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我与天肿的故事梁寒:汲粹至精毓芬芳大医精诚爱无疆天津市肿瘤医院

01学医并从事肿瘤事业是命中注定——「与天肿的百年之约」

大约1974年,我上小学四年级时,我爷爷患肝癌,由山东荣成俚岛镇沟崖张家村的老家来津住在我家,父母领着爷爷到当时位于大沽路的天津市立人民医院(后来的天津市肿瘤医院)就诊。当时诊断设备相当落后,影像诊断只有“A超”,肝脏肿瘤只能显示非常粗线条的轮廓。爷爷病情较重,只看了一次门诊,没有进行治疗,回老家不久就去世了。我两岁到七岁的童年,是在山东老家和爷爷奶奶一起度过的,因此爷爷的离世给我幼小的心灵造成了很大创伤,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地感觉到癌症的可怕。

▲1986年,坐落在天津市和平区大沽路87号的市立人民医院外景。

大二大三时,有两个远房亲戚因患肝癌和宫颈癌由包头和石家庄来津投奔我父母,慕名到天津就诊。后来我跟母亲去医院镭锭病房看望正在接受放疗的亲戚,那间癌症病房阴森恐怖,死气沉沉,几乎每个女性患者均因为脱发而头戴白帽。人们探视完病人后,几乎是逃跑般离开了医院。

可能是由此种种,我萌发了日后从事肿瘤外科临床工作的潜意识。仅仅数年后这里就成为我学习、工作、成长并为肿瘤事业奋斗终生的地方。

命运的安排使我有幸成为天肿的一员,成为见证我院乃至我国肿瘤事业飞速发展的幸运儿。

记得刚分配到肿瘤医院时,有的老医生调侃我们这些新入职的学生:“你们去哪个医院不好,非要来肿瘤医院?”确实,当时的肿瘤病房,大多数病患的结局是死亡。

而就是这个当年的冷门专业,在36年后的今天得到了空前的发展。2021年是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建院160周年。我在肿瘤医院也工作了36年,亲历了我国肿瘤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天肿的成长。冥冥之中,命运可能早就注定了我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的交集。

古人云,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2021年,在我院庆祝建院160周年之际,我迎来了人生的耳顺之年。

02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提供的——「学习与工作」

初中时我还特别喜欢书法、绘画和篆刻。大学期间,我在暑假期间帮助同学做了书柜和茶几,参加工作后为国际来访教授治印。1992年,在去瑞士进修期间还随身携带篆刻工具,为Lange教授及同事治印数方。

虽然工作以后,这些爱好都逐渐荒废了,但是这些训练为日后成就外科技术悄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记得1992年在瑞士圣加伦州立医院进修期间,由于外科基本功扎实,很快Lange教授就让我担任第一助手。连当时在外科实习的德国学生都赞叹于我打结的速度,给我竖大拇指。

1985年,我从天津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分配到肿瘤医院老IV号病房,主要收治腹部肿瘤,病种包括胃、肠、肝、胆、胰腺、腹膜后肿瘤等。

那时候,中国抗癌协会前任理事长张天泽教授60岁出头,高挑身材、学者风范十足。他每周查一次房,要求主管医生完全背诵病历。我曾亲身经历张主任查房翻看一本病历时,因为书写潦草,将病历顺窗户扔了出去。因此在张主任查房前,我们这群小大夫很紧张,要准备病历、熟背病历。

▲中国抗癌协会前任理事长张天泽教授

当时,办公条件非常简陋,所有的医生都挤在一间大约只有20平方米的办公室。腹部肿瘤外科科主任王殿昌教授只有一个办公桌,其他高年资医生每人只有一个抽屉。但是大家的学习气氛非常浓厚,每天中午午饭后,由王殿昌主任带领大家学英语,读英文文献,练习口语。我去图书馆时经常看到头颈科科主任刘经祖在看书;春节去王殿昌主任家拜年时,看到主任仍手不释卷。老前辈们的治学态度给我以无穷的身教感染力。

▲1987年,医院迁入河西区体院北环湖西路,图为医院全景。

新医院落成,完成了金老晚年最大的夙愿。当时金老已经83岁高龄,且重病在身,但是可以看出金老心情很好。情趣使然,金老经常来“英语角”,用英语给青年医生讲他早年游历的趣闻。某天“英语角“活动结束后,有人提议与金老合影,金老欣然应允,于是在大家的簇拥下,在行政楼前留下了一张弥足珍贵的照片。

三年后,金老驾鹤西行。

▲1989年梁寒(左一)及天津市肿瘤医院“英语角”部分成员与“中国肿瘤学之父”金显宅教授合影

▲2013年梁寒在意大利参加第9届国际胃癌大会期间拜访Lange教授

1999年,天津市肿瘤医院将原来的腹部肿瘤外科分成肝胆肿瘤科和胃肠肿瘤科。当时本人在德国洪堡大学做访问学者,2000年,胃肠肿瘤科科主任是王家仓教授,我回国后被任命为胃肠肿瘤科副主任。2004年,在时任院长郝希山的倡导下,胃肠肿瘤外科又分成胃部肿瘤科和结直肠肿瘤科,我被任命为胃部肿瘤科科主任。43岁的我,从事腹部肿瘤外科临床工作19年,可谓年富力强。

那时,国内有许多先进的胃癌外科中心,从广东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吉甫、詹文华、何裕隆教授团队、福建协和医院张祥福、卢耀山、黄昌明教授团队,上海交通大学瑞金医院林言箴、尹浩然、朱正纲、燕敏教授团队,到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徐光伟、季加孚教授团队以及沈阳中国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张文范、陈俊青、王舒宝、徐惠棉教授团队和黑龙江省肿瘤医院张岂凡、薛英威教授的团队,他们的胃癌临床研究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我院由郝希山院长主持的全胃切除消化道重建在国内占有一席之地,也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但在胃癌外科领域仍缺乏整体优势。后来我院实行胃癌专科化,独立建科,为我们提供了发展的平台和空间。

03优秀外科医生的成长之路——「Blood,sweat,andtears」

父亲体质一直不好。2002年,父亲72岁,因为痰中带血,诊断为肺癌局部晚期。由于体质差,手术恢复慢,术后放化疗只能断续进行。

父亲患病时,我已经工作17年,独立带组两年,对自己的能力非常自信。令我终生遗憾的是,我的专业不是肺癌。在照顾父亲的过程中,我才逐渐了解到父亲已经受慢性便秘之累几十年,但是从未到医院系统检查过。住院期间,经钡剂灌肠造影检查后发现是乙状结肠过长。此时我才回忆起父亲过去如厕时的痛苦经历。作为一名治病救人的医生,也作为父亲的儿子,我为完全忽略了父亲的健康问题而感到深深的愧疚。

会诊后,我没有与任何人商量,亲自主刀为父亲手术。在手术台上,我没有丝毫心理负担,把所有精力集中在疾病本身,就同往常进行手术一样。潜意识里,我知道自己想用这个机会弥补对父亲的愧疚。作为一名外科医生,面对自己的亲人时难免会受到情感因素的干扰。当时的我却没有这种体会,是多年的临床工作经验,让我成为了一名心理素质合格的外科医生。

35年岁月,弹指一挥间,一个懵懂的医学生历练成为经验丰富的胃肠肿瘤外科医生。经年的学习、思考、探索与积累使我深谙Fortner教授的名言,外科成功的路途中充满着”Blood,sweat,andtears”,即外科医生的勇气和汗水,患者及家属的鲜血和眼泪。

优秀外科医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不仅仅是医者仁心,还有勇气、汗水和超人般的心理素质,缺一不可。所谓勇气就是敢为人先、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外科手术堪比活体雕塑,优秀的外科医生应该同时具备科学家的严谨和艺术家的修养,对待每一台手术都像进行艺术创作。外科医生手术时是在搏动的血管、神经、组织及血肉间用手术刀进行“雕刻”,犹如在刀尖上跳舞。艺术家出现失误意味着可能毁掉一件作品,外科医生的手术刀如果偏离了1毫米,就有可能损伤大血管,导致致命性大出血。

▲44岁患者,胃窦癌cT4aN2M0,远端胃切除+D2淋巴结清扫,清扫完胃周围淋巴结后术野。

原腹部肿瘤科科主任王家仓有一句名言:“露脸与现眼就隔着一层窗户纸。”这层窗户纸就是手术匠和优秀外科医生的距离,关键在于如何既碰到窗户纸,又不捅破。如果没有勇气碰触窗户纸,可能很难成为优秀的外科医师。反之,经常捅破窗户纸,不但会使患者付出血和生命的代价,也会给医生留下心理阴影。

一名好的外科医生,应该有鹰一般的眼睛,少女般的手,狮子的心和钢铁一样的意志。可以说,优秀的外科医生是伴随着家属的眼泪、患者的鲜血甚至是生命的代价成长起来的。某种意义上看,我们应该感谢患者,他们将健康与生命托付给我们,最终成就了我们。

04职业幸福感的获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几十年前,中国青年报向全社会征集「谁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这个问题的答案。读者来稿踊跃,报社组织由各界代表参与的评审团对读者的答案进行归类、排序,最后遴选出得票数最高的四个答案:

1、刚刚给孩子洗完澡,怀抱婴儿,面带微笑的母亲;

2、刚刚顺利完成一台手术,目送患者出院的外科医生;

3、在海滩上尽情玩沙子,欣赏自己杰作的幼童;

4、写完了小说最后一个字符,画上句号的作家。

我作为一名外科医师,深感个中滋味。行医35年,做上万例手术,拯救无数患者的生命,职业生涯中获得的幸福感恐怕是其他职业难以体会到的。

另一名患者家属,如今已和我成为朋友,曾来信说:“在我心中,您不仅是一个优秀的专家教授,更是我的兄弟,我崇拜您的医术,景仰您的人品,喜欢您优雅宽厚的个人风格和气质…...”

一位31岁的女性胃癌患者,于6年前接受了胃癌根治手术,康复后最大的心愿是能有自己的宝宝。后来,她特意送来喜糖,说宝宝满6个月了,脸上的幸福感溢于言表。

▲2006年2月,梁寒与郝希山院士、王殿昌主任共同进行胃癌根治手术。该患者迄今生存14年,无复发。

2015年的世界读书日,丁香园网友评选出了「2015年你不可错过的10本好书」,推荐书目中不乏经典名著,如《实用内科学》、《坎贝尔骨科手术学》、《热病》、《协和内科住院医师手册》等,我出版的《胃癌根治手术写真》名列第八。

国际知名教授王济平对该书的评价让我受宠若惊:“多谢赠阅兄台大作《胃癌根治手术写真》。愚弟这两天认认真真地拜读,感慨良多!近年来愚弟接触很多中国中青年所谓学者、专家,但品学兼优者甚少,兄台可谓其中之一。看书过程中,我每每拍案,抑或感叹!您的手术造诣却让我刮目相看。但不只手术技巧,更重要的是学术见识和治学,工作的态度!!!我也读了本书之序,感觉对兄台的评价还是不够深入及全面。您在此书上花费的心血愚弟感同身受,但恐怕也只知其一二。”

国际知名教授StevenBrower作评:"IjustreceivedyourmonumentalworkonGastricCancerandamsohumbledtoreadsucha

definitivetreatiseontheSubject.IrefertoyourextraordinaryVisualLecturesforGastricCancerallofthetimetoteachmyHousestaff.”

国际知名教授BrunoZilberstein评道:“ItisamarvelousbookonGastricCancerSurgery.”

国际同行的肯定及溢美之词使我倍感收获的喜悦。选择医生这个职业,意味着要终生学习。只有付出汗水,才能收获成功。我多年来养成了早早来院的习惯。曾经,一位进修医生来信说:“当年在您那里学习时,看到您每天6点半就到医院让我觉得很震惊,也很惭愧,回来后我也尽量每天7点前到医院开始工作,这也许是我学得最像您的地方了。”看来是身教胜于言教。

05学科建设——「专科化是必由之路」

2015年6月3日至6日,第11届世界胃癌大会在巴西圣保罗召开,中国医生参会人数超过100余人,仅次于东道主巴西。中国学者向国际同行展示了自己的工作,大会交流、口头交流、壁报交流以及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专场,到处活跃着中国学者的身影,中国之声唱响国际舞台。

我科在这次盛会中也交出了满意的答卷,壁报交流5篇,口头交流1次,大会特邀报告1次。其中,我们原创性的口头交流和特邀报告内容,得到了日本同行等国际同行的高度认可。对从事胃癌诊治和研究领域的中国学者来讲,这次大会是国际胃癌治疗的里程碑,也是中国的骄傲,代表着我们真正开始走出国门,融入世界。在大会闭幕式上,我有幸与以季加孚教授为代表的中国胃癌医生团队,在主席台上接过国际胃癌协会会旗。两年后,第12届国际胃癌大会在北京召开。在从事临床工作30年、胃癌外科工作10年之际,我为经历、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感到无比的骄傲与欣慰。这是我们几代中国肿瘤外科医生的梦想和努力的结果。

1983年,中国抗癌协会前任理事长、我院原腹部肿瘤科第一任科主任张天泽教授率团访问日本,参观了名古屋社区胃癌普查车的工作流程,赞叹不已。1981年,第二任科主任王殿昌教授在日本进修一年,获得“世川奖学金”,带回了不同的胃癌治疗理念。后来的胃肠肿瘤科,由科主任王家仓主持了五年工作。2004年,腹部肿瘤科细分成肝胆、胃和大肠癌专业,胃部肿瘤科独立建科,我有幸成为首任科主任。在前辈们的工作基础上以及全科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胃部肿瘤科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梁寒(第二排左三)参加天津市肿瘤医院老腹科部分同事聚会(前排右起:崔青浩主任、张高嘉主任、王殿昌主任、王家仓主任、孙涛主任;后排右起:郭建生主任、张汝鹏主任、柳凤亭主任、李强院长、柳建中主任、孔大陆主任、郝继辉院长)

我们的研究显示,针对远端进展期胃癌,采取标准D2手术+对肠系膜上静脉旁(No14v)淋巴结清扫,可以使患者3年生存率提高17%。即使是No14v淋巴结发生转移的病例,3年生存率仍可达到34%。这一结果让我的好友,国际胃癌协会秘书长、日本东京癌研有明医院Sano教授印象深刻。他看到我们展示的肠系膜上静脉清扫后术野,赞叹不已。Sano教授坦言,依他本人的经验,发生No14v转移患者的预后非常差。我们的成果可能是得益于对No14v所属的解剖区域进行的彻底清扫。

基于我们的结果,国际注册的多中心随机前瞻性临床研究已经启动。我们希望同参与该研究的全国20余家单位同仁共同努力,获得预期结果,从而制定我国自己的临床指南,造福胃癌患者,为达到医生的更高境界而努力。

在此,要特别感谢郝希山院士的远见卓识。早在1999年,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在郝希山院士的带领下开始推动专科化工作,在2004年将胃癌专科独立分科,我被任命为胃部肿瘤科第一任科主任及学科带头人,得以在人生精力最充沛、经验最丰富的10年间,专注于胃癌临床研究,取得一定成绩。

▲梁寒(右一)作为《肿瘤学》副主编与郝希山院士(右三)参加《肿瘤学》审稿会

2004年以前,我院的胃癌学科与同行交流少,国内学术知名度低,学会内也没有位置。但成立胃部肿瘤科以后,我们集中精力于一种疾病,在胃癌的规范化手术方面下功夫,同时着手建立胃癌病例临床数据库。

在全体医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工作很快获得了国内同行的认可。2006年,我们作为国内10家顶尖胃癌中心之一,应邀参加著名的CLASSIC研究。作为当时韩国延世大学的外科PI,Noh教授出席了在北京肿瘤医院召开的中国参加研究单位的启动会,会上每个中心介绍胃癌D2手术录像。茶歇期间,Noh教授对我科的手术演示大加赞赏,认为和日本同行水平不相上下,还邀请我访问延世大学。

2006年,我借助参加CLASSIC研究的契机,融入了国内胃癌外科的学术圈,手术技巧获得了韩国延世大学Noh教授(现任国际胃癌协会主席)的高度认可。2017年11月在广州举行的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换届会议上,我有幸成为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2019年9月当选为中国抗癌协会胃肠间质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11年成为卫生部全国肿瘤规范化诊治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胃肠间质瘤专家共识起草专家、卫生部胃癌诊治规范起草专家;2013年5月成为国际胃癌协会会员;2013年6月当选为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胃肠学组副组长;2016年当选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外科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2013年9月被《医师周刊》肿瘤医学论坛全媒体聘为胃癌频道执行主编;被十余本中外专业期刊聘为编委。至此,我院胃癌专业在全国三大主要学术机构确立了位置。

▲胃部肿瘤科医生团队——“津医胃”成员

星转斗移,光阴荏苒。36年职业生涯回首,与天肿结下不解之缘。如果说我在医疗和学术上取得了一点成绩,都是郝希山院士、王殿昌主任等老一辈的培养教育和传帮带的结果,也是全科医护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天肿给我提供了高起点的平台,是天肿成就了我,我也很欣慰能为天肿的发展尽了绵薄之力。

在全院职工喜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建院160周年之际,愿我院科研、教学、临床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我也愿意继续发挥余热,与全体同仁共同努力,为早日把我院建成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肿瘤中心而奋斗。

THE END
1.癌症是基因注定的,逃也逃不掉?提示:父母若患5种癌,或会传给下一代癌症一直以来都是备受关注的重大健康问题,而人们对于癌症是否与基因有关存在着一定的疑虑。特别是当父母患有多种癌症时,人们更容易担心这些疾病是否会传递给下一代。 本文将探讨父母患5种癌症是否会遗传给下一代的问题。 遗传因素与癌症 1 遗传突变: 一些癌症与遗传突变有关,如乳腺癌、卵巢癌、结直肠癌等。在某些https://m.99.com.cn/a/808938/
2.癌症的早期症状14个现象别忽视癌症的早期症状大家都了解了,想要知道关于癌症的更多的知识,就接着往下看吧!→→→ ·10种人命中注定患癌症·如何预防癌症 防癌用20个妙招 ·防癌七贴士帮助你 ·预防癌症从清理洗漱用品开始·癌症协会揭最易得癌的十类人 ·8举措防胃癌 癌症预防目前分三级 https://www.xywy.com/nk/e1b1647382.html
3.请问癌症有命中注定一说吗?真实医生回答问题描述:请问癌症有命中注定一说吗?我一个父亲的好朋友09年移民加拿大,按道理这里空气环境都很好,他性格开朗也并无不良嗜好,家族也无人有癌症病史,但他却在去年诊断出肝癌晚期,加拿大如此先进的医疗水平也无可奈何,回到上海中医院后吃了些中药也无济于事最后去世了,所以有些癌症是否命中注定无法避免?(男,25岁) https://m.chunyuyisheng.com/qa/DK4g10h9fu0jky9T0RZRHg/
4.人为什么得癌症.docx内容提供方:小刺猬知识库 大小:13.03 KB 字数:约1.18千字 发布时间:2023-08-23发布于河南 浏览人气:0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人为什么得癌症.docx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人为什么得癌症患癌易感:解毒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3/0822/6043124120005215.shtm
5.20冬季日剧速览秋膘太肥,冬季节能(但一定又有人拿某演员的历史说事。嗯。) 10的秘密 (2020) 5.5 2020 / 日本 / 剧情 悬疑 / 三宅喜重 宝来忠昭 / 向井理 仲间由纪惠 富士木10 《アライブ がん専門医のカルテ》(Alive 癌症专科医生病历簿) 医疗题材第二部,松下奈绪木10专业户感觉东山嫂一股FirstClass风走过来https://www.douban.com/note/740380620/
6.走出癌症认识和防治误区杨玺著作误区5.癌前病变就是癌症误区6.肥胖的人不容易得癌症误区7.癌症一身体消瘦误区8.突然变瘦不一定是早期癌症的信号误区9.只有老年人才容易患癌症误区10.癌症与性格无关误区11.癌症都会遗传,得癌“命中注定”误区12.癌症会传染误区13.存在“家族癌”的提法误区14.对特殊检查持猜疑、恐惧等负面心理误区15.一旦发现https://www.shudianren.com/product/1000533400.html
7.降的癌症患者:“我只是暂时无药可救”而在医生那里,汤姆从天堂跌入了地狱。肠镜的检查结果发现汤姆患有晚期结直肠癌,需要立即进行手术。 那一年,汤姆只有39岁。 手术与化疗暂时缓解了汤姆的病情。从手术中恢复后,汤姆开始频繁跑步,希望让自己的身体变得更为健康。在随后的几个月,汤姆的癌症症状消失了,这也让关心他的人松了一口气。但一年多后,癌症卷土https://www.medsci.cn/article/show_article.do?id=d8bb802598a
8.得癌症是命中注定吗?39问医生得癌症并不是命中注定,得癌症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癌症的预后和治疗效果主要取决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癌症是一种恶性肿瘤,可能会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癌症的发生可能与遗传因素、长期吸烟、经常接触电离辐射、过度暴露于致癌物、自身免疫力低下等原因有关,与命https://wapask.39.net/question/55430402.html
9.平安万能险得了癌症怎么赔付其他 226 2024-06-10 19:16:24 得了癌症平安福怎么赔? 得了癌症以后,平安福会根据当初约定的保单合同进行赔付,所以被保险人在患上癌症以后,只需要查看保单信息即可。目前,平安福的保险产品中,平安附加平安福19提前给付重大疾病保险的保障范围有癌症,购买此项附加险以后,被保险人如果患上癌症,那么最高可以获得30万元https://m.shenlanbao.com/wenda/topics/311753
10.癌症是命中注定的?错!是可以避免的!有一部分人认为:癌症是不可避免的,就像命中注定一样。 为此,遂宁市中医院肿瘤科主任郭旭表示,基因不是唯一决定因素,通过积极的健康习惯和预防措施有可能减少发病风险。 如许多癌症类型可以通过接种疫苗(如乙型肝炎、宫颈癌等)、定期体检、戒烟限酒和避免过度曝露于太阳紫外线等预防措施来降低患病风险。 https://swjw.suining.gov.cn/zwgk/show/83f4974a51b9f64ed2618b0a68a0c3a8.html
11.喝酒人和不喝酒的人谁的寿命更长?我们在初中学习物理的时候提到了一种叫做控制变量法的思想,就是控制别的因素都一样,单纯去研究某一个因素的影响。但是如果研究饮酒对于不同人寿命的影响,那很显然是不科学的,因为一个人的寿命长短取决于很多方面,比如心态、生活习惯、坏境等。 前一段时间养生大师梅墨生的去世让不少人开始怀疑养生是否还有意义,其实https://www.jd.com/pccontent/312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