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纽约,由一名图书编辑和一名平面设计师共同创立的创意工作室PopChartLab印制了一张刮刮乐海报,上面印着100本世界著名小说的封面的手绘版本。挂在家中,读完其中一本书,就可以刮去它封面上的金箔,露出完整的图像。而特别之处还不止于此。
手绘设计重现经典封面
《了不起的盖茨比》、《杀死一只知更鸟》、《第二十二条军规》、《发条橙》、《一九八四》……这些作品不仅在文学史上举足轻重,它们的封面设计也同样经久不衰。而在刮刮乐海报上,PopChartLab用手绘的形式重现了这些封面,仅仅使用纯色和线条,使100本封面保持统一的视觉效果,同时又保留了原封面最核心的元素。
《了不起的盖茨比》,1925年首版封面由FrancisCugat绘制。《第二十二条军规》,1961年首版封面由PaulBacon设计。《杀死一只知更鸟》,1960年首版封面由ShirleySmith设计。
涂层也是二次创作
《动物农场》:后来,猪们也开始直立行走了。《美国悲剧》:精灵和鸟的意象,总是随着主角ClydeGriffiths思绪的变化而闪现;而小船则是最后谋杀发生的地方。《达洛维夫人》:这部意识流小说将达洛维夫人的一生浓缩在了一天之中,时钟似乎简单指向了故事的开头,即达洛维夫人出门买花的早晨;而帽子则频频出现在情节与人物心理活动中,也出现在各种版本的《达洛维夫人》封面上。精美的礼帽是上流社会男女的身份象征,而最终自杀的史密斯则是一个从来没拥有过一顶自己的帽子的男人。《顺其自然》:主角MariaWyeth在精神病院中望着蜂鸟出神;而响尾蛇的意象则贯穿全书,象征着危险、死亡以及强势的男性。《飞越疯人院》:设计没有仿照PaulBacon的首版纯文字封面,而是聚焦在了疯人院强制病人服用的这颗红色小药丸上。《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这部碎片式的后现代作品在读者和主角(也是一位读者)之间建立起一种微妙的联系,阅读与现实模糊了界限。
多重的象征、情节的转折、表象和本质,在单一的封面上不一定能够充分展现,但在这幅趣味海报中,却可以读者亲手揭开,加深对阅读的体验。
关于设计者
PopChartLab的两位创立者是图书编辑和平面设计师。工作室的宗旨便是将所有人生体验都展现在信息图表中。譬如世界啤酒的种类、美国住宅的建筑样式、全球芝士的类型等等,非常适合分类学的强迫爱好者。在文学话题下,他们则经常拿一些作品的细节开刀:
▲解构各大小说的经典开头。
▲虚构小说和影视作品中的啤酒,看着似乎就渴了。
▲世界最著名的几首十四行诗该怎么读?这张海报可以当教程。
当阅读之美通过设计呈现,有没有点燃你重温或尝试这些经典之作的热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