我,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
说完飘然离去,从此也没有见到这位老人。
天明时,张良看老人送的书,原来是《太公兵法》。
张良觉得这本书非同寻常,便日夜攻读,传说他的本事都是由这部书而来。
成语积累:孺子可教
孺子:小孩子。
教:教诲。
小孩子是可以教诲的,形容年轻人有出息,值得教育培养。
公元前207年,刘邦首先攻入关中,秦王子婴给自己脖子上系个绳,趴在路边投降,秦朝灭亡。
刘邦进入秦宫,直接被里面不计其数的宫殿、帐幕、狗马、宝物、美女看花了眼。
他本是个没见过世面的乡巴佬,哪里见过这等繁华,干脆住在秦宫里不想出来了。
底下的人都急坏了,大哥这是要丧失革命意志的节奏啊!
刘邦的侍卫樊哙劝他出去住,刘邦怎么也不听。
于是还是得张良出马。
张良对刘邦说:“秦朝正因暴虐无道,老百姓才纷纷起来反抗,我们才能够来到这里。现在刚刚攻入秦都,就要安享其乐,这是要学秦朝的老样子啊!况且‘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樊哙性格耿直,为您尽心尽力,希望您听从他的忠言!”
刘邦果然听张良的,就离开了秦宫。
在整个反秦战争和楚汉战争中,刘邦几乎都对张良言听计从。
如果说刘邦作为一个君主有很多缺点,那么虚心纳谏大概就是他最大的优点了,而这和张良高超的谏说艺术是分不开的。
成语积累:忠言逆耳
逆耳:不顺耳、不中听。
形容忠告的话往往不中听、不顺耳。
打败项羽以后,刘邦在洛阳南宫摆设酒宴招待群臣。
他问大家:“兄弟们不要瞒我,都说真心话。我之所以能取得天下,项羽之所以失去天下,是因为什么呢?”
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傲慢而且喜欢侮辱人,项羽仁厚而且爱护别人。可是陛下派人攻城略地,所攻下的地方就分封给手下,跟兄弟们有福同享。而项羽却妒贤嫉能,打了胜仗不给人家授功,夺得了土地不给人家好处,这就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
刘邦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张子房;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饷,保证运粮道路不被阻断,我比不上萧何;统率百万大军,战则必胜,攻则必取,我比不上韩信。这三个人都是杰出的人物,我能够使用他们,这就是我能够取得天下的原因所在。项羽有一个范增却用不好,这就是他被我打败的原因。”
刘邦把张良、萧何、韩信并列,称他们是辅佐自己取得天下的杰出人物,这三个人也被后人称为汉初三杰。
成语积累:运筹帷幄
运:运用。
筹:算筹,引申为策划。
帷幄:军队的帐幕。
指在军帐内制定作战策略,泛指主持大计,考虑决策。
汉初的功臣们下场大多挺惨。
汉初三杰中,韩信被杀,萧何被囚禁,张良却始终未伤豪毛,他是古代臣子中功成身退的典范。
因为他深知“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的道理。
在刘邦打败项羽以后,群臣争功,大家都觉得自己功劳大,都嫌自己得到的封赏太少。
张良却表现得非常知足。
刘邦让张良自己从齐国选择三万户作为封邑,张良说:“是上天把我交给陛下,陛下用我的计谋,幸而经常有用,我不敢承受三万户。”
于是刘邦就封张良为留侯。
张良跟刘邦入关以后,称病闭门不出一年多,学习辟谷、导引这些道家的修炼之术。
他总结自己的一生说:“我家世代为韩相,韩国灭亡,我不惜万金家财,替韩国向强秦报仇,天下为此震动,如今凭借三寸之舌为帝王之师,封邑万户,位居列侯,我张良已经非常满足了。从此,我愿抛弃人世间的事情,随赤松子去遨游。”
他口中的赤松子是道家传说中的神仙。
中国的读书人在出山以前,都声称自己的理想就是像张良一样功成身退,可是到了最后,真能做到的却没有几个人。
成语积累:功成身退
指大功告成之后,自行隐退,不再复出。
EASTWEST
写在最后:
通常人们对张良后半生的丰功伟绩津津乐道,他年轻时刺杀秦始皇的壮举反而少被提及。
真正的“大勇”,是深谋远虑,是能忍人所不能忍。
苏轼说,刘邦之所以能成功,项羽之所以会失败,就在于一个能忍,一个不能忍。
我以前也觉得苏轼说得很有道理,但是近年来我越来越觉得:
假如世上的人都失去少年人的血气之勇,都特别能“忍”,那会是一个什么世界呢?
远的不说,就说秦末吧,如果没有陈胜揭竿而起,就不会有天下英雄起来响应;如果没有项羽在巨鹿之战破釜沉舟,就不能扭转抗秦不利的战局。
这时候,秦朝会不会灭亡还是一个大问题,又哪里轮得到刘邦来争天下?
那个变得成熟以后的张良是很厉害,但我还是更爱那个在博浪沙狙击暴秦的少年。
很多事情,我们自己可以做不到,但一定要对做得到的人,报以最大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