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彩推迟开奖2小时后公布中奖信息疑“造假”
1月25日,由中国教育电视台直播的福利彩票“双色球”15011期开奖,在没有事先预告的情况下突然取消。晚上11点40分左右,中国福利彩票发行管理中心唯一指定网络信息发布媒体——中彩网官方微博出乎意料地在网上公布了双色球15011期的中奖号码。
据了解,双色球由中国福利彩票发行管理中心统一组织发行,2003年2月16日起在全国联网销售,目前在每周二、四、日的21:30开奖。本应于25日晚9点30分在中国教育电视台直播开奖的本期双色球为第15011期,也是2014年“双色球5亿派奖”的最后一期。“5亿派奖”是双色球上市11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派奖活动,总金额达到5亿元。
但是,中国教育电视台一频道在该时段没有播出双色球开奖,也未给出具体“爽约”原因。在昨晚9点54分,中彩网官方微博发表名为“紧急通知”的微博,称“由于销售数据通讯传输故障,导致本期双色球摇奖无法按时进行,待故障排除后再在公证员的监督下进行开奖”。
25日晚11点40分左右,中彩网官网再度发布微博,宣称“2014年双色球5亿元派奖最后一期开奖,双色球15011期”,中奖号码为“红球14、4、15、18、17、20,蓝球15,幸运蓝球12”。该微博下有一条“广州首个亿元大奖得主年方20为外省打工仔”的链接,点开后显示,“广州首个亿元巨奖得主仅20岁!他是一个外省南方未婚年轻人,打工、住出租屋一族,中奖号码守了约半年,曾‘不敢’告诉女朋友及家人20倍倍投买彩票,感叹中奖是‘天注定’”。
直至26日零点30分,中国福利彩票发行管理中心官网、中彩网官网都未有针对“爽约”事件的回应。
后根据福彩官网给出的情况说明,开奖延迟是因为重庆福彩销售系统在数据汇总过程中,出现数据索引异常,未能及时完成数据汇总和数据传输,导致无法统计全国销量,故双色球第2015011期摇奖未按时进行,推迟到23:20故障排除后开奖。实况录像已于26日1:30在中国教育电视台播出。随后,民政部也就此事致歉。
博彩改革不能坐等“中奖”
审计风暴席卷彩票。2014年11月中旬,审计署18个特派办全体出动,一个特派办负责一个省,对全国共计18个省开展彩票资金审计工作。据悉,这一次的“摸家底”,主要是审计彩票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也会根据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对彩票运行机制提出建议。不难看出,前者是主要矛盾,后者只是次要矛盾;前者是审计的主要价值所在,后者则是审计的衍生价值。审计风暴能否让第三方监督呈现“新常态”?能否给万亿彩票资金套上“保险锁”?需要拭目以待。
现行的彩票运行规则与规范,不能满足公众的知情权与监督权等。“熊二”领奖再次上演“神秘与神奇”。2014年10月13日上午,在山西省福利彩票发行中心,中国彩票史上第三大奖得主身着“狗熊装”神秘现身兑奖。有人调侃,熊二领奖,彩票果然是童话。个人隐私与公众知情的矛盾与纠结长期存在,并且成为彩票的“正反面”。《彩票管理条例》中的保护是必须的,可也一定程度上形成“庇护”,给资金的管理不善与违规使用埋下隐患,也让中大奖者遭受“习惯性质疑”。不见阳光,必然霉变。
博彩改革不能坐等“中奖”。无论是出于彩票事业健康发展的需求,还是与互联网及互联网思维的对接,彩票运行机制都不能“闭关自守”,彩票业也不能成为改革舰队中“最慢的船只”。博彩改革需要在安全与公开、效率与公平、监督与公信中寻求“最大公约数”,让其博出精彩,成为实至名归的“光彩事业”。
无法自证清白的彩票惟有异体监督
相比于以往彩票出现“故障”,彩票管理方却始终保持沉默的惯例,此次福彩管理方和民政部都表达了更多与外界沟通的诚意。坦率地说,民政部的道歉来得并不晚,但福彩管理存在的种种问题,却不会因为这一声道歉而消失。
套用一句名言,彩票事故之所以引发如此多争议,就在于没有无缘无故的延迟,也没有无缘无故的质疑。虽然福彩管理方也解释了,彩票开奖延迟纯属技术故障。但是,民众就是对此充满了不信任。而这并非民众第一次表达对于彩票疑似“猫腻”的质疑。有关大奖得主是否真有其人、是否存在所谓彩票管理方自己人作弊的猜疑,从来就没有消失过。而且彩票管理方越解释,民众的怀疑反而越强烈。彩票管理方与民众之间的对话通道出现了淤塞。
这不能怪民众疑心太重,而是太多的前车之鉴,让民众失去了信任基础。在2004年曝光的“彩票宝马案”中,居然出现了多名中奖得主资料破绽重重的问题。2009年,又爆出了深圳3305万大奖木马造假案件。而福彩管理方对此长期隐瞒,面对公众和舆论质疑,则称隐瞒是破案需要。
也就是在这一系列彩票中奖造假事件中,福彩管理方或许没有意识到,福彩社会公信力正在不断流逝。如同多米诺骨牌效应的发作,不断有积木被推倒,看似坚不可摧的长城瞬间化为一堆废墟。
也因此,彩票管理方已经陷入了困境之中。任何一次看似有疑问的故障或者事件,都会被不少人认定其中有造假,对于彩票管理方或沉默或解释,则统统不予以认可。可以说,彩票的自证清白已不具备现实可行性。
不能自证清白的彩票惟有强化异体监督。作为彩票的直接经手和管理者,福彩中心应当用更为坦诚的态度,去迎接民众的批评,面对疑问拿出更为有力的举证,更要用一个又一个的改革动作,体现对彩票信息透明所做的努力,来化解彼此之间长期形成的壁垒。而作为彩票行业的主管部门,民政部则需要更多考虑如何在顶层设计上下功夫,比如有关大奖得主是否要适度让渡信息、与国际接轨?彩票抽奖过程除了公证员之外,可否引入第三方监督团体,由社会各界共同参与见证,从而最大程度地确保民意在场。总之,福彩中心和民政部都应该创造欢迎异体监督的环境,主动和社会各界良性互动,倾听大家的意见,看看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完善。
福彩中心应正视公众的习惯性质疑
我们不能否认福彩“双色球”开奖延迟存在让人生疑之处:先是电视直播开奖临时突然取消,而后却又在没有电视直播的情况下,在官方微博上公布中奖号码。这一系列举动,在程序上存在反常之处。
也由此,各种流言粉墨登场,诸如内部人买彩、开奖造假等。对此,福彩中心必须自证清白。但另一个方面,我们又要看到,即使有诸多版本的传闻,我们目前根本拿不出足够的证据去证实。事实上,推理与臆断也并不永远是对的。人云亦云背后的确存在着习惯性的“集体无意识”。
当群体习惯性的质疑泛滥成灾,积重难返之后,公共事件便处于“真相丢失”状态。当事件处于这种状态,无论事件原本如何,无论谁来解释,公众的态度只会是习惯性质疑。
在社会信任断裂过程中,政府机构的诚信是最先崩溃、溃败速度最快的。重塑政府机构的形象,一点点地挽回公众的信任,是当务之急,重中之重。因此,彩票发行机构要想洗脱清白,就不能无视公众的习惯性质疑。
应设立常态化的彩票监管机构。为此,我国必须建立独立的、公众能够直接参与的垂直化监管机构,保证对彩票市场的有效监管。建议设立国家彩票管理局,同时在各地分设监管办公室,负责监管各地彩票市场,令彩票发行与管理完全分离,理顺彩票监管关系。对彩票发行、开奖进行常态化的监管,从而挽回那些流失的信任。
【启示与思考】
此次开奖风波可以说是冰山一角,彩票业多年来积累的问题随时都有可能被彩民找到新的宣泄口。日益发展壮大的彩票业究竟该何去何从?答案可能需要专门写本书,但有一点很关键,那就是彩票业不能再像现在这样发行机构单方面自说自话、自娱自乐、自我解嘲,问题却越积越多,而是需要一部真正涵盖多元利益主体的法规,并以此为基础搭建起客观中立、强力有效的外部监管体系和监督机制。